時間:1996年11月18日——1997年04月20日。
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是執行“九五”國家重點科技計劃(攻關)項目的第一年。共安排了長城站度夏科考2項,越冬科考4項。中山站度夏科考3項,越冬科考10項。
長城站科學考察:
氣象常規觀測。觀測工作主要包括氣象常規和太陽輻射觀測、衛星遙感天線的檢查維修及接收等越冬周年的氣象觀測工作。
地震、地磁觀測。主要完成了越冬周年的地震(MDS一4)數字三分向、地震(DSL一3)模擬三分向、地磁場數字觀測、地磁場模擬觀測(GM一1)三分量觀測、地磁場(ZZZ—l)總強度數字量等觀測。大部分觀測獲得了1997年度連續完整的數據。
電離層垂測。主要進行越冬周年的電離層測高、甚低頻(VLF)信號相位測量和短波場強測試等常規觀測。
國際GPS聯測。主要在96/97年南極夏季1月20日至2月10日期間,參加國際全南極洲的GPS聯合觀測,其目的主要是針對大地形變開展觀測的研究。
苔蘚植物的微氣候研究此項考察研究工作是根據中國國家海洋局所屬研究機構與德國基爾大學的合作協議,在96/97南極夏季安排進行的。
中山站科學考察:
海冰生態項目。該項目是根據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和先期執行的“九五”南極科技攻關項目有關專題內容的現場計劃進行的。在1997年南極冬季,充分利用中山站實驗室和野外裝備十分有限的客觀條件,順利實施了近岸海冰生態過程和海冰區顆粒有機碳通量研究的現場考察工作。
中日合作高空大氣物理觀測。該項目為執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計劃和中國極地研克⑷氈竟⒓匱芯克屎獻饜榧蘋且匝芯考庀窒笪氐愕腦蕉苣甑淖酆瞎鄄庀钅?觀測儀器包括數字式電離層測高儀、通門磁力計、感應磁力計、全天空攝像機、成像式宇宙噪聲接收機、掃描光度計和表麵臭氧探測儀等。
甚低頻、短波場強和極光觀測。此項觀測中的前兩項自中山站建站以來一直堅持越冬周年連續觀測,另一項極光觀測是第13次南極考察期間開始進行的中國電子部22所與芬蘭的奧蘭大學的合作觀測項目。
中層大氣物理觀測此項觀測開始於中山站建站初期,當時時值22太陽周峰年綜合觀測在中山站進行,之後作為“八五”攻關項目中南極日地係統整體行為研究的常規觀測延續至今。其觀測內容主要有:激光雷達探測平流層氣溶膠、大氣電場係統、南極大氣臭氧探空觀測係統。
氣象觀測、預報和衛星圖像接收。主要觀測任務包括:氣象常規觀測、氣象預報、氣象衛星係統天線安裝與改造和雲圖資料接收、海冰觀測、海麵輻射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