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民間傳說故事豐富多彩。但由於種種原因,開掘麵世的極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少數民族文學的複蘇,回族文學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在大的氛圍的影響下,回族民間傳說故事破土而出,更加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
1982年,我和王正偉同誌合作編選過一本《回族民間故事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這是回族有史以來的第一本民間故事集。之後,我又根據回族民間文學不斷開掘發展的實際,於198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之際編選了《回族民間故事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這兩本故事集的出版,對回族民間文學的開掘研究和對外交流起了積極的作用。我和美國西南密蘇裏州立大學卡爾W路卡特教授合作主編的《中國回族神話與民間故事》(紐約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就是在此基礎上的成果。十多年過去了,為了使這宗珍貴遺產更好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和寧夏和平解放50周年的日子裏,經布魯南、哈若蕙、何克儉等同誌和我共同策劃,決定在上述兩本書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擴充,增加了一些新內容,刪去了個別篇目予以出版,這就是讀者現在見到的“金湯瓶回族民間傳說故事叢書”。
這套叢書按故事的內容分類,大體分為神話起源、古籍記載、風物傳說、曆史人物、生活故事、愛情故事、機智人物故事、動物故事等類別。每一種書選一個有代表性的故事作為書名。讀者可以把她作為叢書看待,也可以把她看做是獨立存在的幾本書。因為,每一類故事又自成體係。總之,方便讀者,為讀者著想,是編選本叢書的宗旨。
這套叢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內容比較豐富而廣泛。從回族起源、曆史人物故事到家庭、道德、愛情、動物故事,無不包羅。可以說,她是回族的民間百科全書。有一句民間諺語說得好:“你要想了解一個民族嗎不妨從爺爺奶奶講的故事開始。”這是千真萬確的。人們要想熟悉了解回族曆史文化,那就先從熟悉了解回族民間傳說故事開始。這裏的每一則故事,或者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或者表現出生動的畫麵,無不反映著回族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回族民間傳說故事有著重大政治意義,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在當前兩個文明建設中,我們要特別重視發揮回族民間傳說故事的重要作用,用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去。
這套叢書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所收故事的流傳區域比較具有代表性。大家知道,回族居住比較分散,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區域特點。本叢書收入的傳說以西北回族聚居地寧夏、甘肅、青海、新疆、陝西等省區搜集的作品為主,還收有曆年從河南、雲南、北京、貴州、廣西、廣東等地發掘的回族民間傳說故事,因此,她適應了回族聚居特點,使這套叢書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一個地區出現的故事是本地區社會生活的反映。回族如此分散,民間傳說故事也必然顯現豐富多彩的狀況。如雲南地區發掘的回族民間故事《插龍牌》,就有回族求雨的習俗。在雲南大學民族博物館收有馬毅生(回族)館長祖傳的龍牌,一麵刻有經文,一麵刻有漢字,是求雨時候用的。這在西北回族中並不多見。對各地發掘的回族民間故事,我們有選擇,但不強求一律。回族民間故事與多民族民間文化的交流融合,這正是她的一個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