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找出問題,做大做強服裝店(1 / 3)

1 分析服裝店經營失敗的原因

當你發現你的店鋪經營不善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查找原因。

1.選店

選擇好的店鋪地址的條件是:

(1)店鋪麵積稍大,一般在30平方米以上。

(2)周邊(以500米半徑範圍為依據)有一定數量的居民。

(3)店鋪門前過往的行人不少。

之所以這樣選店,主要考慮投入少和客源的動靜結合,店鋪租金低可以拿出適當的費用做媒體廣告,讓消費者有個品牌的認同。

2.選貨

貨品選擇錯誤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麵:

(1)憑店主的感覺進貨,店主認為好看的款式就大量進入,而這些款式往往不是客戶所喜歡的。

(2)隨大流選擇貨品,看到街頭流行款式就大量進入,造成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

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法,重要的在於要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在進貨前不妨多於顧客溝通,從多數顧客的需求考慮進哪些貨品,再者就是要避免隨大流進貨,這樣可以避免與同行打價格戰。進貨時盡量要求批發商答應在一定時間內可以退貨或按比例退貨,這樣可以減輕庫存壓力。

3.選人

在選用店員時不要以“年輕漂亮”為條件,這類店員因缺乏相應的生活閱曆,與顧客溝通時缺乏引導能力,銷售業績並不理想。招聘店員時,要求有四個條件,即有親和力的笑容、溝通時形象自如、年齡30~40歲之間、責任心強(到崗後觀察),根據這些條件招聘進來的店員,能做到與顧客進行有效溝通,使店鋪營業額得到明顯增長成為可能。

4.推廣

開店、守店是傳統的做法,即等顧客進店,讓顧客自行挑選是開店人的習慣,很少有人去考慮店外的“工夫”,這種做法使許多從店鋪門前路過的顧客沒能進店。

5.推銷

絕大多數店鋪會有“暴款”之說,即某一款或幾款貨物賣得特別多,這種現象讓許多店主為進貨的挑選正確而感到得意,而實際上這不是一件好事,有“暴款”就有與之對應的“滯銷款”,這也是許多人開店賺到的錢都貼在一堆貨底中的主要原因。

這種問題的正確處理方法是,店員要學會識貨、配貨等,做到在店員眼裏每一件衣服都是好產品,讓店裏所有的貨品都能找到適合的顧客。

6.管理

很多店鋪幾乎都沒有製度,有的也無非是上下班時間的規定,店主用這種製度約束店員而已。事實上,不管哪方麵的製度,隻有能調動店員積極性的製度才是最好的製度。

7.服務

很多店員“被動服務”和“沒有後續性服務”,這導致了成交率和交易量偏低,難做成回頭客。如店員在顧客進店後,雖然有禮貌的語言接待,但缺乏行為接待,即讓顧客自行挑選產品,交易全程都是被動地服務。而要改變業績平平的狀況,就要做到主動銷售。

2 盲目追求店麵規模不可取

開店曾經流行過一個觀點,叫做“零利潤經營”,意思是做企業先不要把利潤放在第一位,要迅速擴張,把企業規模做大,不要怕負債,要造聲勢,要做個知名品牌,然後賣股權做上市公司。

1997年時,紅高粱的經理不僅接受了這種觀點,還認為獲得了經商的“密宗”。於是,開始去實踐這個“策略”。以10家店為一組,分別在深圳、天津、北京、河南、海南等地同時開店。公司計劃3年不要利潤,先要規模和品牌,後求利潤,結果3年下來一敗塗地。

“紅高粱”的教訓證明:“零利潤”經營觀念,對初創時期的企業追求規模是有害的。把小企業當大企業運作,全線出擊,撒大網撈小魚,徒勞無功,致使企業運作失敗。因為小企業,又處於初期階段沒有抗風險能力。

企業正確的目標必須是追求“利潤”,而不是規模。新店拓展無疑是店鋪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絕不能盲目地追求開店的數量與速度。

每開出一家店,都提前都要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與分析,評估商圈的人氣指標與片區的購買力,並有針對性地調整品牌和產品的品種,新店的籌劃和醞釀需要較長的時間,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3 服裝店資金不足

開店做生意,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也是很難成功的。因為做生意的基本原則就是“將本求利”,沒有足夠的本錢,做起生意來勢必掣肘絆腳,多有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