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後記(33)(1 / 3)

在碑磯村的走訪中,筆者還了解到,從該村走往北京並創立了中國最大的民營慈善機構的盧德之博士,對於其太公盧性正一生的評價,有過很精辟的總結。他認為,盧性正在生有過三次大的思想轉變,一是少年時受傳統道德文化的影響,曾經想走科舉道路,卻沒能走通;二是青年時期受過革命文化的影響,因為科舉路走不通,轉而才成為推翻帝製的堅定革命者;三是辛亥革命舉義成功之後,盧性正雖對纂權的袁世凱也有不滿,但受到海內外發展文化的影響,為著國家安定大局,他主動請辭了副總司令的任職,回到武漢並創辦了中國木材公司,欲以實業救國。可惜,此時他已患病在身,不久就去逝了。從盧性正在辛亥舉義之後的行為來看,他也是不讚成在舉義成功之後再搞革命的。因為革命免不了又會流血,又會動亂,又會使百姓遭殃。如果能夠通過談判,作些退讓,而使國家得到安定,得到和諧,個人犧牲點利益又算什麼!當年的孫中山願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其實也正是基於能使國家和諧不發生內亂的考慮。可是,在革命陣營內部,有他這種認識的人太少了,投機取巧,爭權奪利的人太多,以致辛亥革命之後又有了二次革命發生,中國從此內戰不已,直到49年共產黨才收拾局麵將大陸統一。

盧德之博士的觀點,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中國自辛亥革命以來,確實內亂太多,如果說,盧性正當年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辛亥舉義之後存在的問題,那麼,我們今天更應吸取曆史的教訓,懂得維護和諧社會的必要。而革命,尤其是以暴治暴式的革命,對於人類的損害都是極其殘酷的,所以,歸根到底,人類要進步,國家要安寧,還是要以和諧的理念治理社會才最得人心。

學車記

李康學

年過天命,並非心血來潮,隻是想換種活法。因自己的職業關係,過去一直舞文弄墨,久坐難動,生活寂寞而乏味,對身體也不利。於是,我想走出枯坐的書齋,去感受一些新的生活。

開始時,參加過幾次邁步者活動,興趣很大。數月後,卻因太費力又費時而漸停頓。

繼而對學車有了心動,以為有這門技術很不錯,或可真正提高生活質量。於是打定主意,準備去報名。

選擇哪家駕校呢?網上查閱數次,覺得錦程名字好,錦繡前程嘛,遂選定此駕校報了名。

數日之後,按通知去市交警車管所報到,填表、照相、體檢、上理論培訓課,先後忙碌了三天。因人員太多(據說全市去年報名的有一萬多,今年會更超往年),聽理論課時,一個可容500餘人的大教室坐得滿滿的,連走廊上都站滿了人。坐在裏麵實在不舒服,但講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理論課的覃教官時而正經,時而幽默,學員們為他的講話措辭倒不時發出過笑聲。此外,那教室裏貼著一副警示標語:“事故沒有後悔藥,生命沒有回頭路”。讀罷也覺發人深省。

接著進行科目一考試,全是在電腦上操作,題目皆為選擇題,如果認真看過理論書的,就比較容易做。我隻用了約十多分鍾就做完,得分95分,算是過關。

再過數日,正式到錦程駕校學倒樁。此駕校位於天門山下的邢家巷,風景確實優美,場地條件也不錯,感覺心情很好。但年紀畢竟偏大,握慣筆的手,忽掌方向盤,車一發動,手忙腳亂,洋相百出。師傅教了一陣,說我接受慢,怕一年都學不會。我卻不甘心,慢就多練。先後費了半個多月時間,感覺有些把握了才去報考。倒樁考場設在二家河征東駕校旁。考前到現場,模擬考試,我的成績不理想。師傅還擔心我考不過,但我做好了兩個準備,沒考好就下次考,結果,第二天正式參試,電腦監控顯示,考試過關了。

接下來學內場,我又比別人多花了許多時間練習。這樣學車兩個多月後,我報名科目二場內考試,也順利過了關。

到外場上路訓練後,我也花了不少時間練習。基本功可以說是具備了,但思想上卻有所鬆懈。6月13日,我起了大早去高橋車管所,按規定參加第三科目的考試。考前,考場負責人屈科長宣布了考場的紀律,其中特別強調,不準帶手機、錢包等物品,不準向考試員行賄,“山高林密教樵夫如何下手,風狂浪顛勸漁夫及早回頭。”屈科長引用古人的一副對聯,表明行賄是不可行的。一經查實,必定處理。他的話是有針對性的,因為,平常確實有學員或教練私下傳說,花一千元錢,找關係或可以搞定駕照。這種情況有沒有,沒證據誰能肯定?但我覺得,就像多數學員平日談論的一樣,學車就要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把技術真正學到手,換不著用這不光彩的手段去糊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