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後記(33)(2 / 3)

想憑自己本事去考過關,但結果不一定就順利。原因何在,關鍵還在一個心態問題。因為第一次路考,我毫無經驗處置問題。考試開始,兩次都是坡道起步,碰到那部車的手刹特緊,我竟沒能搬動放下而熄火了。考官宣布不合格,我亦為犯這一低級錯誤而惋惜。

過了一月,我再次報名,參加7月19日的路考,這次是在下午火熱的太陽下進行。開始起步,感覺很好。開了一段路,考官指示停車,說不合格,問其原因,答曰沒看後視鏡。在坡道再次補考,這次起步開行不遠又被叫停,原來未係安全帶,隻好再認倒黴。

回頭有些想打退堂鼓了,但同事、教練及考官還是鼓勵我再考,不能放棄。假若放棄,會對不住熱心教過我技術的龔、李、吳等師傅。再說,自己年齡也不算很大,80多歲的黃永玉、60多歲的唐浩明、水運憲等名人都是駕車人哩!思來想去,於是我又參加了8月第三次路考。這次我特別把起步前準備工作編成四口訣:一調椅,二係帶(安全帶)、三看儀表、四報告。”起步前,再“一踩(離合器)、二掛(檔)、三轉(燈)、四鳴喇嘛、五看鏡(右中左後視鏡)、六拉刹(手刹)、七鬆離(慢鬆離合器)、八放刹(手刹)、九歸燈位、十加擋。”在路口、轉彎、會車、超車時都按規章駕駛,停車時又特別注意按“一看鏡(右後鏡)、二轉燈、三減速(輕踩刹)、四靠邊、五踏離(離合器)、六校正(選準靠邊線30公分內)、七停車(踩刹)、八拉手刹、九歸零(空擋)、十歸燈位”操作。這樣一路小心駕駛,終於一試而過了關。

隨後,駕照自然拿到了手。但我想,即使有了駕照,買了車子,而真正的路考其實還在今後漫長的實際操作中。一個拿了駕照的人,隻有長年在實踐駕車中做到不出事故,特別是不能出大的事故,才是一個真正考試合格的駕駛者!同時,通過參加幾次交警組織的正規學車考試,我感覺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白了一個生活的哲理,那就是,一個人隻有沉著冷靜,勿驕勿躁,才能在駕駛人生的長途車中一路風順,平安地抵達每一個想要到達的地方。

建功圍場的蹇先任

李康學

日前上網,偶然讀到賀龍女兒賀捷生將軍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標題是《雙槍女英豪——1946年,我的母親蹇先任在圍場》,一口氣看完以後,讓我很是激動。賀捷生將其母親在圍場的一段經曆寫得驚心動魄,感人之極。這篇文章不禁又勾起了我對圍場的一次難忘回憶。

那是2009年初夏,我在北京賀興桐先生的家中住了幾個月,正覺有些孤寂之時,一天晚上,賀先生忽然出差回來對我說:“明天我們去圍場,參加蹇先任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活動,你也去吧!”

“好啊,圍場在哪裏?”我問。

“在河北,有些遠,坐車七八個小時,要早點走。”

這麼遠,為啥在那裏紀念蹇先任?”

“蹇先任在那裏工作過,去了你就知道了。”

於是,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坐了一輛小車出發,先是到承德,繼而再去圍場,果然坐了差不多一天的車。這一路對於我都是陌生的,我是第一次到那些地方,也是第一次知道圍場這個名字。原來,清朝早年,承德被建為皇室的避暑地,而往承德北去數百裏,有一大片之山地被圍起來,成了曆代清皇帝經常打獵的地方,即有名的木蘭圍場,其地就叫圍場。現在仍稱圍場縣。到達縣城後,我們在賓館住了一夜。第二天,再坐一小時多的車,來到克勒溝鎮的街上,隻見許多的學生在夾道歡迎。車子開到一所學校前停住,大家下車走進校園去,我才知道,這學校叫“先任小學”。校名是請錢學森題寫的。因蹇先任生前留下遺願,想在她工作過的地方建一所學校。其女賀捷生後來組織發起,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700多萬元,修了八千多平方米的教學樓,才建設了這所小學。我們去的那一日,這所學校正在開展以“飲水思源,先任百年”為主題的係列活動,紀念蹇先任誕辰100周年。所以,蹇先任的女兒賀捷生、中紀委駐財政部紀檢組長賀邦靖及省、市有關領導這天都來到了該校參加此次活動。賀捷生、賀興桐等親屬及當地有關部門領導在紀念會上講了話。會後,大家又參觀了蹇先任紀念室。當日因為人多,我們也沒有仔細看展室內容。但我看得出來,當地縣鎮幹部及學校師生對蹇先任是充滿崇敬的,感情表現都很真摯。因為蹇先任1946年在這裏當過縣委副書記,那時還沒解放,形勢相當緊張。但蹇先任究竟在這裏幹了哪些工作?我沒仔細了解。現在,看了賀捷生的文章,我才知道了當年蹇先任在圍場的詳細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