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後記(36)(1 / 3)

家長:沒得錢,……鄉政府欠了400多萬,他總是要你學生來攤、攤、攤,我三個孩子哪交得起。

男生家長:(字幕)我倆個孩子讀書,一個三年級、一個讀六年級,交費是260多。

記者:省政府頒發的收費標準你知道嗎?

家長:我知道哪,看了報紙嘛,貧困地區160多,一般地區170多……(鄉政府)這種收費不叫捐款,這叫攤派!

解說:該鄉政府在要求學生代家長捐款時,沒有為此作出充分的說明,各學校還把學生的捐款與學雜費混在一起統收,這是錦石中學的收費薄,上麵登記著初中一年級收費312元,二年級328元,三年級362元。而根據省政府的規定,一般地區正常的收費標準應為——初中一年級213元,二年級235元、三年級278元。

(字幕)記者:收費標準公布了沒有?

校長:公布了,其中每個年級包括了鄉裏建校集資費70元,單車存放費5元,中餐費12元。

解說:錦石鄉中小學實際收費的情況表明,每個中學生比省定頒發標準多收了70多元,小學生多收了60多元。鄉政府所號召的捐款,在實際操作中都被學校統稱為建校集資費。而捐款和集資,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發布農民負擔項目和標準的通告第六條指出:向農民集資必須遵循自願的原則,除鄉、村義務教育的危房改造和興建校舍報縣級政府批準外,其它集資必須報省財政、計劃、物價和監督管理部門的聯合批準,否則農民有權拒交。

湘潭縣減負辦副主任方知驥:今年搞教育集資辦學,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都發了些文件,我們湘潭縣對教育集資、縣委、縣政府都比較重視,成立了教育集資審批領導小組,在近幾年來,他們(錦石鄉)也向我們報告過教育集資,要我們建行審批,96年審批過一次,人均好像40元……,97年,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接到他們的報告,也沒有聽到他們的黨政負責人談到集資報告之事。

解說:從縣減負辦的采訪中我們得知,錦石鄉去年曾為集資辦學向縣裏申報過一次。而今年,該鄉在未報經縣級政府審批的情況下,擅自製定出一種標準,要求每個中小學生必須“隨讀代征”,一些沒有繳納所謂“捐款”的學生還被停發過課本。

一學生家長插話:(書)發過了,(老師)又收了,說他沒交建校費……解說:此外,這個鄉的中學還有一條規矩,初中生想畢業還要交一筆錢。(采訪:我們家裏四個人,兩個孩子,我們倆孩子,大孩子就是這個,為了這張畢業證,沒讀書了,沒有書讀,要交50元錢,去領(畢業證)沒去領。錦石鄉超標準收教學費的問題出現後,目前已引起當地政府高度重視。

縣長宋厚源:我們非常地歡迎新聞界的朋友對我們的輿論監督,對錦石鄉在收學費的同時,強行捐資的問題,我們今天才知道這種情況,對這個問題,第一在性質上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亂收費和加重農民負擔的行為,捐資在概念上,是一種自願行為,而錦石鄉黨委、政府對家長發出一封信,對捐資在金額上有具體要求,對不捐者也提出了一種強製的提法,在性質上是一種加重農民負擔,是一種不應該的行為。第二,根據這個問題的出現,我們一定組織專門的班子進行調查研究,由現在的減負辦公室和教育部門等其他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組,認真地把這個問題落實清楚。落實後我們要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整治,該退還的一定要退給老百姓。

王老太家的國慶菜單

記者:李康學、張潔攝像:鄧運瑞

主持人:中秋剛過,又到國慶。在充滿喜悅和歡樂的氣氛裏,家庭主婦們一定不會忘記買點好菜,辦桌酒席來慶賀慶賀吧!那麼,國慶家宴吃什麼呢?平日裏做得一手好菜的王老太太也犯了難。

王老太太:現在呷菜的各有各的味不同,你像我們老人家有點湯,有點辣椒,搞個好點的小菜就解決問題了,他們年輕人要求又不同,又要呷得好,又要營養,又不能搞發胖,所以買菜的就困難,曉得不……。

解說:其實,像王老太這樣,想辦個國慶家宴會又由於市場上的食品種類太多,再加上眾口難調而不知買什麼菜為好的消費者還真不少。

老人:你看,(我)盡買藕哇、黃瓜、豆角沒有買葷菜。

退休老人:今年和去年不一樣,物價便宜一點,穩定一點,所以吃東西劃得來一點。

顧客:什麼菜都有,我隻要(買)好吃的。現在反倒是有葷菜不願意吃。

女顧客:今年比往年不同些啦,……香港又歸回噠,是不囉!那跟往年大不同,所以要慶賀慶賀。熱烈慶賀慶賀……!

老人:原先是大魚大肉,都愛吃,見了肉就沒命地吃,現在都不怎麼吃,降低高血脂,肉吃多了,血脂就高了,高了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