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年輕而睿智的舵手(23)(1 / 3)

或許1997年5月,丁磊創辦了網易才真正意義上觸動了馬化騰的心。同年10月,王誌東拿到了65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這是國內互聯網企業所獲得的第一筆“瘋”投,意義非凡。隨後的1998年,對中國互聯網而言,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1998年2月,張朝陽成立了搜狐,10月周鴻禕成立了3721,緊接著騰訊與新浪網在相隔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先後成立。自此,馬化騰的創業人生拉開帷幕。

後來的“飛黃騰達”似乎就變得順理成章了:QQ備受歡迎,騰訊成為港交所最受歡迎的股票之一。但是,馬化騰明白QQ在品牌上的年輕化是騰訊最大的缺陷,QQ必須要伴隨用戶年齡增長而繼續保持有效黏度。他明白文化是國外互聯網產品在中國擴大發展的最大阻礙,但這同樣也是中國互聯網產品向國外發展的最大阻礙。

正是在這種心態之下,與業界的其他幾位領軍者相較,馬化騰鮮見於報端,偏安一隅,醉心於產品開發,踏踏實實地壯大、發展騰訊。

通過QQ找到另一半

馬化騰是個網蟲。由於成天泡在網上,平時他不喜歡也不善於和人交流。中學時青梅竹馬的戀人因為種種陰差陽錯而沒能走到一起,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騰訊上下不少人都存在這樣一個擔心,那就是怕馬化騰娶不到媳婦。但後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最終馬化騰自己通過QQ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說來,馬化騰與自己愛人的結識頗有點戲劇性。那是騰訊上市前向投資者做路演的時候,馬化騰為客戶演示怎麼在QQ上添加用戶,於是馬化騰打開他的個人QQ,要知道,本來馬化騰的QQ是不對外開放、不加任何人的,但這次為了演示,把這個功能開放。結果剛一上線,就有人要求加進來,這個網友就是馬化騰後來的愛人。3個月後,馬化騰見到了這個生在西北、在北京工作的女網友。後來,一切就順理成章,他們結婚了,並有了兩個孩子。

馬化騰的婚事讓騰訊的員工特別興奮,尤其是部門主管們,似乎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原來,他們的老板結婚前,總是每天淩晨12點也不下班,老板都沒走,其他人自然也不好意思先走,而且老板留下來加班也不是空耗時間,他總是能不斷地找出很多問題,相關負責人員隻好都陪著一起解決問題,往往天都亮了,大家才能下班。現在馬化騰結婚了,下班時間自然要提前,偶爾加班,晚上九十點鍾也會下班回家,大家怎麼能不高興呢!

但是,結婚並沒有讓馬化騰變得懶惰,即使不加班,騰訊的員工們也會在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時候,接到老板給他們寫的關於產品改進方麵的建議郵件,發出時間大多是前一天的晚上十一二點。

但馬化騰結婚後有了一個顯著變化,那就是他開始注重衣著了。婚前馬化騰對衣服沒有什麼講究,如果沒有正式活動,都喜歡穿一些T恤之類的休閑衣服。婚後,在太太的指點下,他也開始對名牌時裝建立起了概念,出現在鏡頭麵前的馬化騰也相應多了幾分時尚和瀟灑。

要做把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馬化騰作為騰訊負責人,終日遊蕩在網絡裏,不是聊天,不是娛樂,而是在尋找商機,一旦發現有合適的創新,就立馬“移植”到騰訊來。當人們都在質疑他這麼做是在抄襲的時候,他卻說“我樂意做個把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事實上,馬化騰絕非一個簡單的抄襲者,他是一個精明的學習者,一個具有商業頭腦的改造者。在騰訊內部,搞技術出身的馬化騰把自己的工作分為兩部分:內部看“人的問題”,外部看“未來做什麼”。可見,他懂得如何把握潮流,並懂得將學到的東西進行改進,為自己所用。

如大家所見,如今的中國IT界,是一個最浮躁、最喧囂、傳奇故事最多、最不可思議的江湖,但作為最早的網絡創業者之一的馬化騰,卻一直安安靜靜地待在自己的世界裏,他不僅很少出現在公眾麵前,甚至基本不和媒體打交道。以至於億萬網民對QQ那隻胖企鵝印象深刻,卻不知道馬化騰為何許人也。

是的,馬化騰更應被定位為一個出色的技術人員,他了解和正確把握了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和溝通方式,而且滿足於自娛自樂的純技術人員的生活,所以他說自己更適合也更想做一個產品經理。

“寫程序”出身的馬化騰,自己創業至今也還是保持著“產品經理”的心態,以及專注於技術和細節的習慣。談及騰訊,嚴肅的馬化騰更願意談論自己每天使用的互聯網產品,他愛給自己的產品挑錯,因為他隻要一看到成品,就知道寫代碼的人有沒有偷懶。

馬化騰一直保持著對技術的新鮮感,現在,馬化騰每天的互聯網生活,包括看資訊、搜索、購物、付款、玩遊戲全部使用自己公司的產品完成,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他創業成就感的來源。因為他感興趣的互聯網產品,騰訊都做了,哪天如果讓他遇到更新的,就想著自己的公司也趕快做一個。但是即便如此,馬化騰覺得自己現在最缺的還是產品經理。

馬化騰承認,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創立者存在兩條成功的道路,一種是憑借商業天賦的推動,把傳統商業模式完整移植到互聯網上,並由後者發展出全新的經濟生態;而另一種則是由技術愛好推動,自技術靈感中找到商業靈感,他自己屬於後一條道路上的創業者,所以他要堅定的扮演好技術型的“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