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從胃說開去(1 / 2)

方成

工作越多,貢獻越大,生括越是愉快。

這算不算一條規律呢:人到一定年齡,飯越吃越少,藥越吃越多!

應該說算,因為年紀大的人都如此。

誰也跑不掉。但一細想,話也難這麼說。所謂“一定年齡”,到底是多少歲?林黛玉年方二八,就已進入“規律”,而老將廉頗年近古稀,還能“一飯鬥米,肉十斤”呢!可見事在人為,大有商量餘地。我已經年逾花甲,藥確實越吃越多,可飯一口也不少吃,連大塊肥肉也不含糊,吃的藥並非胃舒幹、降壓靈之類,而是治傷風感冒的丸散片劑,青年人也要用的。有人問:“你怎麼沒有白頭發?”我說:“白的都掉了。”這是句玩笑話。時至今日,廣告上還沒有看到專掉白頭發的藥出售呢。

和同齡人相比,我的身體算是好的。七年前我在幹校當炊事員時,能背180斤重的米袋,十年前則在大雪天赤膊幹活,那時正關在“牛棚”裏接受改造,果然身體改造得還可以。童年時期,我體質並不好。讀小學時,球類,我隻玩玩彈球——在地上玩的玻璃球。初中時玩的球大一些了,是乒乓球——那年月還沒有帶膠粒的拍子,隻用布滿圓孔的木拍。上了高中以後,才開始打籃球、排球、練長跑、雙杠。以後又打網球,遊泳。參加工作以後,又學會了溜冰。由於環境的改變,體育運動項目不斷改變。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運動本身,一直堅持至今。1948年在香港,住在荔枝角的小村裏。村子不大,因為遠離市區,房租便宜,就把從內地流落到此的文化人吸引了來。其中有樓適夷、張天翼、臧克家、蔣天佐、巴波、黃永玉等。我和端木蕻良、單複三人租住一間屋。出村不遠,就到海灣,晴空碧海,真是遊泳的好場所。每天上午寫的寫,畫的畫——都是靠稿費吃飯的筆耕者。午覺醒來,喊一聲“走啊!”便穿上遊泳褲,直奔海灣。

我們三人每天租條小船,端木蕻良劃槳,單複和我隨船向大海遊去。

一個多小時回來,在山上泉水裏洗完澡,興盡而歸。當時香港稿費很低,生活是很艱難的。記得詩人考誠一家,每天隻能以豆芽下飯,那是最廉價的飯菜了。我們單身漢有時想改善一下夥食,就得下海去摸螃蟹吃。這一段時期的生活,把我們的身體練得相當結實,沒鬧過病——一病可不得了,不但第二天的飯食成問題,醫藥費的奇昂也是嚇壞人的。

五十歲以後,操場上我是跑不動了,可是乒乓球卻是老少鹹宜的,工間休息,我就打乒乓球,總要打出一身大汗才罷手,這已成習慣了。然而,打乒乓球亦不是很方便的,球台少,打球的人多,往往不能每一次都輪上。隻有一種運動是可以每日堅持的,那就是騎自行車。積三十年之經驗,深知欲堅持體育鍛煉,最好的是騎車。騎車的好處大矣。北京的公共汽車,在上下班時間是以擠聞名的,相形之下,騎自行車優點太多了:一是不須候車,說走就走,說停就停,路線全由自己決定;二是不擠,上車就有座位;三是時間有保證,沒有誤點之說,四是空氣陽光充足,於衛生有利……最後,就是鍛煉了身體。一般來說,人是有惰性的,越是不活動,身子骨越懶,這對老年人來說是很不利的。騎車,不僅活動了筋骨,也活動了神經,能使人頭腦靈活,反應快,對於老年人是抗遲鈍的良方。何況經常騎車,還能經風雨,見市麵,耳目、皮膚也同時都受到鍛煉。這說的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