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中國?顯然是一個宏大的主題。美國為何要做空中國?中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而且還有3.5萬億外彙儲備,美國又能做空中國嗎?
讓美國感到擔憂的不是中國發展至今的崛起,而是中國崛起的不可阻擋性,問題在於,如果現在不遏止中國的崛起,恐怕未來就無法遏止了——如果在1985年不以“廣場協議”做空日本,那麼今天的日本就更加強大。
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建立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工業發展相當貧乏,然而曆經60多年的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無疑意味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資收入和福利的改善,今天的中國與60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這無論在中國人還是在外國人看來都是在重新回歸中央王國,似乎中國重新成為世界的中心指日可待。這讓很多中國人感到驕傲,但也許大多數人沒有思考過,我們過早成為世界中心是好事嗎?
注意,我說的是過早成為世界中心——成為世界中心當然是好事,但過早成為世界中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從長遠來看,亞洲成為世界的經濟繁榮之地是必然的、長期的趨勢,很可能會維持100年以上,世界也就因此會持續關注亞洲,而中國又是亞洲經濟中的中心,因此,世界的目光一定會始終聚焦在中國身上。這也就是說,世界的問題(主要是經濟)就是亞洲的問題,亞洲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問題,那麼,世界各大國都會把中國置於其首要的外交之列,這可就是中國不能承受之重。
不要以為站在舞台中央隻有讚譽和榮耀,實際上處在舞台中心的人壓力也是最大的,稍有不慎就會成為笑柄和被指責的對象。今天的中國已經被西方的聚光燈照射了多年,現在已經嚐到了被西方、甚至可以說全世界直接施加壓力的滋味——當眾多大國站在你的對立麵一起對你吼叫的時候,任何一個大國都是無法承受的。
盡管中國與美國相差仍然很大,但表麵上來看,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達到9%,美國卻飽受經濟衰退困擾;當前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沉重打擊了歐洲和美國的時候,中國經濟的損失與其它經濟體相比顯然要小得多,與此同時世界經濟_正陷入停滯甚至倒退,這又成了鮮明對比。這給人的印象就是中國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國家,而美國卻陰雨連綿。美國的民調持續顯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中國是在全世界占支配地位的經濟大國。皮尤研究中心發現,在22個國家當中,有15個國家的大多數答問者認為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當然,這種普諞看法顯然是錯誤的,不過,這正符合美國政治家們的願望,他們會“脅民意以令諸侯”,以此讓民主支持打擊中國的政策。
其實,讓美國感到擔憂的不是發展至今的崛起,而是中國崛起的不可阻擋性,問題在於,如果現在不遏止中國的崛起,恐怕未來就無法遏止了——2010年,中國以世界19%的人口,提供了世界9%的GDP和10.6%的出口,這預示著中國市場將越來越龐大,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接近美國,出口總額占世界比重可能提高到13%一15%,同樣,進口額也越來越高,最後超越出口額,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從中美兩國實力變化的過去30年來看,今後15-25年對於中美實力變化來說是一個關鍵——盡管中國在未來50年內不可能超越美國,但中國的實力如果繼續與日俱增,那麼肯定會對美國構成巨大的挑戰,即便不是全球性的全麵挑戰,也是地區性的挑戰,比如亞洲和西太平洋。而對中國來說,在接下來的20年中繼續這種增長、鞏固中國經濟強國的地位來說至關重要。
對美國來說,中國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美國利益遲早會受到影響,這從國家競爭的現實主義角度來看是必然的。美國如果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麼就必然要讓出相當大的利益。美國正在實行的手段是加強對中國的軍事包圍以示威懾,但中國也有自己的應對能力,畢竟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不斷上升,對此華盛頓也隻能加強它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和政治部署,企圖遏製中國的影響,所以中美兩國在未來20-30年內形成新版“冷戰”已經不可避免。這與美國和蘇聯當年的冷戰幾乎一模一樣——二戰結束後,蘇聯發展十分迅速,表現的相當強大,這對西方世界構成了嚴重的挑戰和威脅。今天的中國同樣也是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而且很多分析人士認為,美國霸權在沒落,新的世界經濟秩序重心正轉向以中印為首,包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亞洲。麵對中國經濟實力的強勁增長,美國當然不會毫無作為,它正在施展強大的遏製戰略,以防止自己影響力的逐步流失。
麵對美國的遏製,顯然中國也將利用自己的經濟、金融和科技優勢、綜合影響力,在區域以及世界其他區域塑造新的政治和地緣戰略格局,形成一種有利於中國自身利益的新模式。其實,中國所謂不幹涉內政、各國家和地區自由選擇發展途徑的新模式,實際上就是對美國模式的挑戰,因為這等於是促進更加公正平衡的多極秩序的建立。中國尊重他國莊權、不對他國進行軍事和政治]涉的國際關係處理原則正成為中國外交的主導思想,中國不以幹涉國內政或經濟方式與別國結盟,不要求他國的順從和依賴,這將為它爭取更加牢固的聯盟和要為長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