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新興國家無力填補歐美真空(1 / 1)

從曆史規律來看,當霸權國家出現危機的時候,是奪取霸權的最佳時機,但如果新興國家無力在此時把霸權國家趕下台,那麼危機過後霸權國家就會變得更加強大。在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中,新興國家顯然無力取代歐美。

1750年,亞洲人口約占世界的五分之三,產出也占全球的五分之三;1900年·,西方工業革命之後,亞洲在全球產出中所占比例縮小到五分之一,但是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預計到2050年亞洲將很有可能恢複到300年前的水平。但是,注意,那是在2050年,而且是以亞洲整體來衡量的。

在危機爆發後不久,當美國和歐洲幾乎同時陷入困境的時候,曾有一種看法認為,新興市場將會彌補發達國家留下的需求真空。但是,實際情況與此相反——新興經濟體根本沒有這樣的實力,相反,新興經濟體幾乎肯定會成為美國、歐洲之後第三波金融危機重災區。

世界之所以仍然會繼續由歐美主宰,是因為新興國家沒有實力填補權力真空,或者說,仍然沒有實力將歐美推下權壇。曆史早已證明,當霸主國家出現實力衰退的時候,是爭奪霸權的最佳時機,假如錯過這一時機,那麼老霸主很可能變得更加強大。

值此西方世界在政治和經濟上遭遇困難之際,新興國家卻表現得很軟弱,甚至表現得還不如美國、歐洲——遍觀所有新興大國,沒有一個是有實力填補空缺的。其中最有潛力的是中國,但中國自身問題很嚴重,必須將優先目標放在國內問題。盡管中國的利益正在日益向海外延伸,中國也想在某些領域參與全球治理,但中國的曆史經驗和自身實力決定了它將不可能成為世界領袖。俄羅斯、印度、南非或巴西等其他國家也不可能成為世界領袖,這些國家沒有一個具有這樣的實力,所以,世界仍將回歸舊位。

雖然世界爆發了嚴重的危機,但基本的實力版圖沒有改變,正如法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蒂埃裏·德·蒙布裏亞爾所說:“歐洲確實是處於衰退當中。但是,這些指標並不能體現絕對的分量。我可以大膽地預言,如果歐盟有一天真的垮了,那麼歐洲的和平必將受到威脅。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克服當前的危機,就有機會去打造中國人所說的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