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的低碳道路2(1 / 1)

序二

我們在做什麼 王 石

海明威寫於1930年的《乞力馬紮羅的雪》,是這樣開篇的:“乞力馬紮羅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山峰。”我在2002年2月8日登上了乞力馬紮羅,海明威說它是一座常年積雪的高山,我們再看看,這是快要登頂的這段路上,包括在上麵,都沒有看到雪。那一幕的場景讓我非常震驚。

這幾年流行說地球變暖。到底地球有沒有變暖?還沒確定,因為從時間上來講,人類的活動,相對於地質、氣候的變化周期,還是很短暫的。但作為一個登山愛好者,我的感覺,地球是在變暖的。從1997年到2006年的九年間,我去過四次珠峰大本營:第一次是去看珠峰,再一次是登珠峰,還有兩次是登珠峰兩邊的山峰。每次所能見到的最美麗的景色是冰塔林。但去一次,冰塔林就退一步,能明顯地感覺到冰塔林在迅速融化。1968年,中科院在珠峰還能拍出很大的冰塔林來,一年中的同一時間、同一位置,到了2007年就成為了幹枯的孤地。

2007年12月,在巴厘島會議上,中國政府第一次承諾,中國要在五年之內實現碳排放減少20%,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過去200年的工業發展史上,雖然70%的排放來自發達國家,讓一個發展中國家來承擔這樣的後果是不公平的,但如今形勢逼迫,不得不在態度上進行調整。

我對這個消息很關切,公布之後,萬科的管理團隊也很興奮,為此我們專門走訪了國務院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聯合辦公室。接待我們的是該辦公室的主任。我們就和主任說,萬科這幾年做了什麼、考慮了哪些。在過去,中國政府從來沒有說我們不承擔責任,但也沒說我們該承擔哪些責任,我們一個企業也就沒有站起來說我們承擔責任,所以我看到中國政府

那種表態時很開心。 這個主任見到我們後感覺很有意思:竟然有出來主動承擔責任的企業。然後,我們團隊又和國家氣象局、科技部等有關部門見了麵,繼續表達萬科的心願與行動。

萬科有哪些心願,又有哪些行動?2000年,萬科成立建築研究中心;2004年,開始推動住宅產業化;2007年,萬科在上海投放了1500套工廠化住宅。按照計劃,萬科將在2014年全部以住宅產業化的方法建造住宅。

工廠化住宅有什麼新特點?舉個例子:傳統的施工方法誤差是以厘米計的,所以蓋高樓的時候,我們的開口要開得大,不大的話電梯下來就卡在那兒了,因為它誤差太大了。而用住宅產業化的方法,誤差是毫米級的。住宅產業化意味著什麼?和低碳經濟有什麼關係?如果當今整個中國房地產同行有6%的市場總份額是按萬科的方法生產住宅,其所節約的電相當於15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節約的水相當於6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量,減少混凝土的損耗相當於3萬戶住宅混凝土的用量,最有意思的還在最後:能節約木材6000多公頃。

現在西方有一個概念:道德產品。什麼是道德產品?就是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沒有汙染環境,生產工人的權利得到了很好的維護,還能促進行業的良性競爭,共同進步。我很欣喜,透過《萬科的低碳道路》這本書,能看到萬科用了很多的資源,為獲取這樣的公平、和諧而不懈地努力,我相信這種努力會贏得社會的賞識、消費者的賞識,反過來,也會對萬科的股東有更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