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34
寫在綠色革命洪流之前
寫在綠色革命洪流之前
國際低碳政治秩序的逐步確立和中國政府前所未有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都意味著中國麵臨一場綠色革命,對漸漸邁上世界舞台的中國企業界而言更如此。
這將是一場怎樣的革命?我們應該怎樣行動?2009年2月,萬科參與資助的、國際著名谘詢公司麥肯錫公司發布的《中國的綠色革命——實現能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選擇》提供了一些嚐試性的答案。
對於從目前到2020年的減排前景,這份報告提供給我們的答案依然比較沉重。王石在早先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談到了這個觀點——中國要減排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城市規模和人口都在增長,所以排放還會增長。但我們不必過分悲觀,而應積極行動。原因在哪?我們還有降低排放增長速度的時間!
不過,要完全把握住實現技術潛力的機遇,中國的時間並不寬裕,這在中國的建築、工業和電力部門表現尤為突出。從2010年起的5~10年,中國依然處於城市化高潮,公用、民用建築存量及工業產能仍將快速增長,並將修建更多的發電廠。由於工廠、建築的改造費用高、難度大,主要的能效提升和減排機會還需要寄望於在新項目建設之初就充分實施減排技術。根據麥肯錫的推算,假設推遲5年使用這些技術,到2030年的減排潛力就將損失1/3;如果推遲10年,損失可達總減排潛力的60%。
要避免這些不良的後果,怎麼做?中國需要進行一場態度堅決而目標堅定的“綠色革命”。
根據分析,從2010年到2030年,中國要實現能效提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存在六大類機會,這些機會有助於中國走上“綠色革命”之路。哪些機會?用清潔能源代替煤炭、全麵采用電動汽車、重新思考城市設計以及改變消費行為、改善高排放工業的廢棄物管理、設計節能建築、恢複中國的碳彙(農業和林業)。
在這些機會中,萬科能在哪些方麵盡到一份企業公民的責任?集中在最後三個——協力促進“綠色工業”、“綠色建築”和“綠色生態係統”在中國的出現。
綠色工業:管理高排放工業的廢棄物
中國的高排放工業——包括鋼鐵、基礎化工、水泥、煤炭開采和廢棄物管理行業,都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這些行業有著高得驚人的排放量:2005年,高排放工業占中國能源總消費的1/3,占中國年度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44%(2009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此外,高排放工業還是中國空氣和水汙染的主要源頭之一。
麥肯錫的研究顯示,到2030年,這些行業的最大減排潛力為16億噸。為何中國的高排放工業有這麼大的減排潛力?因為中國在工業副產品、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方麵還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目前有許多未被回收或者未得到妥善處置的工業和城市廢棄物。
在這些領域,新的技術或者因為企業的自覺意識,或者因為國家政策的引導與強製而慢慢地應用開來,從而有更多有效銷毀廢棄物、把廢棄物轉化為有用材料的方法。例如:煉鋼排放的高爐爐渣、電力生產中燃煤產生的粉煤灰,今天已經部分成為了水泥的生產原料。中國尤要重視的是,可以大幅減少城市固體廢棄物的填埋場。根據麥肯錫的分析,
寫在綠色革命洪流之前
如果采用技術燃燒城市廢棄物發電,中國可以將單位數量廢棄物所占用的空間減量至目前的5%左右。通過利用這些技術,中國可以大大減少填埋場的沼氣等汙染物。
根據推算,廢棄物回收的總減排潛力可達8.4億噸,占高排放行業總減排潛力的50%以上。不起眼的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棄物中,蘊藏著巨大的產業機會。
綠色建築:設計節能建築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中國在過去十年經曆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建設高潮,萬科正是得益於這一高潮而有今日在地產界的地位。未來我們還將有數以億計的中國人轉移到城市工作和生活。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人們需求更大的生活和工作空間。中國人均建築麵積在2005年到2030年間還極有可能翻一番,導致消費性能源需求大增。
根據報告分析,如果我們從2010年起,就在新建築中引進節能設計、利用因地製宜的技術改良老建築、使用節能照明和電器,以及安裝節能的通風、供暖和空調係統,到2030年,中國人可以用和今天一樣的每平方米能耗享受高得多的生活水平。
建築行業內改善空間最大的領域,在於在建築中使用更高效的外牆、窗外和屋頂隔熱係統。這些可以通過加強推行現行建築節能標準、采用被動設計或改造老建築來實現。
在建築行業內,有時候某些方麵的科技進步所能帶來的減排效果或許讓人喜出望外:假如從2010年起到2030年,中國人將所使用的燈具全部從白熾燈過渡到CFL(緊湊型熒光燈),並最終轉到LED(發光二極管),我們可以節約1900億度電,帶來的節約相當於2030年預計總用電量的2%。而且我們有望看到實現的一天,因為隨著技術商業化程度的提高,LED等燈管成本有望在2015年降至3~4歐元。到2030年呢?大概就是今天白熾燈的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