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知識分子(2 / 2)

知識分子似乎沒有做皇帝的。曆代打天下的與篡位的,都不是知識分子。這因為知識分子沒有實力,他注定是個夥計的身份。既然注定當夥計,即使他胞與為懷,立誌要為民眾的全體利益打算,碰到老板這一關,就隻好完全打消。張橫渠的“四句教”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以說是誌大言大了。前三句不去管它,單看第四句,他說要為萬世開太平。什麼叫太平?依咱們想來,該是指民眾都得享受好的生活而言。民眾不是空空洞洞的一個概念,是張三李四等無數具體的人。好的生活不是空口說白話,是物質上以及精神上的享受都要確確實實夠得上標準。試想,張三李四等無數具體的人的物質上以及精神上的享受都要確確實實夠得上標準,這樣的太平是皇帝和他的夥計們所能容許的嗎?這樣的太平真個“開”了出來的時候,還有皇帝和他的夥計們存在的餘地嗎?所以“四句教”隻能在理學家的口頭談說,心頭念誦,而太平始終開不出來,曆代的民眾始終在苦難中過活。

能夠幫助皇帝的是好夥計。皇帝要開道幫他開道,要聚斂幫他聚斂,要提倡文術就吟詩作賦,研經治史,要以孝治天下就力說孝怎樣怎樣有道理,這些人所得的品評雖然未必全好,可是在當時總可以致身顯貴,不愁沒有好的享受。然而與民眾的全體利益都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從民眾的全體利益出發,他們隻是幫了皇帝的忙。你看,司馬光編了一部史書,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鑒》,“資治”,不是說這是皇帝的參考書嗎?司馬光當然是個好夥計。還有王安石,他的新政沒有能夠推行,而今人卻認他為大政治家。

現在不問他是不是大政治家,單問他計劃他的新政,到底為宋室打算,還是為民眾的全體利益打算?想來也隻能說他是宋神宗的一個好夥計,而不是代表什麼民眾的利益的吧。你要做官,不論做得好做得壞,隻能站在皇帝的一邊。站在皇帝的一邊,自然不能同時站在民眾的一邊。武斷一點說,我國曆史上就不曾有過站在民眾一邊的官。

用考試的辦法選出一批人來做官,當皇帝的夥計,就說這是民主,那是小孩兒也騙不動的。不料偏有人要想騙這麼一騙,真可謂其愚不可及也。

時代過去了,皇帝沒有了,國家的名號也換過,改稱民國了,可是看看教育界的精神,還是在那裏養成一批夥計,看看大部分的知識分子,還是一副夥計的嘴臉。這倒不是民主能不能實現,民眾能不能做成老板的問題。到機緣成熟的時候,就會來這麼一個激變,那時候,該實現的實現了,要做成的做成了,隻有知識分子守著傳統的夥計精神,以不變應萬變,卻是絕對沒有安身立命的餘地的。

心香一瓣

民主是在一定階級範圍內,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物的國家製度。然而,自古以來通過考試辦法選舉出來的官員,多是為皇帝說話,為統治階級服務,很少有人能站在民眾的立場。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一旦平步青雲,就成為統治階級奴役人民的工具,所以我國的民主化進程一直落後於歐美國家。隻有丟棄“夥計的嘴臉”,知識分子才能保持自己思想和人格的獨立,代民立言。

民主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依賴並服務於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民主的進步,歸根結底要靠經濟的發展。隻有讓人民實現當家做主,讓知識分子成為勞動人民的一部分,才能實現真正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