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中國文明不斷增長
大家希望聽我講小說,其實寫小說並沒有什麼學問,大家喜歡看也就過去了。我對曆史倒是有點興趣。今天我想簡單地講一個問題,就是中華民族如此長期地、不斷地發展壯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規律?這幾年我常在英國牛津大學,對英國文學、英國曆史很有興趣。大家都知道,英國對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一位曆史學家名叫湯因比,他寫了一部很長很長的《曆史研究》。他在這部書中分析了很多世界上的文明,說明世界上的很多文明都在曆史進程中衰退或消亡了,直到現在仍真正興旺發達的文明隻有兩個,一個是西方的歐美文明,一個是東方的中國文明。
而中國文明曆史悠久且連續不斷,則又是世界唯一的。雖然古代有的文明曆史比中國早,有的文明範圍比中國大,如巴比倫的文明、埃及的文明、希臘羅馬的文明,但這些文明卻因遇到外力的打擊,或者自己腐化而逐漸衰退、消亡了。他說:一種文明總會遇到外來的挑戰,如果該文化能很好地應付這個挑戰,就能繼續發展;如果不能很好地應付挑戰,就會衰退,甚至消亡。這裏也有多種情況:一種是遇到強大外族的打擊,整個民族被殺光殺盡,消滅了;一種是民族內部長期僵化,沒有改革,沒有進化,像活的木乃伊,結果衰落了;有的則因自己的腐化而垮台;還有一種就是分裂,國家內戰不休。
我們的國歌中有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話是在抗戰前後寫的,它表示了一個憂患意識。那時候我國遭受外族人的侵略,處境確實非常危險。在座的各位同學年紀輕,不知道,你們的爸爸媽媽就知道了。我同在座的雷潔瓊大姐、周南社長等都經曆過這段艱難而危險的時刻。就我看來,我國曆史上遭受外族侵略的危險時期有七個:第一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戰國時期東西南北受到的外族進攻;第二是秦漢時期匈奴的進攻,時間長達四百年之久;第三是魏晉時鮮卑等五胡的進犯,也有四百年;第四是隋唐時期突厥和吐蕃的侵犯,時間約三百年;第五是五代、南北宋時期契丹、女真及西夏的侵犯,大概也是四百年;第六是元、明、清時期蒙古、滿族的侵犯;第七是近代西方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中國曆史發展規律
縱觀中國曆史,大概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規律,我們的民族先是統一強盛,後來慢慢腐化,組織力量衰退。此時如果出現一些改革,那就會中興。如果改革失敗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麼外族敵人就會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時候,我們民族有個很特殊的現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們民族的轉機。以上所講的我們民族七次大的危機,又都是七次大的轉機。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入侵之後,我們華夏民族就將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們華夏民族就壯大起來,統一起來。
之後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來了,我們民族再融合,又壯大,如此循環往複。其他國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麼打贏,要是打不贏,這個國家或民族就會垮台。我們中華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時,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況也很多,但卻很難被征服。這是因為一方麵我們有一股韌力,一股很頑強的抵抗力量;一方麵我們又很開放,在文化上同他們融合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大家變成一個民族,我們的民族從此又壯大起來。
我在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獲頒名譽教授時也曾講到這個問題,以及其他一些中國的曆史問題。加拿大的一些教授覺得我的這些觀念比較新,並討論為什麼中國可以融合外族,而西方就融合不了。我想其中第一個原因是我國一開始就是農業社會,生產力比較高、技術比較先進,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可以發展文化;第二個原因是從西周開始,我們已有了一個嚴密的宗法社會製度,後世講到中國封建社會,總認為封建的宗法製度很束縛人的思想,很束縛人的行為,其實這種宗法製度也有它的曆史作用,我們民族由於有了嚴密的繼承製度,從而避免了內部的爭鬥和戰爭。一些遊牧民族本來很強盛,但往往在關鍵的時候鬧分裂。父親死後,他的兩個兒子或者三個兒子搶父親的位子坐,羅馬也有這種情況。
一搶位子,就要自己打自己。我們民族從西周開始,雖然自己內部鬥爭也不斷有,但基本上還是遵循世襲製度,即父親死了,嫡長子繼位,這是當時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個重要製度。一個社會的基本法律製度固定了,社會就會很穩定,內部鬥爭就會大大減少,這也是民族強盛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