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團拜,他傾斜著身子,一視同仁頻頻與醫護職員們碰杯表示慰問。他是那樣的親切、和藹、謙遜、禮讓。沒有讓你感到這一切都隻是作為一個領導對下屬的表麵敷衍。他就如同是一台電腦,每一位醫護人員家中所有的情況都好似存儲在他頭腦的硬盤裏:“父母的身體近來可好?孩子的學習怎麼樣?近日天氣驟變,住院的老人比較多,你們辛苦了……”他是一個有著很濃人情味而又豁達的領導,能成為他的下屬,實屬是下屬的幸事。如果說在諸多的情感中,有一些還保留著本性未被功利占據,那麼對領導的“感激”應該是其中一種,這是一種不可量化的評價,對大人物的豐功偉績,我們不僅僅是敬仰,點滴的細節反倒更容易讓我們落淚。
猶記得“5.12”汶川地震,當手機終於有了信號,所有經曆地震搖晃的醫護人員卻在第一時間裏收到了他,杜維成院長發來的短信:各位醫護同誌們,在今天“5.12”這特殊的日子裏,你們度過了你們特殊的節日。當突發的災難來臨,你們不顧自身的安危,博大的愛心關愛著每一位病人,穿梭在各個病房之間,堅守崗位,你們的素質和表現,是那樣的崇高。作為院長,我真誠地感謝你們。
這,就是一任院長:謀事在天,成事在人。他做人的格局,含蘊著他的個人修養。在他智者的眼中,這危難的時刻,特殊的時期,一念之間都想著如何激發提升醫院醫護人員潛在的能量,充分彰顯集體凝聚力和奉獻精神。他要讓下屬真誠的感知,能理解看到他,院長的價值取向是傾向於褒賞強者、勇者,同時也在環顧著普通人。要想成功,就得勵誌、勵智、勵膽、勵心、勵勇。激發醫護人員心底的所有的熱情。
汶川地震及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為幫助災區群眾解燃眉之急,他在第一時間發出捐款倡議,充分發揮醫護職員們救急濟弱、樂施好善的傳統美德,慷慨解囊,奉獻愛心。醫護職員們踴躍捐款,50元、100元、200元……一張張承載著愛心的善款投進了捐款箱,一片片深情傳遞給遠方的災區人民。
他,親自跑到衛生局,向局領導反複請求,由醫院抽調技術過硬的醫生組成醫療救援小組趕赴災區抗震、抗洪。“一方有難,我們就有責任衝在第一線。這是我作為一任院長應負的責任之一”。
麵對國家、省、市大力扶持發展中醫的難得機遇,從2007年5月上任至今,雙贏總是他這個院長最願意看到的結果,為了解決醫療用房緊張的局麵,改善醫院病人就診的醫療環境,自2008年通過發改委審批立項,2009年7月市政府規劃委員會同意實施,該項目2010年2月開標,5月6日正式開工。
在省四建集團、甘肅金建監理公司和他成立的領導小組共同努力下,克服施工場地小、工程量大、施工難度高等困難,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趕時間、搶進度,一心隻想著為病人提供更加優越的就醫環境。
醫院自籌資金及銀行貸款近億元建起住院部大樓,住院部大樓為一幢高層框架剪力牆結構的工程,南北走向,東西朝向,主體地下1層,地上16層,局部十七層,裙樓5層,總建築麵積為24713.7m,投入使用後的住院部大樓,更體現了他作為一任院長的大手筆。
醫院的發展靠的是醫護職員們的共同努力,為了確保醫護職員們的待遇,寧可增加醫院的開支。他囑咐各科的負責人,不允許擦玻璃。哪怕請專業的擦洗人員。“我要為你們的安全著想”。擦洗玻璃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小事上無不體現著他對醫護職員點滴的憐惜、切深深的關愛之心……他也從不拿“精神”與醫護職員們說事兒,有“精神”當然好,可他更知僅靠“精神”的禮物是不能填飽醫護職員們的肚腸。他總是用細節溫暖著人心,某個下屬或醫護職員病了,他都帶領著他的團隊,握著他們的手噓寒問暖,困難的甚至給予一定的慰問補助。感動的醫護職員們病愈後,即不圖回報,也不是為了心安,出於本能的人性的真、善及感恩,更加努力地工作著。這是他院長最直接的人性的一麵。因為所有該給醫護職員們承諾的待遇他都給予了踐行。
其實眾人看到的隻是他院長的自謙和彬彬有禮的氣質,眾人看不到的是卻是他,作為一任院長內心裏有血有肉的寂寞慈悲,他嚴謹、堅毅的麵容背後,終究是對下屬、醫護、職員有一個博大的“情”字。這個“情”字,就是他內心最大的民生慈悲、憐惜。而此刻我的筆,也隻能這樣寥寥寫下他“於細微處見真情”的真情實感。
這是他一任院長,精髓所在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