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育孩子,富豪李嘉誠很 “小氣”(1)(2 / 3)

所以李澤钜和李澤楷從小就接受父親這樣的教育——要真正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摒棄奢侈的人,然後才是做一個成功的人。做正直的人必須摒棄奢侈,多為別人著想,而做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勤奮努力,誠實守信。

2.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

我們總會聽到家長抱怨:“我家的孩子花錢總是大手大腳的。”“我的孩子每個月的零用錢都在上漲。”“我家的孩子花錢一點都沒有計劃,總買一些沒用的東西。”……其實,孩子這種亂花錢的習慣是由沒有節儉意識所致。

如果孩子沒有節儉意識,不懂得金錢是通過艱辛的付出得來的,想花錢就照父母要,由此,他們會覺得父母給自己錢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沒有節製的習慣,變得不知道珍惜。

李嘉誠雖是富豪,自身是非常地節儉,他堅持身著藍色傳統西服,佩帶的一塊手表僅值26美元。李嘉誠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籍,主要是哲學、政治、經濟、中國文化以及新技術方麵的書。李嘉誠大約20%的時間花在慈善事業上,已經捐出5億美元,用於修建各類學校、醫院,以及開展醫療研究活動,將來他還準備為慈善事業投入更多的精力與資金。

在李澤楷的記憶中,始終銘記著父親說的一句話:“一個人要學會節儉,不是對別人,而是對自己。”

很多時候,小澤楷都會看到忙碌辛苦了一天的父親,晚上獨自坐在書桌前閱讀、自學外語。因為幼時家境的窘困,父親連小學都沒讀完,這一直是他最大的遺憾。可是父親深知,一個人要想成功,那麼就必須有一定的知識與智慧來做底蘊,所以即便生意此時做得再好,他都不會阻斷自己對知識的渴求。

在父親的影響下,李澤楷耳濡目染,他理所當然地把父親的這種精神延續了下去。人們經常說李澤楷是個工作狂,這一點當然是得了父親的真傳。

另外,除了勤奮,父親的節儉大家也有目共睹。在一般的場合中,他很少身著名牌。有的人喜歡炫耀自己的手表是如何如何名貴,可是父親自始至終隻佩戴一塊廉價的塑料手表,唯一的過人之處,就是時間總被撥快了15分鍾。

可是,在為慈善事業捐款的時候,父親卻是出手最闊綽的。錢財在他眼裏猶如浮雲,散與聚皆順其自然。從父親身上,李澤楷清楚地看到,財富不是拿來炫耀,而是去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的。

很多年後,人們在李澤楷的手腕上,同樣看到的也是一塊塑料手表。不僅如此,他的坐騎也總是很不起眼卻很實用的日本車。富家公子那種肆意揮霍的劣行,在他身上沒有絲毫體現,人們倒是經常能看到一身便服的他為福利院的兒童捐款和義務授課。

李嘉誠注重言傳身教的教育理念,時常給自己的孩子講解:在他青少年時期,曾經度過了一段“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火返家來”的歲月,那個時候,自己需要在床頭擺上兩個“鬧鍾”來喚醒自己,催促和鞭策自己。

李嘉誠說:“我自己每一個星期的上班時間是 7 天,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十五六個小時,有時簡直忙到連理發的時間都舍不得花費掉,好久好久與電影院‘無緣’。節衣縮食,勤儉度日,還經常從舊書攤上買來舊書、舊雜誌以增加精神文化營養。”

可以說李澤楷從父親那裏得到了比金錢更珍貴的東西,正是這些東西使他受益終身。

李嘉誠不時地引導教育孩子:“凡事要謙遜謹慎,低調處理,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免樹大招風!”他還說:“不僅要在語言上教育他們,還要在行動上教育他們,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十分重要,至此,言傳身教的作用很大。”

其實,身為父母,不僅要時常培養孩子檢樸的品質,還應讓孩子懂得其中的細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善待每一粒米飯、每一棵菜,等等,使孩子明白父母供給他們的食物都是花費力氣掙來的。時時從生活小事上教育孩子節儉,孩子就會具備節儉的品質,也會具備一顆樸實的心。

因此,若想讓孩子學會珍惜生活,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珍惜金錢,家長就必須盡早給孩子灌輸正確的節儉意識。讓孩子知道,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樹上長出來的,而是父母辛勤工作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