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不隻是單純地在思想上為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還用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在嚴格要求兒子們的同時,也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在對社會捐贈方麵他始終都是大手筆,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卻是十分簡單、克勤克儉、不求奢華。
1.帶兒子擠巴士,富豪甘作“小氣”爸爸
有人會覺得身為首富的兒子會有不一樣的待遇,享受奢華富貴。李嘉誠則從來都不嬌慣兒子,他堅信,教孩子學會自立自強,擁有獨立自主的性格,比給他們有價值的經濟支持要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嘉誠認為要去除孩子身上的驕奢“氣味”, 所以,他的兩個兒子從小就被要求克勤克儉、不求奢華。
和其他家長不一樣的是,李嘉誠不願讓兩個兒子生活得過於安逸,他要讓他們體驗到生活的艱辛,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而不是僅僅品味到其中的甘甜。
至此,出生在所謂“富豪”家庭的李澤钜和李澤楷兩兄弟,由小長到大,從來沒有感覺自己與其他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反而覺得自己的爸爸並不像別人說的那樣有錢。
從小兩兄弟便被安排在香港頂級名校聖保羅男女小學上學,在這裏許多孩子都是車接車送,滿身名牌,上學也是如此。為此兄弟倆常常感覺奇怪,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有家裏人的車接車送,每天放學就可以坐在豪華的車裏休息,而自己卻不能有這樣的待遇,還經常和爸爸一起擠電車上下學!
兩個孩子經常悶悶不樂地向父親發問,聽到兄弟倆的質疑,李嘉誠都會笑著解釋:“在電車上能接觸到許許多多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從業者的艱辛,可以看到平民大眾的生活。隻有經常與他們在一起,才能體會到任何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這些都是坐在私家車上無法得到的。”
就是這樣的話語,這樣的教育方式,一次次地影響著兩兄弟的言行舉止,在別人的眼裏他們是“豪門公子”,但是在他們自己看來,與別人唯一不同的就是漸漸養成的生活習慣與對生活的態度。
有一次,李嘉誠在出差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個報攤的前麵有一個與自己孩子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在認真地讀書學習,李嘉誠為之很受啟發。於是就回到家裏領著自己的孩子故意地經過這裏,並且叫自己的孩子效仿這位小女孩的學習態度與精神。兄弟倆對這種身臨其境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很快地領會了父親的用意,也明白了此次出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於是,兩個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在擁擠的電車裏一天天長大。那些神色匆忙滿身疲倦的成年人、那些和他們一樣擠電車的孩子,讓他們懂得,真實的生活充滿了辛勤和勞累,安逸和奢侈並不是生活的常態。
兄弟倆和學校裏的那些同學們相比,李澤钜和李澤楷甚至懷疑自己的父親是不是真的富有。因為“小氣”爸爸很少給他們零花錢,他們常常一起和自己的爸爸耍一些小脾氣,偶爾地不理睬爸爸。
一次,兄弟倆看見其他人騎著自己心愛的單車,於是自己也想買,可是,他們知道父親的嚴厲,不敢向父親開口,隻好向母親進行央求。沒辦法,父親隻好應了孩子的請求,買了單車。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兄弟倆竟然拿著自己的單車捐獻給了孤兒院的福利機構,並把自己一點點攢的零花錢也給捐了,而他們則通過做臨時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看到這些李嘉誠很是自豪,因為他知道,這與自己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李嘉誠不隻是單純地在思想上為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還用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在嚴格要求兒子們的同時,也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在對社會捐贈方麵他始終都是大手筆,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卻是十分簡單、克勤克儉、不求奢華。
直到今天,他戴的隻是值26美元的日本手表,穿的仍舊是10年前的西裝,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
李嘉誠說:“如今我賺錢不是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錢。”這些話與行為,深深地刻在了李澤钜和李澤楷的心中。
雖然身為富豪,但是他懂得成功背後的艱辛與苦難,並把這樣的教育理念傳遞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他曾說過:對子女的教育,99%應該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們成人後,也應該是2/3教他們如何做人,1/3才是教他們如何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