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呢?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其次,勿包辦代替。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最後,重過程甚於重結果。隻要孩子有耐心,肯努力,那麼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的態度,耐心等待。
從教育心理學來看,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應該成為明確的教育目的之一。耐心的後麵才是毅力與努力,隻有培養孩子的耐心,才能幫助孩子穩定發展,這也是每個家長必走之路。
77.不走捷徑走遠景
人們常用“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來討論“人走向成功該不該走捷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份付出才有一份收獲的,你不付出就想吃到午餐,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對於每個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任何一個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從小孩變成大人,也不可能從無知一下就變得學識淵博起來。每一個孩子要想在最後能夠達成自己的夢想,那麼就得一步一個腳印,耐心地去找尋成功的步伐。同時,父母也應該教導孩子明白,隻有學會忍耐,隻有學會腳踏實地,才能叩響成功的大門。
李嘉誠曾經以汕頭大學校董會榮譽主席的身份,出席過一次汕大畢業典禮,他平日雖工作繁忙,但致辭時仍不乏幽默,並且更以時下流行的互動交流方式與學生對話。特別是在針對年輕人在探尋成功之路時應持有的態度上,他這樣說道:
“各位同學,你們知道嗎?我和你們一樣也是80後,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互動一下:在座有多少同學認為在汕大的歲月可以為你日後的成功奠下基礎?有多少同學認為自己具備充沛的精神與力量、矯健的體魄,以及所有必須的重要元素來實現抱負和目標?
“有多少同學不甘心光是活著,而是能攀登理想高峰,創出非凡成就?有哪些同學相信自己仍有很多需要學習的空間?有哪些同學知道什麼障礙令你卻步?現在進入一個較難回答的問題:有多少同學可肯定自己必會一直堅持原則,拒絕自欺欺人,拒絕把走捷徑視為正途?
“各位同學,我們都知道空抱宏願並無太大意義;漫無計劃地急於求成徒然令自己身心疲累。人生必須立誌,必須以熱切的努力來追尋自己的夢想。如何追求個人快樂與滿足不一定能在課本中找到答案,隻有在你積極實踐與心靈共鳴的行為時,富有意義的體驗才可驅趕心靈的空虛,讓你享受富足人生的滋味。”
李嘉誠在平日對待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同樣也十分嚴厲,盡管李家非常富足,但是李嘉誠對孩子一直都不“豪氣”,在李澤钜和李澤楷很小的時候,李嘉誠便讓他們自己去經曆生活的洗禮。當大兒子李澤钜15歲時,李嘉誠將他送往美國讀書,李澤钜在上學期間需要的零花錢,李嘉誠一分錢也不給,完全要靠他自己業餘時間打工獲得。李澤钜在麥當勞餐廳做夜間兼職,每晚打工到深夜的經曆,使他不僅懂得了掙錢的艱辛,而且還磨煉了身心,學會了忍耐。
可是,放眼望去,如今社會上又有多少父母能夠做到讓自己的孩子這樣呢?又有多少“大腕”、“大款”,能像李嘉誠那樣對待自己的兒子呢?
或許,每個人走向成功雖然方式方法上有很多的不同,有人可能路線比較清晰,彎路走得少,但是走的並不是捷徑,而是直道。當然走直道的是可能比走彎道的早成功,可走彎道的並不一定就是壞事,積累的是經驗,克服的是困難。走直道的也不一定永遠都那麼順利,在前進的路上出現問題時有可能比走彎道那位走得更困難。
我們大家都知道,金字塔是由一塊塊磚壘起來的,而人生之路唯有一點一滴的努力奮鬥才能成功,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忍耐,才會讓弱者變強,自卑變得自信,即使失敗也會輝煌。由此可見,堅強、耐力十足,才是每一個人行動的導向,是你挖掘體內潛能的催化劑。
在日本,孩子在兩歲之後,家長應教會他們懂得“忍耐”。而每位日本父母需要掌握的重點是,不是教會孩子消極地忍耐,而是教會孩子根據自己的意誌積極地忍耐。的確,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心,成功沒有捷徑可走,而且在其漫漫長途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人人都要學會忍耐、等待,接受挫折和磨煉。孩子的未來是漫長的,父母不能嗬護他一生,必須讓他從小學會快樂地自控、自製和吃苦,為將來接受磨煉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