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讓孩子學會等待,培養他的耐心與毅力(2)(1 / 2)

生活中,有些孩子年紀還小,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孩子第一個反應可能就是哭,很不冷靜,大點的時候可能就是亂了方寸,不知道怎樣做才好。例如很多孩子到中學了,考試的時候還會因為一些事情而影響考試的情緒。其實,不光是小孩子,當一些大人一件事情做了多次還不成功時,難免也會起急冒火,而且,越是急躁,事情越是沒有頭緒,越會亂得如一團亂麻。而隻有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才是最好的辦法。

曆史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他遇事沉著冷靜的態度,非常讓人敬佩,但是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更為可貴。他沒有想著從缸裏把小夥伴拉出,以他的年齡和體力,他根本無法通過這種辦法救出小夥伴。然而他把“救人”換為“砸缸”,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當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時,做家長的也應該學會讓孩子想辦法怎樣去解決,而不是哭著讓大人解決,讓孩子在平時就學會冷靜,這樣,當孩子下次真遇到什麼事情時就能從容處理,而不是不知道怎樣才好。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遇事保持冷靜,臨場不慌,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良方。

79.多見世麵,孩子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如今有很多孩子因為缺少應對世麵的能力,為此心理上變得膽小怕羞。嚴格地說,膽小害羞是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的自然行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與外界接觸次數的增多,如果孩子因為過於害怕接觸外物而不願與外界交流的話,那麼他們就會慢慢變得目光短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學的東西很多,如果僅僅看小孩子會認多少字,會背多少首詩,會按時按量完成多少學習任務這是遠遠還不夠的。畢竟生活本身是小孩子最好的教材,除了詩書琴棋之外,孩子們還要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學習與人打交道,這樣他們才會自信,而且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溫室裏長不出大樹,院子裏跑不出駿馬。一個不經風雨、不見世麵的人,即使聰明絕頂、滿腹經綸,也很難適應重合作、重交際的當今社會。所以,李嘉誠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自立意識以及與外界交往的能力。

當李澤钜和李澤楷到八九歲時,李嘉誠有一次召集公司的元老級人物召開董事會,他當時就讓兒子們坐在專門設置的小椅子上列席會議。剛開始兄弟倆因為年紀小,所以對一切都覺得新奇好玩,於是瞪大眼睛認真聽著父親和各位董事討論工作。有時大家因為某一個問題相互之間爭得麵紅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從沒見過這種場合的兄弟倆嚇得哇哇直哭,李嘉誠卻麵不改色地對孩子們說:“孩子別怕,我們爭吵是為了工作,正常現象,木不鑽不透,理不辯不明嘛!”

可能我們時常會見到一些膽小怕羞的孩子,這些孩子大多數是嬰幼兒期便由爺爺、奶奶帶,他們不常見生人,不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一遇到事情就變得畏首畏尾,顯得很是軟弱無力。其實,多帶孩子和外人接觸,讓孩子多見世麵,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在眾人麵前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戲,是糾正這類孩子膽小怕羞的最好方法。

人的智商差距都不會太大,為什麼有的人就顯得聰明呢?因為他們見多識廣,接觸的東西較為先進。比如一個偏僻地區長大的孩子,無論智商多高,如果不出去見世麵,又怎麼聰明得起來呢?人的才智是靠見識,是靠學習,是在行動中鍛煉出來的。

辜振甫年輕時為了增長見識,放棄了身在豪門的優越生活,隱姓埋名去了日本,他在日本公司中從最基層幹起,潛心學習日本的管理。辜振甫學成回國後,將日本公司先進的管理方式引入到家族公司,結果造就了聞名世界的辜氏企業。

孩子的認知都是受環境局限的,孩子很難超越所處的環境,所以多與其他孩子相處,而且多見世麵,就很容易事半功倍地增長才智。因為從周圍的環境中,孩子會學到很多的東西,從接觸的不同的事和小朋友中,孩子不僅能擴大視野,而且還能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有一天,一個小孩正在使用他的小望遠鏡,他對父親抱怨說:“這東西不好,不用它我還可以看得更清楚,每樣東西都變得那樣小。”他的父親笑笑,原來那小孩看反了,他從縮小的那一頭看,難怪無法看到放大的東西。父親輕輕地將望遠鏡筒倒過來,於是那位小孩的視野就被擴展了。如果你過分地看重眼前利益,就像是將望遠鏡拿倒了,你隻會看到縮小的世界;如果你懂得從長遠的目標看問題,你就是在正確地使用望遠鏡,你的視野就會被擴展。

現在很多家長都熱衷於將孩子送出國留學,其實單從孩子學知識這方麵來說是一件絕好的事。出國留學即使沒能學到先進的專業知識,但孩子在國外的所見所聞也能讓他變得更加聰明、有遠見。而且他所接受的不同的人文環境和所接觸到的不同的社交方式,都能讓他的視野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