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四海同家引子加 走向征程(3 / 3)

父親說道:“小三這回當兵,是咱老郭家,全家的光榮,以前咱們家在村裏沒有地位,始終抬不起頭,現在不一樣了,咱家成軍屬了。三啊!到了部隊你要好好幹,別給全家丟臉,別弄出點丟人的事出來,小心老子不讓你進家門”。

母親說:“三呀,你以後出息點,記住咱是在城裏呆過的,這回出去了,就別再回來了,農村有啥可待的,吃不好,住不好的。”

大姐說:“三弟,你是咱家第一個走出去的人,要照顧好自個兒身體,在部隊上一定要好好幹,別叫家裏人為你擔心”。之後大哥二哥接著發言,全是些叮囑的話語,這些不再細表。最後全家向毛主席塑像三鞠躬後,勝利的結束了晚上的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後,郭開山獨自一人,來到了村小學校的操場上。在升國旗的講台邊坐了下來,他在等一個人的出現。這個人就是他在村裏,最要好的夥伴加同學,她的名字叫關悅,是個女的。他們在年少懵懂的年紀,相互之間,有著不好說的友誼。他們都知道對方,是自已最想要的伴侶,但是從來沒坦白過,因為他們年紀還小,在這個年紀搞對象,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可恥的。他們一直遵守著道德的底線,什麼話都沒有說出來過。平時他們聊的都是,大人們的舉止如何如何,村裏哪隻豬生了多少小豬的平凡索事。但是他們之間的好感,讓對方都感到特別的舒服。

等了許久,她還沒有出現。郭開山想:不能呀,全村隻有三個人,當兵的事,早就在當天的下午,就已經傳遍了全村。三個人之中,最應該關心他郭開山的外姓人,就應該是關悅了。他們是那麼的誌趣相投呀,平時每到晚飯後,他倆總會在村小學的操場上,聊上好一陣子,聊到天黑看不到亮了,才依依不舍的各回各家,這次不知為什麼,今天她沒有來呢。

原來關悅的堂兄關建國也要當兵了,關悅的父親帶著全家,去哥哥家祝賀,本來關悅不想去,但關悅的媽說:“你大爺家就這麼一個兒子,當兵是件大事,你要是不去的話,讓人覺得太沒家教了”。關悅這才勉強隨著爸媽,拉著弟弟關超去了大爺家。

晚上九點多了,在七十年代農村,好些家裏是沒有電燈的,一般的家庭都有著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不到八點就睡了。然而在學校的操場上,郭開山還在等著,他那個要好的女同學,關悅的到來。這段時間他想了很多,比如見了麵,他要說些什麼,要不要和她發個誓,讓她等他回來。好多的話,好多想說的,真的不知從哪句說起為好。他是晚上五點半鍾來的,現在已經九點多了,他想的還是那些事情,仿佛時間的延長,並沒有打斷他的思想,時間過的好快好快。

快到十點了,關悅終於來了,她和父母是晚上九點多才到的家,到家之後,她就及不可待和爸媽說,去同學家玩一會兒,沒等家長同意,她就跑出了家門。

郭開山看到關悅真的來了,高興急了。在黑黑的操場上,天上明亮的月亮,仿佛是給這對年輕人,當了最大的電燈泡。郭開山說道:“你來了呀,過幾天我就要走了,我真的很想你,真有點舍不得離開你。”說完後,原本想說的一大堆的話,便不由自主的,讓眼淚給打斷了,眼淚就象大雨一樣,嘩嘩的從下巴上流過。關悅聽了心頭一熱,也放聲痛哭起來。這是從郭開山八歲搬到這個村,二人要好相伴的感情流露。剛搬來村裏時,他們都是不懂事的小娃娃,現在算的上是半大成年人了,八年多的相處,一起玩,一起打鬧,好象似放電影一樣,就象是是昨天事情。兩人終於相擁在操場上.

豎日,村裏當兵的後生們要出發了,村道的兩旁站滿了人,大家都在敲鑼打鼓,送著各自的親人。看~村道的正中走過來,三匹高頭大馬,馬上坐著三個胸帶紅花,穿著軍裝的年輕人。

第一個是關建國,三人當中他最大,他18歲,是村會計的兒子。第二個是劉鏢,身體健壯的他,根本看不出他才17歲。第三個是郭開山,肥大的軍服讓人感到他是那麼的短小,不過他的雙眼炯炯有神,向往他遠去的未來。為了家人,為了她關悅,他也要好好幹呀。這是他唯一的出路。

牽馬的人,全是地主和富農成份的人,他們是原來的地主的兒子,40歲的關玉山,35歲的富農王金和。和臭老九38歲的韓方天。這些人在村裏都是抬不起頭的人,是村支書叫來牽馬的。誰也想不到的是,二十年後,這些人會成為當地,乃至全省,甚至全國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送行的隊伍在離村裏的十裏亭停住了。村支書對大家說了幾句關心的話,村民們送上來紅皮的雞蛋,雞蛋把他們隨身的軍用書包,裝的滿滿登登的。細心的郭開山發現,關悅沒來,她為什麼沒來,難道是那晚操場上說的話叫她生氣了?還是因為別的原因呢?郭開山的父親也沒有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沒來送兒子。在十裏亭事先從鎮上糧庫借來的拖拉機的運送下,把幾人拉到了區武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