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吉

遠山如黛。

如黛的遠山下,便是米芾晚年隱居的“墨園”。

“墨園”,又稱“山林堂”,之所以馳名天下,與一個叫“洗硯池”的池塘有關。“洗硯池”原本隻是一口普通的池塘,池水清澈,雖無飛翔的沙鷗,但有遊來遊去的魚。米芾少時習字,便在池中洗硯,經年累月,池水成了墨色,甚至岸邊的梅樹,開出的花竟然也是黑色的,素有“墨梅”雅譽。米芾辭官以後,將池塘周圍的土地都買了下來,建立莊園,名曰“墨園”。

米芾天資聰穎,六歲即能誦詩百首,十歲摹寫碑刻,才名聞於鄉裏。米芾初習書時,每逢揮毫臨帖,依古法,必頭頂瓷碗一隻,碗裏盛滿清水,腕懸青磚半塊,以此苦練筆功。

初,米芾下筆草率,日耗紙百張,然進境不巨。忽一日,家裏來了一位遊方僧人。僧人在看了米芾的用筆後連連搖頭。那當如何?米芾問。僧人說,想和我學筆法,需要用我的紙,五兩銀子一張。米芾的母親典當了自己的發釵,給米芾湊足了五兩銀子。

紙貴,米芾凝思三天,才敢落筆。字寫出後,米芾不敢相信,短短三天,他的字竟然已大有長進。僧人留下了那五兩紋銀後悄然而去。至此,米芾明白,寫字不但要用手,更要用心。

米芾學書,方式獨特,稱為“集古字”。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及至晚年,鉛華洗盡,登堂入室,終冠宋朝書法四大家之首。

世人不知,之於書法,米芾雖負盛名,但自比書聖羲之,仍感不足。然“墨園”不同,洗墨黑池,梅開墨花,“墨園”已成書家聖地。天下墨客不遠千裏,舟車勞頓,朝覲“墨園”,不過為求池中黑水一杯,以礪其誌。“墨園”成就了米芾冠絕古今的勤奮之名。

隱居“墨園”之初,米芾每書皆用大筆,且每硯隻蘸點墨,餘墨均淡入池中,園中研墨、洗硯之人達十數人。

然求池水者眾,米芾索性將無數墨塊暗投池底,池水愈墨,池魚竟黑鱗墨目,池邊草木亦為墨色,“墨園”之名愈隆。

每有佳客到訪,米芾必奉茶一杯,杯為白瓷,茶多為綠茶,但茶水卻如淡墨,其味辛、苦。米芾自撚須搖首悠然品飲,諸賓客紛紛效仿,輕吹慢品,並頻呼好茶。

及至清淨之時,米芾或懸腕潑墨,或行吟淺唱,陶然於自家黑白園林之中。

米芾愛園成癡,一日突發奇想,何不將園中景致錄之筆端,以傳諸後世,米芾遂棄書從畫。

園中景物皆融入米芾血脈,所謂成竹在胸,米芾以書法入畫,一木一石、一山一水皆煙雲變換,自成一絕,人稱“米氏雲山”。

居“墨園”日久,米芾身體每況愈下,先是手腳無力,後是咳嗽顫抖,到後來,眼睛竟也出了問題。米芾筆功紮實,過去日揮三百紙而不餒,現在畫一幅畫都需數次停筆小憩。

一日,“墨園”來了一位僧人。僧人鶴發童顏,仙風道骨,隻臨池歎息,不發一言。

米芾近前仔細觀看,始認出竟是自己幼時的授業恩師。米芾倒頭跪拜,請僧人入室上座,敬茶。

寒暄畢,米芾麵露得意神色,捧出畫卷,請老師品評。

僧人凝思良久,連歎!病園、病畫、病人,病心,囿於絕境而不自知。

米芾愣怔,不知恩師語從何來。

僧人說,外麵桃紅柳綠,園中卻隻黑白兩色,無四季之分,此為病園;畫意清冷瘦絕,全無春色,此為病畫;久居墨汙之地,百毒侵身,此為病人;書畫與虛名糾結,此為病心。四者中心病最甚。

一語驚醒夢中人。米芾兩股顫顫,幾不能持。再拜,求恩師賜脫困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