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該承擔的責任才承擔(2 / 2)

職場有分寸

有三種表現:下級越位、平級越位、上級越位。對於年輕人來說,下級越位和平級越位是最常見的。

如果你是下屬,那麼在五種情況下要注意分寸。第一,決策時。有的企業規定,職員可以參與企業和本部門的決策。這時候,你就應該注意,做什麼樣的決策,是有限度的。有些決策,作為普通職員或者下屬可以參與;而有些決策,還是保持沉默為妙,這需視具體情況見機行事。第二,表態時。忽視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輕易表態,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無效的。對實質性問題的表態,應該經過領導的同意或授權。如果在領導沒有授權的情況下表明態度,造成喧賓奪主之勢,使領導陷於被動場麵,顯然很容易引起領導的反感。第三,職責範圍。有些工作由領導出麵才合適,如果你搶先去做,就是超越了職責範圍,隻會費力不討好。第四,答複時。有些問題和事務的答複,需要有相應的權威,作為職員下屬,明明沒有權威,卻要搶先答複,這會幹擾領導的工作,也不是明智之舉。第五,場合越位。有些場合,如參加會議,與客戶溝通,都應適當突出領導。有的下屬,表現得過於積極,如不管領導在不在旁邊,搶先上前打招呼,令領導的光彩黯然失色。

平級越位發生在同事之間。有的人以為越勤快越好,老搶著幹活,甚至是把別人應該完成的工作也一肩挑起。仔細想想,如果你把事情都做完了,那別人還做什麼?這豈不是告訴大家,隻有你是最重要,而別人都是多餘的麼!你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了,功勞全是你的,別人一事無成,那你就會成為所有人的“敵人”,這是職場的大忌。不該你做的千萬別做,隻要做好自己職責內的事就可以了。

上級越位在許多分工不明確的企業中普遍存在,它包括管理越位和職責越位。管理越位是指管理層越級給下屬分配工作。有一位職員忙了一天,也很累,原本她的工作還沒有完成,這時領導的領導又讓她去做另一件事。這位MM很不樂意,就說:“我有主管,去跟她說。”結果是使那位領導無法下台。分析一下,就算這位職員去做了這件事,誰知道她心裏又會想些什麼呢!職責越位是指超越職權範圍。決議層的人應該做決議,管理層的應該去做管理,執行層的應該去做執行,這樣分工明確,有效率。如果管理層天天盯著技術人員,決議層給人分配工作,那麼職員就不明確到底聽誰的,究竟哪些是該完成的事務。職責越位容易造成工作混亂和職員損失,對企業有百害而無一利。

總結提示:

不要用毫無怨言地受人指派來表現自己的“謙虛、勤奮”。你需問問自己掙得的這個“好人緣”,對你的事業發展有沒有用?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你花費了許多時間和力氣,卻被別人說成是一個在工作中缺少主動能力和主動意識的人,是不是很冤枉?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你偶爾幫助別人做一些事務,並一再強調自己的分身乏術時,別人會感激你;

事實上這是很自然的一種質變;當你以“幫助”別人,做事務性瑣事為樂時,就會成了別人眼中“缺乏主動”的人。擺脫被指派的僵局有兩個方麵:一是要確立“主角”意識,工作中不要以“配角”自居;二是以平和的態度去指派那些指派過你的人,讓他們感受到,接受指派不僅僅是出於善心,也是出於責任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