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搞好關係和搞好工作同樣重要
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免不了與人寒暄、應酬。如果說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使得他平步青雲,那麼深諳同事相處的藝術,使自己能夠被上下左右認可,就是一個人出人頭地的保證。
妥善處理與同事的關係
財務處的小史一時不夠細心,錯誤地給一位請事假的職員發了全薪。當她發現這個錯誤後,首先想到的是最好能夠想辦法蒙混過關,千萬別讓經理知道,否則肯定會對她的辦事能力有所懷疑。小史找到那位職員,說這是自己的錯誤,請她悄悄退回多發的那部分薪水。可是遭到了拒絕,理由是:公司發多少就領多少,是你們給的,又不是我要的。小史非常氣憤,她知道這位職員故意的,因為這位職員知道小史肯定不敢聲張,真是趁人之危。氣憤之餘,小史平靜地對那位職員說:“既然這樣,我隻能請經理幫忙了。雖然經理以後對我工作會不放心,可這是我的錯,我必須在經理麵前承認。”就在那位職員發呆的時候,小史走進了經理的辦公室,把前因後果告訴了經理,並請她原諒和處罰。
經理聽後說這是人事部門的錯誤,小史這實在是自己的錯誤。經理又指責會計部門工作疏忽,小史解釋說不怪他們,重複說是自己的錯誤。可經理又責怪起與小史同一辦公室裏的另外兩名同事,小史還是固執地說這是自己造成的錯誤,請求處罰。最後,經理看著小史說:“好吧,這是你的錯,可那位領錯工資的人也太差。”這個事件很快得以糾正,並且沒有給任何人帶來麻煩。從那以後,經理更加看重小史。因為小史不僅有勇氣承認錯誤,不尋找借口推脫責任,而且更會妥善處理與同事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和互惠的,誰都不比誰優越。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有遠見的人,不僅在與同事一點一滴的日常相處中,最大限度地為自己積累人緣,同時也會給雙方留下回旋的餘地。
上下左右逢源,職場路走得更遠
人思考問題通常隻站在自己的角度,再聰明的人,也有偏差和缺陷。和同事處理好關係,是為了彌補個人的不足,增強自己的“社會資本”。同事關係就如同做生意一樣,是一種社會交換。你和同事之間之所以有動力維持互動合作,是因為你們各自有可交換的東西。這種交換不是同價值的交換,而是各自有不同的價值,透過交換來彌補你們各自的需要。這就像小時候常說的:你有一份快樂,別人也有一份快樂,你們相互分享快樂,每個人就有了兩份快樂。
在現代地的被人群接受,那麼就必定在社會關係中處在極為消極的被選擇的地位。一個人推銷自己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是否有他人缺少的價值。想要職場路走的更遠,你就需上下左右逢源。
如果你的人際圈子很小,隻和“看順眼”的同事往來,就像一個產品品牌隻被很小圈子的消費者認同一樣,在這個地方被人們接受,換一個地方就沒有市場。所以,在企業中你需擴大你的人際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