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把握分寸得圓滿(2 / 3)

有的時候,在一個企業中,也需要一些會說話的人,但管理者必須要人情他們的優點和缺點,如果讓他們做一些宣傳、策劃性質的工作,就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但如果要是做事,最好還是讓那些能夠承擔重任的人來做。《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手下的馬謖可以說是一個好參謀,但諸葛亮卻讓他帶兵駐守街亭,驕傲自大的馬謖以為謀略過人,讓士兵駐紮在了小山上,結果被魏國的軍隊包圍,馬謖慘敗而回,街亭也失守了。最後,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說話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說得好、說得令對方心動無疑是達成目的的一個好的信號,但是,話說完了並不意味著事情就全部做完了,如果你說出來的話不能全部兌現,那麼對方就會懷疑你的誠意,甚至質疑你的人品。所以說,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誰也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10、臉皮厚一點,麻煩少一點

在工作中,難免會因為性格、興趣、工作習慣的不同與同事產生矛盾與分歧,這是很正常的,關鍵是如何在矛盾發生以後,去麵對跟自己有矛盾的同事。很多時候,這種矛盾隻要互相讓一步就可以化解,一句道歉,一個微笑就足夠了,但是,很多人都認為主動向對方示好是一種懦弱、沒有骨氣的表現,他們經常會有這種心態:

“這件事不是我的錯,要想讓我跟他繼續來往,除非他能向我道歉!”

“就算這件事的主要責任在我,但他也有一定的責任啊,要想和解,雙方必須都道歉。”

“向他道歉,太沒麵子了吧,以後大家該怎麼看我啊?”

以上幾種態度都是人們想和解卻又不願意主動和解時心裏所想的,歸根到底,人們之所以不願意和解,都是因為麵子上過不去:有一種不太正常的自尊心在支撐著他們將錯就錯,而且很容易一錯到底。

如果能夠放下自己的麵子,放下心裏的顧忌,厚著臉皮向與你有矛盾的人承認錯誤,即使自己沒有錯,也能夠主動向對方打招呼,那麼在對方的心裏,也會覺得不好意思,雙方的誤會很快就可以冰釋了。

老百姓有句俗話,叫做“臉皮厚,吃個夠;臉皮薄,吃不著”;意思是說當大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那些能夠吃飽的人,都是一些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自己的“吃相”的;而那些想在別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的人,往往會刻意拘束自己,離著遠的菜不敢去夾,離著近的菜也隻是淺嚐輒止,結果吃了半天都沒有吃飽。

事實上,吃飯就是吃飯,就算你吃相 不雅,隻要控製在一個合理的尺度內,別人也是不會覺得你沒有教養,反而可能認為這是你真性情的流露,認為你比較率直、真誠。

吃飯和做事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想一想,在生活和事業上過得比較舒服的人,通常都是那些能夠放下麵子,主動跟別人示好、道歉的人,這樣的人經常被人們稱為“厚臉皮”,漢高祖劉邦就是一個典型的厚臉皮。

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分別帶領一支起義軍反抗秦朝暴政,他們約定,誰先攻入秦朝的首都鹹陽,誰就可以稱王。當時,項羽的實力強大,打敗了秦朝的主力軍隊;而實力弱小的劉邦卻趁著這個機會攻占了鹹陽。項羽認為劉邦沒有資格稱王,非常生氣,準備派兵攻打劉邦。這時,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主動來到項羽駐紮軍隊的鴻門,向項羽謝罪,項羽也覺得自己師出無名,因此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再加上範增派項莊在吃飯的時候舞劍,想要殺掉劉邦,更讓項羽覺得對不起劉邦,最後打消了攻打劉邦的注意。

正是因為劉邦在關鍵時刻懂得放下自己的麵子,向項羽道歉謝罪,讓項羽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同時也認識到了秦朝的勢力仍然存在,兩人還需要合作攻打秦朝,所以才和劉邦消除了“誤會”。

所以說,不管與什麼人交往,當與對方出現矛盾時能夠放下自己的麵子主動示好的人,才可以算是一個成熟的人。這是一種做人的姿態,能夠讓別人方便,也能讓自己方便,而且可以消除隱藏的禍患,讓自己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協調。

11、太客氣也不好

待人以禮是人際交往中的基本要求,他要求我們在跟別人談話的時候表現出謙恭、禮貌的態度,隻有這樣,才能給陌生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讓自己與朋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但是,凡事都應該有個限度。當我們與別人談話的時候,如果表現得太客氣,也會讓人感到非常別扭。也許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曆:你到一個朋友家裏去做客,朋友對你異常客氣,每當你說出一句話以後,他都會唯唯諾諾,客套話說個沒完,生怕你會不高興。但是,你卻感到非常如芒在背,坐臥不安,等到從朋友家出來以後,你才會長出一口氣,心裏頓時覺得輕鬆不少。

如果招待客人的是你,你會這樣做嗎?

客氣話是為了向對方表示恭敬或感激,隻要能夠表達出這個意思、使雙方的感情得到恰當的交流就可以了,但如果過多地說那些客氣話,就會在自己和他人中間形成一道無形的牆,客氣話說得越多,這堵牆就會越來越厚,使雙方無法做更深的交流,更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把這道牆推倒。

如果是與對方初次見麵,那麼多說幾句客套話還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是第二次、第三次與對方見麵,那麼就應該適當少說一些,否則,就無法建立更深的友誼了。客氣話說得太多,會讓人感覺到你是一個虛偽的人,比如,有人給你倒了一杯茶,隻要對方說一句“謝謝”就可以了,最多說一句“不好意思,這種小事也要太麻煩你”也就夠了。如果非得用“啊,謝謝你,真是對不起,我不應該用這樣的小事情來麻煩你,我覺得真是不好意思,真是太感謝你了……”相信不管誰聽了,都會覺得很不舒服的,對方會以為你是在小題大做,或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進而對你產生不良印象甚至是產生強烈的戒意。

客氣話需要你用十二分的真誠地說出來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如果缺乏誠意,那麼就算是說出來,也會讓人感到冷冰冰的,因為你沒有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有的時候,如果一個人表現得過於客氣,甚至是一種冷漠、驕傲、輕蔑的表示,別人對你越客氣,你就會感到越難受,你挑不出對方的任何一處毛病,但就是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來,甚至會讓你想早點離開。

如果你到別人家裏做客,那麼過多的說一些客氣話會讓主人感到窘迫;如果你是主人,那麼多說一些客氣話就會起到“逐客令”的效果,就算你在臨別時“懇切”地要求對方“再來”,對方也一定不會再想來到這個讓他感到難受的地方。

在與朋友說話的時候,不妨直率一些,讓朋友感到你確實把他當成能夠有看,這樣可以讓們的友誼更加真誠;與不太熟悉的人說話,見麵簡單的客套幾句就可以了,接下來就可以談正事,不要過多地糾纏那些“虛話”上麵;如果是和同事甚至是上司、老板講話,就更不應該表現得太客氣,否則就會讓他們輕視你,甚至把你當成一個諂媚的小人。

如何能讓客套話表現出自己的誠意呢?就是不能讓自己與對方的客套太空洞,如雙方初次見麵,與其跟對方說“久仰大名,如雷貫耳”,倒不如讓自己的恭維變得更具體一些,比如可以換成“您上次做的那筆生意一下就賺了幾千萬,真是令人佩服”,對方聽了這樣的話之後,一定會感受到你的真誠,而不會感到空洞、虛假。

12、給自己的創意加道“防火牆”

剽竊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因為它搶奪了別人的勞動成果,並堂而皇之地宣布這是自己做出來的。但是,因為它確實能給那些總想著不勞而獲的人帶來利益,所以,這種行為還是經常存在的。

比爾和約瑟夫在同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兩個人都很有才華。一天,老板告訴他們,公司剛剛接了一項廣告業務,讓他們在一周之內分別拿出自己的廣告策劃案。很快比爾就做好了,但約瑟夫卻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下班以後,兩個人到酒吧喝酒,約瑟夫對比爾說:“嘿,夥計,你的策劃案是怎麼做的?”比爾沒有多想,就把自己的策劃思路告訴了約瑟夫。結果,到了開會討論的時候,比爾傻眼了,因為約瑟夫提交的那份廣告策劃案與自己的一模一樣,比爾這才知道自己被約瑟夫算計了。

如果你辛辛苦苦地種了一塊地,等到收獲的時候卻被別人把糧食全都收走了,你的心情會是什麼樣子?剽竊和偷盜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唯一的不同在於,偷盜的一般都是別人的財物,而剽竊的多是別人的精神財富。剽竊與抄襲還不完全一樣,抄襲是把別人的文字和語言直接複製過來,而剽竊顯然更具隱蔽性,聰明的剽竊者能夠給從你的片言隻語中嗅到利益的味道,因此往往你的創意還沒有成形,就被別人據為己有了。

要想讓自己的勞動成果不不被別人剽竊,你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你的創意還沒有完全成形、成稿,那麼就不要說出來,當有人——尤其是同行問你“你是怎麼想的?”“你打算怎麼幹?”你不妨這樣告訴他:“我的思路還沒有理清,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或者是“現在是休息時間,我們好好放鬆放鬆,工作的事情等到上班的時候再談吧?”

如果你的創意已經成形,甚至成稿,那麼也要防備有人會剽竊你的勞動成果。你應該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例如事先想好老板可能會問的問題,並且對這個創意的目標、好處以及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因為一個創意的提出是需要很多想法、資料、邏輯作支撐的,提出創意的人不同,他所找的資料、頭腦中的邏輯就肯定不會與你完全相同。這就為你防止別人剽竊你的創意、甚至是對已經剽竊你的創意的人進行反擊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當你準備向老板陳述自己的創意時,發現已經有同事把類似的“點子”告訴了老板,那麼,為了把勝利的果實從小偷的手裏奪回來,你就應該把你實現準備好的問題提出來:“這個創意的某個環節存在著一些問題,請問你要怎麼解決。”因為剽竊的人一般都是看到了你的創意的閃光點,很容易忽略其中存在的問題,如果他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那麼你就可以把自己的解決辦法拿出來,就算你沒有當場戳穿剽竊者的把戲,聰明的領導也能意識到你的價值。

另外,一個創意的最終確定需要反複的論證和推敲,即使你的創意有很多閃光點,也可能被老總“斃掉”,所以,你應該準備出一兩套備用方案,這樣即使自己的創意被剽竊,你也可以建議老總不要采納已經被剽竊的創意,轉而提出另一個創意。

對剽竊者,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跟他展開正麵衝突是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老板一般不會去關誰剽竊了誰的勞動成果,老板在乎的隻是最終結果。所以,不妨表現得寬容一些,當你“戰勝”剽竊者之後,不妨繼續邀請他一起合作,隻要讓老板明白誰才是最有價值的人就可以了。

13、巧妙脫掉來自上司的“小鞋”

在公司上班,隻要你不是老板,就很難做到事事順心,如果你遇到一個比較明智的上司,遇到的麻煩可能會比較少,但如果你遇到一個小心眼兒的上司,你的日子可能就更不好過了。尤其是當你表現得非常突出的時候,上司就會嫉妒你,給你穿小鞋,有時甚至直接把你的功勞搶過來,讓你白忙一場。

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畢業以後進入一家公司當銷售員,但僅僅過了三個月,他就覺得自己幹不下去了。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就像巨石下麵壓著的小草,生存非常艱難。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大學生雖然是名牌大學畢業,但上司卻認為他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等到他真的作出很多業績的時候,上司又產生了嫉妒心裏,所有的業績彙報到老板那裏的時候,都變成了上司的。這個大學生真是覺得心寒,但因為眼下的就業形勢不好,所以才不得不忍氣吞聲,繼續在這家公司待著。

相信你也穿過不少上司給你的“小鞋”,比如:你走到上司那裏,問道:“經理,昨天我給您的那份文件簽字了嗎?”這時,經理也許會裝傻:“什麼文件?你根本就沒給我啊。”滑頭一點的上司也許會翻箱倒櫃地找上一番,然後對你說:“沒找到,你是不是沒有給我啊?”總之,就算文件明明就放在上司的抽屜裏,他也會假裝沒找到,然後讓你自己在旁邊生氣。

麵對以上的種種情況時,很多人都會在忍耐與爆發之間選擇,但很少有人會去考慮采取一些解決的辦法——既能保護自己的權利,又不讓上司變本加厲地“折磨”自己。

在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忍氣吞聲是必要的,因為這樣的上司到處都是,即使你辭職不幹,也很難保證在下一家公司不會遇到這樣的上司。這時,應該化委屈為動力,怨天尤人、與上司翻臉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與其這樣,還不如想想如何改進自己的工作,讓上司挑不出毛病來。

要想讓自己的業績不被上司巧取豪奪,就一定要留後手,如果自己成功地談成了一筆業務,那麼隻把最後的結果報告給上司就行了,如果他向你要你手頭的客戶資料,那麼你可以找個理由來拒絕,如果必須要交給他,你也應該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比如隻有兩個人在場的時候,你可以說:“這些資料還沒有整理好,等我整理好了給您送過來。”然後,找個上司和老板都在的場合,把資料交給他,這樣,讓老板對你的工作看在眼裏,即使上司想據為己有,也必須要仔細斟酌斟酌。

當你找上司要簽字的資料時,如果他推脫,你也不應該跟他發生爭執,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趕緊回到辦公室,把需要簽字的資料重新打印一份,讓他當場給你簽字。

有的時候,上司甚至是老板,會玩兒一些趕盡殺絕的狠毒招數,比如你想要辭職,老板會威脅你:“如果你離開了公司,你就背上了忘恩負義的名聲,我會讓所有的同類公司都不錄取你。”不管老板的話是真是假,你如果硬要辭職,就會冒一定的風險。如果你發現你的老板是這樣一個無情無義的人,那麼就不能把自己要辭職的想法表現出來。一定要先取悅他:“老板,最近一家國企在招人,我有個親戚在那裏,想讓我去那兒上班,正好我也想過幾年輕鬆日子,而且那家企業跟咱們有業務往來,我到了那邊以後,一定會讓咱們公司多獲得一些好處。”

一般說來,老板無情都是為了利益,如果你用利益打動他,那麼他應該能夠放你走。一旦你成功地跳槽,也就不用再怕他什麼了,如果你想教訓一下他,不妨把自己的客戶資源全拉走,讓他也嚐嚐“穿小鞋”的滋味。

14、會調動,懶惰的同事也有“活躍因子”

工作中會遇到很多令你感到鬱悶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與懶惰的人共事。這樣的人有的是性格懶散,有的則是故意偷懶,不管什麼原因,他們做事的時候拖拖拉拉,經常會延誤工作,給自己和他人製造了不少麻煩,令上司和老板大為光火。

工作不是一個人做完的,它需要同事之間互相配合,一般來說,工作都有固定的程序,不管你負責的是前期還是後期工作,都應該盡快完成,怕就怕那些懶惰的同事用了很長時間才做完前期工作,留給你做後期工作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要麼就是你早早地做完了前期工作,那些人卻用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完成後期工作。如果因為好吃懶做、渾水摸魚的同事使自己被老板痛批一頓,相信你的心裏肯定也是既窩火又委屈,但是,你能把同事怎麼樣呢?他甚至跟你不在一個部門,如果你向老板抱怨,老板肯定會說:“你自己沒把工作做好,還要去抱怨別人?”這樣的話,不僅不會讓懶惰的同事受到懲罰,反而會讓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這種情況最容易發生在年輕的員工身上,如果你就是一個年輕員工,那麼一定要明白,生氣、發火是於事無補的,你應該給自己定下一個標準:別人交給我的工作,我一定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我交給別人的工作,一定要軟硬兼施,逼著他盡快完成。

為了讓同事和自己一起按時完成工作,你有必要製定一個計劃表,什麼時間做什麼、做多少,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估計,如果同事一旦跟不上工作進度,你就應該催促他了。千萬不要等到工作的最後一天再去催促同事,因為那時已經晚了,你的催促很可能會變成一種指責,使那個同事變得煩躁甚至是惱怒。最好的辦法是每天都問一句:“今天幹得怎麼樣?如果你不能按進度完成,到時候可沒人幫你啊!”有了你天天催著他,他就會足夠重視目前的工作,就算他能力有限,確實不能跟上進度,你也可以提早發現,請求老板再派一位同事來幫助你。

最初的一次或兩次延誤工作,你應該原諒的對方,不過也要開玩笑似的告訴他:“下次可不能這麼拖拖拉拉了,要不然,咱們可就吃不了兜著走啦!”如果對方能夠誠懇地向你道歉,你不妨幫他個忙——加會兒班,幫他把工作做完。這種提醒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不提醒他,他就會覺得拖個一兩天也沒什麼關係,因為還有你幫他收拾殘局,那麼下次工作的時候,他還會這麼做的。

但是,這種催促和提醒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有效的,有的人吃軟不吃硬,你好意提醒他,他會覺得不好意思,因此能夠盡心盡力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有些人卻屬於欺軟怕硬的那一類,你催他快點幹活的時候,他會惡聲惡氣地說“催什麼催,到時候幹完就行了!”,或者是“我知道自己該怎麼幹,用不著你來教我”,遇到這樣不識好歹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拉著他一起去找上司或老板來理論。

老板把工作交給你和同事來做,自然是希望工作順利完成,處理你所提出的這類問題,對老板來說,是非常頭疼的,所以,如果能夠不驚動老板,最好還是內部解決比較好。否則,這樣的事情一多,老板就會感到不耐煩,到時候,他才不管誰對誰錯,隻會是把你們一起罵,然後讓你們自己掂量著辦,如果是那樣的話,可真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了。

15、做他人的“加油站”

無論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些人總是有意無意地說一些打擊家人、朋友、同事的話,給他們頭上澆一盆冷水,讓他們的滿腔熱情一下子消失殆盡,感到非常的失望、傷心甚至是憤怒。但是,對於潑冷水的人來說,他們以為所做的隻不過是交流一下信息,甚至是在幫忙、鼓勁。結果,他們不僅沒有考慮自己所說的話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也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別人,甚至很可能為自己埋下禍根。

很多人在聽到別人的雄心壯誌時,會說出很多生硬刺耳的泄氣話,在很多情況下,就算他是出於一片好意,但這些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消極氣氛,其結果也與他們的本意正好相反。

蘭德是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他曾經成功地治痊兩百多名患有孤僻症的兒童。蘭德醫生的成功經驗就是:多給這些孩子一些鼓勵、微笑,用一些小食品來獎勵他們;盡量少地或幹脆不用消極地態度來麵對這些孩子,從而使孩子建立積極的自信心,最後,這些孩子都變得活潑、開朗了。

蘭德醫生說,這些孩子之所以會得上孤僻症,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父母經常用“破冷水”的態度來挑剔他們的語言和行動,這使孩子們從小就變得非常自卑,因此也就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

在工作中,對別人潑冷水會令其精神上感到抑鬱,行動的積極性也大為降低,甚至不敢再嚐試新的事物,因為他可能會這樣想:“不管我說什麼、做什麼都不對,要麼是過了頭要麼就是不夠。看來我永遠也不能讓人家高興。我還是坐在辦公室,什麼也不做最好。我說的話越少、做的事情越少,他們向我潑冷水的機會就越少。”如果一個人在同事的心目中是這樣的一種形象,那麼他的職場生涯無疑是非常失敗的——這種人不會受到同事的歡迎,遇到了困難也不會有人來幫助他,他是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當遇到一些性格偏激、報複心很強的人時,還會遭到報複打擊,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甚至是巨大的災難。

要想讓自己在工作中變成一個受歡迎的人,不給自己製造麻煩,那麼就必須時刻注意,千萬不要再給別人潑冷水了。例如,你請朋友幫忙做事,正常情況下,需要一天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完,但是,你的朋友隻來了一個小時就有事要走,那麼,你應該對他說什麼呢?如果你對他說:“唉,真倒黴,下次不能再找你幫忙了,否則我還得重新再找人幫忙。”那麼,你等於又把冷水澆在了朋友的頭上。如果你的朋友聽到的是消極的批評、指責,那麼下一次他怎麼還會給你幫忙呢?這時,你的最佳選擇應該是感謝他,就算他隻幫了你一點點忙,你也應該說出你的感謝:“謝謝你,朋友,希望下次我們能夠一起做完同一件事。”

每個人都願意聽到積極肯定的讚美之詞,即使對方是跟你關係密切的好朋友也不例外,聽到你讚美和感激的言辭之後,朋友也會非常樂意在你再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來幫助你。

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受到同事的排擠和抵觸,那是因為他在給別人潑涼水的時候自己還完全沒有意識到,正是由於他的刻薄和嚴厲使同事的心情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要想避免這一問題,就必須在平時說話的過程中,盡量少用批評的言辭,就算你覺得自己是在幫助別人,也可以用一些溫和的建議。同時,平時要多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的心態變得更積極。

16、借工作彙報為自己的職場情商加分

身為下屬,向上司彙報工作本身就是一項非常講究技巧的工作,有的人能讓上司眉開眼笑,心花怒放;有的人卻惹得上司一臉怒色,讓上司覺得自己多了不少麻煩。這是因為:有的人能夠注意到彙報工作的時機,在彙報之前準備充分,而且能夠簡單明了的把自己要彙報的內容告訴上司,而有些人卻不懂這些,甚至如果上司不問,他就永遠不知道主動向上司彙報。很顯然,前者能夠讓上司高興,並且讓自己在上司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為自己升職加薪奠定了基礎,而後者卻隻會讓上司為難,時間一長,這樣的人就會逐漸被淘汰。

理查敲開老板辦公室的門,對老板說道:“上周您交代下來的工作我擬定了兩種方案,這兩種方案各有利弊,但總體來看,第一種方案顯然更好一些。”老板聽了以後,微笑著說道:“那就按第一種方案來做好了。”

理查走後,老板突然想起應該問問負責另一個部門的尼克工作怎麼樣了,於是派秘書把尼克叫到了辦公室:“嘿,尼克,你負責的那個項目怎麼樣了?”尼克滿臉是汗,然後心虛地說道:“對不起,老板,前兩天我的電腦壞了,工作一直都沒進展。”老板一聽,臉立刻沉了下來,帶著責備的語氣說道:“電腦壞了你不會修啊?公司那麼多電腦,你就不會先借一台用著啊?”尼克更加驚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老板一看他的樣子,就更加生氣:“明天中午之前把項目報告交給我。”

第二天,尼克帶著連夜趕出來的項目報告交給了老板,老板仍然沒什麼好臉色:“你看,這不是一天就可以出來嗎?尼克,你做事總是這麼不牢靠。”

彙報工作不是向老板提出問題,而是應該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理查同時提出兩種方案,並且分析了兩種方案的優劣,拿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尼克卻不知道在電腦壞了的時候及時報告老板,等到老板問起時才結結巴巴地以此為借口來搪塞,相比之下,老板當然更喜歡心思縝密、做事周全的理查了。

向上司彙報同樣的工作,選擇的時機不同,可能結果也就不同。哈裏在一家小公司上班,他想讓公司添置一台數碼相機,這樣就不必再用普通相機給資料照相,然後在掃描複印了,這是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好辦法,如果哈裏能夠挑一個老板高興的時候提出建議,也許老板當時就會點頭同意。但哈裏卻偏偏趕在老板剛剛跟客戶生完氣的時候提出了申請,結果數碼相機沒買成不說,自己還挨了一頓臭罵:“沒數碼工作就做不好工作了嗎,再說你現在工作也不是很多,平時就已經閑得發呆,到處閑聊,已經有人有意見了,所以數碼相機沒必要買!”

彙報的內容應該是上司非常關心的工作,因為上司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事無巨細都要聽你彙報,一些你完全可以自己處理的工作就不要拿來向領導彙報了,因為這樣很可能讓上司以為你是在邀功請賞。

有的人在彙報工作的時候喜歡“報喜不報憂”,隻彙報自己的成績,對自己的失誤或紕漏卻采取刻意隱瞞的做法,這是很不明智的。要知道,隱瞞自己的錯誤隻能讓錯誤越來越多,等到紙包不住火的那一天,不管你之前向老板報了多少“喜”,都會因為你暴露出來的錯誤讓領導把你之前的功績一筆勾銷。

總之,要想在彙報工作時讓領導滿意,就要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一問三不知”;拿出自信,不要胡言亂語,東拉西扯,要讓領導覺得你可堪大任;工作上出現失誤,要敢於承擔責任,不要讓領導對你產生猜忌。

17、為自己的主見添加一點勇氣

在職場中,人雲亦雲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它很容易讓你失去自己的個性,失去自己的創造力,如果你總是隨波逐流,那麼你就容易被老板忽視,你的地位也會變得無足輕重。一般來說,明智的領導都喜歡有頭腦、有主見的員工,所以,不管你在公司處於什麼地位,都要學會發出自己的聲音。敢於說出自己的看法。

有一群仰慕蘇格拉底的學者向他請教“怎麼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沉吟了一會兒,然後拿起了一個蘋果,他慢慢地從每位學者身邊走過,一邊走,一邊對大家說道:“請你們集中自己的精力,聞一聞空氣中有什麼氣味兒。”

走完一圈之後,蘇格拉底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他舉起蘋果,對著大家晃了晃,問道:“大家說一說,你們聞到了什麼味道?”

一位學者站起來回答道:“我聞到了蘋果的香味。”其他學者紛紛附和,都說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蘋果的香味,但是,隻有一位學者緊蹙雙眉,一句話也沒有說。

蘇格拉底見狀,再次走下講台,舉著蘋果,再次每個學者的座位旁邊走過,微笑著對大家說道:“大家一定要仔細嗅一嗅蘋果。”

這次,大家的反響更為熱烈,非常肯定地說自己聞到的就是蘋果味,這時,那位眉頭緊蹙的學者也跟著說自己問道了蘋果的香味。

這時,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言,這是一個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句話很多時候都是正確的,很多人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於是聽到大家說什麼,也就跟著說什麼。但是正如保羅-蓋蒂說的那樣,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應該是堅持自己的主見,對成功充滿自信和樂觀的態度,而不是迷信和盲從。在職場中也是如此,隻有堅持主見,才能脫穎而出,受到上司的重視和賞識。

有個參加麵試的年輕人,走進主考官的辦公室以後,被老板誤認為是自己女兒的“救命恩人”,不管老板怎麼說,他就是不肯承認,因為他確實沒有救過老板的女兒,結果,他最終被錄取了。而其他參加的麵試的人,不是以為老板記錯了,就是在老板信誓旦旦的保證下鬆了口,結果都沒有被錄取。實際上,這是老板耍的一個花招,目的除了檢驗麵試者是否誠實之外,還要看看那些誠實的人是否敢於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

堅持主見不是頑固不化,而是實事求是,自己認為是什麼,就說什麼,就算自己的看法是錯誤的,也敢於拿出來。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隻要勇於改正錯誤,就依然是好員工,怕就怕有人在不敢確定自己是對是錯的情況下就隱藏自己的真正見解,符合主流的聲音,如果是這樣的話,上司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就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斷,給公司帶來損失。

即使你不是領導,如果你的行動完全取決於別人對你的“建議”、“看法”時,你就會迷失自我,找不到正確的前進方向,最終淪為服從他人意原的奴隸。

歐洲中世紀的偉大詩人但丁曾經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對不敢堅持主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最有力的支持與鼓勵。所以,如果你對工作已經形成自己的看法,那就不要再讓別人的“建議”左右自己,甚至完全取代你的主見!堅持你的主見,讓自己的個性與才華得到展現,才能得到上司的器重和讚賞。

18、職場生存要學會感恩

對每個員工來說,職場就是他發揮個人才幹、展現個人魅力的舞台,而為他提供這個舞台的人,就是公司的老板;他之所以能夠發揮才幹,展現魅力,也離不開上司的鼓勵,同事的支持。所以,我們在與上司、同事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感恩,帶著一種感恩的情懷包容一切。

一位工作非常出色的經理向老板提出辭職,經過溝通,經理道出了自己辭職的原因,原來,他總感覺總監對他有成見,具體說來就是總監對他很嚴厲,隻要有一點差錯就要處罰他,讓他感覺很沒麵子,而且,他工作做得越好,總監給他的人物就越多、越重。

老板沒有直接勸他留下來,而是問了他兩個問題:“你在公司已經做了好幾年了,哪個階段是你能力提升最快的階段?另外,對今年的年薪是否滿意?”

這位經理絲毫沒有猶豫,回答道:“最近兩年工作能力提升最快,對今年的收入也比較滿意。”

老板笑著說道:“其實,你應該感激這位總監。因為他給了你工作的機會,也讓你得到了成長。人都是有惰性的,他肯定是發現了你的惰性,才會逼著你做這做那,讓你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丟掉惰性。”這位經理恍然大悟,於是有些羞愧地收回了自己的辭職報告。

古人說:“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如果你自認為擁有千裏馬的潛質,那麼即使遇到伯樂,也會經受一段艱苦的成長階段,“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怨天尤人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有學會感恩,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最終成為一匹千裏馬。

很多人都下過象棋,下棋時,需要“將”或“帥”統籌全盤,“士”和“相”出謀劃策,“馬”、“炮”、“車”、“卒”互相配合,衝鋒陷陣,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但是,每個棋子都有固定的職能和走法,其他的棋子有時會擋住你的去路,有時又會勇敢地站出來保護你,這就是你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所以,當你認為同事擋住你去路的時候,千萬不要固執地認為他是在打擊、排擠你,因為他也可能是在保護你,多想想他們對你的幫助,才能更融洽地與同事相處。如果不懂得感恩,就不可能在事業上有什麼大的作為,有時還會遭到嚴厲地懲罰。

一位大學生畢業之後進入了一家公司,上到老板、下到同事,雖然在工作上對他很嚴厲,但私下裏卻對他很好。過了半年,公司派他出國進修,前前後後在他身上投入了十多萬元,但是,這個畢業生回國之後,卻自覺身價上漲,不想在這家公司幹了,對同事也從原來的恭敬、聽話變成了傲慢、指責,不久,他遞交辭職信,到了另外一家公司。

後來,另外那家公司聽說了大學生“忘恩負義”的事情之後,果斷地跟他解除了勞動合同,其他的公司知道這件事以後,紛紛拒絕了他的求職信,這個大學生最終嚐到了自己釀成的苦果。

不管你身處何種地位,都應該感謝公司為你提供了一個生存的空間、提供了展現自己的舞台;樹不修剪不成材、璞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有人批評你,你也要感謝他;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有人幫助你、維護你,你更應該感謝他,因為他包容了你的缺點,欣賞到了你的長處。

職場中雖然也存在著競爭,正是在激烈的競爭中,你才得到了鍛煉,得到了成長,康熙皇帝不就是在與鼇拜、吳三桂、鄭克爽、噶爾丹等人的鬥爭中成為“千古一帝”的嗎?所以麵對職場中的對手,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他們。

19、小人物的大學問

即使你已經成為職場裏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你也沒有任何理由輕視身邊的小人物。很多人總是以為自己別人高貴,所以遇到公司裏的保安、保潔、門衛等“小人物”的時候,就用一種不屑的眼神看他們,用傲慢的語言來與他們說話,有時候對方出現一點小差錯,就對他們大吼大叫。殊不知,這些“白骨精”從骨子裏透出的優越感往往是讓他們失敗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