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恪盡職守塑造卓越的人生(2 / 3)

華盛頓在給自己的妻子寫的一封信中,在談到自己被任命為大陸軍統帥一事時,他說:“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推卸這副擔子,這不僅僅是因為我不願意離開你我共同建築的溫馨的家,而是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實在難以堪此大任。如果我真的不得不在外麵度過幾年漫長的歲月的話,我真的十分樂意同你待在一起,享受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生活。然而,命運已經在召喚我,使命已經在呼喚我,我就不得不舍小家為大家,要知道,隻有大家庭得到了安穩和幸福,你我的小家庭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啊。為了不使自己丟臉,為了不給朋友們帶來失望和痛苦,我已然不能拒絕此項任命。如此一來,我就不能夠日夜陪伴在你的身邊,給你快樂,使你平安。為此,我從內心深處感到十分不安和自責,但是,為了民族大義、為了國家的未來,我想你也不情願看到我苟活於世,而降低你對我的尊重吧!”

華盛頓的一生,都在致力於自己的正義事業,首先他擔任大陸軍總司令,後來又擔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但是無論擔任什麼職務,他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都是那樣的言行一致、堅定不移。他總是執著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總是兢兢業業地撲在工作上,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也從來不計較他人是非的評論,也更不在乎自己的聲望,甚至有時為了事業,情願豁出生命身先士卒地頂起巨大的風險。有一次,關於到底批不批準傑伊先生與英國協定的條約問題,議會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絕大多數議員都希望華盛頓能拒絕在條約上簽字。然而,當華盛頓考慮到個人的名利與國家的榮譽孰輕孰重時,他毅然力排眾議,拒絕苟同於大多數人的意見。為此,社會上掀起了反對該條約的抗議運動,人們把怒火傾瀉在華盛頓的身上,一些抗議者竟然公然向華盛頓身上猛扔石塊,借以抒發自己的憤慨。盡管到處都是抗議示威的遊行,但是華盛頓仍舊忠於自己的職責,簽署了條約,最後,這一條約還是得以貫徹執行。華盛頓冒著生命危險站出來,對那些抗議者發表演說道:“我之所以不顧大家的反對,而毅然簽署了與英國人的條約,是出於我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同時也出於我自己內心的道德律令。”

同華盛頓一樣,威靈頓的人生信條便是恪盡職守。為了忠於自己的事業,威靈頓喪失了自己的“名譽”,並不得不承受各種接踵而至的苦難。有一次,恰逢威靈頓的妻子過世,然而威靈頓還是沒能逃過敵對者的攻擊,他們在大街上圍攻威靈頓,有的暴民甚至拿起石塊敲碎窗子,向威靈頓妻子的屍體上扔去。威靈頓曾說:“在人的一生中,恪盡職守是我們唯一的精神支柱,除此之外,似乎沒有什麼東西值得追求。”威靈頓在忠於職責方麵,是最為虔誠的一個人,在外界不解時,他還是心甘情願地為眾人真心實意地提供服務。與威靈頓一樣,瓦爾特·斯科特先生也在“民眾”的吼聲中,遭到了石塊的攻擊,有人甚至心懷叵測地喊道:“處死斯科特爵士!”然而,斯科特心係民眾、恪盡職守的品質,並沒有在民眾不解的呼聲中淹沒。從威靈頓和斯科特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人自己不能忠於職守的話,那麼,他也就無法要求其他人也像自己那樣恪盡職守。正如艾希·迪安所說:“隻要我自己履行了職責,那些觀望的人就會自發自覺地履行他們的職責。”

曾經有一位軍官因為所得的軍銜比自己的實際成就低了些,便感到十分羞愧,滋生抱怨的情緒。威靈頓聽了這件事後,便說:“在我的軍旅生涯中,我曾經由一個旅的指揮官降到去擔任一個團的指揮官,後來被任命到去擔任一個小分隊的指揮官,但是對於這些任命,我從未感到過絲毫的羞愧。工作雖有大小、輕重之分,但是隻要我們能恪盡職守,盡心盡職地完成自己的使命,那麼,在我們心裏也就會淡化名利的困擾,也就無所謂高貴與卑賤、無所謂利大與利小了。”

威靈頓在葡萄牙忙於指揮聯盟軍隊作戰時,他思考到本國人民在戰時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很不適宜,上升到職責層麵說,也就是失職行為。於是,威靈頓說:“我們有無限的熱情、鬥誌昂揚的戰鬥激情,因此到處都洋溢著歡呼聲,到處都是張燈結彩、凱歌高奏,到處都舉行著盛大的慶祝會。但是,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是什麼呢?我們需要各個國家的人民都時刻忠於自己的職守,絕對服從法律的權威,而不能做出超越自己職守的事情,也不能做出逾越法律權威的事。”

在威靈頓所有的性格當中,有一個重要的性格便是他能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職責。他關心公共事務,而且職責在他心目中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不但如此,他的這些特點也傳染給了自己的手下,在他的率領下,每一名士兵都像他們的將軍那樣忠於職守、關心公務。有一次,在滑鐵盧戰役中,威靈頓正騎著馬前往一處步兵操練場。當威靈頓看到經過整編後的部隊,正嚴陣以待地迎接法國騎兵的衝鋒時,他對身邊的一位士兵說:“小夥子,請告訴我,你說英國人會怎樣看我們呢?”士兵斬釘截鐵地回答道:“一定會覺得我們有英勇無畏的精神!先生,我們絕不害怕,我們明白自己的職責!”

在納爾遜的心中,盡職的思想高於一切,這一思想也充分體現在他為祖國服役的全過程中。納爾遜有一句名言,即大英帝國希望她的每一位公民都恪盡職守。在納爾遜率領艦隊要在特拉法爾加海角采取行動時,艦隊的全體官兵都聽到了統帥的這句名言。後來,納爾遜以自己的行動完整地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戰爭時,有顆子彈穿透了納爾遜的左肺,射入了他的脊椎,他實在無力撐起身子去指揮戰鬥,便被下屬強留在“勝利”號的船艙內。船艙內血流滿地,納爾遜已經奄奄一息了,但是當他聽到自己贏得了偉大海戰的勝利後,他醞釀出最後一口氣說道:“我已經盡了我的職責!謝謝上帝!”然後,他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據說,大不列顛民族在忠於自己的職守方麵,表現得特別突出,可以說是偉大的英國國民的一種民族特性。翻開曆史,我們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一個民族的將軍能和納爾遜相提並論,他在特拉法爾加海角戰鬥打響前,對士兵們提出的戰鬥口號,並不是“為了崇高的榮譽”,也不是為了“正義”和“勝利”,而僅僅隻是為了“忠於職責”。“忠於職責”,納爾遜將軍以這種戰鬥口號來動員將士,在這個民族之林中,恐怕是獨樹一幟、世所罕見。

“伯克哈德”號巨輪在航行到非洲海岸時,突然遇難,船舶開始漸漸下沉,這個時候,船上的官兵們把所有的婦女和兒童送上了救生船,然後向天空一邊鳴槍致禮,一邊慢慢地隨同巨輪沉到了海底。希賴頓市的羅伯遜曾在他的一封信中提到了這一情形,他說:“英國人極為尊貴的品德,便是仁慈、職責和犧牲。大不列顛這個民族應該如何形容,才更為貼切呢?她就好比一個不時地打著哈欠,東瞧瞧、西望望的笨手笨腳的農夫看到鐵路、電燈和其他雜七雜八的零亂物一樣,表現得異常緊張和莫名其妙,有時甚至不知就裏。即便這樣,仍舊不足以打亂她那顆堅定不移的心,她的心往往充滿著正義感和道義感。她總是把圍巾亂七八糟地披在身上,即使在音樂廳裏,她也不會刻意去修飾,與整個大廳裏的格調和氣氛總是顯得不是那麼協調和雅觀,有人甚至會嘲笑她根本辨別不出寒鴉和喜鵲之間的不同,但是她卻是百鳥之中最能歌唱的百靈鳥。她知道告訴自己的孩子怎樣麵對鯊魚的襲擊,知道如何指導孩子在大風大浪中搏鬥,而且在教育孩子具備生存能力時,她沒有半點炫耀和得意之感。她深深地知道,教育孩子,不僅是自己必須要盡的義務,而且是自己神聖而光榮的職責。此外,她絕對不會長久地把一位演員當成頂禮膜拜的英雄,同樣也不會把一位真正的英雄當成演員。”

盡職盡責與誠實的品德密不可分。對於那些恪盡職守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品德就是誠實,他們常常言行一致,說一不二,而且總是在正當的時間以正當的方式做正義的事情。

切斯特菲爾德勳爵說:“誠實是最高尚的品德,我之所以會成功,其奧妙就在這裏。”切斯特菲爾德一生身體力行地貫徹著這一人生信條,他的“誠實高於一切”的座右銘,給世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克拉倫敦在談及與自己同時代的最高尚、最純潔的紳士福克蘭時,他說:“福克蘭先生是一位十分誠實的人,他從來不說假話,哪怕有時將一句違心的話說漏了嘴,他也會像自己偷了人家的東西那樣,心神極為不寧。”

哈金森夫人曾這樣評價自己的丈夫:“他是一位完全誠實可靠的人:對於自己不想幹的事情,他從來不表態;對於能力之外的事情,他從不輕易許諾;對於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從不推脫,而且一經答應,絕不食言。”

威靈頓公爵是一位極為誠實的人,他絕不說一句謊話,也從來不在行動上弄虛作假。有一次,威靈頓正受著耳聾的折磨,於是,他便請了一位著名的耳科專家前來為自己醫治。這位專家用盡了所有的辦法,但仍未見效,於是,他便決定在威靈頓的耳內注射強劑量的苛性鈉,但是苛性鈉注射後,使得威靈頓無比劇烈地疼痛。然而,威靈頓對專家的“非友好”行為不怒不火,仍舊像往常一樣鎮定自若、舉止安詳。直到有一天,威靈頓的家庭醫生偶爾過來看望,發現威靈頓兩腮紅腫,眼裏布滿了血絲,並且他還發現當威靈頓從病床上爬起來時,跌跌撞撞地像位喝醉酒了的醉漢,於是,他便請求檢查一下威靈頓的耳朵。檢查過後,家庭醫生發現威靈頓的耳膜炎症已經相當厲害,如果不立即加以製止的話,炎症會侵入威靈頓的大腦,從而危及生命。後來,在家庭醫生迅速采取的有力措施後,威靈頓的耳膜炎症得到了控製,但是他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耳科專家聽到自己的患者經曆的危險後,內心感到十分恐慌,他深深地感到,一定是自己急功近利地為患者注射了大量苛性鈉的緣故,才導致了患者的耳膜炎症急速惡化,於是,他揣著十分恐懼的心情,匆匆感到了威靈頓的家中。耳科專家一進門,便滿麵羞愧、連連向威靈頓道歉,祈求他的原諒。然而,威靈頓卻十分平靜地說:“我知道你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並不怪你,因此,你也不要再多說什麼了。”耳科專家看到威靈頓不但沒有生自己氣,反而對自己寬宏大量,於是,他便鼓起勇氣挑明了自己的擔憂,說道:“如果其他患者知道我造成了這麼嚴重的醫療事故,給您帶來了這麼深重的痛苦,那麼,還會有誰到我那兒看病啊?如果沒有患者,我就會麵臨破產、失業。”威靈頓好言安慰道:“你放心吧!沒有人有必要知道這件事,我也不會向任何人談起這件事。”耳科專家卻得寸進尺、厚顏無恥地祈求道:“公爵的意思是,您仍然允許我像往常一樣給您看病,以示您一如既往地相信我。是嗎?”“不是!而且堅決不行!”威靈頓堅定地推辭道:“我的良心告訴我,我決不能這樣做,因為我從來不做昧良心的事!實事求是,一向是我的原則,請原諒我不能聽從您非道德、不正義的安排。”

大丈夫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絕無反悔之理!普魯士陸軍元帥布呂歇爾,就是一個極為誠實、信守承諾的人。1815年6月18日,布呂歇爾得到威靈頓的求救信號,親率大軍在崎嶇的山路上急急忙忙地行軍。雖然戰時一刻值千金,但在此時,士兵們因為日夜兼程,已經疲憊不堪,加上道路泥濘,實在難以快速行進。於是,布呂歇爾從戰馬上下來,與士兵們一起趕路,但是泥濘的道路確實難以急速行軍,他便動員士兵們:“士兵們,加把勁向前,再快一點。”早已汗流浹背的士兵們喊道:“我們已經盡力了,實在不能再快了。”布呂歇爾便誠實地說道:“士兵們!我們必須火速前進啊,雖然我們無法完成任務,但我們現在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必須準時到達目的地!因為我已經答應了我的戰友威靈頓,必須要快速支援他,因此,你們要是體恤我的話,千萬不可讓我失信於人啊!”在布呂歇爾的感召下,士兵們一鼓作氣,終於如期到達了目的地。

維係整個社會健康、穩定的發展,需要依靠誠實守信這根紐帶。一旦這根紐帶腐爛了,那麼,整個社會就會人心渙散,陷入一片混亂。一個家庭不能依靠謊言和虛偽來維係,同樣,一個社會也不能仰仗著虛偽和不守信用來維持。有人曾經問托馬斯·布倫納先生:“你真的從不撒謊?”“絕不!”布倫納斬釘截鐵地回答道。那人繼續追問道:“為什麼呢?”布倫納解釋道:“因為誠信乃是一個人立身之本。一個人沒有任何借口編造虛偽的合理性,人類活動的關係總和,便構成了整個社會,然而,維係整個社會關係的紐帶,便是源於道德的誠實守信。”

在人類所有的不良習氣中,撒謊是最為卑劣、無恥的行為。撒謊,是一切道德敗壞的始作俑者,是輔助邪惡為虎作倀的幫凶,是怯懦和心虛的寄生蟲。然而,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並不以撒謊為恥,他們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可以對撒謊這種惡行置之不理,並且縱容和唆使自己的傭人們去撒謊。正所謂“有什麼樣的主子,便有什麼樣的奴才”。當傭人們公開對自己的主人撒謊時,主人也就不應感到大驚小怪、義憤填膺,因為這一現象正是主人自己長期“言傳身教”的結果。所謂“種善念,得信果;施惡行,得惡果”,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撒謊,總是以外交手腕、人生策略、權宜之計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在不同的社會階級,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且表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在一個人撒謊時,有些謊言並不是赤裸裸的,而是以含糊其辭、躲躲閃閃的話語表現出來,這種話往往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給人以虛實相間、似是而非的幻想。這也是法國人經常說的“圍著真理繞圈子”,從來不曾講明真相。

有些心胸狹隘、天性不誠實的人,他們說話時,總是含含糊糊、閃爍其詞,聽話者卻無法抓住其真實含義。不僅如此,他們似乎天生就有說謊的天賦,他們說出來的話,往往逃避真理、繞開道德,遇事總是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害怕承擔實質性的後果。然而更為可悲的是,這種人將撒謊看成做人處事的一門大學問,不但不覺得羞恥,反而自認為高明,他們就像一條狡猾的蛇一樣,在荊棘叢生的社會中穿梭前進,自以為左右逢源、八麵玲瓏,卻走進了邪念的圈套,落入了惡念的牢籠。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家庭,或是一個組織,抑或是一個社會,如果都根據這種世故圓滑來規範人們的行為的話,勢必不會取得什麼好的結果。因為淺薄為人、倒行逆施,終究有違天道,也終將被正義、明智的人所不齒。喬治·赫伯特就曾說:“再美麗的謊言,終究也有被識破的那一天。”然而,與徹頭徹尾的謊言相比,那些閃爍其詞、模棱兩可的“誠實話”,更令人作嘔和厭惡。

邪惡在正義麵前,終將站不住腳,任何不顯山不露水的偽裝和狡猾詭詐的欺騙,終將無法掩飾內心的虛偽和不誠實,遲早有一天會浮出水麵,顯露在人們麵前。這些謊言,有時從沉默寡言中表露出來,有時又從誇誇其談中滲透出來;有時,假裝同意他人的意見是一種虛偽;有時,在讚同的態度下可能也會暴露虛偽的一麵;有時,許下種種動聽的諾言,卻從未打算去踐行,這些謊言終將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從而接受人們正義的審判。在我們身邊,有一些兩麵派、牆頭草,有時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卻是另一回事;還有一些懷揣事實真相卻膽怯如鼠的人,時常金口不開、一言不發,這些自以為高明的人,其實並沒有欺騙別人,而僅僅是欺騙了他們自己。這種天性虛偽而又擅長撒謊的人,在任何場合下,都不可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他們總是在將自己的人格視同兒戲,拿自己脆弱的謊言往道德的岩石上撞擊,卻每每碰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