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改變,更待何時
傑出的銀行家利瓦伊莫頓在1888年當選了美國副總統。1893年夏的某一天,莫頓正坐在華盛頓的旅館裏和當時的農業部長交談,部長問:“莫頓先生,是什麼使你放棄了自己的紡織行業?”
“是愛默生。“莫頓簡單地回答到。
“你指的是什麼?”威爾遜先生問。
“是這樣的。三十年前在做紡織品期間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外債數額龐大,日子過得很艱難。這時,我讀了一本愛默生的書。書中的一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從此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愛默生說:‘如果你手中握有人們需要的東西,即使你身居叢林,人們也會前往探望。’”
“那時候雖然我一直信用不錯,但是和其他商人一樣有時要從銀行貸款。所以我當時認為世上唯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現金。愛默生的話使我開始思考。不久我意識到現金就是人們最需要的。雖然人們有時需要紡織品,可是他們永遠需要金錢。錢可以買到服裝,食物、舒適和幸福。人類的曆史證明為了金錢人們不僅能夠進入叢林,甚至可以為了它而不惜跋山涉水。”
“於是我開始從事銀行業,辦理抵押貸款。我發現以前是我在尋找客戶,現在是客戶在找我。對於睿智的話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經過個人詮釋之後再采取行動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我們認識很多不思改變、一條路走到黑、最後以失敗告終的人。雖然他們兢兢業業、追求成功,但是終其一生卻失敗連連。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不得其所,又不敢麵對現實做出改變。如果你費時費力卻仍然不能如願以償,那麼可以肯定你一定是選錯了行業。這時的你就如同一條在沙灘上費力遊泳的魚。天生我材必有用。仔細地審視自身,了解自己的喜好,如果你身處於一條死胡同裏,就不要將生命浪費在那裏。一定要盡力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如果你在一個崗位上呆的時間足夠長但仍然毫無收獲,就停止自我摧殘吧。別再把“滾石不生苔,轉行不聚財”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了。是考慮另一條諺語的時候了:“勤換牧場,牛肥馬壯”。別再做一輩子的三流教員了,一定是哪裏出了差錯。你做了糟糕的教員卻毀了一個優秀的農夫。如果你從事法律10或15年卻仍然不能過一種體麵的生活,很有可能是你選錯了行業,你也許更適合做一名修理工。
不要突然地做出改變。通常人們可以一邊做一種工作一邊考慮另一種可能。美國西部很多成功的伐木工人可能四十歲前還是名牧師。也有很多人在這個年齡才轉行做了牧師。當他放棄講壇拿起了電鋸,他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曾經選錯了行業但是他及時發現了錯誤並加以改正。毫無疑問,很多的律師也許更適合做伐木工作,而許多的伐木工人也許更適合做受人尊敬的律師。如果你確信入錯了行業就一定要及時更正,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有多少年輕人站錯崗、入錯行,人生一塌糊塗。如果選對了行業他們也許會得到很快的發展。但是由於不得其所,他們自我摧殘、自身受困、怨氣衝天,心中不斷地盤算著也許自己會更適合其他的領域。
一棵橡果如果條件適宜本來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但是由於不得其所隻能長成低矮的灌木。加利福尼亞鬆高聳入雲,身高幾百英尺,但是一旦土壤和氣候都不適宜,它最終隻能變得矮小而多瘤。
僅僅因為第一步邁錯就一生受限這是件多麼不幸的事情啊!如果人們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他的信心會得到增強,他壓抑的能力會得以複蘇。他的理想開始飛翔,他也會第一次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