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無能之輩(1 / 1)

第十五章 無能之輩

道德缺陷中最難治愈的當屬人之無能。

整天遊手好閑、胸無大誌、坐沒坐相站沒站相、無精打采、鬆鬆垮垮的年輕人是無藥可醫的。他所寫的的每一封信、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和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能表現出他的無能。

無能是一種病,唯有用冒險式療法方可治愈。有時候當無能的人被置於孤立無援、走投無路、叫天天不應之地時,他們反倒能夠使出渾身的解數,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我們要警告年輕人提防這種病,因為它極具傳染性。它會在整個家庭、學校和社區裏蔓延。在小鎮裏隨處可見得過且過的景象,在鄉村籬笆倒塌、田裏雜草叢生,穀倉和房屋年久失修——總之,滿眼頹廢,滿目淒涼。

遠離那些做事潦草、胸無大誌的人,就像是躲開患有天花的病人一樣。他患有道德上的惡疾,即使努力想要甩掉也會令生命枯萎。

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人會迅速把毛病傳染給周圍的人。他的手下也會變得像他一樣。他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總是左右搖擺。當然他的手下是不會為他拿主意的。公司的事務一拖再拖,所有的事情做起來都是慢半拍。命令得不到執行,信件隻寫了一半、維修也遲遲得不到批準。到處都是消極的氣氛。員工不了解領導的意圖,領導動輒就對員工發脾氣。

優柔寡斷最能消磨人們的意誌,不利於人們的道德建設。這種人不斷地權衡、琢磨卻遲遲不做決定。他們很快就會喪失決策力,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斷並且對周圍的環境失去了控製。他們不表態、不拍板,凡事都消極悲觀,從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果斷的人樂觀處世,深受人們信任。你絕不會把他們當作弱者。他們了解自己的想法並且敢於表達;他們了解自己該做什麼,並且會馬上動手。

在電影《小牧師》中有一個人物,他告訴別人說他要把那棵礙事的樹砍掉。但是他遲遲沒有動手,樹木越長越高大,他也上了年紀。他說“我老了,可是我一直沒有找到斧子。”有位藝術家想要畫聖母瑪利亞,他熱情地和朋友談論他的想法,但是有時是因為他的心情,有時是因為光線,有時是因為人物的姿勢,總之總是不合他意,他遲遲沒有提筆。他腦子裏不停地想著這件事,什麼也做不了。當死亡來臨時,他懊悔不已,自己腦海中的如此輝煌的畫麵沒能夠呈現在畫布上,沒能夠震驚世人令自己功成名就。

人生最悲慘的事情之一就是人們總是思前想後卻遲遲不能得出結論。在遲疑不決中他錯過了人生的精彩。

做事三心二意,沒有熱情、沒有信心的人注定會是個失敗者。

要熱情洋溢、堅持不懈、不畏險阻、堅持理想,否則必將一事無成。懦弱、猶豫、敷衍者何談理想和熱情,更何談他人的信任。沒有他人的信任,成功將無從談起。而信任隻屬於積極樂觀、精力充沛、鄭重其事的人。

凡事務必全心全意對待。即使是寫信或是日常瑣事也定要全力以赴。懶散的習慣一旦養成人們將終身受害。

世間有多少人整天自怨自艾,感歎時運不濟。而事事不用心才是他們失敗的真正原因。他們做不到全心投入,隻是如蜻蜓點水般淺嚐輒止。他們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半途而廢;他們在困難麵前退縮,所做的努力也都付之東流。

意誌力、動力和良好的判斷力在成功的道路上缺一不可。滿懷熱情、誌向高遠、頭腦靈活的人才能夠站在前沿,不斷進步。

我們見到很多的人漫無目的、隨波逐流。他們被意誌更堅定、體力更充沛的人所取代;他們心灰意冷、止步不前,於是隻能順流而下,擱淺在人生的海灘上。

年輕人失去理想是一件很危險地事。他們隻能順流而下,碌碌無為。他們虛度光陰,無力前行。胸無大誌生命也隨之枯萎。讓這些年輕人認清自己的絕望處境會更加打擊他們的銳氣。涉世伊始他們還滿懷抱負,但是挫折接踵而至,壓彎了他們的脊梁,他們隻好躺在地上無力躍起。

當然,有許多人停止前進不是因為自身的問題,而是看到他們身邊的大多數人由於自身的懦弱或缺陷而止步不前(往往是成功在望之際);還有一些人是缺乏勇氣和意誌力。這些可憐蟲隻要稍稍堅持一下自己的理想,本來是可以嚐到成功的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