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正直的品德(3 / 3)

當然,這並不是奇怪的事情。因為說謊是必需的,是人類生活的需要。

美國作家梅爾·H說:“說謊掩蓋了人死的必然性、缺陷、恐懼、焦慮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所感到的孤獨。耳熟能詳的謊言會創造一個較易應付的現實。人渴望從這些謊言中得到安慰。”

從心理學上來說,說謊分有意和無意兩種,一個是為了明確的目標而說謊,欺騙他人。比如,某些上市公司用假業績欺騙股民,某些政客用假政績欺騙選民。這當然是不道德的。無意說謊指的是說謊者並沒有什麼目的,或者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目的,甚至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在說謊,比如,由於記憶的錯誤,誤把別人經曆的事情當成了自己的親曆,或者給路人指錯了方向等等。這談不上有悖道德原則。

而從倫理學上來說,說謊也有兩種,一種是善意的,一種是惡意的。惡意的就是想欺騙他人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善意的說謊,其動機是善意的,其目的則多是安慰人,鼓勵他們,盡量不要陷入傷害的泥淖裏。

人生有很多事情不能隻從表麵看,而要根據具體的情形進行辯證地思考和分析。電影《美麗人生》裏的基多,在納粹的集中營裏,為了讓兒子保有童年的天真快樂,欺騙他說那裏的一切恐怖暴行都隻是在玩遊戲。他們就在凶狠的納粹分子眼底下嬉笑做遊戲,直到戰爭結束,獲得人身自由,這一段經曆就很好地避免了孩子在心靈上受到傷害。

很多人也許還能記得紐約州第一位黑人州長羅爾斯。他出生在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那裏集中了貧窮、苦難、暴力、偷盜,在那出生的孩子,從小到大都不認真讀書,整天逃課、打架、吸毒,即使長大成人也不會有一份體麵的工作。羅爾斯在諾必塔小學上學。那裏的窮孩子簡直就是一夥小暴徒,曠課、鬥毆,破壞公物,學校也無能為力。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皮爾·保羅卻發現他們共有的一個特點,都很迷信。於是,在課堂上就增添一項新的課程——給學生看手相。於是,整個學校就是用這個辦法鼓勵每個孩子坐在教室裏學習。

一天,當羅爾斯調皮的從陽台上跳下來,走向講台,把手遞給皮爾·保羅時,他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羅爾斯非常吃驚。從小長這麼大,第一次讓他振奮的是奶奶說他以後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著實出乎他的預料。他就把整個迷信當做信念。其實,他也明白那隻不過是校長善意的謊言而已。

從那天起,他把“紐約州州長”當做自己的一麵旗幟。從他的身上能看出:不再有沾滿泥土的衣服,語言裏不再有汙言穢語,像個紳士那樣。後來,他考上了大學。在以後的四十多年裏,他一直沒有放下心中的那麵旗子。羅爾斯在51歲的時候,終於成為紐約州的州長了。

在就職演說中,羅爾斯說:“信念值多少錢?信念是不值錢的,它有時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你一旦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增值。”

所以,一個善意的欺騙,不僅可以保護心靈不受傷害,還能使一個身陷困境的人站起來;一個善意的欺騙,可以使一個貧民窟裏出來的黑人變成州長……

由此可見,在必要的時刻,給必要的人以善意的欺騙,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真誠,也是一種善良。

他和她在晚會上相識。她才貌出眾,身邊有很多追求者;而他一切都很平凡。晚會結束的時候,他邀請她去喝咖啡,她很吃驚,但出於禮貌還是答應了。暖暖的咖啡廳裏,兩人對坐,沒有什麼話語,顯得非常單調,女孩隻想盡快結束這次邀請。就在服務員把咖啡端上來的時候,他說,能給我拿點鹽嗎?我習慣在咖啡裏加點鹽。服務員和她都愣住了。

大家的目光讓他更加羞澀。他把鹽放進了咖啡裏,攪拌了幾下,慢慢地喝著。女孩很好奇地問:“你為什麼要加鹽呢?”他沉默了一會,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小時候,我家住在海邊,我老是在海裏泡著,海浪打過來,海水湧進嘴裏,又苦又鹹。如今,好久沒有回家了,咖啡裏加鹽,就算是想家的一種表現吧。”而她的心被這句話感動了,沒想到這個男孩竟然在自己麵前說想家。她想,這個男人肯定是個愛家的人,她忽然有一種傾訴的欲望,跟他說起了遠在千裏之外的故鄉,氣氛漸漸地融洽起來,兩個人聊了很久,當時她也沒有拒絕他送自己回家。

此後兩人頻繁地約會,她發現他是個好男人,大度、細心、體貼,這些都符合好男人的標準。她暗自慶幸,幸虧自己的禮貌,才沒有讓她跟他擦肩而過。她帶他去遍了城裏的每家咖啡館,每次都是她說:“請拿些鹽來好嗎?我的朋友喜歡咖啡裏加鹽。”再後來,他們就像童話一樣,王子和公主結婚了,兩人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這一幸福的生活一直延續了四十多年,直到有一天他病逝了。

故事似乎要結束了,如果沒有他的臨終書信,她一直都不知道真相。信是他寫給她的:“請原諒我,我一直都在欺騙你,記得第一次我去喝咖啡嗎?當時的氣氛很差,我很緊張,全身都不自在,當時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竟讓服務員拿些鹽來,其實,我喝咖啡是不加鹽的,當時隻能將錯就錯了。萬萬沒有想到,你竟會這麼好奇,這樣一來,我喝了大半輩子加鹽的咖啡。有好幾次,我都想向你坦白,可是我又怕你生氣,更害怕你因此離開我。現在我無所顧慮了,犯了再大錯誤的死人也會被原諒的,你說是嗎?今生能與你相伴是我最大的幸福,如果有來生,我還會娶你,隻是,我不會再喝加鹽的咖啡了,你不知道,那味有多難喝!”

這封信讓她大吃一驚,忽然有一種被騙的感覺,但是,隨著眼淚傾瀉而下,她自語道:“我很高興有了你,高興你會為我說了一輩子的謊言。”

庸俗的人生

人生很難搞懂的一個問題是:是什麼讓人變得庸俗?然而,我們知道庸俗是什麼意思嗎?庸俗的心就是受傷的心,不自由的心,陷於恐懼、困難當中的心,繞著自己利益打轉的心,為了盡快解決問題總是圍繞在心的周圍打轉。然而,這樣的心,最終會變成破碎的心。

一個庸俗的人應該改變自己現有的習慣,不要隨波逐流,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意思,畫出有魅力的人生軌跡。仔細看看自己的心,你會發現其中充斥的都是一些瑣事。一顆庸俗的心,不管在有限的窄巷裏怎麼移動,怎樣掙紮,怎樣用力,都無法擺脫庸俗的枷鎖;不管你有什麼樣的理想和抱負,都是卑微的。

大部分人都不承認自己庸俗,認為自己有一些優秀的東西還沒有表露出來,而事實上,這就是一種庸俗的表現。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努力,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看上去都很了不起,誰都不會服誰,其實,大部分都是一些裝腔作勢的無所事事之人。看起來都好像很忙很累很充實,其實大部分都是瞎忙、白累、假充實。

要想生存就必須勞動,必須掙錢。當人們有了足夠的饅頭吃的時候,就想辦法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玩得好一點,用得好一點;沒車沒房就拚命掙錢去實現,有房有車的還想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大房子好車子都有了的人還想讓自己的事業散布得更廣,影響力更大一點;想著要買遊艇和飛機,又想環遊世界移民定居……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打算,為了實現自己的私欲。這些欲望越大,痛苦就越多,越是有錢越是不開心。這就是大部分人的悲哀之處。因為無限的欲望,越活越俗了,俗到就知道錢,就知道物質享受,就知道吃喝玩樂,完全不知道什麼是人生的意義。

這個時代,隻要一提到理想和意義,就會引來一陣狂笑。難道我們的世界不需要理想,不需要做有意義的事情了嗎?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是一個擁有夢想的偉大民族。而今,為何一談到理想就被別人嘲笑、戲弄呢?很多人庸俗到了極點,隻顧自家的安危,隻顧賺錢,隻想著物質享受,就沒想過用自己的一臂之力創造更多的價值,為大家帶來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