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 / 3)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農產品生產企業和交通運輸業以及所有其他有組織私有企業的各個領域。

我們正朝著明確的目標工作著。這個目標是,防止那種幾乎破壞掉了我們所稱為的現代文明的事情再次發生真正實現我們的目標尚需時日。我們的政策完全服務於150年前我們的美利堅憲法政府設立的目標。

我知道,我們國家的人民將會理解這些,並也將理解我們實施此項政策的決心。我並不否認,在我們實施這種措施的時候可能會犯程序性錯誤。我並不奢望每次都會成功。我所追求的是:為我本人和我的團隊獲取最大可能的平均命中率。西奧多·羅斯福曾經對我說過,“如果能夠達到75%的正確,那我將盡我最大的努力去爭取。”

最近,我們已經就聯邦政府的金融與通貨膨脹和金價標準等問題談了很多。讓我來把事實闡述得更加簡明,把我們的政策談得更加透徹些吧。首先,政府信譽和政府通貨實質上是一碼事。麵對政府公債,人們隻相信一項承諾。而對於我們持有的政府通貨來說,除了履行承諾外,我們還要保有黃金和一定量的白銀。在這種關聯方麵, 我們需要記住這樣事實:過去, 聯邦政府已經同意用黃金贖回其近300億美元的債務和通貨,同時美國的私營公司也同意用黃金贖回另外600到700億美元的有價證券和抵押。聯邦政府和私有公司在做出這樣的協議時非常清楚地知道,在美國持有的所有黃金總和也不過在30到40億美元之間,而全世界的黃金總量也隻有約110億美元。

一旦這些債券持有者開始要求兌換黃金,那麼數天內,先來的人將得到黃金,他們的總人數將隻占到所有有價證券和通貨持有者總數的二十五分之一。二十五人中的另外二十四人由於碰巧沒能占得先機,將被禮貌地告知,沒有多餘的黃金了。我們已經決定用同樣的方式,本著正義的原則,從聯邦政府憲法權力的立場出發去對待所有這二十五人。我們會一視同仁,以此來維護大眾的利益不受侵害。

然而,黃金,在一定程度上還有白銀都是通貨的完美無缺的基礎。這也就是我決定現在不允許美國持有的任何黃金外流的原因。

三周前出現一係列情況很可能意味著:一,外國將耗盡美國的黃金;二,作為上述情況的結果,美國資本價值將飛漲,並以黃金的形式流出美國。告訴各位下麵的事實並非要誇大其可能性:此類流通將很可能耗光我們的大部分黃金儲備,並進一步削弱我們聯邦政府和私營企業的信譽,直至造成恐慌,使美國的產業車輪完全停止運轉。

美國聯邦政府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提高日用品的價格, 直到那些曾經借款的人們基本上能夠以當初他們所借出的同樣的美元來償還這筆錢。我們並不希望看到,這些人所獲得的美元那麼便宜,以致他們能夠用比當初他們借得的少得多的錢來償還欠款。換句話說,我們希望糾正一個錯誤,而不是要在相反的方向創造另一個錯誤。這就是將權力給予聯邦政府,使其在必要時擴大信用以糾正現存錯誤的原因。聯邦政府將在必要時為達到目標而行使這些權力。

與我們首要考慮的國內形勢密切相關的當然是世界局勢。我要向大家強調的是,國內形勢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形勢不可避免地且深深地聯係在一起。也就是說,雖然我們能夠盡最大可能實現美國的重新繁榮,但如果離開了全世界的重新繁榮,美國的繁榮也是不能長久的。

在我們曾經和正在舉行的同外國領導人的各種會議上,我們都在追求實現四個主要目標:一,進行普遍裁軍,並藉此消除對侵略和武裝對抗的恐懼;同時,裁減軍費,以幫助平衡聯邦政府預算和減稅。二,消除貿易壁壘以重啟國家間農產品和工業品的流動。三,建立穩定的貨幣,以便推進貿易發展。四,同所有國家重新建立友好關係,並樹立更大的信心。

過去三周以來,我們的外國參觀者對這些目標做出了積極回應。所有國家在此次大蕭條中都經受了同樣的遭遇。他們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所有國家的共同行動將有助於每個國家。正是本著這種精神,我們的參觀者會見了我們,並討論了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即將召開的國際會議。一定會成功的。世界的未來需要它。我們每個人都保證今晚麼所能來實現其目標。

對你們,我的美國同胞們來說,我們所有人,國會的所有議員們,聯邦政府的所有工作人員們都抱有一顆深深的感恩之心。經過大危機的洗禮,你們變得有耐心了。你們賦予我們廣泛的權力;你們讚同我們的涉及範圍廣泛的計劃,我們深受鼓舞。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動用一切可用資源,決不辜負各位的信任。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已經開了個明智的好頭。在當前的相互信任和相互鼓勵的推動下,我們將勇往直前。

同這項新立法相關聯,許多事情必須在實踐中展開。比如,首批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確實負傷的退伍軍人補償的規定數額要比最初設想的減少很多。5月初,我們對許多規定進行了重新修訂,以使這些人獲得更加公正的待遇。

當與農場債務的再注資問題相關的農業救濟法案於5月12日簽署後,我向那些抵押債權人和其他聲稱反對農民的人發出特別呼籲:請他們解除收回抵押品贖回權的程序,並請他們同那些正在使應用新型機製的人們合作。

也是在5月12日,我簽署了撥款法案,劃撥5億美元用於失業救濟。我還試圖使大家很清楚地知道,此舉並沒有免除各州和地方社區所負有的責任——在其權力範圍內盡可能為其處於困境的公民提供生活必需品。

有必要反複重申下麵這項原則:基層組織負有首要的職責;如果各基層組織已經竭盡全力,依然還有更多的事情必須要做,那麼接下來各州就當負起責任來;隻有各基層組織和各州已經完全盡到其職責時,聯邦政府才能夠挺身而出,用聯邦資金加以扶持。1934年春季和1933年春季的情況都是如此。有些人開始時激烈反對聯邦開支,但這些人卻是最後一批堅持主張在其自己的家鄉社區應當盡可能采取一切地方性措施來防止出現貧困和匱乏的人。這是個不幸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