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教育孩子,首先要選對方法

用“懷柔”的方法培養和教育孩子——這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內容。一些父母看到這句話以後,很可能會產生一種誤解。這種誤解源自“懷柔”這個詞語,因為在相當一部分父母看來,“懷柔”就是要拋棄自己在孩子麵前已經樹立起來的“權威”,並轉而用一些小伎倆、小把戲來愚弄孩子。有的父母甚至將這種“懷柔”方法看做是一種軟弱、低效的教育手段。但是,本書所要說的“懷柔”手段卻並非這些父母所誤解的那樣,“懷柔”手段的真正目的在於幫助父母在孩子心裏樹立一種全方位的、絕對的、不容動搖的權威。通過本書,廣大父母可以了解如何更好地建立及保持這種權威。

◎ 三種不同的教育方法

父母為了使孩子服從教育,通常會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 耍小伎倆、小把戲的教育方式

2) 循循善誘,並且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愛

3) 用父母的權威使孩子服從教育

1.耍小伎倆、小把戲的教育方式

許多母親在將要與孩子“正麵交鋒”的時候,往往采取回避的態度,轉而用哄騙、隱瞞等手段來使孩子順從自己的意願。

舉個例子說吧,一位大病初愈的母親,想和丈夫一起坐著馬車到野外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不過因為她的身體還很虛弱,她希望路上能有一個清靜的乘車環境,所以她決定不帶自己的小女兒瑪麗一起去,免得瑪麗一路上吵吵鬧鬧。但是,這位母親也很明白:如果瑪麗看見了停在家門口的馬車,並且知道了父母都要乘車遠遊的話,她一定會鬧著一起去。這時,母親為了掩飾自己的真實用意,便耍了一個小把戲。她悄悄地脫掉了女帽和圍巾,趁馬車沒來之前對瑪麗說,你可以去外麵看看小鳥的巢穴,或是和姐姐一起去花園玩耍。同時,她還叮囑瑪麗的姐姐一定要讓瑪麗在花園裏玩得不亦樂乎,直到馬車出發。但是,如果瑪麗聽到了馬車來到時的響聲,或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對母親產生懷疑,這位母親所使用的小伎倆很容易就會被識破。我們可以想象,瑪麗會十分反感,更有甚者,瑪麗會堅持待在屋裏,使母親無法成行。在這個時候,有的母親會隨便捏造一些借口,如謊稱自己要去醫生那裏看病,如果瑪麗非要跟去的話,醫生就會強迫她服用一些很苦的藥。母親認為,這樣的托詞能夠使瑪麗不再跟著自己一起出門。

但是,當瑪麗佇立在門口,看著馬車漸行漸遠的時候,她的臉上是否會出現迷茫與困惑的神情呢?她的情緒是否會因為對醫生的畏懼和對母親的不信任、失望、惱怒而產生激烈的碰撞呢?經過這樣的打擊,很可能使瑪麗幼小的心靈形成難以愈合的傷口。而所有這些,瑪麗的母親是否能夠考慮到呢?當母親坐在馬車上,看到瑪麗的身影逐漸模糊時,她的嘴角很可能會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她會為自己成功地欺騙了女兒而感到沾沾自喜。

母親說“要去醫生那裏看病”,這個理由或許是真的,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母親在撒謊。對女兒撒謊的母親很難區分欺騙與虛假的界限,並且會逐漸將這種方法變成一種習慣。尤其是母親每次都能成功地依靠撒謊來騙取孩子的信任,在以後,母親更會毫不猶豫地以撒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循循善誘,並且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愛

很多母親認為,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循循善誘,並且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愛。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對孩子產生良好的影響。例如,在與上麵相同的情形下,母親就會將小瑪麗叫到身邊,一邊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她的頭發,一邊對她說:“瑪麗,今天下午媽媽要和爸爸坐著馬車遠行,但是你不能跟著一起去。你也知道,媽媽的身體最近一直不好,現在大病初愈,到野外逛一下能夠幫助媽媽的身體早日康複。我知道你很愛媽媽的,而且也希望媽媽能夠早日康複。媽媽還知道瑪麗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會乖乖地待在家裏,對嗎?這樣,媽媽會更加愛瑪麗,爸爸也會更加愛瑪麗。等媽媽的身體好了以後,就帶著瑪麗一起出去玩,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