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提高技巧練習(1 / 3)

第四章提高技巧練習

口琴壓音技巧

布魯斯口琴壓音方法

1.若有吹吸音不響亮,想吹單音卻吹了兩個音,可以試著噘嘴,用內側的嘴唇含琴,再把嘴含的今可能的小,會好一點。

2.吹了一會頭昏,可以試著用腹式呼吸法,(你彎下腰,用手摸腹部感覺這時呼吸的方法這時一定是腹式呼吸法)還有就是休息一會再吹,這是每一個演奏者會遇到的。

3.不要急著練習超吹(overblow)的技巧,而是先把壓音練習好,把每一個音吹的準,把第二把位的音階吹熟,不久你就會發現把每一個音吹的好聽(音色)會比你練習那些技巧更有用。

4.買一把好的口琴,如TOMBO牌,老的HUANG牌,HOHNER,國產琴要到做琴的師傅手裏才能買到好琴因為他把琴又很仔細的較過,好不好吹這個很重要。

SUZUKI的琴也很好,但難買到,大城市可以到通利琴行買。

下麵仔細的講一講壓音的方法。

1.在練習之前要保證自己已經能夠很好的吹,吸每一個音,如用飽滿的音量吹一些很簡單的曲子,如小蜜蜂之類的。

2.能分的清音的高低變化,這個很重要,可以吹吸“1”和“7”這兩個音來區分什麼是半音,也就是小二度音程。

3.發“吃”和“去”兩個中文的音,用心去感覺在發這兩個音時口腔的變化方法,以及舌頭的地址。

4.壓音技巧就是用改變吹或吸口琴的氣流方向,來加大口琴吸音或吹音簧片振幅,振幅大了振動頻率就小了,音高就低了。

5.我們用發“吃”的口型去吸口琴的第3孔,吸一個長音,同時不段的收緊口腔,並把舌尖頂在下鄂根部,口型是發“去”的音但是吸音!有音的變化嗎?

自己再多練習幾邊,可能不明顯但應該有音降的感覺了。

6.搞定了嗎?壓下來了嗎?如沒有那自己再琢磨一下。如是壓下來的就是下一步了就是把音壓準了。

7.你發先“吃”“去”“酷”這三個字的發音有什麼很大的區別嗎?就是舌尖的位置越來越向下了,對這樣也就是壓音的方法,收緊口腔和舌中上鄂之間距離之後,通過改變舌尖的向下位置來加大壓音的程度。

8.好了你家有吉他或別的樂器嗎?用來做比較音高,先練:“7”這個音把就是吸第3孔的音,再用發“去”的方法降一個半音發“7b”好了在降就是“6”和“6b”了。

口琴超吹改琴法

1.調整超吹調整槽孔與簧片之間的距離

幾個常見問題:

1.改琴的目的就是讓簧片與座板之間的間隔距離(通常說的GAP)更貼近一些。改善簧片和槽孔之間的工差配合。

2.用圓珠筆,壓它,來回幾次,要小心別動壞簧片!(不要改動簧片,是改槽孔)

3.首先是吸氣簧片,因為超吹雖然是吹氣,但是發音的反而的吸氣簧片。把它距離弄到最小,又剛好不卡住,然後,吹氣簧片在你能超吹時,會發出嘯叫甚至怪叫,解決它的辦法就是把它同樣調整小(簧片和座板之間的距離)

4.壓槽不要壓過分,否則,你要用銼子重新打磨改寬回來。要是不發音,就是壓得過多把簧片卡住了,或者把簧片弄到了槽版裏麵或者平行了,這個時候,你反過來弄就可以了。

2.做超吹技巧時,吹氣簧片的處理方法

Turbo Dog (aka Dr James Antaki)先生發明的辦法,隻用在吹氣片上,便於OVERBEND。

第一步:割取合適大小的膠片;

第二步:根據簧片尺寸(寬度)取正方型;

第三步:拆卸下簧板情況下的粘貼(貼在吹氣片的中部);

第四步:看看結果;

第五步:不拆簧板情況下的粘貼(個人推薦如此操作);

第六步:粘貼好以後要這麼壓一下緊固。

口琴超吸法

超吸是在口琴的第7,8,9,10孔吹奏的。大家都知道吹氣是吹氣簧片振動,吸氣是吸氣簧片振動。吹氣壓音是靠吸氣簧片振動而發出的。(吹氣簧片實際上也參與了振動)吹氣壓音時,依靠口腔內各個部分的改變而使琴孔內的簧片發生不規則振動,吸氣簧片被迫振動,發出了比它本身自然音高半個音的聲音。我們平常說的吹氣壓音是相對於吹氣簧片而言的。

以上說的是吹氣壓音的發聲原理。下麵再說一說超吸的發聲原理,超吸和吹氣壓音正好相反,它是在吸氣時吹氣簧片的不規則振動而發出比吹氣簧片高半個音的聲音。具體是:吸氣升音時(超吸)依靠口腔內各個部分的改變而使琴孔內的簧片發生不規則振動,吹氣簧片被迫振動,發出了比它本身自然音高半個音的聲音,而這比吸氣自然音高了一個小三度,比吹氣自然音高了一個半音。

以上是吹氣壓音和吸氣音升(超吸)的發生原理,那吸氣音升到底是怎樣發出的呢?

1.必須要有足夠的吸氣量,而用力的感覺不是靠脖子和嘴使勁,而是靠腹部的橫膈膜使勁,帶動了嘴和脖子使勁。盡量依靠橫膈膜的力量向下吸氣。從7孔開始孔數越高吸氣的力度就越大!

2.口腔內部的變化和吹氣壓音差不多,試著不吹口琴,用吹口哨的感覺(不是吹,是吸氣),依靠舌頭和下巴肌肉把口腔內的空間縮小,吸氣,你能聽出你吸口哨的聲音比你剛吸時的音高了,然後把這種感覺用到口琴上。

3.吸氣的感覺和口腔內部的變化是同時的,沒有先後。

4.當你吹口哨時,聲音可以升高,而用到口琴上時還是吹不出,或者一開始有一點點吸氣音升,而再吸就發出了比較尖銳的刺耳的聲音。遇到這種情況時說明你的方法是對的,而是口琴的簧片出了問題,這時就要調整簧片間隙了。

口琴的振音奏法

震音是口琴演奏的一種基本技巧,分為手震音和氣震音兩種。通過使用震音,可使音樂更加生動、細致,富於感情色彩。

手震音:手握住琴的底端,合攏,兩手掌間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一隻手均勻地扇動(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通常用左手,複音口琴多用右手),吹奏時產生波紋狀的聲音。手動作的快慢需根據音樂的具體情況,但一定要有控製,均勻地動作,手臂、腕子要放鬆。手震音是通過手的一開一閉的邊續交替,依靠琴邊的“空氣震動”,所以沒有音高的變化。這是口琴演奏上區別於其它樂器所特有的一種震音方法,常用於演奏柔緩、抒情的樂章,尤其是對長音的演奏起到裝飾和美化的作用,如巴赫的《G弦上的詠歎調》、德彪西的《月光》等作品的演奏中,大量使用了手震音。

氣震音:依靠氣息上的強弱交替而產生,如同管樂上的震音和提琴上的揉弦,也是口琴演中被廣泛使用的一種震音。如果說手震音是通過手的均勻扇動而產生的空氣震音,那麼氣震音則是靠演奏者吹入的氣流的強弱變化而產生的具有音高變化的震音,這便符合人們常規上認為的震音概念。氣震音可用吹奏長音來練習。首先把音吹平穩,然後均勻地加力,氣息不要間斷,這樣就產生了上下波動的震音。演奏時,氣的位置要靠下,采用腹部吸氣,並借助腹部的壓力完成。開始練習時,吹氣的音比較容易做,吸氣的音會有些困難,不如吹音演奏得自然、舒展,要注意傾聽、鑒別。氣震音與手震音相比較更符合聲學原理,音質較厚而華麗,可塑性好,對音樂處理更加細致,具有較強的表現力。這種技巧在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的演奏中最為多用。

一首樂曲如果適時的運用一點振音的效果,那麼聽起來的感覺一定會相當的優美悅耳。事實上,我們可以從許多樂器上看到他們的振音,雖然方法不盡然相同,但振音所給予我們的感動卻是一致的。口琴的振音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效果都不同,現在我將為諸位介紹的是最簡單、好聽的一種稱為“手振音”,以下便是它的步驟:

要領:

1以左手的虎口挾緊琴身,由拇指及食指扣住,其餘三指自然並攏於後。

2右手的根部緊貼住左手掌的根部,兩手拇指相迭,其餘四指靠攏並微微翹起然後整個向左手掌包住,兩手掌外緣也互相貼合,盡量不要有太多的空隙出現。這時吹出來的音色便有一種包住、暗暗的感覺。

3左手固定不動,以掌根為中心,右手向外張開,但兩掌根卻不可分離,張開角度不需很大,以免太費力,這時吹出來的音色又會變成很明亮的感覺

4做手振音時,不斷的反複第2及第3的步驟,我們就可以聽到明暗交替的振音效果。

5HC代表兩手掌合起來,HO代表兩手掌打開,而手振音就是HC與HO兩者同時連續動作。

注意事項:

1手振音的振動頻率不宜過慢,否則效果不彰。

2五指如果無法並攏,也會影響到振音的效果。

3初學者在練習時,可能會發生手腦不能並用的問題;例如:運用手振音時就忘記了吹奏,想要認真吹奏時卻又不能將手振音用的很順;另外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手振音常會跟著旋律忽快忽慢,這些都是要盡量避免的,隻要初學者多加練習即可克服。

口琴的滑音技巧

滑音是指由一個音滑到另一個音的奏法。效果如弦樂器或管樂器中使用的滑奏。這是口琴優於其它簧片樂器(如風琴、手風琴)的一種單獨具有的重要技巧,它的音響效果自然、圓滑、可塑性強,多用於演奏流行音樂、爵士樂、布魯斯音樂等。滑音分為上滑音和下滑音兩種。

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在演奏滑音時,用將嘴唇縮小吹單孔的方法。複音口琴由於是上下雙簧片,需用下唇蓋住下一排的吹孔,隻吹上邊的單孔即可。演奏時,氣流由緩到急,嘴唇由放鬆到繃緊,從而將簧片下壓,產生音的下滑(通常下滑小二度到大二度)。由於口琴結構上的原因,吸音演奏較為容易,吹音稍有困難,需演奏者用心體會和練習。下滑音在口琴演奏中用得最多,甚至布魯斯口琴的特色音b7、b3必須靠下滑音才能獲得。

上滑音與下滑音的動作相反,開始要繃緊嘴唇,用氣要急,使口琴一發音就要比該音孔正常吹奏的音高低小二度或大二度,然後放鬆嘴唇,同時氣息變緩,音便上滑到該孔的正常音高。上滑音比下滑音演奏起來難度稍大,但道理相通,關鍵在於演奏者對口琴性能的把握和科學的練習。

在練習中,首先要注意氣息的調整,氣盡量靠下,以便充分借助腹部對氣流的壓力,其次要注意音準,即小二度和大二度的音高概念。在此基礎上,還要熟悉樂曲的風格、內容,才能使滑音這種技巧表現得恰到好處。另外,由於滑音這種技巧難度較大,口琴的質量對其發揮也起著較大作用,隻有柔韌性好,聲音才會做得輕鬆、圓滑。

琶音及單向顫音

“琶音奏法”(Arpeggio,除了表示琶音奏法外,尚含有分散和音的意思存在)通常是指一個和音,如撥奏豎琴一般,依其指示由下或由上,迅速順序吹出各音的一種奏法,所以有人說:“琶”同“爬”。常見的琶音奏法,大都是由和音下麵的音往上依序吹出。

注意事項:

1琶音奏法雖然簡單,但仍然有規則可循,琶音的音階一定要在起始音與終止音之間。

2吹奏時,頭不要動,以手來拉動,且氣不可斷掉。

3琶音的速度需配合拍值,如果主音為一拍,那麼當他記上琶音奏法的記號時,琶音加上主音總共為一拍。

4琶音的音階,不一定全都是吸或吹,也有可能是吹吸相間

5的琶音(經過5135),6的琶音(經過67246)

“單向顫音”(Trill)對複音口琴而言,吹奏方法是以左手虎口輔助支撐口琴以右手手腕快速推拉口琴,讓主音及上二格的音,快速、均勻且連續的出現。例如:1的單向顫音為13131313,2的單向顫音吹成24242424。奏法記號為左手固定不動,並支撐著口琴,右則左右推拉,製造兩音急速交換出現的顫音效果。

注意事項:

1建議初學者先以頭不動,隻動手部來作顫音效果。

2左手固定不動外,還要支撐著口琴,以利右手推拉口琴的滑動性。

3原音的曆時較長,且速度緩慢時,可稱之為”長顫音”;反之,則稱之為”

短顫音。不管是長暫音或是短顫音,都沒有硬性規定要演奏多少個音符,一般都是以十六分或三十二分音符來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