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演講的技巧
1組織完備的介紹詞
介紹詞——這個詞是由兩個拉丁文詞素所構成,即intro,至內部;ducere,引領所構成——應該是引領我們充分地進入題目的內部,令我們想要聽聽有關它的討論。同時,它也應該引領我們前去見識演講者的內在事實,去見識能顯示他力足勝任探討這一特別題目的事實。換言之,介紹詞就是在最短時間內把題目“推銷”給聽眾,也應把演講人“推銷”出去,並且盡可能把這些事情做完、做好。
在準備一套組織完備的介紹詞時,可參考以下建議:
充分準備自己要說的話
介紹詞盡管很簡短——一般幾乎都不超過一分鍾,卻必須認真準備。首先,要搜集事實,這個可以三項為中心:演講人的題目,他講這個題目的資格,以及他的名字。有時也會出現第四項——演講的題目如何能引起聽眾特別的興趣。
最尷尬的事莫過於演講者對介紹提出異議,並宣稱其中部分和他所講的立場不符。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出現,介紹人一定要確定正確的演講題目,並且不對其內容胡亂臆測。介紹人的責任是正確地介紹講題,並指出為聽眾所確切關心的內容,因此,如果可能的話,即應設法直接從演講人本人那兒取得資料。假使須依賴第三者,比如說節目主持人,則應該設法獲得書麵資料,並於會議前向演講人查證。
依從“題—重—講”的公式
對大部分的介紹詞而言,這個方式是個近便的指引,可以幫助你組織所搜集的研究資料:
“題”代表題目。在這個階段,介紹人應宣布演講者的正確講題,然後展開介紹。
“重”代表重要性。在這個階段裏,要在題目和聽眾的特殊興趣之間建架橋梁。
“講”代表演講者。在這裏列出演講者傑出的資曆,尤其和他題目有關的。最後,明確而清楚地宣布他的姓名。
介紹人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有些人話說得太長,致使聽眾煩躁不安;有些人則侃侃而談,想使演講人和聽眾記住自己的重要性;還有些人則喜歡扯些笑話,其品位也並不怎麼高,或者追求“幽默”,高捧或貶損演講人的職業。若是有心使自己的介紹發揮效力,以上這些錯誤皆應避免。
介紹人的態度
介紹演講人時,態度與講詞同樣重要。首先,必須要真誠。不可流於貶抑的評論或鄙俗的幽默。不認真地介紹常會被某些聽眾誤解。要真心誠意,因為你當時所處的社交情況,需要最高度的技巧和策略。你可能和演講人甚為熟悉,而聽眾可不知此情,你的一些言語雖然並沒有惡意,卻可能招致誤解。
你應該盡量友善,不用說自己多高興,隻要在介紹時表現出真心的愉快就夠了。若能逐步醞釀,於終結達到高潮時宣布演講人的名字,則聽眾的期待之情也隨之增高,終將報以更熱烈的掌聲。聽眾的這種友好表示,也有助於刺激演講人演說的熱情。宣布演說者的姓名時,最好記住這幾個字:“稍停”、“分隔”和“力量”。“稍停”的意思是,說出名字之前略停頓片刻,可令聽眾的期待達於極限;“分隔”的意思是,名字和姓氏之間應稍停加以分開,使聽眾對演說人的姓名有清楚的印象;“力量”的意思是,名字應說得強勁有力。還有一事要提出警告:當你在宣布演講者的名字時,切勿轉身向他,而應展目望向聽眾,至最後一個音節說出為止,然後再轉向演說人。
2立即引發聽眾的興趣
演講總是有目的的,你必須事先規劃好,準備有加,才能使你的演講更出色。如果開場白含混不清、跑題嚴重的話,聽眾會立即對你的演講失去興趣。比如,有些演講者一登上講台,就先自我謙虛一番,總是以諸如此類的方式開頭:
“今天沒什麼準備,再加上我這個人天生愚笨,所以實在是沒什麼說的。”
不用說,你我都明白,這其實是謙虛。可是,演說者未免少了一點思考,你說不曾準備,沒什麼要說的,你要知道,聽眾們的時間可是很寶貴的。如果沒什麼可以說,那你站在台上幹什麼呢?難道是逢場作戲?
其實,演說者的那種“自謙”並非一定出自本心,不過是開場客套的陳規。所以說,要想使演講獲得好的效果,就要打破陳規——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使用這種開門見山式的方法開場,可以使聽眾對題目的來曆、背景有所了解並初步掌握演講的內容,使聽眾對演講內容產生興趣。
1915年,洛克菲勒成了科羅拉人們最仇恨的人。受全球經濟危機浪潮的衝擊,這裏的經濟也是一片蕭條。工人們發不了薪水,再加上工廠又大批裁員,食不果腹的工人們發起了大規模的罷工浪潮。當時,洛克菲勒是這一地區富勒煤鐵公司的負責人,工人們一致把鬥爭的矛頭指向了他。
這一罷工持續了長達兩年之久,憤怒的工人們因為提高工資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便將滿腔的怒火全發泄了出來。他們砸毀機器,拆掉設備,圍攻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因此導致了軍隊的幹預,還發生了多起慘重的流血事件。
雙方相持不下,誰也不肯讓步,但這種結果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一方麵,工人們鬧得越凶,老板們越不肯讓步,他們都是視財如命的家夥,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置辦的廠房和設備被工人們毀壞,怎會不心疼?另一方麵,工人們罷工持續的時間越長,老板們損失越大,機器停止了轉動,利潤從哪裏來?賺不到錢,又拿什麼給工人們提高工資?
洛克菲勒覺得必須結束目前的混亂狀態,可是該如何處理呢?思來想去,他決定應該盡力把罷工者爭取到自己這一邊。為此他花了幾個星期時間與工人代表們溝通,然後他決定給全體罷工的工人們進行一次不同尋常的演說。
在工人們憤怒的聲討聲中,洛克菲勒走上講台,表現出極大的誠懇和友好,向工人們說道:
朋友們,我今天為能在你們麵前講幾句話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我已經拜訪了你們的家庭,見到了你們的妻室兒女。可以這樣說,我們現在在這裏相聚的不是局外人,而是朋友!難道不是這樣嗎?
今天是我一生中值得紀念的日子,我為能和這個大公司的工人代表、職員和管理人員第一次在這裏相聚而感到榮幸。請相信,我會永遠記住這自豪的一天的。
假如我們在兩個星期之前相聚,對你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我還是個陌生人,因為那時認識我的隻有少數幾個。在拜訪了你們的家庭並已和你們當中的不少人進行交談後的今天,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我們是作為朋友在這裏相聚的……
可以說,洛克菲勒根本稱不上是個演說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這次演講極為成功。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難題,一次演講便解決了。這也許就是演說的魅力。
當眾有效說話的方法很多,無論用哪一種,都要為演講的目的服務。而開門見山這一方法,隻要運用得當,就能在演講之初緊緊吸引住聽眾的注意力,並最終贏得他們的認可。
3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1941年12月7日,是美國的國恥日。因為這一天,日軍偷襲珍珠港,給駐紮在這裏的太平洋艦隊以毀滅性的打擊。無數美利堅民族的優秀兒女魂葬太平洋。
總統羅斯福得知這一消息時表現得尤為震驚。他低估了日本人的膽量,同時他也知道美國別無選擇——必須對日本人的挑戰予以嚴厲回擊。
就在事後的第二天,羅斯福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說——《1941年12月7日——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他的這次演講不斷被掌聲打斷,全文不到一千字,僅用了六分半鍾。演講結束後,國會僅用半個小時就在參眾兩院分別以83票對0票,388票對1票通過了和日本之間存在著戰爭狀態的聯合決議。
1941年12月8日,羅斯福宣布正式向日本宣戰。
我們來欣賞一下這篇著名的演講:
副總統先生、議長先生、參眾兩院各位議員: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遭到日本帝國海軍空軍部隊突然蓄謀的進攻。
合眾國當時同該國處於和平狀態,而且根據日本的請求,當時仍在同該國政府和該國天皇進行著對話,對於維持太平洋的和平有所期待。實際上,就在日本空軍中隊已經開始轟炸美國瓦胡島之後一小時,日本駐合眾國大使及其領事還向我們的國務卿提交了對美國近日對日方的致函的正式答複。雖然複函聲言繼續進行外交談判已無意義,它並未包含有關戰爭或武力進攻的威脅或暗示。
應該記錄在案的是:由於夏威夷同日本的距離,這次進攻顯然是許多天乃至若幹星期以前就已蓄謀進行了策劃的。在策劃的過程之中,日本政府通過虛偽的聲言和表示希望維係和平而蓄意對合眾國進行了欺騙。
昨天對夏威夷群島的進攻,給美國海陸軍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我很遺憾地告訴各位,很多美國人喪失了生命。此外,據報,美國船隻在舊金山和火奴魯島之間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魚雷襲擊。
演講此至,羅斯福重點強調的是本國遭到了日本的突然襲擊,而且這次襲擊是蓄謀已久的,給美國軍隊造成了重大損失,以此激發民眾對日軍這種法西斯行為的憤慨。接著讓我們看看更富藝術性的下半部分的演講:
昨天,日本政府已發動了對馬來西亞的進攻。
昨夜,日本軍隊進攻了香港。
昨夜,日本軍隊進攻了關島。
昨夜,日本軍隊進攻了菲律賓群島。
昨夜,日本人進攻了威克島,
今晨,日本人進攻了中途島。
一連串短促有力的短句,把日本軍隊咄咄逼人的氣勢凸顯出來,使聽眾不由地產生一種危機感:美國必須立即對日本人的這種侵略行為加以製止。
接著,羅斯福又講到:
因此,日本在整個太平洋區域采取了突然的攻襲。昨天和今天所發生的一切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合眾國的人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見解,並且十分清楚這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安全和生存的本身。
作為陸海軍總司令,我已指示,為了我們的國家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但是,我們整個國家都將記住這次預謀的入侵。美國人民以自己的正義力量,定要贏得絕對勝利。
我現在斷言,我們不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來保衛我們自己,我們還將確保這種形式的背信棄義永遠不會再危及我們。我這樣說,相信是表達了國會和人民的意誌。
敵人的行為是對我們最有力的警世,我國人民我國領土和我國利益已然處於嚴重危險之中。
信賴我們的武裝軍隊——依靠我國人民的堅定決心,我們將取得必然的勝利——上帝也會幫助我們的!
我向國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進行無緣無故和卑鄙怯懦的進攻時起,合眾國和日本帝國之間的戰爭就已經開始了。
整篇演講,羅斯福隻是用確鑿的事實,冷靜的分析,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信念。從而使聽眾受到感染,做出正確而有力的決斷。
記住,在演講過程中對重要內容不斷加以提示、強調,以便聽眾抓住主旨,深刻領會你的見解,並最終在思想上達成一致,獲得整場演講的成功。
4不說不必要的話
寫文章講究言簡意賅,“增一字則密,刪一字則疏。”其實,做演講也是如此。說話時可以滔滔不絕,但絕不可以廢話連篇,否則容易令聽眾的反感。
正如海涅所說:“做演講不能像皇帝出行,前擁後簇著一大隊人馬。一句浩浩蕩蕩的句子裏,往往隻有一點兒意思,仿佛一輛金碧輝煌的宮廷大車,駕上六匹盛裝麗飾的馬,一路行來,好不隆重。”
演講是靠具有實際意義的內容來打動聽眾而不在於你的言辭多麼華麗。相信你讀了下麵的故事一定會有所收獲。
一次,馬克·吐溫到教堂作禮拜,適逢一位傳教士在搞募捐活動。
起初,傳教士聲情並茂地講敘著非洲的苦難生活,希望大家能夠伸出友愛之手,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非洲人。馬克·吐溫聽後,十分感動,決定等傳教士講完了捐獻50美元。
但過了10分鍾,傳教士還在絮絮叨叨地講個沒完。馬克·吐溫有點不耐煩了,心想:看來,待會兒我隻能給他捐20美元了。
又過了10分鍾,傳教士還講個沒完,馬克·吐溫生氣了,對自己說:待會兒我1分錢也不捐看他能怎麼樣。
終於,半個小時後,傳教士講完了。當他拿起缽子挨個向聽眾們募捐時,忍無可忍的馬克·吐溫不但沒有捐錢,反而從缽子裏拿走了兩美元。
由此可見,絮絮叨叨的長篇大論隻會讓人厭煩,使人昏昏欲睡。隻有簡潔明快,語言流暢的演講,才能使聽眾在有限的時間裏集中精力,才能使聽眾對你所講的產生興趣,進而受到感染。有一篇演講隻有十個句子,卻產生了轟動效應,而且成為演講中的經典。這篇演講便是林肯的《在葛底斯堡烈士公墓落成典禮上的演說》。
林肯就任美國第16任總統後不久就爆發了內戰,即美國曆史上的南北戰爭。南方反對廢除奴隸製的各州官布脫離聯邦,要求獨立。以林肯為首的聯邦政府當然不能容忍,內戰由此而發。
1863年7月,聯邦政府軍與叛軍在葛底斯堡發生了一場激戰,以政府軍勝利而結束。這場勝利意義深遠,南方叛軍嚴重受挫,元氣大傷。自此之後節節敗退,直至最後無條件投降。但這次戰鬥也使政府軍損失慘重,為了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聯邦政府在葛底斯堡修建了國家烈士公墓,在公墓落成典禮上,林肯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內容如下:
87年前,我們的前輩在這這片神聖的土地上締造了一個新的國家。孕育於自由之中,主張一切人生來平等。
現在我們進行這場偉大的內戰,正考驗著我們的國家,也考驗著任何一個奉行這種原則的國家,看它是否能夠長治久安。我們就是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個偉大的戰場上舉行集會的。我們舉行集會,是為了把這個戰場的一塊土地奉獻給那些為國捐軀的勇士們,作為他們的最後安息之所。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們必須做的。
但是,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我們不能捐獻什麼,也不必神話什麼。因為曾經在這裏浴血奮戰的活著的和犧牲了的勇士們,已經用自已的鮮血做了最好的祭奠,他們的高尚情操永遠不會因為別人的頌揚或者漠視而有絲毫改變。
我們在這裏講的話,人們將不會怎麼注意,更不會長久記在心裏,而烈士們的英雄壯舉將永遠不會被世人所遺忘。
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們,倒是應該繼承烈士們的光輝遺誌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我們倒是應該讓烈士們的崇高情操激勵我們投入到偉大的事業中去。我們在這裏莊嚴地表示我們的決心,決不讓死者的鮮血白流,要使這個國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和新生,我們的人民將世代相傳、前赴後繼。
整篇演講用了不到三分鍾的時間,但是以語句簡煉而聞名於世。前半段,簡明扼要地說明了這場戰爭的性質和意義,以及舉行這集會紀念烈士的必要性。語言如飛瀑直下,緊湊、快捷。
接著,又用了幾句話說明了烈士們的功績遠非這種紀念所能達到的。突出了整篇演講的主題——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應該受到人們無比的敬仰。
林肯的這篇短小的演說,可謂是句句言而有實,句句言簡意賅,句句感人心弦,不愧為流芳百世的佳作。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們沒有耐心去聽那些漫無邊際的空洞語言。
記住,如果你能用一句話表達清楚你的意思,就不要說第二句!
5不要忘了你想講的
演講的過程中,始終要圍繞中心,突出主題。為了避免因跑題而使聽眾產生厭煩情緒,就要選擇最恰當的演講方法,可以先抑後揚,也可以先揚後抑。
林肯競選總統時,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道格拉斯。道格拉斯出身名門,家產頗豐又是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功臣,而林肯出身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經曆了許多人世的艱辛。
當時,道格拉斯對林肯很是鄙視,他嘲笑林肯長相醜陋,出身低賤,常常自鳴得意地對其他人說:“總統非我莫屬,林肯哪一點都不如我!”
道格拉斯為了顯示出自己的高貴,總是乘座豪華的專列到全國各地進行競選演說。而且每到一處,都要鳴炮28響,而林肯到各地去演說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一輛破舊的馬車。
在一次競選演說中,有人諷刺林肯相貌醜貌,過於寒酸,林肯說道:
你們說的沒錯,我相貌醜貌,不如道格拉斯那般英俊,道格拉斯先生出身名門,腰纏萬貫,錦衣玉食,他儼然就是一個純正的英國紳士。
而我除有一間破舊不堪的小屋外,貧窮得一無所有,一張床,一把椅子再加一張桌子是小屋裏僅有的三件擺設。幸運的是,我還有妻子和兒子,我隻有這些了。但我非常愛他們,他們就是我的生命。
我想,從小就衣食無憂的道格拉斯先生大概不知道什麼叫人世間的艱辛。他錦衣玉食,但未必了解人民的冷暖饑餓,他高高在上,但未必知曉我們這些下層人民之間那種情真意切的感情。
我的確長的醜,也很窮,我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美國公民,但這恰恰是我的優勢所在。很難想象一個不知人民生活之艱辛的人能夠成為總統,而且能夠為他們造福。
大選揭曉後,林肯以絕對多數壓倒道格拉斯當選為美國總統。
林肯所用的方法非常有效,值得我們每位演講者學習。他先是對道格拉斯大加“讚賞”一番:英俊瀟灑、紳士風度、出身名門,讓人覺得道格拉斯一定會當選總統。緊接著林肯又把自己描述了一番:醜陋、貧窮、一無所有,這種人怎麼像一個總統呢?但是,林肯將話陡轉“他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美國公民”,因此他深知下層人民的疾苦,人們的衣食住行他都了如指掌,而這些,都是道格拉斯這位出身上層社會的人所不可能了解的。因此,林肯接著向選民們發問:你們還指望一位根本不了解你們疾苦的人會有所作為嗎?
一番對比思索之後,相信每位選民都會作出正確的選擇。林肯的成功,道格拉斯的失敗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演講時,對於方法和技巧的運用,要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技巧,都要為突出主題服務,始終不要忘了你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6記憶的自然法則
良好的記憶有助於演講,然而,著名心理學家卡爾·西秀教授說:“普通人隻用了他實際遺傳的記憶能力的10%,其餘的90%卻被浪費掉了,因為他違反了記憶的自然法則。”
我們這裏所稱的“記憶的自然法則”共有3項——印象、重複和聯想,每一個所謂的“記憶係統”都是以它們為基礎的。
自然法則一:
對於想要記憶的事物,必須獲得深刻、生動而且持久的印象,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羅斯福總統驚人的記憶力是通過堅強的意誌練習和訓練出來的。這令他即使在最混亂的情況下也能集中精神。
1912年在芝加哥舉行的會議期間,他的總部就設在國會大廈。瘋狂的人們湧向街道,揮舞著旗幟,向旅館內的總統高呼:“我們要西奧多!我們要西奧多!”群眾的呼喊聲,樂隊的奏樂聲,進進出出的政治家,匆匆召開的會議,各種密謀和磋商,整個場麵非常混亂嘈雜。假如是普通人,可能早已被擾得心煩意亂了,但羅斯福卻全然不顧會場內外的混亂與嘈雜,悠閑地坐在他房間的搖椅上,專心閱讀著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作品。
用5分鍾全神貫注地集中注意力,會比你在精神模糊時胡思亂想好幾天產生更好的記憶效果。亨利·華德·畢邱寫道:“激情奔放的一小時,勝過稀裏糊塗的無數歲月。”每年賺取數百萬美元的貝泰鋼鐵公司老板大吉尼·格瑞斯就曾經說過如下意味深長的話:“我一生當中學會的最重要的一個教訓,就是集中精神,注意目前我手中的工作,並且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每天皆奉行不渝。”
自然法則之二:不斷重複
隻要你常常重複那些難以數計的資料,你便可以輕鬆地記住它們。常常複習你希望記住的知識,不斷地使用它、實踐它,把新知識運用於你的交談中。在交談中談論你希望在演說中提出的重點,使用過的知識和資料會令你終身難以忘懷。
但是,光是盲目、機械地強記及重複某一知識是不夠的。應該在重複的同時加入智慧,即要配合某種固定的思想特點而進行複習——這才是我們所應該具備的方法。艾賓豪斯教授選了很多沒有任何意義的音節讓他的學生們去背誦,比如“Deyux”、“Goli”等等。他發現,不到三天的時間,這些學生把這些怪字平均重複背誦了38次之後,居然能將它們全部記下來;如果他們一口氣將之重複念上68遍,也一樣可以全部記下來。其他的各種心理測驗也一再顯示出相同的結果。
這是對記憶力進行實驗的一項重要發現。這一實驗還表明,假如一個人坐下來,不斷地重複某件事,一直到把它深印在記憶中為止,他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他在一定時間間隔區段進行重複行為而獲得相同結果的兩倍。
以上這些事實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即便是一位自稱擁有豐富常識的人,也不會等到在發表演講的前夕才去進行準備工作。假如他真要等到演講前才動手的話,那麼他的記憶力將隻能發揮其效率的一半。
關於“遺忘”的方式,這兒有一個對我們很有幫助的發現。心理實驗一再顯示,對於我們剛剛學到的新知識,我們在開始的8小時當中所遺忘的,將多過我們在以後36天所遺忘的。這是一個多麼奇妙的比例呀!因此,在你要步入一個商業會場或是一個家長會場或一個俱樂部會場聚會時,在你要發表演說之前,應該立即把你的資料看一遍,把你所搜羅到的事實再想一遍,令你的記憶力恢複新鮮活力。
自然法則之三:聯想記憶
把所獲得的事實連接起來聯想也是記憶力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事實上,它等於是對記憶力本身的解釋。
詹姆斯教授很明智地指出:
我們的頭腦猶如一部聯想的機器。假設我先沉默一會兒,然後用命令的口氣說道:“記住!回想下去!”你的記憶器官是否會服從這個命令,並能回想起你過去經曆過的某種肯定的形象?當然不會。它會當場愣住,茫然而不知所措,並且問道:“你希望我記住什麼事情呀?”簡單地說,要使它發生作用需要一點提示。
也就是說,你這樣命令你的記憶係統,記住你的出生日期,或者是回想你早餐吃了些什麼東西,或者是想一想音符的順序,那麼,你的記憶器官將會馬上產生你所要求的結果:這項提示會將很多可能性集中於特別的一點上。並且,如果你進一步去研究這是如何發生的,你馬上就會察覺:這項提示和你回憶起來的事物有某種相近的關聯。“我的出生日期”這句話與某個特定的數字、月份與年份有根深蒂固的關聯;“今天的早餐”這句話會立刻篩選你所有的記憶路徑,而隻留下一些符合命令的回憶路徑,把你引向咖啡、醃肉和蛋;“音符”這個名詞則是re、mi、fa、sol、la、si、do的鄰居。”
事實上,聯想的法則左右了我們的一係列思想,並且絕不會受到情感的妨礙。出現在腦海中的任何東西必須要經過引導;在被引導進入腦海之後,它會立刻與原來已在腦海中的某項事物聯結在一起。無論是你所回憶的,或是所想的,都是相同的道理……”
經受過教育了的記憶力,還必須依賴有組織的聯結係統發揮作用;而其精華則仰賴它們的兩項特點:第一,聯結的持久性;第二,它們的數字……因此,“良好記憶力的秘訣”就是和我們所想記憶的各項事實達成變化多端的聯結。然而,除了盡量多想到這項事實之外,這種和事實組成的聯結又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在兩個有著相同外在經驗的人當中,擁有最佳記憶力的人是那個對他的經驗想得最多,並把它們彼此編織成最有係統關係的人。
這的確是個好方法,但是我們又怎樣著手把所獲得的事實彼此編織成一種最有係統的關係呢?答案是這樣的:找出它們的意思,對它們進行認真思考。比如,隻要你能對任何新的事實提出質問及回答下麵這些問題,就可以幫助你把這項新的事實和其他事實編織成一種有係統的關係:
“為什麼會這樣?”
“是怎麼造成這樣子的?”
“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子的?”
“是在什麼地方造成這樣子的?”
“是誰這樣說的?”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假若要記憶一個陌生人的姓名,並且那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我們或許可以把它與某一位名字相同的朋友聯想在一起。從另一個方麵來說,假如我們要記憶的是一個很罕見的名字,我們也可以借機提出疑問。這通常會促使這位陌生人談起他自己的姓名。我在撰寫本章時,有人介紹我和一位索特太太認識。我請她告訴我這個姓氏應該怎麼寫,並表示她的這個姓很少見。她回答說:“是的,這個姓很少見,這是個希臘字,意思是‘救世主’。”然後,她告訴我,她先生的族人來自雅典,並且有很多親戚曾經在希臘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實際上,要讓人們談起他們的姓名很容易,而這樣做能為我們把他們的姓名記住提供很大的幫助。
注意觀察陌生人的外表——注意他(她)的頭發以及眼睛的顏色,看清楚他(她)的五官,注意他(她)的穿著,聽聽他(她)談話的語氣,並且把這份印象和他(她)的姓名聯想在一起。當你在頭腦中對他(她)的外表及個性獲得一份清楚、深刻而生動的印象時,它們將幫助你記起對方的姓名。
你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嗎?——你和某人已經見過兩次或三次了,盡管你仍記得他是幹什麼的,但就是記不起他的姓名。原因在於:一個人的職業是明確而固定的,它具有一種意義,它將如同橡皮膏似地緊緊黏住你;而他那個沒有意義的姓名卻如同冰雹落在傾斜的屋頂一樣,很快就滾落到地上,消失得無蹤無影了。所以,要想增進你記憶別人姓名的能力,你可以想出一個形容的句子,把他的姓名和他的職業聯想在一起。這種方法的效力毋庸置疑。
把年份與腦中原已記得很牢的重要年份聯結在一起,這是記憶年份的最佳方法。這就如同把一枚螺絲帽套入鬆脫的螺釘中,能使你牢記不忘。舉例來說,假如要一個美國人去記住蘇伊士運河是在1869年開放通航的那會很困難,但假如你要他記住,蘇伊士運河是在美國內戰結束4年後才開放供第一艘船通過,那豈不是容易多了!
我們思考一件事的方式隻有兩種:首先,經由“外在的刺激”;然後,與早已存在於腦海中的某事聯想在一起。把它們應用於演說時就是這樣子:第一,你可以借助於某些外來的刺激——筆記或紙條——幫助你記住演說的要點。可是,對於一位帶著紙條的演說者又有多少聽眾會真心喜歡他呢?第二,你可以把你的演說要點和早已存在於腦海中的某些事情聯想起來。並且以合理的次序安排這些要點,使第一項要點必然引你走向第二點,然後由第二點走向第三點,就如同一間房間的大門,必然能通往另一房間那樣自然。
這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特別是一些初學者,因為他們的思考能力很難抵擋得住恐懼感。不過,有一個能把你的要點聯結在一起的方法,十分容易,並且很快就會發生效果,萬無一失。這個方法就是編造一句無意義的句子。假設你希望談論一連串的主題,但這些主題彼此間不連貫,並且很難記住,例如,牛、雪茄、拿破侖、房子、宗教,我們看看是不是能利用下麵這句可笑的句子,把它們串聯起來:老牛抽著一根雪茄,用角把拿破侖抵住,房子被宗教教徒燒成大火。
現在,請你用手遮住上麵的這個句子,然後回答下麵這些問題:上麵所說的第三項要點是什麼?第五點呢?第四點?第一點?
這個方法是否很有效?毫無疑問。你既然想增進你的記憶力,就趕快采用它吧。
任何成群的念頭都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串聯,並且,用以串聯的句子越是荒謬,越是容易記憶。
雖然我在前麵重點論述了提高記憶力的3項法則——獲得生動印象、不斷重複以及把我們所獲得的事實聯想在一起,但我們無法增強對所有事情的記憶力,就如詹姆斯所指出的,“一般性或基本性的記憶力是無法予以增強的,我們隻能加強對特別聯想事項的記憶力”。
我們再來重複一遍:假如我們配合使用本章中所討論的這些原則,將可改善我們記憶任何事物的“方法”和“效率”。但是,假使我們不運用這些原則,那麼,就算記住了有關棒球的1000萬項事實,對於我們怎樣記憶股票市場上的數據卻連一絲一毫的幫助也沒有。這種不相關的資料是不能聯想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