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演講的藝術(1 / 3)

第二章演講的藝術

1發表演說的適當態度

演講中有三件事最重要:“演講人,他怎樣進行這場演說,以及他說些什麼。”在這三件事中,排在最後麵的,重要性也就最低。因此,個人特色,在演講中是最寶貴的財產。

現實社會中,有4種方式讓我們與世界發生接觸。我們以這4種接觸而為人所估量、所歸類:我們做什麼,我們起初是什麼樣子,我們說些什麼,以及我們怎麼說。本章著重介紹後一項——我們怎麼說。

消除羞怯不安的心理

要做到在聽眾麵前自然、流暢地演講並非易事,需要經過無數次的練習才能達到。不過,一旦你能在人群麵前感覺安適隨意,你就不可能再退縮。無論是在個人麵前還是在人群麵前,都能以正常的、平和的方式來自如地表達自己需要表達的一切。

隻要達到了這種境界,你的心情就會像一隻小鳥從拘禁的牢籠中掙脫,自由遨翔。人們之所以喜歡去劇院、電影院,就是因為在那裏他們能見到自己的同類無所禁忌地表演;在那裏他們可以見到人們感情的縱情流露。

切勿模仿他人——隻要做自己

人們都非常羨慕那些著名的演說家。他們那能在演講中加入表演術,能夠毫無畏懼地表達自己,能夠毫無畏懼地使用獨特的、個人的、富於幻想的方式來說出的話,沒有兩個人是一模一樣的。每一個新生命,全是陽光下的一件新事物,在此以前沒有和他相同的東西,以後也絕不會有。年輕人應該培養出這種觀念,應該尋求獨特的個性,使自己與眾不同,並且能發揮出他自己的價值。社會以及學校可能會企圖改造他,它們習慣於把我們放在同一模式中,但你一定不能讓自己的獨特個性消失,這是展示你風采的最銳利武器。

對演說者而言,上麵這段話尤其重要。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另外一個人是與你相同的。更沒有一個人與你有相同的思想及想法,很少有人能夠像你在自然談話時那樣談話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換句話說,你有獨特的個性。身為一名演說者,這就是你最寶貴的財產。你要抓住它、珍惜它、發揮它。就是這點火花使你的演說產生力量與震撼。

假若你把一枚空殼子彈投向某人,也許根本無法在那人的衣服上留下痕跡。但你如果把火藥填進彈殼,再通過槍膛把它發射出去,它將會穿透任何堅硬的東西。所以,有實質內容的演說,要比缺少表情的空洞的演說更能留給人深刻的印象。

此外,演講時,還應調整好你的表情,那就是自然、親切。

學演講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的技巧就是練習。練習時如果發現自己說起來矜持扭捏,請停下來,在心裏嚴厲地對自己說:“不行,絕對不行!清醒起來!要有人性,要自然一點。”然後假想從聽眾裏挑出一個人——也許是坐在後排的人,也許是最不專心的人——就和這個人閑談起來,想象他問了你一個問題,你現在正在回答他,並且你是唯一能回答他的人。他如果是站起來同你說話,而你也回答他的話,這個過程必然能馬上使你的演講像平日的交談,更為自然、更為直接,這樣練習必然使你的演講水平飛速提高。

全心投入演講中

在演講中,真誠和熱情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當一個人受到自己感覺的影響時,他真正的自我就會浮出表麵。他的熱烈情緒,能夠將一切障礙燒毀,他的行為舉止將出於自然,他的談話也將出乎自然,他的表現也將爐火純青。

因此,全身心投入演講中,是演講的最重要的技巧。

練習使聲音有力,且富有彈性

時光的流逝,會使我們大多數人失去幼時的純真和自然,我們不知不覺地落入固定的身體和聲音溝通的模式中。我們說話越來越無生氣,也越來越不肯用手勢;我們更不會抑揚頓挫地提高或放低聲音。簡而言之,我們已失去真正交談裏的活潑和自然。也許我們養成了說話太快或太慢的習慣,同時我們的用詞,如果不小心注意,便會淩亂疏忽。本書一再告訴你要表現自然,也許你會誤認為我可以寬恕拙劣的遣詞造句,或單調無聊的表達方式,隻要歡呼自然即行。不是,完全不是!我說要自然,就是說要把自己的意念完整地用全副精神表達出來。好的演說家絕不認為自己再無法增加詞彙,再無法豐富意象和措辭,或再無法變化表達方式,或再增強表達的效力。好的演說家應該是一生都在學習中。

練習使演說自然

下麵,我們繼續討論使演說自然的某些要點,以使你的表演更加清楚、更加生動。

也許,當你和人交談時,已經使用過這些原則中的絕大部分,而且你一點也不會感覺到你使用過它們,就像你消化昨晚的晚餐那樣自然。這就是使用這些原則的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在演說方麵,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正如我們先前已經講過的,唯有練習這一條途徑。

2台風與個性決定成功

演講人在演講過程中的舉止姿態,也就是台風和個性,是演講成敗的關鍵所在。若想贏得聽眾信任,隻有表現得自然、真誠。卡耐基技術研究所曾經對100位著名的商界人士進行過智力測驗。測驗結果表明:一個人的個性在其事業成功的各種因素中占主導地位,其重要性遠遠勝過他智力的高低。

這項結論意義非常重大:不僅對商人、教育人士、專業人員十分重要;對演說者,更是十分重要。

一個人若想演說成功,除了事前的準備之外,個性也許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了。著名演說家艾伯特·胡巴德就曾經說過:“在演說中,贏取聽眾信任的,是演說的態度,而不是講稿的詞句。”

在我看來,這句話不夠準確,除了態度之外,觀念也是同等重要的。然而,個性是一種模糊而且難以捉摸的東西,就像紫羅蘭的香氣一般,即使是最能幹的分析家也沒法把握。個性是一個人肉體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全部組合,還包括遺傳、嗜好、傾向、氣質、思想、精力、經驗、訓練,以及全部的生活境況。它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樣複雜,它也幾乎隻有極少數人能夠理解。

一個人的個性是非常難以更改或改進的,因為它是由遺傳和環境所決定的,但是,我們可以使它強化到某種程度,使它變得更有力量、更具有吸引力。不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努力對大自然賜給我們的這項奇異的事物作最大的利用。這個目標對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相當的重要性。改善的可能性盡管微乎其微,然而我們仍然可以進行討論及分析。

演講之前要充分休息

在演講前得到充分休息,是保證在演講過程中充分發揮的前提條件。一位露出倦態的演說者在講台上是沒有吸引力的。千萬不要犯這種最常見的老毛病——把你的準備工作和計劃一直拖延到最後一分鍾,然後再匆匆忙忙地趕著進行,企圖彌補失去的時間。這樣幹會對你的身體造成破壞,引起頭腦的疲乏。這種可能的破壞力量會拖累你,削弱你的活力,使你的頭腦和神經同時變得虛弱。

假如你要在下午4點鍾時向委員會發表一項重要的演說,那你就應該吃一頓輕便的午餐,可能的話,還可以小睡一會兒,以恢複精神。不管是在精神上、肉體上還是神經上,休息恰恰是你所需要的。

法拉的行為習慣就時常讓她的新朋友大吃一驚,因為她常常很早就向他們道晚安,然後上床睡覺,留下他們和她的丈夫繼續談話。她知道她所從事的藝術工作需要有充足的睡眠。

但這裏有一點需要你注意:在發表演說前千萬不可吃得太飽。在演講之前,亨利·畢丘經常隻吃一些餅幹,喝點牛奶,除此之外他不會再吃任何東西。

摩貝爾夫人說:“要是我準備在晚上演唱,我就不吃午餐,隻在下午5點的晚餐中吃分量很少的食物,包括一塊雞肉或魚肉,或是甜麵包、一個蘋果和一杯水。每一次當我從歌劇院或音樂會回到家中時,總是發覺自己餓得快支持不住了。”

摩貝爾夫人和畢丘的做法真是太明智了。我本來開始也不理解這樣做的意義,以後,當我成為一名職業演說家之後,每當我在吃完一頓豐盛的大餐後要發表兩個小時的演說時,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經驗告訴我,在喝完飯前酒和湯之後,馬上就是牛排、炸薯片、沙拉、蔬菜和甜點;帶著這樣的負重感再到台上站上一個小時,到那時我不但不能保證身體的最佳狀況,而且也不能盡情發揮我的台風與個性。原本應該流淌在我腦中的血液,現在全部集中到了胃部——同牛排及炸薯片戰鬥去了。

著名音樂家帕德列夫斯基說得好:“我如果在演奏會之前隨心所欲地大吃一頓,那麼我身上的獸性將會占據最上風,甚至還會滲入到我的指尖,而使我的演奏遭到破壞及變得呆板。”

不要忽略衣著和態度

美國農業部曾經在其實驗農場上養了幾百箱的蜜蜂。每一個蜂巢都被裝上一麵很大的放大鏡,隻要按下按鈕,蜂巢內部就會被電燈照耀得通亮。這樣,在任何時候,無論是白天或夜晚,這些蜜蜂的一舉一動都能被很細密地觀察到。演說者的情況也與此類似。他也像被安置在放大鏡下——被聚光燈所照射時,所有的眼睛都在看著他。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個人外表上哪怕是最細小的不協調之處,立刻如同科羅拉多的派克山峰展露最迷人的微笑那般醒目。

有一次,一位擔任大學校長的心理學家向一大群人發出問卷,向他們詢問,衣服對他們產生什麼影響。結果,被詢問者幾乎一致表示,當他們穿戴整齊、全身上下一塵不染時,他們能清楚地明白自己穿得很整齊,而且也可以感受得到。這表明衣服會對他們產生某種影響。

這種影響雖然很難解釋,但卻十分明確、十分真實。得體的衣服會讓他們增加信心,使他們的自信心大增並提高他們的自尊心。他們發現,當他們的外表顯得非常自信時,他們的思想也比較容易順暢,他們的表達也更加容易取得成功。這就是演說者不要忽略衣著的重要性,其實,在任何場合,衣著對穿著者本人都有很深的影響。

演說者的衣著會對聽眾產生什麼影響呢?我注意到,假如演說者是一位不修邊幅的男士——穿著寬寬鬆鬆的褲子、變形的外衣和鞋子,自來水筆和鉛筆都露在胸前口袋外麵,一張報紙、一隻煙鬥或一罐煙草把西裝的外側塞得鼓了出來;假如演說者是一位女士——帶著一個樣子醜陋的大手提包,襯裙還露在外麵,聽眾對這樣一位演說者根本就沒有信心,就好像演說者對自己的外表沒有信心一樣。看了他或她那個糟糕的打扮,聽眾豈不是也認為,這位演說者的頭腦一定也是亂七八糟的,就像他那頭蓬亂的頭發、未經擦拭的皮鞋,或是脹得鼓鼓的手提包一樣。

當羅伯特·李將軍代表他的軍隊前往阿波麥托克斯鎮表示投降時,他穿著一套整整齊齊的製服,腰邊還係了一柄很珍貴的長劍。和李將軍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格蘭特卻未穿外套,也未佩劍,隻穿著士兵的襯衫和長褲。格蘭特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相比之下,我肯定是個十分怪異的對象,而對方則是一名衣著漂亮的男士,身高6英尺,服飾整齊。”沒能在這個曆史性場合穿上合適得體的服飾,成為格蘭特將軍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

我曾替《美國雜誌》撰寫過一篇關於紐約一位銀行家的生平故事。我請他的一位朋友說明他成功的原因。他說,這位銀行家總是麵帶迷人的微笑,這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乍聽之下,這種說法可能顯得有點兒誇張,但我相信這是千真萬確的。其他的人可能擁有更豐富的經驗,而且也具備更為優越的財經判斷力,但是這位銀行家卻擁有最隨和的個性——一種其他人所沒有的額外資產。

在這種個性中,他那和善、受人歡迎的微笑則是其中最大的特色之一。這種微笑能使他立即贏得別人的信心,使他馬上獲得別人的好感。隻要是與他有過一麵之交的人,都願意看到他獲得成功,並且都十分樂意對他表示支持。

中國有一句諺語叫“和氣生財”。在聽眾麵前展露笑容,豈不是和在櫃台後麵的笑容一樣受人歡迎?談到這兒,我記起了一件事,有位學生參加了由布魯克林商會主辦的演講訓練班。當他出現在觀眾麵前時,全身都散發出一股氣息,好像在向台下的人表明他很高興能來到這兒,他很喜歡他即將進行的演說工作。他總是麵帶微笑,而且顯得非常樂意地麵對著他的聽眾。台下的每一位聽眾都馬上被他的這種情緒感染了,他們立即覺得他十分親切,並且對他大表歡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卻經常看到演說者以一種冷漠、造作的姿態走上講台,以一種很不情願的神態來發表這次演說。等到演講完了,就像完成一件苦差事似的。我們這些當聽眾的,也會很快被他的這種情緒所感染,會十分壓抑地聽完他的演講。

哈利·歐佛瑞教授在《影響人類的行為》一書中寫道:

喜歡產生喜歡。如果你對你的聽眾有興趣,聽眾也會對你產生興趣。如果你不喜歡台下的聽眾,不管在外表或內心,他們也會對你表示厭惡。如果你表現得很膽怯而且慌亂,他們也會對你缺乏信心。如果你表現得很無賴,而且大吹其牛,聽眾們也會表現出自我保護性的自大。經常的,你甚至尚未開口說話,聽眾就已評定你或好或壞了。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指出,自己必須事先確信我們的態度一定會引起聽眾的熱烈反應。

把聽眾聚集在一起

我常常會在下午對稀稀落落分坐在大廳內的一小群聽眾發表演說,也時常在傍晚對擁擠在一個狹小空間內的一大群人發表演講。但在這兩種環境下,聽眾對演講者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晚上聽眾們聽了會開心地哈哈大笑,同一個話題,到了下午卻隻能使聽眾們的臉上露出淺淺的微笑;晚上的聽眾會對每一段落都報以熱烈地鼓掌,但下午的聽眾們卻一點反應也沒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下午的聽眾大多是年老的婦人或小孩子,他們當然比不上晚上那些精力充沛並且比較有辨識能力的聽眾那樣對講題有那樣熱烈的反應。但這隻是一部分的原因而已。

而更真實、更重要的原因是,當聽眾分散開來時,他們不容易受到相互感染。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那種場地裏空空的和聽眾之間空了很多椅子更能澆滅聽眾的熱情了。

當一個人置身於很多聽眾之間時,他很容易有將自我看得特別重要,而成為這些聽眾中的一分子的感覺。這當然比他單獨一個人時更容易受到影響,他會不由自主地隨大眾的氣氛時而開懷大笑,時而熱烈鼓掌。但假如他隻是聽你演說的五六個聽眾中的一個,雖然你對他說的仍然是同一內容,但由於氣氛太冷清,他會對此無動於衷。

當很多人處在某一環境中時,你很容易令他們發生反應;相反,如果你要令一個獨處的人有所反應,就比較困難了。比如,當男兵們前往戰場時,他們一定會采取世界上最不顧一切後果的行動:他們希望大家聚成一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士兵上戰場時,互相要緊握住同伴們的手不放。

假如我們要向一小群人發表演講,就應該去找一個小房間。把聽眾塞進一個狹小的空間,強過讓他們散在寬廣的大廳裏。假如你的聽眾坐得很分散,就請他們挪到前排來,坐在靠近你的位子上。你一定要堅持讓他們挪過來後才展開你的演講。

演說者一般不要站到講台上去,除非聽眾相當多,並且確實需要演說者如此,否則千萬不要這樣做。你可以下台去與他們站在同一高度,站在他們身邊,這樣可以同聽眾拉近距離,而非給人造成一種權威的感覺,這能使你的演說達成非常好的效果。

注意演講場所的環境

在演講場所,保持空氣的新鮮是很重要的。在演說的過程中,氧氣的供應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不管是怎麼動人的演說,也不論是音樂廳裏如何美麗的女高音,都無法使置身於惡劣空氣中的聽眾保持清醒。所以,當我置身於一個空氣不怎麼清新的環境中發表演講時,在開始演講之前,我總是要請聽眾們站起來先休息兩分鍾,同時把窗戶全部打開。

保持場所內光線充足也是影響演說成功與否的另一個要素。除非你是在一群人麵前表演招靈術,否則,應盡可能讓房間裏的光線保持充足。要在一個像熱水瓶內部那樣半明不亮的房間裏激發起聽眾的熱烈情緒,就好像想要馴服野鵪鶉那樣困難。

讓燈光照在你的臉上。人們渴望看清楚你的麵容。在你五官上所產生的那種微妙變化,是自我表現的一部分,並且是最為真實的一部分。有的時候,這種五官表現更甚於你的言語表達。假如你站在燈光的正下方,你的臉孔上可能會有陰影;假如你站在燈光的正前方,你的臉上肯定也會有陰影。所以,在你站起來演講之前,先選定一個光線最佳的地點,這豈不是一種很聰明的行動嗎?

千萬不要躲在桌子後麵。聽眾渴望看到演說者的全部麵貌。你是否發現,有的人為了把演說者的整個人看清楚,他們甚至會從座位上探出頭來。

一些好意的演講組織者肯定會替你準備一張桌子,一個水壺和一個杯子。實際上,假如你的喉嚨很幹,可以考慮拿一點鹽含在口裏,或嚐一點檸檬,它們會令你的唾液再度流出來,並且流得很多。

在我的思維中,在演說者的後麵不應該有任何吸引聽眾注意力的東西,在他的兩邊也不能有任何這類東西。也就是說,理想的布置除了一幅深藍色的天鵝絨幕布以外,不要放置任何家具,或其他類似的東西。

但是,看一看,一般演說者的背後通常都有些什麼東西呢?地圖、圖表及桌子,或許還有很多積滿灰塵的椅子相互放在一起。這會造成什麼影響呢?氣氛被破壞了,變得粗俗、淩亂及不協調。因此,你一定要把沒用的東西全部清理掉。

亨利·畢丘說:“演講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演講者本人。”

所以,你一定要讓演說者在整個會場顯露出來,要像白雪覆蓋的少女峰峰頂和瑞士的蔚藍天空相互輝映那般突出。

有一次,我到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蘭登市,剛好碰上加拿大總理在當地演講。在他演講時,卻有一名工友拿著一根長木棒從這個窗戶走到另一個窗戶,在一一調整窗子的開合。可想而知,影響非常壞——聽眾幾乎一致地暫時忘記了台上的演講者,轉而去看那位工友,就像他正在表演什麼魔術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