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你千萬不要中了敵人的~之計。
dǐng
頂禮膜拜
【注音】dǐng lǐ mó bài
【解詞】頂禮:跪下,兩手伏在地上,用頭頂著所尊敬的人的腳。膜拜:雙手放在額上跪下叩頭。
【解義】原指佛教中最高的敬禮,現用以形容對人崇拜得五體投地。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誌》第一百一十四回:“又添一個青年女子,頂禮膜拜,行狀舉止,仿佛慧娘。”
【例句】我們對外來文化應采取拿來主義,而不應該~了一次又一次。
頂天立地
【注音】dǐng tiān lì dì
【解詞】天:青天。地:大地。
【解義】頭頂著天,腳踏著地。形容形象高大,氣勢豪邁。
【出處】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不能勾開疆展土笑談間,算甚麼頂天立地男兒漢。”
【例句】在冰天雪地裏鑽探的石油工人越發顯得~。
dōng
東山再起
【注音】dōng shān zài qǐ
【解詞】再:重新。起:興起。
【解義】比喻失敗後,重新恢複地位、權力。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依學海……想起來,還有東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
【例句】這位破了產的企業家準備~,再幹一番事業。
東施效顰
【注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解詞】東施:西施家東邊鄰居的醜女,人稱“東施”。效:效法,模仿。顰:皺眉頭。
【解義】醜女東施模仿美女西施皺眉頭,反而更醜。比喻生硬地盲目模仿他人,結果適得其反,令人可笑。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回:“又自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了,不但不為新奇,而且更是可厭。’”
【例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我們的工作方針,避免~。
dòng
動蕩不定
【注音】dòng dàng bú dìng
【解詞】定:安定。
【解義】動搖不安定。指政治形勢變化激烈。
【例句】目前,國際形勢~。
動人心弦
【注音】dòng rén xīn xián
【解詞】心弦:指受感動而引起共鳴的思想情感。
【解義】撥動人心中的琴弦。比喻使人內心十分感動。
【出處】魏巍《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些動人心弦的贈禮,使得一些戰士們難熬了。”
【例句】那~的樂曲聲,使我陶醉了。
洞察一切
【注音】dòng chá yí qiè
【解詞】切:透徹、深入。
【解義】對一切都看得透徹、深入。
【例句】卓越的曆史學家,具有~的眼光。這是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培養起來的。他們賦予一個曆史學家以超於常人的頭腦。
洞天福地
【注音】dòng tiān fú dì
【解詞】洞天: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
【解義】洞中另有天地。比喻風景優美的名山勝地。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大王在這福地洞天之處為王,多少尊重快樂,怎麼肯去與他做馬夫。”
【例句】那裏~,是很好的度假場所。
棟梁之材
【注音】dòng liáng zhī cái
【解詞】棟:古代指房屋的脊檁。
【解義】比喻能擔負重任的人。
【出處】唐·韓愈《為人求薦書》:“伯樂遇之而不顧,然後知其非棟梁之才,超逸之足也。”
【例句】我們要把青年一代培養成國家的~。
dǒu
鬥轉星移
【注音】dǒu zhuǎn xīng yí
【解詞】轉:轉換。移:移動。
【解義】北鬥星轉換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指時間的流逝,歲月的變遷。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閑雲潭影日悠悠,物轉星移幾度秋。”
【例句】~,又是一個冬天來臨了。
dòu
鬥誌昂揚
【注音】dòu zhì áng yáng
【解詞】昂揚:情緒高漲。
【解義】形容戰鬥的意誌旺盛,情緒高漲。
【例句】運動員們~地準備在這次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豆蔻年華
【注音】dòu kòu nián huá
【解詞】豆蔻:植物名。
【解義】女孩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例句】正值~的她,已積累了六年的歌唱經驗。
dú
獨出心裁
【注音】dú chū xīn cái
【解詞】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
【解義】原指詩文、美術方麵的構思、安排等有獨到之處,後泛指想出來的辦法與眾不同。
【出處】明·袁無涯《忠義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新裁,不依舊樣,或特標於……以多為貴也。”
【例句】那~的設計,令專家們大為讚賞。
獨具匠心
【注音】dú jù jiàng xīn
【解詞】匠心:巧妙的心思。
【解義】具有獨到的巧妙的心思。多指技術或藝術方麵有獨創性。
【例句】蘇州園裏的門、窗,無論是圖案設計,還是雕鏤技藝都~。
獨立自主
【注音】dú lì zì zhǔ
【解詞】自:自己。主:作主。
【解義】不依賴別人而存在,自己作主。多指一個國家或一個政黨維護主權或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受別人支配或控製。
【出處】毛澤東《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我們的方針是……中的獨立自主,既統一,又獨立。”
【例句】你已經這麼大了,應該能~了。
獨樹一幟
【注音】dú shù yī zhì
【解詞】樹:樹立。幟:旗幟。
【解義】指單獨樹立起一麵旗幟。比喻創造出獨特的風格,自成一家。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回:“拿經史百家……雲間派的門戶,獨樹一幟。”
【例句】他以手代筆作畫,在繪畫界可算是~了。
dǔ
睹物思人
【注音】dǔ wù sī rén
【解詞】睹:看見,看到。
【解義】指看到死者的遺物或別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那個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四回:“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裏……也就盡情了。”
【例句】他~,又想起了他的母親。
dù
杜門謝客
【注音】dù mén xiè kè
【解詞】杜:阻塞。謝:謝絕。
【解義】指關閉大門,謝絕來客。形容不再與人來往。
【例句】他~,一門心思地研究新產品。
妒賢嫉能
【注音】dù xián jí néng
【解詞】賢、能:有德有才的人。
【解義】對品德、能力比自己強的心懷怨恨。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例句】我們提倡學先進、趕先進、反對~。
duǎn
短兵相接
【注音】duǎn bīng xiāng jiē
【解詞】兵:兵器,武器。
【解義】用刀、劍等短小兵器交手刺殺。也比喻雙方麵對麵進行尖銳的鬥爭。
【出處】《楚辭·九歌·國殤》:“車錯轂兮短兵接。”
【例句】衝突沒法回避,我們正準備~。
短小精悍
【注音】duǎn xiǎo jīng hàn
【解詞】精悍:精明強幹。
【解義】原用以形容人個子矮小但精明強幹,現形容文章、戲劇或發言等簡短而有力。
【出處】《漢書·酷吏傳》:“延年為人短小精悍,敏捷於事。”
【例句】他的論文~,受到教授的稱讚。
duàn
斷壁殘垣
【注音】duàn bì cán yuán
【解詞】垣:矮牆,也泛指牆。
【解義】指倒塌的牆壁,殘破的矮牆。形容破敗的景象。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零八回:“走到也是園……隻見斷壁頹垣,荒涼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例句】圓明園裏至今還保留著~,那是帝國主義侵略的罪證,它無聲地控拆侵略者的罪行,也提示人們不忘過去,珍惜今天。
斷章取義
【注音】duàn zhāng qǔ yì
【解詞】章:篇章。
【解義】指不顧整篇文章或講話的內容,而隻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碰巧他這位老賢甥話也隻聽一半,竟是斷章取義,聽了……才會誇獎他能幹。”
【例句】你這樣~的結果完全違背了原文的精神。
duī
堆積如山
【注音】duī jī rú shān
【解詞】如:像。
【解義】東西堆積得像山一樣。形容東西非常多。
【出處】茅盾《多角關係》七:“哎,子翁,出貨固然少了,存貨可堆積如山呢!”
【例句】不出幾日,東西便~。
堆金積玉
【注音】duī jīn jī yù
【解詞】堆:堆積。
【解義】堆積著黃金美玉。形容珍貴的財富很多。
【出處】宋·李之彥《東穀所見貪欲》:“堆金積玉,來處要明。”
【例句】他家財富~,無何比。
duì
對答如流
【注音】duì dá rú liú
【解詞】如:像。流:流水。
【解義】指回答問題像流水一樣順暢、迅速。形容反應敏捷,口才好。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
【例句】在新產品展銷會上,記者們向他提出了方方麵麵的問題,他都能~。
對症下藥
【注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解詞】下藥:用藥。
【解義】指針對患者的病情用藥。比喻針對具體情況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所以才對症下藥,合他講那‘上好禮’的三句。”
【例句】基層情況千差萬別,注意~。
dùn
頓開茅塞
【注音】dùn kāi máo sè
【解詞】頓:立刻,一下子。茅塞:被茅草阻塞,引申為思路閉塞。
【解義】原先心裏像有茅草堵塞,現在一下子被打開,比喻立刻開通了思路,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團。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玄德聞言,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拔雲霧而睹青天。’”
【例句】幾天來,這個習題一直困擾著他,經過老師的講解,他~。
duō
多愁善感
【注音】duō chóu shàn gǎn
【解詞】善:容易。
【解義】指經常發愁,容易傷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發愁或傷感。
【出處】茅盾《幻滅》二:“靜忽然掉下……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例句】死生消長是自然規律,你何必~起來。
多多益善
【注音】duō duō yì shàn
【解詞】善:好。
【解義】越多越好。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微旨》:“大都其要法,禦女多多益善,如不知……足以速死爾。”
【例句】引進外資,興辦工廠,有利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這真是~。
多行不義必自斃
【注音】duō xí bú yì bì zì bì
【解詞】不義:違反正義的事情。斃:死。
【解義】指壞事幹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例句】自古以來,~,他們不會有好下場的。
咄咄逼人
【注音】duō duō bī rén
【解詞】咄咄:感歎聲。指使人驚怪的聲音。
【解義】形容氣勢洶洶,盛氣淩人,使人驚懼。
【出處】宋·朱熹《答方賓生書》:“時論咄咄逼人,一身利害不足言,政恐坑焚之禍,遂及吾黨耳。”
【例句】他說話的口氣~,令人十分難堪。
咄咄怪事
【注音】duō duō guài shì
【解詞】咄咄:歎詞,表示驚奇的聲音。
【解義】形容不合常理、叫人難以理解的怪事。
【出處】宋·楊萬裏《明發棲隱寺》:“如何今晨天地間,咄咄怪事滿眼前。”
【例句】依靠工農生活,又瞧不起工農,真是~。
duó
奪眶而出
【注音】duó kuàng ér chū
【解詞】奪:猛然衝出。眶:眼的四周。
【解義】指眼淚無法控製地從眼裏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動。
【出處】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那忍住了半天的酸淚奪眶而出,再也止不住了。”
【例句】那激動得淚水~,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
E
ē
阿諛奉承
【注音】ē yú fèng chéng
【解詞】阿諛:迎合別人的意思,說好聽的話。奉承:討好。
【解義】形容巴結討好別人。
【出處】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例句】領導非常清楚他~地說這些話的目的。
婀娜多姿
【注音】ē nuó duō zī
【解詞】婀娜:輕盈柔美的樣子。
【解義】形容女子或花木盈柔美的姿態。
【例句】看著她那~的身影,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é
額手稱慶
【注音】é shǒu chēng qìng
【解詞】額手:把手舉到額頭上。
【解義】形容人們在憂困中獲得喜訊時高興和喜悅的神態。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七回:“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
【例句】“四人幫”垮台後,全國人民無不~。
è
惡貫滿盈
【注音】è guàn mǎn yíng
【解詞】貫:舊時用繩子穿錢,每一千為一貫。盈:滿。
【解義】罪惡極多,就像穿錢一樣,已經穿滿了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
【出處】元·無名氏《朱砂擔滴水浮漚記》第四折:“……死了他父親,強奪了他妻室,你今日惡貫滿盈,有何理說。?”
【例句】這個~的惡霸終於被槍決了。
惡語中傷
【注音】è yǔ zhòng shāng
【解詞】惡語:罵人的話或使人難堪的話。中傷:誣蔑別人使人受損害。
【解義】用惡毒的言語誹謗打擊別人,使人受到傷害。
【例句】你常常~別人,這樣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ēn
恩將仇報
【注音】ēn jiāng chóu bào
【解詞】恩:恩惠。仇:仇恨。
【解義】用仇恨報答恩惠。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說出,他就把公主殺了,此卻不是恩將仇報?”
【例句】這家夥~地進行陷害,我們必須堅決予以揭露。
恩重如山
【注音】ēn zhòng rú shān
【解詞】恩:恩情。如:像。
【解義】恩情深厚,像山一樣深重。
【出處】宋·晁端禮《卜算子》:“恩義重如山,情意深如海。”
【例句】師父待我~,我怎能忘卻?
ěr
爾虞我詐
【注音】ěr yú wǒ zhà
【解詞】爾:你。虞、詐:欺騙。
【解義】你欺騙我,我欺騙你,彼此互相欺騙。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例句】我們對社會上那種~的風氣深惡痛絕。
耳鬢廝磨
【注音】ěr bìn sī mó
【解詞】鬢:麵頰兩旁的頭發。廝:互相。
【解義】指兩個人的耳朵和鬢發相接觸。形容親密相處、相愛的情景。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咱們從小兒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例句】他們倆~的在一塊兒,這一散,倒覺得像少了什麼似的。耳濡目染
【注音】ěr rú mù rǎn
【解詞】濡:沾濕,沾上。染:沾染。
【解義】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受到影響。
【出處】宋·宋祁《景文集·南陽郡君李氏墓誌銘》:“女工……耳濡目染,有若天成。”
【例句】對於這種事情,年輕人~,容易受影響。
耳熟能詳
【注音】ěr shú néng xiáng
【解詞】熟:熟悉。詳:詳細,詳盡。
【解義】聽得多了,熟悉了,也就能夠詳盡地說出來。
【出處】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瀧岡阡表》:“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例句】他雖然不是山裏人,可是山裏的事他聽到的很多,已經是~了。
F
fān
翻江倒海
【注音】fān jiāng dǎo hǎi
【解詞】海:大海。
【解義】水勢浩大,波滔翻滾。比喻力量或聲勢壯大。
【出處】唐·李筌《太白陰經·七·祭風伯文》:“東溫而層冰澌散,西烈則百卉摧殘;鼓努而走石飛砂,翻江倒海。”
【例句】百萬大軍,揮戈南下,~,直搗敵巢。
fán
繁花似錦
【注音】fán huā sì jǐn
【解詞】繁:多,盛。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
【解義】繁多的花朵,像華麗多彩的織綿。形容美麗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
【例句】樹木蔥鬱,~,好一派風光!
繁文縟節
【注音】fán wén rù jié
【解詞】文:禮節,儀式。縟:繁多。節:禮節。
【解義】煩瑣而不必要的儀式或禮節。也比喻其他煩瑣多餘的事項。
【出處】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六議》;“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例句】那些~和規矩,令他厭煩透了。
fǎn
反躬自省
【注音】fǎn gōng zì xǐng
【解詞】躬:身體。省:反省,檢查。
【解義】回轉身來反省自己的過錯。
【出處】《禮記·樂記》:“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例句】大家經過~,總結了教訓,提高了認識,增強了信心。
返老還童
【注音】fǎn lǎo huán tóng
【解詞】返:回,扭轉。還:恢複原來的狀態。
【解義】由衰老而恢複青春。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返老還童容易得,超凡入聖路非遙。”
【例句】一起練功的姐妹都說朱毅之紅光滿麵,~,對此,她深有感觸地說:“生命在於運動。”
fàn
犯上作亂
【注音】fàn shàng zuò luàn
【解詞】犯:觸犯。上:等級、地位高的。作亂:鬧亂子,指造反。
【解義】指觸犯上級,鬧亂子。曆代剝削階級把人民的反抗、造反誣蔑為犯上作亂。”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磯》:“那黃得功一個武夫,還知報效;俺們倒肯犯上作亂不成?”
【例句】你再敢~,我就用家法懲治你。
泛濫成災
【注音】fàn làn chéng zāi
【解詞】泛濫:河水漲漫,四處流淌。
【解義】江河湖泊的水溢出來,造成災害。有時比喻壞的思想言行到處傳播,造成不良影響。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
【例句】洪水~,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fāng
方寸已亂
【注音】fāng cùn yǐ luàn
【解詞】方寸:心,心緒。
【解義】心緒已經紛亂或心煩意亂。
【出處】《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記載,徐庶原來在劉備屬下當謀士,曹操把徐母接去,要她寫信去叫徐庶見她。徐庶得知消息後,對劉備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例句】解放軍兵臨城下,日軍頓時~,已無了往日的威風。
方興未艾
【注音】fāng xīng wèi ài
【解詞】方:正。興:興起。艾:停止。
【解義】事物正在發展,還沒有停止。多形容形勢大好,新事物正在蓬勃發展。
【出處】宋·陸佃《陶山集·九·太學案問》:“大學之道,方興未艾也,士之來學者,蓋已千數。”
【例句】時間已近半夜,狂歡活動卻依然~。
fáng
防不勝防
【注音】fáng bú shèng fáng
【解詞】防:防備。勝:盡。
【解義】指做了多方麵的防備,還是防備不過來。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七回:“這種小人,真是防不勝防。”
【例句】導彈搖身一變,變出好幾個子彈頭,叫對方的預警雷達和反彈道雷達~。
防微杜漸
【注音】fáng wēi dù jiàn
【解詞】微:微小,指事物的苗頭。杜:杜絕,堵塞。漸:逐漸,引申為發展。
【解義】在錯誤或壞事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及時予以製止,不讓其發展。
【出處】《南宋書·吳喜傳》:“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不欲……為其所。”
【例句】對孩子的壞習慣應該采取~的態度。
fàng
放任自流
【注音】fàng rèn zì liú
【解詞】放任:放縱,放手不管。自流:任其自然發展。
【解義】任憑事物自然發展,不加幹涉、管理。
【例句】物價放開以後,不能~,政府還要加強宏觀調控,加強對市場的管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注音】fàng xià tú dāo lì dì chéng fó
【解詞】屠:宰殺。立地:立刻。
【解義】原為佛教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意思是隻要放下殺生的屠刀,很快就能成佛。後用來比喻作惡的人隻要決心悔改,就會變成好人。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二五·法安濟慧禪師》:“要似他廣額凶屠,拋下操刀,便證阿羅漢果。”
【例句】按照邏輯,艾奇遜的結論應該是,照著中國某些思想糊塗的知識分子的想法或說法,“~”,“強盜收心做好人……。”
fēi
飛短流長
【注音】fēi duǎn liú cháng
【解詞】飛、流:散布。短、長:是非,好壞,善惡。
【解義】指散布流言蜚語,無中生有,造謠中傷。
【出處】清·蒲鬆齡《聊齋誌異·封三娘》:“造言生事者,飛短流長,所不堪受。”
【例句】切莫助長某些人~的壞習氣。
飛蛾撲火
【注音】fēi é pū huǒ
【解義】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有時比喻為了奔赴所向往的目標,不惜牲犧生命。
【出處】《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例句】你這樣做無異於~,以卵擊石。
飛黃騰達
【注音】fēi huáng téng dá
【解詞】飛黃:傳說中神馬的名字。騰達:神馬飛升,奔馳的樣子。
【解義】像騎著神馬飛黃一樣很快地上升著。比喻官職地位很快地提升。
【出處】唐·韓愈《昌黎先生集·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例句】他又做起~的美夢來。
飛來橫禍
【注音】fēi lái héng huò
【解詞】橫禍:意外的災禍。
【解義】突然降臨的意想不到的大禍。
【出處】明·淩氵蒙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五卷:“誰想遭一場飛來橫禍,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難保。”
【例句】這場~,令他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fèi
廢寢忘食
【注音】fèi qǐn wàng shí
【解詞】廢:廢除,停止。寢:睡覺。
【解義】顧不上睡覺,也忘記了吃飯。形容做事非常專心,以致於忘記了休息和餐飲。
【出處】北朝·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梁)元帝在江、荊間,複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例句】為了這項實驗能早日成功,他~地工作著。
沸反盈天
【注音】fèi fǎn yíng tiān
【解詞】沸:沸騰,翻滾。反:翻轉。盈:充滿。
【解義】沸騰翻滾的聲浪喧天。形容人聲喧雜,吵鬧,亂做一團。
【出處】清·李寶嘉《活地獄》第三十四回:“裏麵聽見沸反盈天的聲響,家人小子都趕將出來。”
【例句】一走進某市場,就會聽見~的喧鬧聲。
fēn
分崩離析
【注音】fēn bēng lí xī
【解詞】分:分開。崩:倒塌,崩裂。離:離開。析:散開。
【解義】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出處】《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例句】由於他沒有及時製止,所以工廠落得個~的下場。
分道揚鑣
【注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解詞】鑣:馬嚼子的兩端露出嘴外的部分。揚鑣:驅馬前進。
【解義】原指分路而行。後多用來比喻因目標不同而各奔前程或各幹各的事情。
【出處】聞一多《文藝與愛國》他們原來是……運動一向是分道揚鑣的。”
【例句】他們倆誰都不希望~,否則麻煩可就大了。
紛至遝來
【注音】fēn zhì tà lái
【解詞】紛:眾多,雜亂。遝:多而重複。
【解義】形容紛紛到來。
【出處】明·張岱《魯雲穀傳》:“相知者日集試茶,紛至遝來,應接不暇。”
【例句】~的往事使他難以入睡。
fěn
粉墨登場
【注音】fěn mò dēng chǎng
【解詞】粉墨:指化妝。登:登上。場:舞台、戲場。
【解義】指化妝上台演戲。今多用於貶義,比喻壞人經喬裝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出處】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五卷:“粉墨登場,所費不資,致滋……恬適之趣。”
【例句】雖不是科班出身,在眾人的強求下,李老也曾~過。
fèn
奮不顧身
【注音】fèn bú gù shēn
【解詞】奮:奮勇。顧:顧慮。
【解義】奮勇直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例句】為了救落水兒童,他~地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
憤世嫉俗
【注音】fèn shì jí sú
【解詞】憤:憤恨。嫉:憎惡。世、俗:指當時的社會、習俗。
【解義】痛恨、憎惡當時的世道、習俗。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零一回:“說起憤世嫉俗的話來,自然處處都有梟境。”
【例句】我也曾聽見過他們那些~的議論。
fēng
風塵仆仆
【注音】fēng chén pú pú
【解詞】風塵:指旅行。仆仆:走路勞累的樣子。
【解義】形容長途跋涉,勞累困乏。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路上風塵仆仆,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例句】他一路上~,十分辛苦。
風馳電掣
【注音】fēng chí diàn chè
【解詞】馳:奔跑。掣:閃過。
【解義】像風飛馳而過,像閃電一閃而過。形容極為迅速。
【出處】《六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例句】各種車輛~地在高速公路上奔跑。
風雲莫測
【注音】fēng yún mò cè
【解詞】風雲:指飛快發展的局勢。
【解義】比喻形勢像風雲那樣無法推測。也作“風雲不測。”
【例句】在國際局勢~的今天,我們一定要站穩立場,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風調雨順
【注音】fēng tiáo yǔ shùn
【解詞】調:調和。順:順適。
【解義】風雨調和及時,正適農時。表示年景收成好。也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舊唐書·禮儀誌——》:“武王伐紂,雪深丈餘……既而克殷,風調雨順。”
【例句】又是一個~的好年頭,農民兄弟們都準備慶豐收呢!
風和日麗
【注音】fēng hé rì lì
【解詞】和:和暖。日:陽光。
【解義】春風和暖,陽光明媚。形容天氣晴朗、和煦。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九回:“是日風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例句】今天~,大家準備去郊遊。
風花雪月
【注音】fēng huā xuě yuè
【解義】指四季的自然景色。古典文學作品中常用來作為描寫的對象。後用來指詩文堆砌詞藻而內容空泛。還用來指男女情愛之事或荒淫糜爛的生活。
【出處】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則何異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例句】對於古代的一些描寫~的作品,今天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它們。
風靡一時
【注音】fēng mǐ yī shí
【解詞】風靡:隨著風一邊倒。
【解義】指某事物、文藝作品、思想在一個時期內十分盛行。
【出處】秦牧《幻想的彩翼》:“《牡丹亭》的故事曾經那麼風靡一時,賺了不少人的熱淚,就是一個例證。”
【例句】呼拉圈曾經在全~,這令生產廠家大賺了一筆。
風雨同舟
【注音】fēng yǔ tóng zhōu
【解詞】舟:船。
【解義】在風雨中共同乘坐在一條船上。比喻共同經曆患難。
【出處】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共進會文學社協商合作》:“合則兩美,離則兩傷;譬如風雨同舟,大家……不可商議?”
【例句】我們應該同心同德、~。
féng
逢場作戲
【注音】féng chǎng zuò xì
【解詞】逢:碰到,遇到。場:演出的場地。
【解義】原指藝人賣藝遇到適當的場地就開場演戲。後指遇到某種場合湊熱鬧,隨便應酬一下。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十五卷:“世外閑身,名心都盡,逢場作戲,勝敗何關?”
【例句】這一切都不過是~,你還把它當成真的?
逢凶化吉
【注音】féng xiōng huà jí
【解詞】逢:遇到,遭遇。凶:不幸,危難。化:轉化。吉:順利,吉祥。
【解義】遭到凶險、不幸能轉化為吉祥順利。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卜筮》:“喜天醫相救,逢凶化吉,起死回生。”
【例句】願你從此~,遇難呈祥。
fèng
奉若神明
【注音】fèng ruò shén míng
【解詞】奉:信奉。若:像。神明:指神。
【解義】原作:“敬如神明”。又作:“奉為神明”形容對某些人或事物極崇拜,如同迷信的人信奉神一樣。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第四卷:“專改削……抵死奉若神明。”
【例句】在這個社會,你們得要有個科學頭腦了,不能搞~那老一套了。
fú
扶危濟困
【注音】fú wēi jì kùn
【解詞】扶:扶助。危:危急。濟:接濟,救濟。
【解義】對處境危急、生活困難的人給予扶助、接濟。
【例句】他是個富有同情心的人,常~,因此大家都尊重他。
拂袖而去
【注音】fú xiù ér qù
【解詞】拂袖:甩袖子。
【解義】把袖子一甩就走了。形容因不滿或生氣而斷然離去。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汝州寶應和尚》:“思明……師曰:‘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例句】酒席上,因話不投機,他站起身來,~。
fù
付之東流
【注音】fù zhī dōng liú
【解詞】付:交給。東流:向東流的江河。
【解義】把東西扔到東流的水裏衝走。比喻希望落空或前功盡棄。
【出處】明·淩氵蒙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十卷:“這件事隻索付之東流了。”
【例句】幾年的心血~了,他變得灰心起來。
富麗堂皇
【注音】fù lì táng huáng
【解詞】富麗:宏偉美麗。堂皇:氣勢盛大。
【解義】宏偉美麗,氣勢盛大。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連忙燈下一看,隻見當朝聖人出的是富麗堂皇的題目。”
【例句】那一座~的宮殿都是老百姓的見證。
G
gǎi
改邪歸正
【注音】gǎi xié guī zhèng
【解詞】邪:邪路。
【解義】指不再走邪路,回到正路上來。表示不再幹壞事了。
【出處】《七國春秋草話》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例句】~後的老馮,被評為廠先進工作者。
改惡從善
【注音】gǎi è cóng shàn
【解詞】惡:指很壞的行為和犯罪的事情。善:善行、善事。
【解義】指悔改犯罪的行為,重新做好人、做正當的事情。
【出處】明·王守仁《告諭安義等縣漁戶》:“務益興行禮讓,講信修睦,以為改惡從善者之倡。”
【例句】他決心~,為人們多做點好事。
gài
蓋世無雙
【注音】gài shì wú shuāng
【解詞】蓋世:壓倒一世。無雙:獨一無二。
【解義】超過當代,沒有第二個人能相比。形容在當代占居首位。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七回:“當時吾師傳吾此術,可稱蓋世無雙。”
【例句】這件雕塑可稱得上是~的珍品。
蓋棺論定
【注音】gài guān lùn dìng
【解詞】棺:棺材。蓋棺:蓋上棺材蓋兒,指人死後。論定:下結論(指善、惡、好、壞等評價)。
【解義】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後才做出結論。
【出處】元·王悍《秋澗全集·四十三·紫山先生易直解序》:“知命隨時,從容中道,蓋棺論定,皆曰柴山時曠達英邁士也。”
【例句】他已經死去多年,完全可以~了。
蓋世英雄
【注音】gài shì yīng xióng
【解詞】蓋:超過,壓倒。英雄: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解義】形容非常傑出的英雄人物。
【例句】把他稱作為~,一點都不為過。
gān
肝膽相照
【注音】gān dǎn xiāng zhào
【解詞】肝膽:肝髒和膽囊,比喻真誠的心意。
【解義】比喻以誠相見。
【出處】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六·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已,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例句】對於這樣一位剛直不阿、~的朋友,我不知要怎樣來說才好。
肝膽欲碎
【注音】gān dǎn yù suì
【解詞】欲:將要。
【解義】肝、膽將要破碎。形容悲痛到了極點。
【例句】趙蒙生一眼發現那係著紅布條的一疊嶄新的鈔票,~地疾呼:“大娘!不能啊,這撫恤金……”他失聲痛哭起來。
肝腦塗地
【注音】gān nǎo tú dì
【解詞】塗地:塗抹在地上,形容慘死。
【解義】原指戰亂中慘死,後用來表示犧牲生命。
【出處】《漢書·蘇武傳》:“武好亡功德,皆為陛下……親近,常願肝腦塗地。”
【例句】我願~,來報答您的恩情。
gǎn
感人肺腑
【注音】gǎn rén fèi fǔ
【解詞】肺腑:肺髒,比喻內心深處。
【解義】形容使人內心深受感動。
【出處】唐·劉禹錫《唐故相國李公集紀》:“今考其文至論事疏,感人肺肝,毛發皆聳。”
【例句】他那~的話語激起全場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gāng
剛愎自用
【注音】gāng bì zì yòng
【解詞】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
【解義】為人固執任性,隻憑主觀意圖行事。
【出處】宋·蘇軾《謝宣召入學士院狀》:“知臣剛愎自用,雖有寬饒之狂;察臣……還舊物,益茂新恩。”
【例句】他那種~的作風令人十分反感。
剛正不阿
【注音】gāng zhèng bù ē
【解詞】剛正:剛強正直。阿:迎合。
【解義】剛強正直,不阿諛迎合。形容能堅持原則,不屈從權勢。
【出處】清·蒲鬆齡《聊齋誌異·一官員》:“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例句】老百姓都說他是一個~的好領導。
gāo
高不可攀
【注音】gāo bù kě pān
【解詞】攀:攀登。
【解義】高得無法攀登。形容難以達到。
【出處】南朝·漢·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且夫墨之守,縈帶為垣,高不可登。”
【例句】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並非~,可望而不可及的。
高風亮節
【注音】gāo fēng liàng jié
【解詞】高風:高尚的風格。亮節:堅貞的節操。
【解義】形容品格高尚,節操堅貞。
【出處】明·茅維《蘇園翁》:“園翁在上……流亞,又道先生高風亮節,非折簡所能招。”
【例句】從她身上可以想見千千萬萬革命母親的~。
高屋建瓴
【注音】gāo wū jiàn lín
【解詞】建:傾倒。瓴:盛水的瓶子。
【解義】在高屋頂上倒瓶子裏的水。形容居高臨下,不可阻擋的形勢。
【出處】《史記·高祖本記》:“秦,形勝之國……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例句】中國工農紅軍,以~之勢,向天險大渡河急進。
高瞻遠矚
【注音】gāo zhān yuǎn zhǔ
【解詞】瞻:望,看。矚:注視。
【解義】站得高,看得遠,形容眼光遠大。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這些……一路高瞻遠矚,要領略湖山真景。”
【例句】鄧小平同誌不愧為一位~的總設計師。
gé
格格不入
【注音】gé gé bú rù
【解詞】格格:阻礙。入:融洽。
【解義】互相抵觸,互不相融。
【出處】清·袁枚《寄房師鄧遜齋書》:“以前輩之典型,合後來之花樣,自然格格不入。”
【例句】她對於現實生活總是感到~。
隔岸觀火
【注音】gé àn guān huǒ
【解詞】火:火災。
【解義】隔著河水觀看對岸著火。比喻對人漠不關心,見危不救,在一旁看熱鬧。
【出處】唐·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例句】大家對~的自私之人感到無比氣憤。
gè
各得其所
【注音】gè dé qí suǒ
【解詞】所:處所,位置。
【解義】指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位置或安排。
【出處】《周易·係辭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例句】經過他的整理布置,所有的東西都~。
各盡所能
【注音】gè jìn suǒ néng
【解詞】盡:用盡,完。能:才能,能力。
【解義】每個人都全部發揮自己的能力。
【出處】《後漢書·曹褒傳》:“漢遭秦餘,禮壞樂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觀省,有知其說者,各盡所能。”
【例句】你們要~,發揮自己的專長,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gēn
根深蒂固
【注音】gēn shēn dì gù
【解詞】蒂:瓜、果等跟枝莖相連的部分。固:牢固。
【解義】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
【出處】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四卷·否》:“根深蒂固,若山之堅,若地之厚者也。”
【例句】對他的熱愛和敬仰~地埋填在人民的心裏。
根深葉茂
【注音】gēn shēn yè mào
【解詞】茂:繁茂。
【解義】根紮得深,枝葉茂盛。比喻基礎牢固,事業繁榮興旺。
【出處】漢·劉安《屏風賦》:“維茲屏風,出自幽穀,根深枝茂,號為喬木。”
【例句】兒時在校門前種的楊樹,如今已長成~的參天大樹。
gēng
更深人靜
【注音】gēng shēn rén jìng
【解詞】更:舊時夜間計時單位,每更約兩小時,一夜分成五更。
【解義】指深夜裏沒有人聲,非常寂靜。
【出處】宋·蔡絛《西清詩話》引楊鸞詩:“白日蒼蠅滿飯盤,夜間蚊子又成團,每到更深人靜後,定來頭上咬楊鸞。”
【例句】~,我打開日記本,思索著今天發生的事情。
更新換代
【注音】gēng xīn huàn dài
【解詞】更:換。
【解義】用新的代替舊的、過時的物品。
【例句】這些設備太陳舊了,早就應該~了。
gěng
耿耿於懷
【注音】gěng gěng yú huái
【解詞】耿耿:有心事的樣子。懷:胸懷,心懷。
【解義】懷有心事,一直惦記著,抑鬱不快。
【出處】宋·文天祥《賀前人正》:“遙指於軫中,拳拳公壽,雪立於門外,耿耿於懷。”
【例句】他說這話時怒氣尚未消解,還有些~。
耿耿忠心
【注音】gěng gěng zhōng xīn
【解詞】耿耿:忠誠的樣子。
【解義】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清·李妝珍《鏡花緣》:“當日令尊伯伯為國捐軀,雖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例句】這些無愧於黨員稱號的老革命家的~,要與日月齊光輝。
gǒu
狗急跳牆
【注音】gǒu jí tiào qiáng
【解詞】跳:跳過。
【解義】狗急了能跳過牆去。比喻壞人在走投無路時,不擇手段地蠻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人急選反,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
【例句】~,這是反動分子的最後掙紮手段,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狗仗人勢
【注音】gǒu zhàng rén shì
【解詞】人:主人。勢:勢力。
【解義】比喻走狗、奴才倚仗其主子的惡勢力做惡多端,欺壓群眾。用作貶義,常用口語。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回:“我不過看著太太的麵上,你又有幾歲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在我們跟前逞臉。”
【例句】那家夥~了多年,這次非整治他不可。
苟且偷安
【注音】gǒu qiě tōu ān
【解詞】偷安:馬馬虎虎,得過且過。
【解義】貪圖眼前的安逸,不考慮將來。
【出處】宋·汪應辰《文定集·七·廷試策》:“昔唐之明皇,承晏安太平之後,苟且偷安,昧於遠……。”
【例句】正因為他是個~的人,所以人們都瞧不起他。
gū
沽名釣譽
【注音】gū míng diào yù
【解詞】沽:買。沽名:以某種手段騙取名譽。
【解義】指用某種手段謀取名聲或榮譽。含貶義。
【出處】金·張建《高陵縣張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釣譽之徒,內有所……當世知之。”
【例句】他不是真心為群眾辦事,而是要~。
姑息養奸
【注音】gū xī yǎng jiān
【解詞】姑息:過分寬容,無原則地寬恕遷就。
【解義】過分寬容遷就,就會助長壞人做壞事。
【出處】《禮記·檀弓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例句】在這樣~下去,將帶來國無寧日的後果。
孤注一擲
【注音】gū zhù yī zhì
【解詞】孤:惟一的,僅有的。
【解義】指賭錢的人在輸急的時候把剩下的錢都投作賭注,企圖最後取勝。比喻危急時拚出全部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出處】元·張憲《玉笥集·澶淵行》:“親征雄謀出獨斷,孤注一擲先得梟。”
【例句】那家夥被逼得走投無路,要~了。
gǔ
古往今來
【注音】gǔ wǎng jīn lái
【解詞】往:過去,以往。
【解義】從古時一直到現在。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例句】~沒有不為文天祥的《正氣歌》所感動的中國人。
古今中外
【注音】gǔ jīn zhōng wài
【解詞】古:古代。
【解義】古代、現代、中國、外國。形容時間久遠和空間廣闊。
【例句】~不乏以少勝多的戰例。古色古香
【注音】gǔ sè gǔ xiāng
【解詞】古色:古代器物的色彩。古香:古代書畫所散發的氣味。
【解義】形容書畫、器物等藝術品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
【出處】清·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上卷:“是書雖……然古色古香溢於紙墨,想不在二本下也。”
【例句】他家桌子上擺著~的文房四寶。
古稀之年
【注音】gǔ xī zhī nián
【解詞】稀:少。
【解義】人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很稀少。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雲門》:“七十古稀之年是人生難得的。”
【例句】在新社會,~的老人並不少見。
gù
故弄玄虛
【注音】gù nòng xuán xū
【解詞】故:有意地。玄虛:玄妙虛無的道理。
【解義】不可提捉摸的東西,此指迷惑人的花招。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不解。
【出處】巴金《複仇集·亞麗安娜》:“吳素來愛賣弄玄虛,說話每說到重要的地方就住了口。”
【例句】我們提倡實事求是,反對~。
顧名思義
【注音】gù míng sī yì
【解詞】顧:看。義:意義,含義。
【解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魏書·王昶傳》:“其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謙實,以見其意,……遂書戒之曰:‘……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例句】人民教師,~,指以教書育人為本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人。
顧此失彼
【注音】gù cǐ shī bǐ
【解詞】此:這個。彼:那個。
【解義】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十六回:“一軍攻麥城,一軍攻紀南城,大王率大軍直搗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例句】業餘進修要安排好,否則就會在工作和學習上~。
guā
瓜熟蒂落
【注音】guā shú dì luò
【解詞】蒂: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
【解義】瓜熟了,瓜蒂自然就脫落。比喻條件或時機成熟,就能順利成功。
【出處】《雲笈七簽·元氣論》:“瓜熟蒂落,啐啄同時。”
【例句】強扭的瓜不甜,~,水到渠成。
刮目相看
【注音】guā mù xiāng kàn
【解詞】刮目:擦眼睛,指去掉過去的看法。看:看待,對待。
【解義】離別一段時間後,就應該去掉老眼光來看他。指別人已有顯著的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出處】《三國誌·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例句】眾人~的這位重新上台的企業家,正運籌帷幄,發揮著自已獨特的組織才能。
guǎ
寡不敵眾
【注音】guǎ bù dí zhòng
【解詞】寡:少。敵:抵擋。
【解義】人少的抵擋不住人多的。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也作“寡不勝眾”。
【例句】在敵人的第五次圍剿中,~的紅軍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
寡見鮮聞
【注音】guǎ jiàn xiǎn wén
【解詞】寡、鮮:少。見、聞:見識。
【解義】形容學識淺薄,所見不廣。
【出處】《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俚人不知,寡見鮮聞。”
【例句】在他麵前,我成了一個~的人。
寡廉鮮恥
【注音】guǎ lián xiǎn chǐ
【解詞】寡、鮮:少。
【解義】形容不知廉恥。
【出處】《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
【例句】由於封建軍閥的~,中華民族近百年來蒙受了許多災難。
guān
冠冕堂皇
【注音】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解詞】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引申為體麵。堂皇:氣派很大的樣子。
【解義】形容表麵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他們如果空空洞洞,心裏沒這樁事,便該合我家常瑣屑無所不談;怎麼倒一派的冠冕堂皇,甚至連‘安驥’兩個字都不肯提在話下?”
【例句】反動派妄想用~的宣言欺騙人民。
guāng
光彩奪目
【注音】guāng cǎi duó mù
【解詞】奪目:耀眼。
【解義】形容光彩極為鮮豔。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十三:“不消幾日,繡就長幡,用根竹竿叉起,果然是光彩奪目。”
【例句】櫃台裏~的金銀飾品吸引著顧客。
光怪陸離
【注音】guāng guài lù lí
【解詞】光怪:奇異的光彩。陸離:各式各樣。
【解義】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那柴燒的一塊一塊的,結成就和太湖石一般,光怪陸離。”
【例句】五彩斑瀾的山石~地展現在我的眼前。
光輝燦爛
【注音】guāng huī càn làn
【解詞】光輝:閃爍著耀眼的光。燦爛:光彩鮮明的樣子。
【解義】光芒耀眼。色彩鮮明。也形容事業的偉大。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序言》:“也決不是英雄的八寶箱,一朝打開,便見光輝燦爛。”
【例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把中國建設成~的現代化強國,作為己任。
光明磊落
【注音】guāng míng lěi luò
【解詞】磊落:心懷坦白。
【解義】形容心地光明,胸襟坦蕩。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易上係上》:“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是不好人。”
【例句】領導幹部必須~地把自己放在群眾的監督之中。
光陰似箭
【注音】guāng yīn sì jiàn
【解詞】似:像。
【解義】比喻時間消逝得極快。
【出處】宋·蘇軾《行香子·秋興》:“秋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
【例句】~,轉眼已經二十年過去了,改革開放如今已是碩果累累。
guǎng
廣開言路
【注音】guǎng kāi yán lù
【解詞】言路:發表意見的途徑。
【解義】盡力開創人們發表意見的機會。
【出處】《後漢書·來曆傳》:“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
【例句】進行政治體製改革,要~,充分相信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
廣種薄收
【注音】guǎng zhòng bó shōu
【解詞】薄:少。
【解義】種植的麵積很大,而單位產量很低。
【出處】明·康海《秋興次前韻》:“憑著這廣種薄收百畝廬,有甚躊躇?”
【例句】解放前,這裏的人們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guī
歸根結底
【注音】guī gēn jié dǐ
【解詞】底:根本。
【解義】歸結到根本上。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葉紫作〈豐收〉序》:“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蒂,還是不能憑空創造。”
【例句】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是你們的。
歸心似箭
【注音】guī xīn sì jiàn
【解詞】歸心:回家的念頭。
【解義】希望像箭離弦後那樣快地回到家中。形容急於回家的心切。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徐承誌歸心似箭,即同妹子商議,帶著賦兒同回故鄉。”
【例句】他~,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飛回去。
guǐ
詭計多端
【注音】guǐ jì duō duān
【解詞】詭計:狡詐的計策。端:頭緒、項目。
【解義】形容壞主意非常多。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七回:“緒曰:‘(薑)維詭計多端,詐取雍州。’”
【例句】這家夥~,你要多加小心才是。
鬼哭狼嚎
【注音】guǐ kū láng háo
【解詞】嚎:大聲喊叫。
【解義】形容大聲哭叫,聲音淒厲(含貶義)。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十九:“那浪掀天括地,鬼哭神號,驚怕殺人。”也作“神嚎鬼哭”。
【例句】在我人民解放軍的打擊下,日偽軍~,魂飛魄散。
鬼使神差
【注音】guǐ shǐ shén chāi
【解詞】使、差:指使,派遣。
【解義】迷信的人對於某些湊巧的事,認為是鬼神暗中指使。比喻發生了原先沒有想到的事情。
【出處】《元曲選·關漢卿〈蝴蝶夢〉四》:“也不是提魚穿柳歡心大,也不是鬼使神差。”
【例句】我倆異地相逢,好像~一樣。
guó
國計民生
【注音】guó jì mín shēng
【解詞】國計:國家的經濟財政。民生:百姓的生計。
【解義】指國家財政經濟和百姓生計。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但非為國計民生起見。”
【例句】關於~的大事,一絲一毫也不能放鬆。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注音】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解詞】匹夫:封建社會裏平民中的男子,泛指一般的人。
【解義】國家的興盛或衰亡,就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也是有責任的。
【出處】梁啟超《無聊消遣》:“顧亭林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例句】“~”,日本帝國主義要滅亡中國,我們後方的百姓有責任支援前線。
國泰民安
【注音】guó tài mín ān
【解詞】泰:安寧,太平。
【解義】形容社會安定,人民幸福。
【出處】宋·吳自牧《夢梁錄·山川神》:“每歲海潮……以祈國泰民安。”
【例句】隻有~了,才能使經濟建設飛速發展。
guò
過猶不及
【注音】guò yóu bù jí
【解詞】過:過分,過頭。猶:如,同。不及:不夠,不足。
【解義】事情做得過分,就如同做得不夠一樣。
【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例句】做事不要超過限度,否則就~了。
H
hǎi
海底撈月
【注音】hǎi dǐ lāo yuè
【解義】到海底去撈取月亮。比喻做不可能的事枉費氣力。也形容向前跳躍,向下撈取抓獲的動作。
【出處】明·淩氵蒙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十七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例句】他就地一撲,來了個~,將球救起。
海底撈針
【注音】hǎi dǐ lāo zhēn
【解詞】撈:打撈。
【解義】比喻極難找到或目的難於實現。
【出處】明·淩氵蒙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十:“一麵點起民壯,分頭追捕,多應是海底撈針,那尋一個?”也作“水底撈針”。
【例句】一點線索也沒有,大家就不必~了。
海角天涯
【注音】hǎi jiǎo tiān yá
【解詞】涯:邊際,盡頭。
【解義】形容偏僻遙遠的地方。
【出處】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春生》:“春生何處暗周遊,海角天涯遍始休。”
【例句】邊防戰士在~守衛著祖國的大門。
海枯石爛
【注音】hǎi kū shí làn
【解詞】海枯:海水幹涸。石爛:石頭風化成為灰土。
【解義】形容經曆的時間極長。表示意誌堅定,永不改變。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爛時,此時作念何時止?”
【例句】他們對天起誓:~,永不變心。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注音】hǎi kuò píng yú yuè,tiān gāo rèn niǎo fēi
【解詞】海:大海。闊:憑闊。躍:跳躍。飛:飛翔。
【解義】大海遼闊,任魚跳躍;長天空曠,任鳥飛翔。比喻充分施展抱負,大顯身手。
【出處】唐·僧玄覽詩:“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例句】現在年輕人的前程遠大,可充分施展才能,真是~啊!
hài
駭人聽聞
【注音】hài rén tīng wén
【解詞】駭:驚嚇。
【解義】使人聽了感到非常吃驚和害怕。
【出處】宋·朱熹《答詹師書》:“浙中近年怪論百出,駭人聽聞,壞人心術。”
【例句】1938年~的花園口黃河大堤被炸事件震驚世界。
害群之馬
【注音】hài qún zhī mǎ
【解詞】害:危害。
【解義】有害於馬群的壞馬,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出處】《莊子·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矣。”
【例句】保守勢力把敢於向封建禮教挑戰的青年看成是~。
hān
酣暢淋漓
【注音】hān chàng lín lí
【解詞】酣暢:暢快(多指飲酒或睡覺)。淋漓:飽滿暢快的樣子。
【解義】形容書法、繪畫形體飽滿,筆意流暢。也形容文章中感情抒發得非常充分。
【出處】宋·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曼卿……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
【例句】魯迅在文章裏~地批判敵人,是應當受到喝采叫好的。
hán
含苞欲放
【注音】hán bāo yù fàng
【解詞】含苞:裹著花苞。欲:將要。
【解義】形容花將要開放的樣子。
【例句】那張稚氣而美麗的臉就像一朵~的花兒。
含情脈脈
【注音】hán qíng mò mò
【解詞】脈脈:兩眼凝視的樣子。
【解義】飽含溫情,兩眼凝神地望著。多形容少女麵對意中人時所顯示的既嬌羞又關切的表情。
【出處】唐·李德裕《二芳叢賦》:“一則含情脈脈,如有思而不得,類西施之容冶。”
【例句】她~地看著她的未婚夫。
含辛茹苦
【注音】hán xīn rú kǔ
【解詞】辛:苦。茹:吃。
【解義】指忍受種種異常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中和勝相院記》:“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後成。”
【例句】一家人~地捱過了艱難的歲月。
hàn
汗流浹背
【注音】hàn liú jiā bèi
【解詞】浹:透,遍及。
【解義】形容汗流得多,濕透了背上的衣服。
【出處】《後漢書·伏皇後紀》:“(曹)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
【例句】高考前夕,他關在小屋裏~地複習功課。
汗馬功勞
【注音】hàn mǎ gōng láo
【解詞】汗馬:將士騎馬作戰,馬累得出汗。
【解義】原指戰爭中立下的功勞。現也指在工作中做出的貢獻。
【出處】元·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將俺丞相汗馬功勞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閑住。”
【例句】孩子們有出息了,老師的~不應該被忽視。
汗牛充棟
【注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解詞】汗牛:使牛出汗。充:充滿。棟:房屋的脊檁,借指房屋。
【解義】書籍堆滿屋子,運書的牛累得出汗。形容書籍極多。
【出處】宋·陸九淵《與林叔虎書》:“又有徒黨傳習,目不暇給,又真書汗牛充棟。”
【例句】我們學校圖書室的書雖然說不上~,但也不算少。
háo
毫無二致
【注音】háo wú èr zhì
【解詞】二致:兩樣。
【解義】絲毫沒有兩樣。形容完全相同。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見了這副神氣,更覺得同花小紅一式一樣,毫無二致。”
【例句】這兩件藝術珍品一模一樣,~。
豪情壯誌
【注音】háo qíng zhuàng zhì
【解詞】豪:豪邁,有氣魄。壯:雄壯,有力。
【解義】豪邁的心情,雄偉的誌向。
【例句】空有~還不行,還需要有毅力和勤奮。
豪言壯語
【注音】háo yán zhuàng yǔ
【解詞】豪:豪邁,有氣魄。壯:雄壯,有力。
【解義】豪邁而雄壯的語言。
【出處】茅盾《老兵的希望》:“作家如果……革命樂觀主義的豪言壯語,也未必有大氣……的革命浪漫主義。”
【例句】我永遠不會忘記烈士生前的~。
hǎo
好夢難圓
【注音】hǎo mèng nán yuán
【解詞】圓:圓滿,完整。
【解義】比喻美好的願望難以圓滿地實現。
【出處】明·湯顯祖《紫釵記·俞合釵圓》:“釋雲輕散,好夢難圓。”
【例句】你還是早做決定吧,~啊。
好事多磨
【注音】hǎo shì duō mó
【解詞】磨:磨難,阻礙。
【解義】好的事情在成功之前往往要經曆許多磨難或波折。
【出處】宋·晁端禮《安公子》:“正好花前攜素手,卻雲飛雨散。是即是、從來好事多磨難。”
【例句】本來今天可以辦完手續的,哪知~,他們下午不辦公。
好自為之
【注音】hǎo zì wéi zhī
【解義】勸告別人或自勉要好好地活下去或好好地幹下去。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五·四奇人合傳》:“此時正大丈夫建功立業之秋,願勿以兒女子為念。行矣李君,好自為之!”
【例句】我相信你會成功的,你~吧!
hào
好大喜功
【注音】hào dà xǐ gōng
【解詞】好、喜:喜歡,愛好。
【解義】喜歡做大事,立大功,而不顧客觀條件如何。
【出處】《新唐書·太宗紀讚》:“至其牽於多愛,複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含貶義。
【例句】他是個~的人,處處喜歡出風頭。
好高騖遠
【注音】hào gāo wù yuǎn
【解詞】好:喜好。鶩:馬快跑,引申為追求。
【解義】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出處】《宋史·程顥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含貶義。
【例句】工作上應該踏踏實實,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
浩然正氣
【注音】hào rán zhèng qì
【解詞】浩然:盛大的樣子。
【解義】形容正大剛直的精神。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例句】一切~超乎塵埃之外。
浩如煙海
【注音】hào rú yān hǎi
【解詞】浩:廣大,眾多。煙海:茫茫大海。
【解義】浩瀚得像茫茫大海一樣。多指典籍、文獻、資料、圖書等豐富,數量極大。
【出處】宋·司馬光《進〈資治通鑒〉表》:“遍閱舊史,旁采小說,簡牘盈積,浩如煙海,挾摘幽隱,較計毫厘。”
【例句】我們要在~的知識海洋中遨遊。
hé
和藹可親
【注音】hé ǎi kě qīn
【解詞】和藹:和氣。
【解義】對人態度和氣,使人容易接近。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例句】他~,願意幫你解決一切問題,就和一個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一樣。
和顏悅色
【注音】hé yán yuè sè
【解詞】顏:麵容,麵部表情。悅色:高興的臉色。
【解義】形容態度和藹,麵帶喜悅。
【出處】晉·陶潛《庶人孝佳讚·江革》:“革竭力傭債,以致甘暖,和顏悅色,以盡歡心。”
【例句】一貫凶巴巴的她,今天也變得~的。
hè
荷槍實彈
【注音】hè qiāng shí dàn
【解詞】荷:背,扛。實:裝滿。
【解義】背著槍,裝滿子彈,全副武裝。
【例句】雞叫的時候,幾個~的敵人走進牢房,把淑英母女二人帶走……。
赫赫有名
【注音】hè hè yǒu míng
【解詞】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解義】形容名聲非常大。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明藍頂兒,胖白臉兒,沒胡子的赫赫有名的莊大人。”
【例句】連~的威尼斯都不知道,實在是孤陋寡聞!
鶴發童顏
【注音】hè fà tóng yán
【解詞】鶴發:蒼白如鶴羽的頭發。童顏:孩童般臉色。
【解義】白白的頭發,紅紅的麵色,形容老人氣色好。
【出處】唐·田穎《夢遊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例句】渡船還沒停妥,那個青年就一個箭步跳上河灘,趕緊扶那位~的老大夫,把她攙上船來。
hēi
黑白混淆
【注音】hēi bái hùn xiáo
【解詞】白:白色。
【解義】把黑的說成白的,將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製造混亂。
【出處】《後漢書·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例句】你~,是非不分,還算是什麼共產黨的幹部!
黑雲壓城城欲摧
【注音】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
【解詞】欲:將要。摧:摧毀。
【解義】烏雲沉重地壓在城頭上,像要把城摧毀一般。比喻反動勢力猖獗一時的形勢和造成的緊張局麵。
【出處】唐·李賀《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
【例句】在那~的日子裏,鐵人王進喜仍然堅持原則,堅持鬥爭。
héng
橫掃千軍
【注音】héng sǎo qiān jūn
【解詞】橫掃:掃蕩,掃除。
【解義】形容打敗、消滅了大量的敵人。
【出處】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七百裏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
【例句】我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直搗蔣匪的老巢。
橫行霸道
【注音】héng xíng bà dào
【解詞】橫行:行動蠻橫,倚仗暴力做壞事。霸道:蠻不講理。
【解義】仗勢胡作非為,蠻不講理。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還有等刁民惡棍,結交官府,盤剝鄉愚,仗著銀錢霸道橫行,無惡不作。”
【例句】區上早就聽說興旺跟金旺兩個人不是東西,已經把他兩個人押起來了,還派助理員到咱村開大會,調查他們~的證據。
橫征暴斂
【注音】héng zhēng bào liǎn
【解詞】橫:強橫。征、斂:征稅,搜刮。
【解義】強征捐稅,殘酷地搜刮人民財富。
【例句】封建地主階級昏庸腐朽,~,使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hōng
轟轟烈烈
【注音】hōng hōng liè liè
【解詞】轟轟:巨大的雷聲。烈烈:火勢旺盛的樣子。
【解義】形容氣魄雄偉,聲勢浩大。
【出處】宋·文天祥《沁園春·至元間留燕山作》:“人生翕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例句】這場運動在全國~地開展起來。
烘雲托月
【注音】hōng yún tuō yuè
【解詞】烘:渲染。托:襯托,陪襯。
【解義】原指作畫時渲染雲彩來襯托月亮。比喻繪畫作文時從側麵加以渲染以烘托所描繪的事物。
【出處】《第六才子書·聖漢外書》第四卷:“亦嚐觀於烘雲托月之法乎?欲畫月也,月不可畫。因而畫雲,畫雲者……於月也。”
【例句】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hóng
洪水猛獸
【注音】hóng shuǐ měng shòu
【解詞】猛:凶猛。獸:野獸。
【解義】指造成災害的大水和凶猛的野獸。比喻極大的禍害。
【出處】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劉子澄(其五)》:“邪說橫流,所以甚於洪水猛獸之害。”
【例句】保守派把新生事物視為~。
hòu
厚顏無恥
【注音】hòu yán wú chǐ
【解詞】顏:臉麵。
【解義】臉皮厚,不知羞恥。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元年》:“(李泌曰)豈有人臣追逐其君而可複立於其朝乎!縱彼顏厚無慚,陛下每視朝,何心見之!”
【例句】對於他的~,大家都很反感。
hū
呼風喚雨
【注音】hū fēng huàn yǔ
【解詞】雨:下雨,雨水。
【解義】古代的術士說,修煉到一定工夫,就能具有隨意呼喚風雨的法術。現在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
【出處】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輕咳嗽呼風喚雨,誰不知他氣卷江湖。”
【例句】為什麼諸葛亮有先見之明呢?是不是因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陰陽五行,甚至於真的會~,驅使六丁甲之類的天兵天將,簡直像神仙一樣的呢?
呼之欲出
【注音】hū zhī yù chū
【解詞】呼:召喚。欲:想要。
【解義】指人物畫像等畫得逼真,似乎叫他一聲他就會從畫裏走出來。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出處】明·張岱《木猶龍銘》:“海立山奔,煙雲滅沒,謂有龍焉,呼之欲出。”
【例句】明朝著名作家施耐庵,善於用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人物,善於生動地描寫人物的動作,因此他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
hú
狐假虎威
【注音】hú jiǎ hǔ wēi
【解詞】假:假借,憑借。
【解義】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風。比喻憑借別人的勢力欺侮善良。
【出處】《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例句】自從他當了偽隊長,那幾個狗腿子也~地跟著作威作福。
湖光山色
【注音】hú guāng shān sè
【解詞】湖:湖泊。山:山鄉。
【解義】湖上的風光,山上的景色。形容有湖有山的地方景色優美。
【出處】宋·吳自牧《夢梁錄·曆代人物》:“杭州湖光山色之秀,鍾為人物,所以清奇傑特,為天下冠。”
【例句】別具一格的~引來了眾多的國內外遊客。
hǔ
虎視眈眈
【注音】hǔ shì dān dān
【解詞】眈眈:專心看的樣子。
【解義】像老虎覓食那樣凶狠地盯著看。形容野心勃勃,緊緊盯著,伺機攫取。
【出處】《周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例句】日本帝國主義~地盯著我國的東北省。
虎頭蛇尾
【注音】hǔ tóu shé wěi
【解義】①比喻表善裏惡、頭好尾壞或當麵一套、背後一套。②比喻做事有始無終,或開始聲勢很大,後來勁頭很小。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三十九卷:“大抵朝廷之事,虎頭蛇尾,且暫為逃難之計。”
【例句】我們做事情要善始善終,不能~。
huā
花好月圓
【注音】huā hǎo yuè yuán
【解詞】月:月亮。
【解義】花正好,月正圓。比喻愛情美滿。多用作新婚頌辭。
【出處】宋·張先《木蘭花》:“人意共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歡情去逐遠雲空,往事過如幽夢斷。”
【例句】願你夫妻二人恩恩愛愛,~。
花團錦簇
【注音】huā tuán jǐn cù
【解詞】錦:花紋精致、色彩鮮豔的絲織品。簇:聚成一團。
【解義】鮮花集成團,彩錦聚成堆。也指美麗精致的東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團錦簇一般。”
【例句】身著節日盛裝的人們~,熙來攘往。
花枝招展
【注音】huā zhī zhāo zhǎn
【解詞】招展:迎風擺動的樣子。
【解義】形容婦女打扮得十分豔麗,引人注目。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蓮步輕移,如花枝招展一般。”
【例句】她今天打扮得~讓人刮目相看。
huá
華而不實
【注音】huá ér bù shí
【解詞】華:同“花”。實:果實。
【解義】不結果,比喻空有好看的外表,內容空虛。
【出處】《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例句】這篇文章隻是堆砌詞藻,言之無物,~。
嘩眾取寵
【注音】huá zhòng qǔ chǒng
【解詞】嘩:喧嘩。嘩眾:使眾人激動興奮。寵:喜愛。
【解義】用浮誇的言詞或行動博取群眾的好感或擁護。
【出處】《漢書·藝文誌》:“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嘩眾取寵。”
【例句】某些作家為了~,炮製出一些低級庸俗的貨色。
huà
化險為夷
【注音】huà xiǎn wéi yí
【解詞】夷:平安,平坦。
【解義】化危險為安全,化險阻為平坦。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以後還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為夷,兩公左輔右弼,折中禦侮。”
【例句】危急關頭,他總能想出~的辦法。
畫餅充饑
【注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詞】餅:麵餅、餅子。
【解義】畫一張餅來解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三國誌·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例句】大家心裏都明白,~是沒用的。
畫龍點睛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詞】睛:眼珠。
【解義】多指講話、作文時,在關鍵的地方用一、二句警名,點明要旨,使之生動有力,精辟傳神。
【出處】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之騰雲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
【例句】做完報告後,他~地結了一句。
畫蛇添足
【注音】huà shé tiān zú
【解詞】足:腳。
【解義】畫蛇時添上腳,喻指徒勞無益,多此一舉。
【出處】《戰國策·齊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例句】你這樣做無異於~,毫無必要。
huái
懷才不遇
【注音】huái cái bú yù
【解詞】懷:懷有。才:才能。
【解義】有才能而沒有遇到被提拔的機會,形容不得誌。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
【例句】他接連幾天找工作沒有找到,心裏便有了一種~的感覺。
huān
歡天喜地
【注音】huān tiān xǐ dì
【解詞】歡:喜歡,高興。
【解義】形容非常高興的樣子。
【出處】元·杜仁傑《商調集賢賓·七夕》:“爭妍鬥巧,笑聲舉,歡天喜地。”
【例句】一家人~地搬進了新居。
歡欣鼓舞
【注音】huān xīn gǔ wǔ
【解詞】歡欣:快樂而興奮。鼓舞:興奮、振作。
【解義】形容非常高興,振奮。
【出處】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自公始至,釋其重荷……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例句】人們~地慰問打了勝仗的子弟兵。
huǎn
緩兵之計
【注音】huǎn bīng zhī jì
【解詞】緩:延緩。
【解義】使敵人延緩進攻的計策。借指讓事態暫時緩和,同時積極設法應付的策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合曰:‘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
【例句】他們說回去商量商量再做決定,其實用的是~。
huàn
患難之交
【注音】huàn nàn zhī jiāo
【解詞】患難: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交:朋友。
【解義】指同在一起經曆過憂患、困難的朋友。
【出處】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難之交,今日年兄為我們看他,異日我們也代年兄看他。”
【例句】他倆是同鄉,一起參加革命,轉戰南北,文革中又同在一個“五·七”幹校接受改造,可稱得上是~了。
huāng
荒誕不經
【注音】huāng dàn bù jīng
【解詞】荒誕:極不真實,極不近情理。不經:不合常理。
【解義】形容言行荒謬,不合情理。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第五回:“兄雖吳人,這種俗諺,因其荒誕不經,無關實用,卻也不大理會。”
【例句】看來,這是多麼~的思想啊。……在別的恒星周圍運轉的地球!……然而我們堅決相信,這是最驚人的科學預言。
荒謬絕倫
【注音】huāng miù jué lún
【解詞】荒謬:荒唐錯誤。絕倫:超出同類,獨一無二,無可比擬。
【解義】形容荒唐、錯誤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第二回:“其說荒謬絕倫,更可付諸一笑。”
【例句】你清醒清醒,打消你那~的想法吧!
荒淫無恥
【注音】huāng yín wú chǐ
【解詞】荒淫:貪戀酒色,淫蕩無度。無恥:不知羞恥。貶義。
【解義】形容生活極端糜爛,已經到了不知羞恥的程度。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章:“許多官吏欺壓人民,荒淫無恥,毫不改悔,卻要人民稱他為好官。”
【例句】盡管國難當頭,可他們還是過著~的生活。
huáng
黃粱一夢
【注音】huáng liáng yī mèng
【解詞】黃粱:小米。
【解義】煮一鍋小米飯的時間,做了一場榮華富貴的美夢。比喻虛幻不實,無法實現的夢想。有時也比喻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到頭來隻是一場空。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盧生途經邯鄲,於客店中遇道士呂翁,盧生怨歎自身窮困,呂翁取一青瓷枕,讓盧生枕著睡覺。盧生入睡後,夢中娶了富家小姐,中了進士,官至宰相,兒孫滿堂,福祿雙全,壽至八十餘歲。一覺醒來,睡前店家煮的小米飯尚未熟。”
【例句】這幾天大家都在議論李剛辭職去海南經商一事。有的說,年輕人出去闖闖有好處,也有的說,他奔海南,想發財,我看八成是~。
惶恐不安
【注音】huáng kǒng bù ān
【解詞】惶恐:驚慌害怕。
【解義】因驚慌恐懼而心神不定,無法安寧。
【出處】唐·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例句】中午師長親自陪她們進餐,還派來三個年輕女戰士照顧她們,她們~,也預感到不祥,弟弟究竟怎樣了呢?
huǎng
恍然大悟
【注音】huǎng rán dà wù
【解詞】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醒悟、明白。
【解義】指忽然明白過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例句】他這才~,明白了兒子為什麼不回家。
huī
揮汗如雨
【注音】huī hàn rú yǔ
【解詞】揮:抹掉。
【解義】大家用手抹掉汗,灑出去就像下雨,說明人多,也形容出汗多。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例句】這天烈日當空,工地上人人都~。
揮灑自如
【注音】huī sǎ zì rú
【解詞】揮:揮動筆杆。灑:灑墨。自如:活動或操作不受阻礙。
【解義】形容作文、寫字或作畫時筆墨的運用不受拘束。也形容舉止瀟灑,從容不迫。
【出處】清·錢泳《書學總論》:“長箋短幅,揮灑自如非行書、草書不足以盡其妙。”
【例句】經常這麼練筆,真正寫作起來才可以~。
huí
回光返照
【注音】huí guāng fǎn zhào
【解義】日落時由於陽光的反射作用,天空中出現短時間的發光現象。比喻人臨死之前精神忽然興奮或神誌清醒。也比喻舊事物滅亡之前暫時興旺的現象。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七回:“這道奇光,我聞那些臆斷之徒都道以為回光返照,那知卻是感召天和所致。”
【例句】這種~,不但不能讓人高興,反而使人徹底絕望。
回心轉意
【注音】huí xīn zhuǎn yì
【解詞】回、轉:掉轉,扭轉。
【解義】指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出處】元·高則誠《琵琶記》第三十一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寧耐看如何?”
【例句】我們高興地看到,他已經有點~了。
huǐ
悔過自新
【注音】huǐ guò zì xīn
【解詞】自新:自覺地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解義】認識並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出處】《新唐書·馮元常傳》:“劍南有光火盜,元常喻以恩信,約悔過自新,賊相率脫甲麵縛。”
【例句】我們隻要~,政府是不會虧待我們的。
毀於一旦
【注音】huǐ yú yī dàn
【解詞】毀:毀滅,破壞。一旦:一天之間(形容時間很短)。
【解義】形容長期勞動的成果,或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就被毀滅掉。
【出處】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五回:“垂成之功,豈可毀於一旦。”
【例句】唐山大地震,使數百萬人的家園~,又使多少人喪生!
huì
誨人不倦
【注音】huì rén bú juàn
【解詞】誨:教導,誘導。倦:疲倦,厭倦。
【解義】教導人不知疲倦。形容教導特別耐心。
【出處】《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例句】我大學畢業後,最忘不了的是那位~的老師。
繪聲繪色
【注音】huì shēng huì sè
【解詞】繪:描繪。
【解義】形容講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動、逼真。也作“繪聲繪影”、繪影繪聲”。
【出處】清·朱庭珍《筱園詩話》第一卷:“必使山情水性,因繪聲繪色而曲得其真;務期天巧……傳其妙。”
【例句】一說起自己的女兒,她就~、眉飛色舞起來。
hūn
昏昏欲睡
【注音】hūn hūn yù shuì
【解詞】欲:想要。睡:睡覺。
【解義】昏昏沉沉,隻想睡覺。形容非常疲勞或萎靡不振。亦比喻詩文、談話內容空洞沉悶,使人厭倦,不感興趣。
【出處】清·蒲鬆齡《聊齋誌異·賈奉雉》:“是秋入闈複落,邑邑不得誌,頗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強讀之。未至終篇,昏昏欲睡,心惶惑無以自主。”
【例句】他的講話太無聊了,人們聽了之後都~。
昏頭昏腦
【注音】hūn tóu hūn nǎo
【解詞】昏:昏昏沉沉。
【解義】形容昏昏沉沉、糊裏糊塗、精神不振的樣子。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撒了一地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周進昏頭昏腦,掃了一早晨。”
【例句】他昨天晚上沒有休息好,今天早晨起來覺得~。
hún
渾渾噩噩
【注音】hún hún è è
【解詞】渾渾:渾厚的樣子。噩噩:莊嚴肅穆的樣子。
【解義】最初用以形容質樸天真。現在多用以形容糊裏糊塗,愚昧無知。
【出處】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例句】這個人整天~,虛度年華。
渾水摸魚
【注音】hún shuǐ mō yú
【解詞】渾水:濁水。
【解義】比喻趁局麵紊亂或製造混亂以攫取不正當的利益。又作“混水摸魚”。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十》:“隻有冠曉荷……大可以馬上去渾水摸魚,管什麼上海開仗不開仗。”
【例句】他是個~的小人,我們得提防他。
魂不附體
【注音】hún bú fù tǐ
【解詞】魂:古時認為能離開人的形體而存在的精神、靈氣,即所謂靈魂。嚇得靈魂脫離軀體走散了。
【解義】形容極度驚慌,不能自主。
【出處】《元曲選·喬孟符〈金錢記〉一》:“使小生魂不附體。”
【例句】他看見凶手正拿刀砍路人,他被嚇得~。
魂不守舍
【注音】hún bù shǒu shè
【解詞】魂:靈魂。舍:指人的軀殼。
【解義】靈魂不能依存於軀殼之內。形容精神分散,恍惚,意念不能自持。
【出處】《三國誌·魏書·管略傳》注引《管略別傳》:“何(何晏)之視候,側魂不守舍,血不華色。”
【例句】失戀後,王明整天~,好像丟了魂似的,他爸爸整日提心吊膽。
魂飛魄散
【注音】hún fēi pò sàn
【解詞】魂、魄:統指所謂精神、靈氣。
【解義】嚇得魂魄都飛散了,形容驚恐萬狀,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元曲選·關漢卿〈蝴蝶夢〉二》:“驚的我魂飛魄散,走的我力盡筋舒。”也作“魄散魂飛”。
【例句】一聽八路軍來了,敵人~地四處逃竄。
hùn
混為一談
【注音】hùn wéi yī tán
【解詞】混:混雜。
【解義】指把性質不同的事物混雜在一起相提並論,當作同樣的事物。
【出處】唐·韓愈《昌黎先生集·平淮西碑》:“大官臆決唱聲,萬口和附,並為一談。”
【例句】把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不能~。
混淆視聽
【注音】hùn xiáo shì tīng
【解詞】視:看。
【解義】以假象或謊言迷人耳目,使人不辨是非。
【出處】郭洙若《洪波曲》第九章:“最惡毒的是從革命陣營內部來作惡……來擾亂陣容,淆惑視聽。”
【例句】這群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散布小道消息~。
huǒ
火樹銀花
【注音】huǒ shù yín huā
【解詞】火樹:綴滿燈彩的火紅的樹。銀花:閃閃發光的銀白色的花。
【解義】形容燦爛的燈光或煙火。
【出處】宋·文天祥《送前人元宵》:“火樹銀花,簇朱陵之明月;羅幃繡幕,開綠野之春風。”
【例句】~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
火中取栗
【注音】huǒ zhōng qǔ lì
【解詞】栗:栗子。
【解義】從爐火中取出燒烤著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風險,吃了苦頭,卻沒有得到好處。
【出處】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為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結果貓不但沒吃著栗子,反倒把爪子上的毛燒光了。
【例句】幾個國民黨傷兵望著已經遠逃的隊伍,破口大罵,這時他們才明白自己是為當官的~。
huò
豁然開朗
【注音】huò rán kāi lǎng
【解詞】豁然:形容開闊或通達。
【解義】突然展現出開闊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
【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例句】經他指點,我一下子就~了。
J
jī
雞鳴狗盜
【注音】jī míng gǒu dào
【解詞】鳴:雞叫。
【解義】裝雞鳴叫,裝狗偷盜。比喻卑賤不足道的技能。
【出處】《史記·孟嚐君列傳》載:“戰國時,齊國公子孟嚐君被扣留在秦國,他的一個門客裝成狗夜入秦宮,盜出已獻給秦王的狐裘,轉獻給秦王的一個愛妾,才使孟嚐君得以釋放。又靠另一個門客學雞叫,騙開了函穀關的城門,使他們得以逃回齊國。”
【例句】他大的能耐沒有,就有這點兒~的小本事。
雞犬不寧
【注音】jī quǎn bù níng
【解詞】寧:安寧。
【解義】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形容騷擾十分厲害。
【出處】唐·柳宗元《河東先生集·捕蛇者說》:“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huī)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例句】自從來了這幫家夥,村裏整日~。
雞飛狗跳
【注音】jī fēi gǒu tiào
【解詞】飛:飛走。
【解義】雞飛走了,狗跳牆跑了。比喻人受到驚嚇,惶惶不安的樣子。
【出處】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在這時,我們拿著剪子去強迫一些怕事的學生和首鼠兩端的老教員們,我們趕得他們雞飛狗跳。”
【例句】他是有名的無賴,常常鬧得鄉裏~的。
激濁揚清
【注音】jī zhuó yáng qīng
【解詞】激:衝去。濁:髒水。清:清水。
【解義】現比喻清除一切壞的,發揚一切好的。比喻抨擊壞的,表彰好的。
【出處】《元曲》:“褒貶必當,激濁揚清。”
【例句】一定要把~的現象發楊光大。
積重難返
【注音】jī zhòng nán fǎn
【解詞】返:返回,改變。
【解義】指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或弊端不易改變。
【出處】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六朝清談之習》:“晉人虛偽之習,依然……所趨,積重難返,直至隋平陳之後,始掃除之。”
【例句】舊體製帶來的問題~,在改革中要花很大的力氣。
積勞成疾
【注音】jī láo chéng jí
【解詞】積:積累。疾:病。
【解義】因為長期勞累而得了病。也作“積勞成病”。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六十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臥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禦敵。”
【例句】我們的陳校長雖然已經~,但他仍天天到校堅持工作,不肯休息。
jí
急不可待
【注音】jí bù kě dài
【解詞】急:急迫。待:等待。
【解義】急得不能再等。形容非常急迫。
【出處】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青娥》:“逆害飲食,但思魚羹,而近地則無,百裏外始……純孝,急不可待,懷貲獨往。”
【例句】麵對那一桌美味佳肴,我有些~了,恨不能馬上開飯。
急流勇退
【注音】jí liú yǒng tuì
【解詞】急:急流。勇:果斷。退:退回。
【解義】在急流中果斷地退下來。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時及早引退。
【出處】宋·蘇軾《贈善相程傑》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
【例句】在封建社會,官場鬥爭極為複雜,兔死狗烹的事例屢見不鮮,因此許多有識之士在功成名就之時,~,歸隱山林。
急功近利
【注音】jí gōng jìn lì
【解詞】急:急於。功:成就,成效。近利:眼前利益。
【解義】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利益。貪貶義。
【出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例句】遇事應從長計議,~是辦不成大事的。
急中生智
【注音】jí zhōng shēng zhì
【解詞】急:危急。智:智謀。
【解義】在危急的時候突然想出應付的好辦法。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二十三回:“忽見猛虎銜一小孩,也是急中生智,將手中板斧……打在虎背之上。”
【例句】他~,揚起自己的紅背心,發出停車信號,避列車出軌的災難。
集思廣益
【注音】jí sī guǎng yì
【解詞】集:集中。思:思想,智慧。廣:擴展。益:極小,效益。
【解義】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諸葛丞相集·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例句】這是件大事,應該讓大家充分地發表意見,~,這樣可以把事情辦得更好。
j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注音】jǐ suǒ bú yù,wù shī yú rén
【解詞】欲:想。勿:不要。施:施加,強加。
【解義】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出處】《論語·顏淵》:“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例句】~,你自己不願意去,何必硬逼著他去呢?
濟濟一堂
【注音】jǐ jǐ yī táng
【解詞】濟濟:人多的樣子。堂:大廳。
【解義】很多人聚集在一起。
【出處】清·歸莊《靜觀樓講義序》:“今也名賢秀士,濟濟一堂,大義正言,洋洋盈耳。”
【例句】在交易會的開幕式上,各地的企業家和商界人士~。
jì
既來之,則安之
【注音】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解詞】既:已經,既然。
【解義】原指已經使他來了,就要使他安心。現指既然來了,就要安下心來。
【出處】《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例句】我本來不想來參加這個會的,但~,我還是開完會再走。
繼往開來
【注音】jì wǎng kāi lái
【解詞】繼:繼承。往:過去。開:開辟,開創。來:未來。
【解義】繼承前人的事業,開辟未來的道路。
【出處】明·王守仁《傳習錄·三》:“文公精神氣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繼往開來。”
【例句】我們青年人應該努力學習,因為我們肩負著~的曆史重任。
jiā
家學淵源
【注音】jiā xué yuān yuán
【解詞】家學:家傳之學。淵源:事情的本原。
【解義】一家世代相傳的學問。
【例句】這位教授有~,三代著書立說,為世人所讚頌。
家喻戶曉
【注音】jiā yù hù xiǎo
【解詞】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解義】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
【出處】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太祖嚐謂大理寺卿周禎曰:‘……直解其義,頒之郡縣,使民家喻戶曉。’”
【例句】哥哥上大學的消息在村子裏已經~了。
jiǎ
假公濟私
【注音】jiǎ gōng jì sī
【解詞】假:借。濟:補益。
【解義】假借公家的名義,使自己得到私利。
【出處】《元曲選·無名氏〈陳州糶米〉一》:“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幹罷了也嗬!”
【例句】有的人不擇手段地~。
jià
價值連城
【注音】jià zhí lián chéng
【解詞】連城;連成一片的許多城池。
【解義】形容極其貴重,價值很高。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例句】這件~的藝術珍品最終又回到了他的手裏。
價廉物美
【注音】jià lián wù mě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