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M
má
麻木不仁
【注音】má mù bù rén
【解詞】不仁:肢體的某一部分喪失感覺。
【解義】肢體麻痹,沒有感覺,比喻對外界的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天下作女孩兒的……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個女的,便有個女兒情態。”
【例句】對同誌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注音】má què suī xiǎo,wǔ zàng jù quán
【解詞】五髒:指心、肝、脾、肺、腎等五種器官,泛指體內的所有器官。
【解義】麻雀雖然小,體內樣樣器官都具備。比喻某一事物規模雖小,但卻一應俱全,樣樣具備。
【例句】你別看我們那個生產組小,“~”。
mán
蠻不講理
【注音】mán bù jiǎng lǐ
【解詞】蠻:蠻橫。理:道理。
【解義】蠻橫粗暴,不講道理。
【出處】劉操南《武鬆演義》第六回:“武鬆在旁邊說話不得,惱恨縣主得了賄銀,這樣蠻橫無理。”
【例句】你這人怎麼~?我不跟你說了。
瞞上欺下
【注音】mán shàng qī xià
【解詞】瞞:瞞哄。欺:欺瞞。
【解義】瞞哄上級,欺壓下屬和人民。
【出處】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如今還不能替老百姓想,瞞上欺下,咱簡直不是個人啦。”
【例句】自從他當了科長後,經常~。
mǎn
滿腹經綸
【注音】mǎn fù jīng lún
【解詞】經綸:整理過的蠶絲,引申為人的才能、本領,規劃治理國家的謀略。
【解義】滿肚子才能和學問,形容人很有學問,有處理大事的才能,有治理國家的才幹。
【出處】宋·洪炎《西渡詩集·聞師川諫議至漳州作建除字詩十二韻迓之》:“滿腹懷經綸,筆間念露雨。”
【例句】辛棄疾渡江南下之後,被重用的時候少,被閑置的時候多,滿腔熱血,~,輕付與浮雲流水。
滿麵春風
【注音】mǎn miàn chūn fēng
【解詞】滿麵:整個麵部。春風:春天溫暖的風,比喻和悅的神色。
【解義】形容愉快、和藹的麵容。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得勝歸來喜笑濃,昂昂誌卷長虹,飲千鍾滿麵春風。”
【例句】在首都王府井大街,車水馬龍,熱鬧繁忙,商店披著節日的盛裝,人們~地南來北往。
滿目瘡痍
【注音】mǎn mù chuāng yí
【解詞】滿目:滿眼。瘡痍:創傷。
【解義】滿眼看到的都是創傷。比喻眼前所看到的都是災禍嚴重、殘破淒涼的景象。
【例句】四十多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已經使我國改變了民生凋敝,~的麵貌。
滿腔熱忱
【注音】mǎn qiāng rè chén
【解詞】滿腔:充滿心中。熱忱:熱情。
【解義】形容心裏充滿了熱烈而真摯的感情。
【出處】毛澤東《紀念白求恩》:“對同誌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
【例句】不管哪一行業都是光榮的,有出息的,因而~,勤勤懇懇,全心全意地幹下去,那就一定可以發揮你的才能,作出好成績來,受到國家和人民的器重。
滿載而歸
【注音】mǎn zài ér guī
【解詞】滿載:運輸工具裝滿了東西。
【解義】裝滿了東西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處】明·李贄《焚書·又與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例句】曆史知識寶庫的大門,對於每一個有心於發掘的人都是開著的。祝你們~!
mǎn
漫不經心
【注音】màn bù jīng xīn
【解詞】漫:隨便。經心:在意,留心。
【解義】指隨隨便便,對事情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出處】宋·陳亮《與徐彥才大諫》:“獨亮自以生長……烏能漫不經意於其間。”
【例句】他~地玩弄著手裏的筷子,對眼前的事裝作沒看見。
漫山遍野
【注音】màn shān biàn yě
【解詞】漫:滿,整個。遍:到處。
【解義】滿山滿野到處都是。形容數量多,範圍廣。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五回:“眾人看時,漫山遍野,都是雜彩旗幡,水……船來。”
【例句】春天來了,~都開滿了野花。
漫無邊際
【注音】màn wú biān jì
【解詞】漫:不受約束。邊際:邊緣。
【解義】指非常廣闊,一眼望不到邊。也指談話或寫文章等沒有中心,離題太遠。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四章:“(徐世昌)隻向黎(元洪)說了一些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話。”
【例句】傍晚,人們在一天辛勞後,躺在用溪水衝洗過的石板上,享受習習的晚風,~地講西遊、話水滸。
慢條斯理
【注音】màn tiáo sī lǐ
【解詞】條:條理。
【解義】原指有條有理,後形容說話、做事不緊不慢,不慌不忙的樣子。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無奈自己說話,向來是低聲靜氣,慢條斯理的慣了。”
【例句】公子正在那裏檢點那些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地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
máng
茫然若失
【注音】máng rán ruò shī
【解詞】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若失:若有所失。
【解義】形容心神不寧,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麼東西似的。
【出處】朱自清《白采》:’我將薰宇的信念了好幾遍,茫然若失了一會兒;覺得白采……後死者所難堪的。”
【例句】她~地望著那位大嫂,望著車上的人。
茫無頭緒
【注音】máng wú tóu xù
【解詞】茫:形容事物沒有邊際,看不清楚。
【解義】沒有一點頭緒。指對事情摸不著邊兒,不知從何著手。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九回:“到底是哪一件事?這樣茫無頭緒的,叫我從何說起?”
【例句】序文的性質常常是全書的提要或批評,先看一遍,至少對於全書有個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標準,然後閱讀全書,就不至於~。
máo
毛骨悚然
【注音】máo gǔ sǒng rán
【解詞】毛:毛發。骨:指脊梁骨。悚然:害怕的樣子。
【解義】毛發豎起,脊梁骨發冷。形容極端害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例句】滴答,滴答!夜深人靜,獨自一個人諦聽著鍾擺在冷漠地、不停地擺動,不禁~。這單調而精確的聲音總是一成不變地表明一點:生命在不息地運動。
毛遂自薦
【注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詞】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
【解義】秦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援,他的門客毛遂自薦隨同前往。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沒有結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後來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趙孝成王九年,秦圍趙都邯鄲,平原君到楚國求救,毛遂自薦同往。平原君與楚王言合縱未決,毛遂接劍上前,陳述利害,終使楚王同意。”
【例句】在企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他~,當了經理。
mào
冒名頂替
【注音】mào míng dǐng tì
【解詞】冒名:假冒別人的名義。
【解義】假冒別人的名義,代他幹事或者竊取他的權利、地位。也指以這一事物冒充另一事物。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五回:“你走了便也罷,卻怎麼綁些柳樹在此,冒名頂替?”
【例句】他大喊:“那人不是我們廠長,是~的!”
貌合神離
【注音】mào hé shén lí
【解詞】貌:外表的形象,樣子。神:指內心。
【解義】表麵上兩者看來雖很切合,但實際上內心卻不一樣,或表麵上兩者親近,而實質上內心疏遠。也指文字翻譯,譯文與原文表麵似乎很切合,實際文章風貌已不同。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三回:“所以說西賊參商,貌合神離,將來舉起事來,禍正不測”。
【例句】其實世界是也不會有完全歸化的譯文,倘有,就是~,從嚴辨別起來,它算不得翻譯。
méi
沒精打采
【注音】méi jīng dǎ cǎi
【解詞】采:精神,神色。
【解義】形容不高興,精神不振作。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七回:“賈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的歸至怡紅院中。”
【例句】看著他那副~的樣子,我們沒有心思再玩下去了。
眉飛色舞
【注音】méi fēi sè wǔ
【解詞】色:臉色。
【解義】形容人非常高興或十分得意的神態。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王鄉紳一聽此言,不禁眉飛色舞。”
【例句】他~地給我們講述著他在旅行中碰到的新鮮事。
眉開眼笑
【注音】méi kāi yǎn xiào
【解詞】開:舒展。
【解義】形容非常高興的樣子。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將這兩本書,拿到燈下一看,不覺眉開眼笑,手舞足蹈起來。”
【例句】爸爸看了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立刻~起來。
měi
美不勝收
【注音】měi bù shèng shōu
【解詞】勝:能夠承受。收:接受。
【解義】美好的事物太多,來不及一一接受或欣賞。
【出處】宋·鄭興裔《請起居重華宮疏》:“自古聖帝賢王,史策所載,美不勝收。”
【例句】北京的名勝古跡~。
美輪美奐
【注音】měi lún měi huàn
【解詞】輪:古代圓形穀倉。奐:盛大,鮮明。
【解義】形容房屋高大美觀,宏偉華麗。
【出處】《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例句】平地而起的高大建築物,~,蔚為壯觀。
mén
門當戶對
【注音】mén dāng hù duì
【解詞】門、戶:指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當:相合,對等。
【解義】舊指男女雙方家族的社會政治地位和經濟狀況相當,適宜通婚結親。現泛指人與人的身份相等。物與物的對稱配合等。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雖然不是門當戶對,也強如陷於賊中。”
【例句】我們倆是自由戀愛,沒有考慮什麼~的。
門庭若市
【注音】mén tíng ruò shì
【解詞】門:原指宮門。庭:原指朝廷,現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場。
【解義】形容宮門裏,朝廷上進諫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樣,非常熱鬧。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例句】這家飯店剛開業的時候,人來人往,~。
捫心自問
【注音】mén xīn zì wèn
【解詞】捫:按、摸。
【解義】按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己反省。
【出處】宋·宋祁《學舍晝上》:“捫心自問何功德。五管支離治糸解人。”
【例句】~,我無愧於同誌們的信任。
mèn
悶悶不樂
【注音】mèn mèn bú lè
【解詞】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
【解義】形容心情煩悶抑鬱、不愉快。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例句】你今天怎麼了?一副~的樣子。
méng
蒙混過關
【注音】méng hùn guò guān
【解詞】關:關卡。
【解義】核查事情時,企圖欺騙混過去。
【例句】這次檢查非常嚴格,你不要妄想能~。
蒙昧無知
【注音】méng mèi wú zhī
【解詞】蒙昧:沒有文化,不明事理。
【解義】形容沒有文化知識,愚昧落後,不明事理。
【出處】《晉書·阮種傳》:“臣誠蒙昧,所以為罪。”
【例句】人不學無術,就會~。
朦朦朧朧
【注音】méng méng lóng lóng
【解詞】朦朧:模糊,不清楚。
【解義】形容模模糊糊,不清楚的樣子。
【例句】街道在月光雪影下~的,像罩上了一層煙霧。
mèng
夢寐以求
【注音】mèng mèi yǐ qiú
【解詞】夢寐:睡夢。
【解義】連睡夢中也在追求。形容迫切希望,極力追求。
【出處】南朝·梁·沈炯《歸魂賦》:“思我親戚之顏貌,寄夢寐而魂求。”
【例句】當一名人民解放軍戰士是他~的願望。
mí
彌留之際
【注音】mí liú zhī jì
【解詞】彌留:病重快要死了,垂危。際:時候。
【解義】指病重快要死的時候。
【出處】唐朝·蕭統《文選·王劍〈褚淵碑文〉》:“景命不永,大漸彌留。”
【例句】他~還想著國家和人民。
彌天大謊
【注音】mí tiān dà huǎng
【解詞】彌天:滿天,形容極大。
【解義】滿天的大謊言。指極大的謊話。
【出處】清·張南莊《何典》第七回:“臭鬼又問起他家世來。活死人不好話出自己地頭腳跟,便扯個瞞天大謊。”
【例句】“誰撒這個~啊。”胖老婆喊道:“那可喪天良啊!”
彌天大罪
【注音】mí tiān dà zuì
【解詞】彌天:滿天,形容極大。
【解義】指極大的罪惡。
【出處】《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第一卷:“虞臣計有彌天罪,今將革命獻王前。”
【例句】大家都不理他,好像他犯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