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帆板(1 / 3)

第二部分帆板

帆板運動概述

帆板的簡介

帆板運動是人利用一塊狹長的板體上的三角帆,借助風力作用於帆上所形成的動力而進行的一種水上運動。它集娛樂性、觀賞性、競技性於一體,是世界上沿海國家和地區最普及和最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之一。

帆板運動的起源

帆板運動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項目,20世紀60年代末起源於衝浪聖地夏威夷。美國人修萬斯設計製造出第一套帶有方向的帆板,並得到了迅速的普及,繼而風靡世界。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經常從事帆板運動的人在一億以上。

1965年美國人紐曼在《流行科學》雜誌著文《航行的滑板——一種新奇刺激的高速水上運動》,介紹在衝浪板上裝置帆具,借助風力推動行駛。文中所介紹的帆板要求人背向帆操作。因為這種操作不符合人體解剖學的規律,難以駕駛,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興趣。加利福尼亞是許多新艇運動及遊戲的發源地,有些酷愛滑水和航海的人注意到這一信息,有誌者開始了對帆板的研製。很快,一個名叫豪衛爾·修萬斯的電腦工程師利用三年時間研製成了操作人員麵對帆駕駛、工藝簡單而輕便靈巧的帆板,於1970年6月在美國以注冊了這一名字叫溫德色費爾的帆板器材。這一發明,迅速傳到歐洲。

這種駕駛一葉“扁舟”在碧海藍天之中,可高速行駛,可做技巧動作,玩法多端、引人入勝、樂趣橫生、永遠不使人厭倦的運動,有很高的鍛煉價值,能發展人的力量、耐力、平衡和靈敏,使人體全麵發展。參加者始終在搏擊風浪,能培養頑強的意誌品質。所以帆板運動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人們踴躍參與,例如在歐美很快建立起了教學帆板的學校,到1978年僅英國就建立了26所。鄧記公司1973年開始在荷蘭批量生產帆板,到1978年底就售出5萬條。大量的帆板器材湧入市場,極大地推動了帆板運動的開展,很快風靡世界,同時培養出一批駕駛技術超群的選手。帆板逐漸從單純的娛樂、休閑、健身發展成一項競技運動。

1972年,在加拿大舉行了第一次帆板世界錦標賽。1980年奧委會決定於1984年第23屆奧運會的帆船比賽中增設男子帆板,第25屈奧運會又增設了女子帆板。

日本是亞洲開展帆板運動最早的國家,早在1973年就開展活動。其後是泰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我國在1979年由國家體委青島航海運動學校試製成功第一條帆板,在第4屆全運會摩托艇比賽開幕式上作了成功的表演,獲得了各方麵的認可。1980年12月各省市派教練員參加了由國家體委青島航海運動學校舉辦的教練員訓練班。1981年8月,在青島舉行了我國首次帆板競賽,參加的有北京、遼寧、河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共十一個代表隊53名運動員,使用國產器材,共設六個項目。山東、安微各獲兩項第一,廣東、北京各獲一項第一。

我國的帆板運動得到了各級政府、體委的有力支持,很快普及到15個省市、30多個城市。先後有6個廠家生產帆板,支持帆板選用的訓練和競賽。我國帆板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對機板運動的技術理論、訓練方法和手段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同時吸取國外的先進技術,對有帆板運動潛質的青少年進行係統的刻苦訓練。由於我國有以上諸多有利因素,盡管我國帆板運動開展的時間短、資金少,但進步、追趕能力強。

1982年,我國帆板運動員首次在第9屆亞運會亮相時排名第四,到第10屆、第11屆和第12屆亞運會時,所設的帆板金牌盡收中國帆板運動員的囊中。在重大國際競賽中,女子選手曾獲得過三次世界錦標賽金牌,並在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上獲得銀牌。我國香港帆板運動員獲得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金牌。

我國帆板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良好的自然水域,引起國際帆船、帆板界的關注,經常委托我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主辦或承辦洲際和世界範圍的帆船、帆板競賽,如1996年大廣東汕尾舉行的亞太地區帆板錦標賽暨奧運精英賽,有來自亞洲、歐洲、非洲、美洲、澳洲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國際翻波級、國際競賽板級、國際溫德色費爾級和國際米斯特拉統一設計級四種級別的比賽,這是世界首次舉行的四種級別的同場競賽。

我國主辦和承辦大型國際帆船、帆板競賽的組織能力和中國人民的熱情,深受來華參賽人士的讚揚。多次來華擔任仲裁工作的國際帆聯帆板委員會主席阿龍布特茲寫道:“每次我訪問中國後,我都是帶著我所受到的熱情款待和中國帆協在組織大型帆板比賽方麵出色的能力的美好回憶回到我的祖國。現在我知道帆板項目在中國是熱點之一,我相信你們將在今後的國際比賽和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帆板運動的發展

1906年,英國的史密斯和西斯克·史坦爾專程去歐美各國與帆船領導人商談國際帆船的比賽等級和規則,並提議創立國際帆船競賽聯合會。1907年,世界第一個國際帆船組織——國際帆船聯合會正式成立,現有122個會員,管轄81個帆船級別。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就把帆船列為正式競賽項目,但由於天氣惡劣,比賽未能舉行。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帆船共進行了7個級別的比賽。除在美國聖路易斯舉行的第三屆奧運會沒有帆船比賽,其餘的奧運會都有。

帆板是介於帆船和衝浪之間的新興水上運動項目。帆板由帶有穩向板的板體、有萬向節的桅杆、帆和帆杆組成。運動員站在板上,利用自然風力,通過帆杆操縱帆使帆板產生運動速度在水麵上行駛,靠改變帆的受風中心和板體的重心位置轉向。

196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馬裏納德海港出現一種加長衝浪板,上麵裝有能轉動的桅杆,受到青少年青睞,後逐漸形成一種運動,在歐美國家廣泛開展。首屆世界帆板錦標賽於1974年舉行。

1981年帆板作為帆船的一個級別被接納為奧運會大家庭的一員,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第一次把帆板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列入男、女帆板兩個項目。

第29屆奧運會帆船帆板項目設9個級別11項比賽。P級將作為新的帆板級別,分男子和女子兩項。其他項目為470級男子雙人艇、激光級男子單人艇、芬蘭人級重量級艇、星級男子龍骨艇、470級女子雙人艇、激光鐳迪爾女子單人艇、鷹鈴級女子龍骨艇、49人級快艇、托納多級雙體船。

第29屆奧運會帆船帆板比賽將於2008年8月9日至21日在青島國際帆船中心及周邊水域舉行。

中國帆板所取得的輝煌成績:中國香港選手李麗珊曾奪得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帆板金牌;中國選手殷劍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得女子帆板銀牌;中國選手殷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奪得女子帆板金牌。

帆板運動在我國的發展

我國在1979年由國家體委青島航海運動學校成功試製出第一條國產帆板,1980年舉辦了第一次全國帆板教練學習班之後,全國各省迅速開展此項運動,先後成立了二十個省市體協的專業帆板運動隊和幾十個基層業餘訓練點。現在每年有四次全國性的比賽(分別為全國國際米氏級錦標賽、全國“翻波板”錦標賽、全國帆板冠軍賽和全國青年帆板錦標賽),每四年一次的全國運動會都設帆板比賽項目,同時帆板也是亞運會、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我國開展帆板項目較遲,但發展很快,1982年起就參加國際比賽,1984年廣東省湛江籍運動員張小冬(女)在國際上為我國奪得第一次帆板世界冠軍,至今我國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上共獲三次世界冠軍和五個亞運會冠軍。張小冬還在1992年第26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奪得銀牌,實現了亞洲人在奧運會帆板項目中獎牌零的突破。

目前我國男子、女子帆板水平已經達到世界級水準。1996年香港選手李麗珊在第27屆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勇奪金牌,使世界認識到帆板是一項適合亞洲人的運動項目,它更是適合中國人發展的項目。這屆奧運會,我國選手李科奪得女子第四名;2000年奧運會,周元國奪得男子第五名,張楚君名列女子第七名。

競技帆船、帆板運動的世界格局

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6屆奧運會,帆船比賽共設10個級別。獎牌分布為:歐洲18枚(金牌7枚)、南美洲3枚(金牌2枚)、北美洲2枚、大洋洲3枚、亞洲2枚(金牌1枚),歐洲選手處在霸主地位,其原因是歐洲的競技帆船運動曆史悠久,帆船俱樂部遍布各國,群眾性活動很普及,國際帆聯的會員國歐洲占三成以上。歐洲帆船競賽頻繁,每周都有大型的競賽,對選手的技、戰術提高非常有益。美洲和大洋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和3亞和新西蘭等國,在曆屆奧運會上成績不凡,有勢力與歐洲抗衡。亞洲的470級和女子帆板有較高水平,其他級別成績平平。

休閑健身趨問社會化、普及化

體育運動的發展規模與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社會經濟、文明水平越高,人們的健身休閑意識就越強,體育活動就越普及。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民展勢頭看好。因此,帆船、帆板運動的規模繼續擴大,各國政府的教育指導思想和家長的育兒思路,都包含著大力鼓勵兒童少年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帆船、帆板運動有著獨特的魅力,備受人們的青睞。據調查,大多數參加帆船、帆板運動者的目的是健身娛樂,開發智力,培養意誌,科學健康地利用剩餘精力,避免社會精神汙染。因此,在多數開展帆船、帆板運動國家的參加活動的人口中、休閑健身者多,而且兒童少年居多。

未來世界帆船、帆板運動發展是樂觀的,這項運動不耗能源,沒有公害,可使參加者受到身心鍛煉,合乎社會文化高發展、人類回歸自然這一趨勢。

高水平競技趨向職業化、商業化

當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商品經濟已浸透到各個角落。因此,商業自然地把競技體育作為特殊媒體和橋梁,來縮短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而競技體育,特別的奧運會的競技體育已進入並非健身休閑的領域,要想獲勝就要付出大的代價,要有強大的物質後盾。這兩種不同的要求恰好創造了“貿易合作”,形成了當今和未來競技體育發展職業化、商業化的特征。

為此,國際帆聯近幾年出台了改革措施:允許帆船完整在比賽船上展示商品廣告;縮短了奧運會競賽場地的航程,使競賽場地盡量靠近岸邊,以便新聞媒體傳播。為增加觀賞性,提高廣告效益,靈巧的帆板競賽,有時采用岸上出發,岸上衝終點。近年來一種可拆裝的室內水池設施問世,利用搭設成的水池,靠機械製造風浪,在室內舉行多姿多彩的帆板技巧表演和扣人心弦的小場地駛帆、障礙滑競賽。這樣能使運動員的高超技藝盡收觀眾的眼底,使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參與感。賽事的主辦者盡力把競技帆船、帆板運動推向市場,從而適應職業化、商業化的需要。

未來的帆船、帆板競賽,特別是世界重大賽事,如奧運會,已不再是業餘競賽,而是高水平的職業化競賽。帆船、帆板運動強國在製定未來規劃時,首先是要籌集足夠的資金,供一批選手從事專業化、職業化的訓練。如以色列就有二十幾名由國家協會支付費用全年訓練的選手。我國香港帆板選手、第26屆奧運會金牌獲得者李麗珊雖然是一名公司職員,而實際是靠政府和社會的雄厚經費支持,長年進行係統訓練和競賽的運動員。

競技帆船、帆板運動越發展,職業化、商業化的結合會越緊密。

帆板的分類

帆板的分類項目較多,主要的有:米氏板、翻波板、休閑帆板、溫德色費爾板等,這些項目的分類主要是根據板型和功能差異進行劃分的。目前國際最流行的是米式板、翻波板和休閑帆板。其中米氏板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帆板器材

帆板器材簡單輕便,國際統一型號的密斯特拉級帆板板體長372米,寬065米,厚02米,桅長495米,帆杆長22~24米,帆74平方米,全套重量20公斤以下,比賽適合在大風大浪的海麵上進行,也可以在內陸的江河湖泊中進行,有風的水麵上都能開展。

1各部件名稱:帆板器材分為幀體和帆具兩大部分。板體部分包括板體、穩向板、尾鰭、腳套和桅滑軌。帆具部分包括帆、桅杆、帆杆、加長管和萬向節等。

2主要部件用途:

(1)穩向板:帆板前進時可以起到減少板體橫移、提高前進效率和穩定航向的作用。穩向板上下活動可以改變板體側麵阻力中心位置。

(2)尾鰭:可以減少帆板曲線航行。

(3)帆具:桅、帆杆連同帆前後角索等裝置。是為了支撐和調整帆。桅、帆杆及其附屬裝置與它們所支持的帆,構成帆板前進的動力源。

(4)加長管:桅有了加長管就可以配合級別規則規定的大、小帆型使用,使其適用性更大。運動員可以根據風力的大小改變桅杆高度,便於操帆。

(5)萬向節:是板體與桅杆的分合裝置,它可以使桅杆隨意轉動和傾斜,使帆和風十分合理地接觸,獲得最大的前進動力。桅杆通過萬向節前傾後例改變帆受風中心位置。與側麵阻力中心形成力偶,促使帆板改變航向。萬向節上聯桅帆動力,下接板體,承上啟下將推力傳遞給板體,使其前進。萬向節有多種形式,但任何一種都應具備轉動上的靈活可靠性。與桅裝配的軸向性和抗彎曲的剛性及彈性。

(6)帆插板:帆係柔性體,帆插板猶如魚的骨棘,它可以在帆受風時保持理想的設計帆型,充分利用空氣動力,提高帆的效率。

(7)板體:這個類似墨魚蓋的浮力體,其首上翹較尖,尾部較平滑,適合於半滑或滑行艇原理。米板底部做成導流型凹線。起到穩定板體、加速滑行的作用。

(8)桅滑軌:這種裝置使帆具又增加了縱向移動的自由度。這種移動可以改變帆力個心的前後位置,進一步滿足了各種風向、風速操作的需要。

(9)腳套:不要小視腳套在板體上的排列和使用位置。它不僅在人、板、帆這個相對水麵的係統中給駕駛者一個可靠的支點,而且對調整板體傾角和風向角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0)帆角索裝置:帆角索主要由繩索和滑輪組成。前角索主要用於調整桅杆彎度,減少帆膠緣弧度;後角索用於調整帆後緣最大弧度前移,起到逐漸減少帆弧的作用,按駛帆時風的大個、帆型的不同,前後配合調整,提高帆的效率。

帆板運動規則

帆板運動的規則

帆船帆板競賽共進行11輪(49人級16輪),前10輪(49人級前15輪)選其中最好的9輪(49人級14輪)成績來計算每條帆船的名次。每一輪名次的得分為:第一名得1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3分,以此類推。前10名的船進入決賽。每條帆船在每一輪比賽中的名次得分相加,就是該船的總成績。總成績得分越少者名次越靠前。由於帆船競賽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直接受到氣象水文條件的影響,所以規定的競賽輪次可能完不成。因此,帆船比賽沒有絕對的紀錄,隻有最好成績。

賽船的船體、裝備或運動員身體的任何部分,在按照規定的比賽航程上繞過了所有規定的標誌並觸及終點線時,該船即為結束比賽。

觀賽禮儀

帆船比賽受項目特點所限,比賽場地一般離岸較遠,所以觀眾在岸上很難看到比賽中的細節;即使自己有船也隻能在比賽區域之外觀看,而且每個級別都要比好幾天才能分出勝負,所以到現場看比賽不妨當作一次海濱假日之旅。在藍色的大海上,林立的桅帆在陽光映照下,會讓眼前的風景更加生動,而運動員馭風破浪的矯健身姿也會給人運動之美的愉悅享受。觀眾可以很放鬆地在岸邊看比賽,肉眼看不到的細節往往可以通過場邊的大屏幕來彌補。

本屆奧運會,比賽場地設置將盡量靠近岸邊。觀看比賽時,觀眾可以帶上國旗,當自己喜愛的隊靠近時,可以放聲呐喊為其助威。

帆船帆板級別簡介

女子單人艇——Laser Radial級

Laser Radial是Laser協會的一個級別,適用於青少年或者女子運動員開展訓練與競賽活動。除了桅杆略短和帆略小之外,其他方麵同激光標準級完全一樣,可以視為向激光過度的一個級別。

主要數據為:長423米,寬142米,帆麵積576平方米,船重59公斤。

男子單人艇——芬蘭人級

穩向板型,長45米、寬151米、帆麵積10平方米、船重145公斤。

芬蘭人級首次進入奧運會1952年。它是在1949年芬蘭國家帆船協會為籌備即將在本國舉行的奧運會而發動的一次帆船設計大賽中產生出來的船型,設計者是瑞典人Richard Sarby。要求選手的體重大一些。

男子公開級——激光級

穩向板型,長423米、寬142米、帆麵積706平方米、船重59公斤。

該船是由加拿大人布魯斯荷比設計,60年代發展起來的項目。首次進入奧運會是1992年。目前已經在100多個國家開展。最初是作為娛樂型船設計的,多在周未的休假中使用,後來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性的運動帆船。

男子雙人艇、女子雙人艇——470級

穩向板型,有球形帆,長47米、寬168米、帆麵積126平方米\球形帆14平方米,船重115公斤。首次進入奧運會是1976年。設計者是Andro Corno。1986年的釜山奧運會首次引入女子470級的比賽。470級在世界上開展較普遍,船的操控性能很好。〖BT3〗女子龍骨船——鷹鈴級三人操縱,龍骨型帆船,長635米、寬173米、帆麵積14平方米、船重200-230公斤。該船適合於女子或青少年開展活動。由挪威人Jan Linge於1967年設計。Yngling是年輕人的意思。當時是為他自己14歲的兒子設計的一條龍骨船。該級別在北歐地區較為普及。2004年雅典奧運會被列入比賽項目。〖BT3〗男子龍骨船——星級二人操縱,龍骨型,長692米、寬173米、帆麵積269平方米、船重662公斤。星級是資格最老的奧運會項目。1911年美國人William Gardner設計,1932年被列入奧運會(洛山磯)比賽項目。該船的特點是有一個較小的船艙,帆較高,桅杆長。該船較大的帆麵積和調整的難度需要選手具有高超的技術經驗和較大的體重。〖BT3〗男子帆板、女子帆板——Neil Pryde RSX級主要數據為:長279米,寬093米,重13公斤,帆麵積為85和10平方米。〖BT3〗多體公開級——托納多級雙人操縱,雙體船,是直線速度最快的奧運會帆船,長610米、寬305米、帆麵積218平方米、船重140公斤。首次進入奧運會是1976年。設計者是英國人Rodney Marsh。駕駛雙體船與單體船的要求不同。順風行駛時操縱好壞帶來的速度差異很大,在浪中航行較困難。〖BT3〗雙人公開級——49人級雙人操縱的新生代高速帆艇,長499米、船寬17米,含側支架寬299米、帆麵積592平方米(含球形帆)、船重125公斤。首次進入奧運會是2000悉尼奧運會。49人級是在澳洲18英尺級帆船的基礎上開發的項目。最高航速可達25節(每小時46公裏)。該船具有超大的帆麵積,操縱起來有較大的難度。船體兩舷各有一個伸出來的側支架,以便乘員獲得更大的壓舷力距。〖BT2〗帆板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MZ)〗〖BT3〗國際級運動健將奧運會前八名或世界錦標賽前六名獲得者。〖BT3〗運動健將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運動健將稱號。1在奧運會或世界錦標賽中獲得前十名者;在亞運會或亞洲錦標賽中獲得前三名者;2在五個以上國家參加的國際邀請賽中獲得第一名者;3在全國錦標賽中獲得第一名者。〖BT3〗一級運動員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一級運動員稱號。1參加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者;2在亞運會和亞洲錦標賽中獲得第四至六名者,在三個以上國家級隊(6名以上運動員)參加的國際邀請賽中獲得第二至三名者;3在全國錦標賽中獲得前三名者。〖BT3〗二級運動員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二級運動員稱號。1在全國錦標賽中獲得第四至六名者;2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比賽中獲得前三名者。〖BT3〗三級運動員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三級運動員稱號。1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比賽中獲得第四至六名者;2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的地、市一級比賽中獲得前三名者。〖HJ3.3mm〗〖BT1〗帆船帆板健將〖MZ)〗〖BT2〗第一代帆船運動員王誌敏〖MZ)〗在時間的長河中,2001年7月13日,永遠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個日子的到來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對青島意味著什麼?現在,人們隻能自己去感觸。奧運會已經給北京、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改變;奧帆賽也給青島、給這座城市帶來了許多改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後,也許曆史帶給我們的會是一種更大的震撼。2001年正式成為奧帆賽舉辦城市後,青島從2002年開始將申辦成功的光榮轉化為了實際行動,開始為奧帆賽籌備進行前期準備工作。2001年7月13日晚,申奧大廳,在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申奧成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抑製不住自己內心的狂喜,激動地慶祝這一曆史性時刻的到來。王誌敏,這位一輩子都與帆船結緣、並且第一時間將申辦奧帆賽的消息帶回青島的老人、青島嶗山鄒家帆船俱樂部的總經理,也身在其中。“當時那種激動是欲哭無淚的感覺,感覺整個人因為激動而有些發呆,太興奮了!”這是現在68歲的王誌敏對當時場麵的回憶。王誌敏的激動有兩個理由,首先是為北京申奧成功,青島成為北京奧運會的帆船比賽城市。就在同一天,由青島市政府、國家體育總局青島航海運動學校、以及由她和丈夫創辦的帆船俱樂部共同承辦的第39屆OP帆船世界錦標賽在青島正式開幕。〖BT3〗OP世錦賽盛況空前第39屆OP帆船世界錦標賽原定的開幕時間是2001年7月22日,為給北京申奧助威、也為圓自己的一個夢,王誌敏特別向國際OP帆聯申請,將開幕時間提前到了7月13日。〖JP+1〗“從我自己的角度講,對於北京申奧能否成功抱著一種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申請將第39屆OP帆船世界錦標賽的開幕式放在7月13日進行,一方麵是為北京申辦奧運會助威,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作為一名老帆船工作者,如果北京申奧沒有成功,這一比賽的舉辦,會填補我心中的一些遺憾。”王誌敏這樣解釋將第39屆OP帆船世界錦標賽開幕式提前到7月13日的原因。〖JP〗2001年7月13日,第39屆OP帆船世界錦標賽在白天開幕,當晚,北京在莫斯科申奧成功。一直到現在,王誌敏都認為2001年是自己人生的一個高潮。從7月13日開幕到22日閉幕,10天的時間內,4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名運動員雲集青島,創下了OP帆船世界錦標賽的一個新紀錄。尤其是在正式成為北京奧運會夥伴城市後,作為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地的青島,借OP帆船世錦賽的成功舉辦,向世人展示了“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白帆”的美麗風光,展現出了承辦國際賽事的能力和水平。作為一名中國的老帆船運動員,讓王誌敏欣喜的還有中國運動員的成績,中國隊獲得團體邁阿密杯第四名、團體總分第二名,中國的朱曄獲得男子個人挑戰第二名、徐莉佳獲得女子個人挑戰杯冠軍。視2001年作為自己人生的一個高潮,不僅是自己的帆船俱樂部承辦了這屆OP帆船世錦賽。更是因為青島正式成為奧帆賽舉辦城市,有王誌敏的牽線搭橋,才讓青島有了與奧帆賽結緣的機會。〖BT3〗讓青島與奧帆結緣王誌敏,我國上世紀50年代的第一代帆船運動員,在1986年和同樣是我國第一代帆船人的丈夫鄒成傳成立了青島嶗山鄒家帆船俱樂部。1991年,俱樂部成功地承辦了亞洲OP級帆船錦標賽。在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中心和中國帆船帆板協會的全力幫助和青島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俱樂部在2000年又成功地爭取到了2001年第39屆世界OP級帆船錦標賽的舉辦權。1998年底,為申辦第39屆OP帆船世錦賽到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中心彙報情況時,王誌敏碰到了秦皇島市市長一行十一人來水上運動管理中心送交申辦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的材料。憑著一個老運動員的多年體驗,王誌敏認為在中國,青島的海域和碼頭設施是最適合搞帆船比賽的,無論城市設施還是帆船基礎,青島都當之無愧地應當成為奧帆賽舉辦城市。更為關鍵的是,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奧運會項目,王誌敏深知這樣一個比賽放在青島舉辦,會給青島帶來什麼樣的改變。“1989年亞洲帆船錦標賽和1990年亞運會帆船比賽在秦皇島舉辦時,我都在那裏參與競賽組織工作。秦皇島的城市設施與青島差距很大,但兩次比賽中人們看到的是秦皇島一年一個樣。申辦奧帆賽,青島再不爭取,以後就沒有機會了!”這是王誌敏當時的感受。帶著這樣一條寶貴的信息,王誌敏從北京匆匆返回青島,並立即向市政府、市體委有關領導作了彙報。不僅如此,王誌敏還給時任市委書記的張惠來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列舉了各國對申辦奧運的重視和舉辦奧運會給一個城市帶來的推動作用。對青島的熱愛、對海洋的熱愛,讓王誌敏在掌握信息後及時向政府部門、向市領導彙報。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內,青島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級部門為申辦奧帆賽付出了大量努力。同時,第39屆OP帆船世錦賽的主辦權榮歸青島,也讓大量國際帆聯官員有機會了解青島,認識青島,這對於青島申辦奧帆賽起到了重要作用。1999年10月,時任國際帆聯主席的亨德森先生來青島考察,當即表態支持青島申辦奧帆賽。對此,秦皇島在事後提出抗議,既然國際帆聯主席來中國考察,為什麼隻考察青島,不考察秦皇島,亨德森的回答是,到青島考察是因為青島要申辦第39屆OP帆船世錦賽。在青島申辦奧帆賽的過程中,亨德森的表態起到了關鍵性作用。2001年7月13日,隨著北京申奧的成功,青島也正式成為奧帆賽舉辦城市,青島幾代帆船人的夢想終於成真。鏡頭閃回到青島申奧大廳,王誌敏怎能不激動、不欣喜?在青島正式成為奧帆賽舉辦城市時,其中也有她的一份付出。〖BT3〗為打造帆船之都助力麵對記者,再度回憶起2001年的一個個場景時,王誌敏仍然難掩內心的激動。在王誌敏眼中,那一年的成功不僅是成功承辦了第39屆OP帆船世錦賽,不僅是因為奧帆賽落戶青島有自己的一份付出,同樣讓她感到自豪的一點是,那一年OP帆船世錦賽的舉辦,為她創立現在的事業奠定了基礎。1990年亞運會舉辦時,所用的帆船器材就是青島嶗山鄒家帆船俱樂部的工廠生產的,但在1990年後,自己的帆船生產工廠就基本停止了生產。在2001年承辦第39屆OP帆船世錦賽時,王誌敏遇到了很大的經濟困難,為了節省資金,幾乎傾家蕩產的她不得不重新啟用自己的工廠生產比賽所需器材。也就是從這一年起,鄒家帆船俱樂部生產帆船的工廠再也沒有停止過生產,他們生產的帆船目前已經達到國際頂級水平。青島市啟動“千帆競發計劃”所用的帆船就產自現由王誌敏兒子負責的工廠。從上世紀50年代起從事帆船運動,王誌敏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帆船、離開過對帆船的關注。青島成為奧帆賽舉辦城市,王誌敏一直在關注著奧帆賽籌備的進展。“在我見過的所有帆船比賽中,青島奧帆賽的組織籌備工作超出任何一次,青島奧帆賽肯定會舉辦成功。作為一名老運動員,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中國運動員在這次比賽中出好成績,奪金牌拿獎牌。希望青島能借奧帆賽,真正實現打造帆船之都的夢想。”王誌敏說。〖BT2〗中國第一個帆板世界冠軍張小冬〖MZ)〗張小冬,17歲開始從事帆板運動,19歲入選國家隊。在1984年第11屆世界帆板錦標賽上,她一舉奪得女子長距離賽和三角繞標賽冠軍,在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她又勇奪帆板女子A390級亞軍,為整個亞洲實現了奧運水上項目獎牌零的突破。〖BT3〗張小冬祖籍是山東昌邑人,出生在廣東湛江,在湛江長大。初中的時候,她的理想就是當一名運動員,拿好成績,張小冬喜歡遊泳、籃球,最擅長田徑的投擲,曾經是湛江市中學生運動會鉛球紀錄的保持者。1981年廣東省射擊隊到湛江選隊員,因她是學校的運動高手,老師讓她去參加,結果射擊沒選上,但卻被帆板教練選上了。〖BT3〗運動生涯1981年11月,張小冬正式開始了她的帆板運動生涯。1982年,張小冬到青島參加在彙泉灣舉行的練習賽,取得第2名。1987年六運會後,張小冬曾有過退役的打算,但聽說女子帆船將在1992年列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就堅持了下來,並勇奪銀牌。〖JP+1〗1992年8月15日,張小冬參加的女子帆板A390級比賽,在巴塞羅那考斯馬斯奧林匹克帆船中心開賽,第一天風力不足,比賽取消,所有運動員都在岸上等待。8月的巴塞羅那酷熱難當,漫無目的卻又要隨時做好下水準備的等待對運動員的體力和神經是雙重的考驗。下午15時,岸上旗語宣布當天比賽取消。在中國隊的陸上停船區,張小冬度過了她第一個沒有比賽的比賽日。〖JP〗第一天的比賽,確切地說是岸上等待,張小冬雖然感到難熬,但她說自己對於馬上開始的比賽有信心。這份信心來自於她對自己實力的把握,也來自於奧運會前一係列歐洲熱身賽的成績。1992年5月,中國隊在法國和法國隊對抗。當時,中國隊已經提前使用了奧運會比賽用的A390級帆板,法國隊則用一種質地更硬、速度更快的帆板,但中國隊在與法國隊的對抗中不落下風。在西班牙加的斯,這個哥倫布兩次遠征世界的出發港口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張小冬也有不錯成績。一係列比賽的成績讓張小冬心中有底。盡管到達巴塞羅那後的幾次下水張小冬感覺都不理想,身體狀態也處於一個相對低潮的時期,但對於比賽,張小冬還是充滿了信心,認為自己具備了進入前三名的實力。這時,她索性就不下水,靜靜地等待著比賽的來臨。第二天的比賽沒有讓運動員們繼續等待,而張小冬在比賽開始後也一改自己到達巴塞羅那後的低迷狀態。當天進行的兩輪比賽中,張小冬一個第二、一個第四的成績讓自己處在了總分榜的第二名。“巴塞羅那的潮差較小,海流也不像青島這麼急,出發後的航線主要是選擇跑岸邊,最關鍵的還是轉向點選擇。”這是張小冬在跑完前兩輪比賽後對場地的評價。後麵的比賽,張小冬的名次從未跌出過前六名,隨著比賽的進行,奪牌的希望越來越大,張小冬自身感覺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當時感覺賽程長的真有些熬人,比到最後整個人感覺比較煩躁,不願聽任何人說比賽成績,也不願與任何人溝通,隻想一個人安靜地呆著……”終於熬到了最後一輪,時間已經是8月23日。當時,排名第一的新西蘭選手巴巴拉領先排名第二的張小冬6分,張小冬與排名第三、第四的荷蘭選手和法國選手隻差3分。不出大的意外,冠軍將被巴巴拉奪得,而亞軍之爭卻存在著很大的懸念。當天,比賽的風很小,直到下午14時比賽還沒有開始,由於風擺,場地也在不停地進行著調整。好不容易熬到了比賽開始,又連續兩次有運動員搶航。啟航船上升起了黑旗,這意味著再有運動員搶航將直接被罰出局。第三個衝過一標後,張小冬一直在使勁地搖帆,向前衝,荷蘭選手和法國選手被張小冬甩在了身後。回到第四標時,張小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因為如果在出發時搶航,在這裏裁判會發出指示。而一旦得到指示,意味著你的比賽已經提前結束,在最後一輪中沒有名次。提心吊膽地衝過第四標,張小冬沒有看到裁判對她有任何表示。而隨後衝過第四標的法國選手卻在這裏看到了最不願看到的一幕,當裁判向她發出搶航指示時,她當時一鬆帆板就坐在了水上。她的出局已經讓張小冬確保了第三的名次。荷蘭選手第六個抵達第四標,她同樣沒有逃過搶航的處罰。此時,張小冬已經確保第二名。激動的淚水順著張小冬的臉向下流淌,沒有人能看到,張小冬也不願讓任何人看到,此時,她隻想讓淚水痛快地流下來,讓自己的身體隨著帆板上的掛鉤在海麵上飛馳。第11輪比賽結束,張小冬的名次是第8。在法國選手和荷蘭選手被判搶航後,張小冬最後一輪的成績已經無關緊要,她已經奪得了巴塞羅那奧運會帆板比賽的銀牌,這也是中國帆板在奧運會上的一個曆史性突破。回到岸上時,張小冬已經恢複了平靜,“雖然還有些激動,但已經不像剛才在海上知道獲得銀牌時那一瞬間的激動了。”〖BT3〗成為火炬手繼青大學子趙榮興被確定為奧運聖火傳遞火炬手之後,青島市又從北京奧組委爭取到一個火炬手名額。帆板運動員張小冬和謝振華成為候選人。其實,張小冬也是一位有實力的“競爭者”:1992年,她在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帆板比賽中獲得銀牌,實現了亞洲在奧帆賽曆史上獎牌零的突破。她是國家體育總局青島航海運動學校副校長。據了解,在經過北京奧組委的確認後,她們中的一人將代表青島市720萬市民參加聖火傳遞,另外一人將成為替補火炬手。2008年7月21日,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到了青島,張小冬有幸成為青島站傳遞的首棒,在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內開始傳遞。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傳遞聖火相比,張小冬難掩激動的心情。她說,“奧運聖火降臨齊魯大地,首先在奧帆賽舉辦地青島傳遞,第一棒火炬手是青島人民給予我的榮譽,這一棒的任務光榮而重大。”火炬傳遞時,張小冬高舉聖火,揮舞著雙臂,不停地向圍觀的市民招手,事後她感慨:“太短了,我在傳遞的時候,不斷地告訴自己,一定不要跑得太快。聽著周圍市民的熱烈歡呼,我真希望可以把美好的時光保持得長久一點”。張小冬告訴記者,這次傳遞不僅是要傳遞奧運精神,更是要讓全世界知道中國能成功舉辦一屆出色的奧運會。對於奧帆城市青島來說,要通過火炬傳遞展示一流的帆船比賽場地,展示青島的魅力。其實,早在2004年,張小冬在北京就參與了雅典奧運會北京站的火炬傳遞。談起當選火炬手,張小冬說:“當時,我接到奧帆委通知,讓我填寫參加雅典奧運會火炬手候選人的表格,我很高興也很激動。”由奧組委確定的火炬手隻有4人是京外的,4人分別是“鋼絲王子”阿迪力、90年亞運會火種采集者達娃央宗、許振超和張小冬。兩位是少數民族代表,其餘兩人均來自帆船之都。張小冬講了一個小插曲,她說:“6月8日是全體火炬手大會,選手的服裝以白色底配上藍色調,色彩漂亮,隻可惜我的衣服太大了,服裝是歐碼的,而我們登記的是中國碼。”張小冬笑言,“我還真怕它影響了我的形象。”6月9日一早8點,穿著大兩號的衣服開始動身,她發覺統一服裝大了兩號並不太難看:“在車上我們四人合影了幾張照片還特別好看。”張小冬說:“我和許振超都來自青島,我們有共同的目標,我們商量設計了幾個動作,都覺得不能輕易地放棄這樣的機會,我們要展示帆船之都的風采。”張小冬對她的這400米火炬之旅刻骨銘心,她說:“阿迪力點燃了我手中的火炬。我覺得我是那麼幸福,感覺到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我的火炬上,這是奧運聖火,我相信我的家人我可愛的女兒一定也為我自豪。這400米距離我真想放慢我的腳步或停止不前,但腳步的速度比要求的快多了,根本控製不住,看著前麵的許振超在等待,周圍有一班穿統一服裝的老人在叫著我的名字,我還以為我聽錯了,在匆忙中我和許振超完成了我們的設計擊掌三次點燃了火炬。”回到青島後,張小冬把火炬接力服捐給了青島博物館,樸實的張小冬說:“希望它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雅典奧運會火炬接力的點點滴滴。”〖BT2〗首枚帆船奧運會獎牌得主徐莉佳〖MZ)〗徐莉佳,1987年8月30日出生於上海,10歲那年開始學OP級帆船,師從張靜教練。2008北京奧運會參賽項目為帆船女子激光雷迪爾級。1997年進入上海OP帆船隊,2001年11月進入國家OP隊,曾獲得2000年和2001年世界OP帆船錦標賽女子項目冠軍。2005年底,徐莉佳轉項練習帆船雷迪爾級項目,曾獲2006年多哈亞運會冠軍,2006年帆船世界錦標賽冠軍,2008年帆船世界錦標賽亞軍。2007年,徐莉佳獲得奧運參賽資格。徐莉佳是一位比賽型的運動員,一進入場地就特別富有鬥誌,技術相當嫻熟,膽大而心細,平時訓練很文靜,投入比賽卻潑辣果斷。在每次比賽中,她始終戰術清楚、技術穩定、表現出色。徐莉佳先“紅火”過一陣子。2006年8月6日在美國加州舉行的世錦賽上勇奪激光雷迪爾級冠軍,月底才滿19周歲的徐莉佳為中國帆船隊奪得了有史以來首項奧運項目世界冠軍,回國後,剛下飛機就遭遇幾十位記者的圍追,沒歇幾天又有數十家媒體先後提出采訪要求……徐莉佳又“消失”了一陣子。采訪申請被婉言擋住,她的手機又“剛好丟了”。來到青島備戰國際帆船賽,徐莉佳的時間表裏沒有休息二字,“上次回家是6月份,下次估計要到亞運會後了吧。”青島國際帆船賽開幕夜,上海小女孩終於首次接受了公開采訪。“消失”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看著記者們一個個提出采訪徐莉佳的要求,帆船隊領隊姚新培歎了口氣,“你們別老捧著她,萬一心裏想法多了還怎麼打得好比賽?她才18歲,不像劉翔那麼心理成熟……”別說是劉翔,徐莉佳甚至一度被比作“女姚明”。〖JP+1〗“啊呀,這事情啊……”說起來,徐莉佳一臉苦笑。原來在美國奪冠後,小徐接受了一位美國記者的采訪,被問及姚明時,她答了一句“他可是中國最有名的運動員”,記者就在文內寫了一段,大意是雖然徐莉佳為中國拿下了第一個奧運級別的帆船冠軍頭銜,雖然她的英語比姚明還棒,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回家時會成為又一個姚明”。不知怎麼,這篇人物采訪被國內媒體炒來炒去,最後成了徐莉佳被美國媒體稱為“女姚明”,“我離姚明還差得遠著呢,一個天一個地。”〖JP〗〖JP+1〗老外稱讚小徐英語好,這倒不假。在隊裏,徐莉佳的英語水平數一數二,不僅經常用英語寫寫博客,還與自己的偶像、激光雷迪爾級世界一號選手佩姬·萊利交上了朋友,兩人還時常互通電子郵件。徐莉佳今年剛被交大英語專業錄取,“我就是對學外語感興趣,最好再能多學幾門。”〖JP〗帆船選手皮膚黝黑是最典型的特征,小丫頭卻不在意,“沒辦法呀,按理說防曬霜兩個小時抹一次,可我們怎麼可能做得到?其實也沒什麼關係,隻要不練,一定能白回來,我們隊裏幾個退役的姐姐,回去休息沒多久就恢複啦!”大家連忙安撫,古銅色皮膚是時尚標誌,“時尚?其實挺像漁夫的,嗬嗬。”〖JP+1〗還是個孩子的徐莉佳已經曆了不少風雨。2002年年底,小徐查出左腿長了一處腫瘤,需要手術。“雖說手術不大,可這樣肯定沒法子打雅典奧運會了。”不過現在想想,徐莉佳卻真心感謝這次手術,“自從那次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有多麼熱愛帆船,剛做完手術歇的那幾天,真是好想念大海啊!”手術後僅僅休息了一個月,徐莉佳就趕回了上海水上運動中心,“腿腳不好,就練練上肢力量,總不能荒廢半年那麼長時間吧。”〖JP〗心愛歸心愛,說起1999年的一段往事,徐莉佳至今心有餘悸。那次在福建訓練,出門已是陰雲密布,“劉指導出門前還對我們說,‘沒事的,就是天色暗一點。’誰知道一出海,就碰上暴風,他最後一次測試說是浪有17米高。”往日遭遇風雨,選手們都會被教練船拖回,但這次連劉小馬所在的教練船也被風浪打翻,“我哭得稀裏嘩啦的,心裏就在想‘老天保佑啊,讓我平安回去吧’,事後問問隊友們當時在想啥,居然大家都是這個念頭。”大海的確保佑這群熱愛它的孩子,“當時也挺神奇的,居然我們全隊沒有一人的器械發生故障,按平時肯定會出問題,就這次居然都沒事,不然難保全隊都能安全返航。”18歲的徐莉佳的心願是“健健康康,如果傷了病了,還怎麼能繼續練帆船呢?”這位上海小姑娘正期待著奧運圓夢的那一天。什麼事情都有個慢慢成長的過程,徐莉佳和帆船也絕非一見鍾情。當年在少體校練遊泳的徐莉佳被張靜教練選入了帆船隊,“爸爸媽媽說去練練也挺好的,我就來了。當時還把帆船當作了帆板,在電視上見過帆板啊衝浪啊,覺得還挺時髦的,結果入隊一看才知道是兩碼事。”1997年6月27日,徐莉佳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到帆船隊報到的日子。半年後,隨隊來到海南島,徐莉佳第一次接觸到了大海。“前半年在澱山湖練的時候,都是一條船兩個人,我們新人都是有‘師傅’帶的,想想這次真的下海,肯定師傅還在的,沒想到,居然讓我們單獨出海,這下可狼狽了,又是斷了纜又是扯掉帆,緊張得把器材都給弄壞了。”從青澀菜鳥成長為世界級水準的選手,徐莉佳這幾年來成長神速。備戰北京奧運會的大背景,給小徐的成長提供了最佳條件,原來帆船隊一年訓練10個月、比賽隻有1個月的狀況完全得到了翻天改變,短短半年時間,徐莉佳在歐美參加了9項賽事。“以前參賽少,根本不知道怎麼去比賽。比賽裏學問太多了,比如怎麼吃。以前總覺得奇怪,為什麼自己打一輪比賽就累得半死,外國選手打兩輪、三輪還那麼精神,多打了比賽才知道,就是要給自己補充能量,一輪打完就得立即補充水分和果類食物,得抓緊時間多吃一些。”半年奔波參賽抵得上平常兩三年訓練,徐莉佳“累卻快樂著”,“我這才是萬裏長途的第一步,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用在徐莉佳身上再貼切不過了。因為很難想象,這位年輕的世界冠軍當初隻是個身體有些小缺陷的丫頭。她能進帆船隊,頗有些因禍得福的意思。“每次我講話,一隊孩子中,總有一顆腦袋探在最前麵,我一看,就覺得這孩子有股特別的認真勁,對她就格外關注,其實當時我不知道那是因為她耳朵不好。”徐莉佳的啟蒙教練張靜回憶起8年前初次見麵的情景。1998年,張靜到長寧區少體校遊泳隊去挑選苗子,當別的孩子都東張西望時,總是側耳傾聽的徐莉佳顯得很特別。殊不知,就是她右耳的這個缺陷,幫助她投對了師門。從此,不到10歲的徐莉佳跟著張靜開始練習帆船OP級。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當年張靜的手下有20來個孩子,但如今惟有徐莉佳練出了名堂。上海人習慣用“要”來形容一個人“有進取心、認真、能吃苦耐勞”,而張靜一開口就這樣評價:“這孩子,特別要。”由於出身普通的工人家庭,身體條件又並不出眾,年少的徐莉佳異常刻苦。隻練了3年,她的成績就突飛猛進,一舉在2001年、2002年兩屆世錦賽OP級帆船比賽中獲得冠軍。2003年,按照國際帆船、帆板協會的規定,超過15歲的選手必須由OP級帆船改練大級別項目。這樣,徐莉佳依依不舍地離開張教練,轉投到了張靜的先生劉小馬的麾下。雖然分開已有3年,但一直被徐莉佳稱為“張媽媽”的張靜沒有停止過對徒弟的愛護。“雖然她現在拿了世界冠軍,但畢竟18歲還是個孩子,一下子得到這麼多關注,我怕會影響她的發展,我希望她能夠平和地麵對榮譽。”在國際帆船聯合會公布的11個項目新一期排名中,擔負奧運奪金重任的激光鐳迪爾級的中國隊員徐莉佳排名從第5升至第2,這也是她曆史最好排名。美國選手安娜仍排首位,她將是徐莉佳在奧運會上最強勁的對手。2007年青島奧帆賽,安娜獲得冠軍後很高興,“青島賽場風力充足,適合選手發揮。這次我拿到金牌,大大提升了信心,我認為在奧運會上能在這裏奪冠”。對於徐莉佳,安娜認為她年輕、技術出色、衝勁兒足,加上主場優勢,徐莉佳奪牌機會很大。根據最新世界排名顯示,澳大利亞獨占鼇頭,在4個項目中排第1,是奪冠大熱門。波蘭和西班牙緊隨其後。雅典奧運會女子米氏帆板亞軍得主殷劍,因今年參賽不多,積分和排名沒變化(第28位)。女子470級聞一梅/於春燕排第18位,沈銀娟、黃乙能排第24位。2008年8月19日,在青島舉行的北京奧運會帆船女子激光級雷迪爾級比賽中,20歲的中國小將徐莉佳奪得一枚銅牌。這也是中國選手在奧運會帆船比賽中獲得的首枚獎牌。徐莉佳賽後說:“這次終於圓了一個心願。今天的獎牌輪比賽實現了計劃,成功地壓製住了對手。”8月30日是徐莉佳21歲的生日,這枚獎牌也就成了她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曾獲2006年世錦賽冠軍的徐莉佳目前的世界排名第二,此前一直被外界看好。但她在本屆奧帆賽前9輪係列賽中發揮不太穩定,首輪甚至跑出第24名的最差成績,排名較為靠後。此後她奮起直追,積分榜上的位置從一開始的第14名升到9輪後的第三名,為最終奪取獎牌奠定了基礎。略帶靦腆的徐莉佳賽前早已經在兩邊臉頰貼上了國旗和中國印。比賽結束後,她興奮地舉起一麵國旗。走上頒獎台的時候,小姑娘身披國旗,高舉鮮花和獎牌,目送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現場歡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