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故國西望(1 / 3)

公元前260年,秦趙再起戰事。

戰爭初期,趙國用老將廉頗為將,駐守長平,以防備秦軍來攻。

公元前260年6月,趙軍失利,被秦軍攻破陣地,趙國的兩個重要據點被秦軍攻占。

公元前260年7月,趙軍築起圍牆,堅守營壘,不去應戰。於是,秦軍發起強攻,奪下趙軍西邊壁壘。

趙軍數戰不利,廉頗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圍守營壘,以逸待勞,疲憊秦軍。任憑趙軍屢次挑戰,趙軍都堅守不出。

聽聞前方戰事不利,而廉頗又無所作為,趙王大怒,遣使責備敦促廉頗。

“秦軍勢勝,且兵力優於我軍,隻能以守代攻,以逸待勞,消磨對方士氣!”廉頗以手撫須,眉頭緊鎖著。

又沉吟了少許,廉頗豁然起身,沉聲道:“戰場無兒戲,為將在外,當依勢而為,豈可意氣用事?恕某難從君命!爾且回複君王,廉頗但有一日苟活,必不讓秦軍踏過長平一線!”

這一刻,這位須發皆白的老將,身上迸發出驚人的氣勢。身雖老,心難老!此身不死,此心不老!

使者聽聞此言,心中敬然,依言回稟趙王。

與此同時,趙王已與人商議。樓昌建議派人與秦國議和。趙王信之,不顧虞卿一再勸諫,兀自派人與秦議和。

秦國為了麻痹趙國,利用這段時間加強軍備,與趙國使者虛與委蛇,好生款待。同時,秦國又派人攜帶千金入趙,實行反間計,散布流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軍最害怕的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王果然中計,不顧眾人勸阻,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為主將。

趙括將至,廉頗獨自一人頹然地跪坐於主位之上,容顏愈顯蒼老。

“趙括如欲主動攻秦,則趙之敗,不遠矣!不過……”

“哎……”寫滿了滄桑與無奈,更有著無盡的落寞。

趙括到任後,直接更換部隊將領,改變軍中製度,又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

秦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擔任主將後,心中大喜,便暗地裏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應戰趙軍。

趙括出兵攻秦,白起暗自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

趙括不問虛實,命令趙軍乘勝追擊,直到攻到秦軍壁壘才受阻。

另一方麵,白起命令一支兩萬五千人的部隊突襲趙軍後方,截斷其後路。又令一隻五千人的精銳騎兵插入趙軍與壁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又切斷了趙軍糧道。

白起又派出輕裝精銳部隊,向趙軍發動多次攻擊。趙軍數戰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壘,轉為防禦,以待救援。

公元前260年9月,趙軍主力斷糧46天,士兵互相殘殺為食。趙括多次組織隊伍突圍,但都不成功。於是便親率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卻被秦軍埋伏,被亂箭射死。

秦軍帥帳,白起淡淡地瞥了一眼已經滿目瘡痍的趙括的屍體,揮手道:“掛出去,暴屍三日!”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不過,戰場之上,也沒有其它東西可言,不外乎,你死,我活!所以,也就不要怪我狠了!”白起的麵龐更顯堅毅,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不一樣的神光。

趙軍因無主將指揮,40萬兵卒直接投降。

望著眼前這40餘萬餓的不成人樣的趙國士兵,白起麵無表情,一片沉凝,心中還是不由自主的再次泛起波瀾。罷了罷了,此罪,就由我一人承擔吧……

心中計議已定,白起命令士兵卸去降卒身上的武裝,又給予好酒好肉。

深夜,在趙軍降卒醉意朦朧時,白起率軍射擊,圍殺,而後就地掩埋。至此,除去240餘名年幼者被放回,其餘40萬降卒一舉灰飛煙滅。

戰後,白起分兵三路,繼續擴大戰果。

韓、趙兩國惶恐異常,遂合謀帶重金入秦,遊說秦相範雎。

笵雎被說服,便向秦王建議接受議和。秦王應允,並召白起罷兵。

白起聽聞此事,怔怔不語,良久,才蹣跚而起,向外走去。背影略顯佝僂孤寂。

“大好河山,從此相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