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9年9月,邯鄲之戰爆發。次年2月,秦軍接連失利。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取邯鄲。
白起答曰:“如今,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秦,因此,不宜發兵!”
秦王不聽,改派王齕為大將,卻又接連失利,秦軍傷亡慘重。秦王大怒,強令白起出征。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傳來,秦王遷怒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無奈,隻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秦王以白起遲遲不肯奉命為由,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看著手中的長劍,臉上掛起莫名的笑容。這一天還是來了啊!我本以為,這一天可以更早或是更晚一點的。沒想到……罷了,我本該死,姑且為那被我坑殺的40萬冤魂償命吧!可是……
想到此處,白起不願再繼續想下去了。他提起手中長劍放於頸下,然後又無限留戀地向西望了一眼,手上微微用力……
這無限留戀的西忘一眼,似乎真的穿越了千載時空,看到了那一抹孤單而又美好的身影。
是的,這一眼,不是望國,而是望人。他,白起一生為國,死後,就這麼自私一回吧!
他眼中的神采一點點的消失,心中的遺憾卻更加熾烈。人們都說,隻有在人死的那一刻才能知道,什麼東西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可是,一切都太晚了啊!
他,一生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民,卻唯獨對不起她啊!現在,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是要最後的對不起她一次。可是,他如果不死,她豈能安好?
眼前的景象愈加模糊,黑暗一點點的襲來,白起緩緩地閉上了雙眼。如果有來生,你、我,就不要再相見了吧,如此,我就不用再把你相負了。或是,如果有來生,我白起,寧負蒼天不負卿!
其實,他身上最大的重負並不是那無辜死去的40萬冤魂,而是那至死也還不上的情債、情殤!
如果有來生……
天空突然間開始陰沉起來,北風呼嚎,頃刻間,冰冷冷的雪花席卷而下,漫布在這天地之間,模糊了人們的視線。
冰雪中,白起單膝跪地,以劍拄地,傲立西望,如鬆如柏。微微閉合的雙眼似乎在掙紮著想要睜開,再去看一眼那倚樓而望的曼妙身影。可是,他已無能為力。
戰場上,他是戰無不勝的戰神白起,但終究,他不是神。他的屍體在冰雪中迅速冷卻,僅有的一點餘溫也一點點地消散於天地之間。
北風呼嘯而過,吹散了落在他肩頭的白雪,而後,他的屍體也緩緩倒下。隻有那幾縷仍然溫熱的鮮血,證明他曾經存在過,他曾經叱吒風雲過。可是,還有意義嗎?他終究不過是一個凡人,他無力改天改命。他是那樣的無力……
“將軍——”一聲悲慟的嘶喊傳來。緊接著整個營地都傳來了如同杜鵑啼血的嘶鳴。
所有兵卒,圍繞著白起的帥帳,黑壓壓地跪滿一地。他們緊緊地低垂著頭,把寫滿悲慟的臉深深地埋在那冰冷的地麵上。滾滾熱淚傾灑而下,零落雪中、泥中。
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何況是他們這些百戰沙場、鐵骨錚錚的熱血男兒?
他們不懂什麼所謂的將相失和,也不懂什麼功高蓋主,更不懂他們那已經死去的主將心中的悲苦。
他們隻知道,那個陪他們走過了數載寒暑的親人走了,那個帶領著他們贏得一場場勝利的兄長走了,那個與他們同飲同食同苦同累同歡同樂的將軍走了。
他們有太多的不懂,其實也不需要懂。他們隻知道,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應該為誰哭,為誰傷心,甚至為之死去。
秦王使者被這一景象驚呆了。很久才反應過來,向身後的帶來的士兵揮手道:“來人啊,把白起的身體帶走!”
“誰敢?”白起的親兵豁然起身,腰間長劍已然出鞘,殺氣凜然。
如果不是將軍的命令,他們怎麼容許這樣的悲劇發生?
使者受驚後退,色厲內荏喝道:“你們想造反嗎?來人啊,給我把他們拿下!”
白起的親兵不為所動,虎目圓睜。
而今,將軍已死,他們這些本應該死於戰場上的人,又何惜他們的一條賤命?將軍的屍體怎麼能允許他們帶走?生能同征,死又何怕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