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杠的比賽

高低杠賽事規則

高低杠高杠高24米、低杠高16米、兩杠之間的距離為16米。規則中對成套動作的不同難度的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規則中對成套動作的不同難度的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高低杠是在1952年的奧運會上才出現的。在此之前,女子運動員用的是和男子一樣的雙杠。由於雙杠對肩臂力量要求很高,女子運動員的雙杠表演不盡人意,因而才出現了為女子運動員設計的高低杠。高低杠運動可以更多地利用擺動和慣性,而不是純粹的肩臂力量,更適合女子運動員。

高低杠中的高杠約23米,低杠約15米,高、低杠間水平距離約045米,(水平距離可由運動員根據自己身材或習慣在025米範圍內調節)。運動員調節好距離後,往往會在手上、杠上塗些防滑粉。

高低杠比賽中,運動員通常是從一塊有彈性的跳板開始,通過會有一係列的擺動、回環動作,並運用轉、跳等特殊動作在高、低杠間移動。高低杠運動必須流暢,不能有停頓(停頓會被扣分)。動作可能包括雙手離杠的筋鬥、轉體等17-18個不同動作,通常會在一分鍾內完成。

高低杠比賽的評分主要看動作編排、握杠方法、移杠方式以及動作難度等。下法(落地前的最後動作)同樣是高低杠比賽中的精彩部分,落地必須能夠控製自己的身體,靠跨步或跳躍幫助平衡都會被扣分。

高杠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奧運會女子高低杠比賽

高低杠是女子體操特有的一個項目,它由一高一低兩付杠組成,杠間距離可以調整。低杠高130—160厘米,高杠高190—240厘米。橫杠是橢圓形的,長徑5厘米、短徑4厘米,是由玻璃鋼加木質杠麵製成的,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堅固性。規則中對成套動作的不同難度的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高低杠杠子的橫切麵是橢圓形的,比較粗大,因此在做動作時要采用“鉤握”(5個手指在杠子的一邊)的方法。這是高低杠動作的特點之一。在高低杠上的動作是在懸垂或支撐中進行各種屈伸、回環、擺越、換握、轉體、倒立、騰越、空翻,這些動作對發展上肢、肩帶和腹背肌肉力量有良好作用。

奧運會女子高低杠比賽

規則中對成套動作的不同難度的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高低杠是在1952年的奧運會上才出現的。在此之前,女子運動員用的是和男子一樣的雙杠。由於雙杠對肩臂力量要求很高,女子運動員的雙杠表演不盡人意,因而才出現了為女子運動員設計的高低杠。高低杠運動可以更多地利用擺動和慣性,而不是純粹的肩臂力量,更適合女子運動員。

高低杠中的高杠約23米,低杠約15米,高、低杠間水平距離約045米,(水平距離可由運動員根據自己身材或習慣在025米範圍內調節)。運動員調節好距離後,往往會在手上、杠上塗些防滑粉。

高低杠比賽中,運動員通常是從一塊有彈性的跳板開始,通過會有一係列的擺動、回環動作,並運用轉、跳等特殊動作在高、低杠間移動。高低杠運動必須流暢,不能有停頓(停頓會被扣分)。動作可能包括雙手離杠的筋鬥、轉體等17-18個不同動作,通常會在一分鍾內完成。

高低杠比賽的評分主要看動作編排、握杠方法、移杠方式以及動作難度等。下法(落地前的最後動作)同樣是高低杠比賽中的精彩部分,落地必須能夠控製自己的身體,靠跨步或跳躍幫助平衡都會被扣分。

奧運會女子高低杠比賽發展路程

早期的高低杠動作比較簡單,杠下是一些懸垂動作的上法,杠上是利用混合支撐完成的靜止動作。20世紀50年代中期,擺動動作增多。60年代是高低杠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以蘇聯運動員Л拉蒂尼娜為代表的一些體操強手在全套動作中加進了大幅度擺動動作。捷克斯洛伐克運動員V恰斯拉夫斯卡則把兩杠之間的變化組織得更加驚險、緊湊。蘇聯運動員ОВ科爾布特在高杠上做了蹲撐後手翻握杠接大擺的動作,被國際上命名為“科爾布特空翻”。羅馬尼亞運動員N科馬內奇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以高難度的連接和以她命名的下法,獲得了10分(滿分)的成績。近年來高低杠發展的趨勢是移植了許多男運動員單杠上的動作,使整套動作編排巧妙,技術複雜多樣化,同時全套動作不斷加長。隨著體操護掌的改革,相繼出現了大回環動作和空翻再握類動作。目前,中國運動員高低杠水平亦較高,繃杠技術尤為先進。在1979年第20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中國選手馬燕紅以高難度的動作、大幅度的擺動和優美的姿態,與德意誌民主共和國選手M格瑙克並列為這個項目的世界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