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杠運動健兒
陸莉
陸莉也是體操隊運動員,也是奧運會體操冠軍,也同樣為祖國贏得了榮譽。陸莉是長沙人,5歲時接受體操啟蒙訓練,1987年9歲時進湖南省體操隊,1991年進入國家隊,第二年就獲得了第25屆奧運會女子體操高低杠的金牌。
在1992年巴塞羅納奧運會高低杠比賽中,陸莉的“反握大回環轉體360度成扭臂握杠後接反吊大回環,再接反吊分腿前空翻抓杠”動作,在女子體操史上創下了3個高難度動作連接的先例,而且編排難度大於D組,是她創造的這個高難度動作,所以將這套連接動作以她的名字命名(陸莉連接)。她以近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當時的6位裁判,以至出現奇跡,6位裁判全部亮出了最高分10分,至今也是史無前例。在陸莉之前隻有赫赫有名的體操皇後羅馬尼亞名將科馬內奇享有過此項殊榮,而當時隻是4名裁判執法,而陸莉這次是6名裁判不約而同地給了她最高榮譽10分。當時這也是陸莉為中國體操隊奪得那接奧運會的首枚金牌。10分鍾後,她又在平衡木的比賽中以9912的高分奪得一枚銀牌。
那一年陸莉隻有16歲,那屆奧運之後她便宣布退役,進入北大讀書,畢業後赴美發展,如今在美國有了屬於自己的俱樂部,一個不知世故的天真女孩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1992那一年,我10歲;上小學三年級,在那個塞羅那之夏,在那一美秒時刻,我認識了一位姐姐,她的名字叫陸莉。
回想起當年的記憶,仍然曆曆在目,高低杠決賽那天,比賽前陸莉姐姐衝著攝像機笑了一下,十分的可愛,漂亮的不得了。上場以後陸莉卻一掃剛才輕鬆的神情,臉色嚴肅而凝重起來。上杠、回環、換杠、空翻、騰越、直到下杠像釘子一樣站在墊子上,她以獨特、高雅、驚險、準確的表演征服了所有裁判和觀眾,6位裁判不約而同地給了她最高榮譽的10分,陸莉這個冠軍真是從裏到外的完美!她的這一成績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就是從那一刻開始讓我喜歡上了陸莉,喜歡上了體操這項運動。從那兒以後每逢到有體操比賽時我會都格外的去關注;但卻再也聽不到陸莉的任何消息了。後來聽說她退役了,當時還很疑惑不解,為什麼在那麼年輕,剛剛達到巔峰的時候就退役呢?直到前些年看了CCTV5的《體育人間》陸莉特輯節目,才讓終於讓我了知道陸莉故事,她的成長曆程和現況。
現在回想當時16歲身高138米的陸莉姐姐,看上去完全是個文靜清秀的小姑娘,真難以想象這樣的一個小姑娘居然能創造這一奇跡。陸莉是湖南省第一個奧運會冠軍獲得者,她為祖國贏得了榮譽那一時刻也為家鄉人民臉上增添了光彩。
現在我還很清晰的記得,1992年還是上小學的我,一次老師留了一篇作文的作業,題目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寫的是陸莉。那時作文一向很差的我那次卻被老師評為了優,得了第一名。我寫的作文的題目是:《心中最完美的冠軍》……
陸莉沒進國家隊之前在全國比賽上非常出色,尤其是高低杠項目上顯得特別突出。
1989年全國青少年運動會,陸莉的高低杠就已經有了3個D組連接的動作。
1991年底她才進入國家體操隊,接著就參加了巴黎大獎賽,當時失敗了。奧運會之前陸莉隻在全國錦標賽上拿過冠軍,沒有太突出的成績,所以陸莉還是作為奧運會的候補。俗不知如果當時不是李莉意外受傷,現在我們也許根不會知道陸莉了。可事情就是這麼巧,李莉因為受傷,所以無緣奧運會,陸莉是頂替她上場。
可那時陸莉畢竟還是經驗少,所以大家更看好那個來自寧波的女孩楊波;在中國女子體操隊團體獲得第四名丟掉獎後,然而陸莉卻是一鳴驚人,以完美的表現拿到了高底杠金牌;誰也沒有料到的是在平衡木中名將楊波竟鬼使神差的失誤了,丟了平衡木這塊勢在必得的金牌,而發揮出色的陸莉卻拿了平衡木銀牌。當時陸莉被譽為是中國體操隊的第一名秘密武器。
確實是名不虛傳,現在每次看當年陸莉獲得巴塞羅那奧運會高低杠金牌的錄像時,恍惚間看著看著,總會覺得陸莉在高低杠上下翻騰的身影,就像似變成了飛舞的燕子,甚是美麗、奪目……
陸莉來自湖南長沙的一個工人家庭,1983年,父母送五歲半的小陸莉進了長沙市業餘體校練體操。當時陸莉啟蒙教練是周曉林。周曉林教平時練訓要求非常嚴格,可小陸莉每次都是練得格外認真,從不叫一聲苦。
不過,這期間有一件小小的事情差點將這位體操天才埋沒了;由於陸莉家與體操房距離較遠,時間久了,往返接送父母因為白天還要上班吃不消。迫不得已,他們隻好讓陸莉停練。過了一陣小陸莉實在憋不住了,就從家裏拿了幾毛錢,自己坐車到湖南省體操訓練中心,找到周教練。
當周教練知道陸莉家庭情況後,周教練懇求陸莉的父母同意陸莉繼續訓練,並讓陸莉與他的女兒住在一起,以解決接送問題。周教練真誠的關懷打動了陸莉父母,陸莉才得以再次開始繼續她的冠軍之路。也正是啟蒙教練周曉林的親切關懷和嚴格的訓練為陸莉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隨後陸莉順利進入湖南體操隊以後,又遇到了良師熊景斌。也正是這位慧眼識才的熊教練為陸莉設計了今天這樣一個女子體操史上舉世無雙的高低杠動作——陸莉連接。
1985年陸莉以其獨特的身體條件和紮實的基礎,正式進入了長沙市體校。之後,1988年她又順利進入湖南省體操隊。
正當在陸莉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的時,沒有想到身體卻出現了問題。陸莉在一次隊裏檢查身體的結果是有肝炎,這種病在運動隊是非常忌諱的事情。不過教練看她那麼好的條件,誰也舍不得,所以當時跟誰也不敢講。到1988年她正式進隊的時候還是沒講。此時的陸莉非常艱難,燕呢喃教練甚至把她帶到自己家裏住了好些天,就是為了晚上給她用藥來治,不讓別人知道。1989年全國青少年運動會前,陸莉一直練得不錯,可到比賽時候,陸莉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她父母就偷偷的給她化驗了一下,結果是三個陽性。也就是說她的病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1991年國家體操隊就要調陸莉,當時湖南省體操隊說她身體不好,國家隊還以為是省隊不願放她去。後來經過調整是11月份,陸莉才正式進入國家體操隊。進入國家隊以後,國家隊也要體檢的,沒辦法瞞是瞞不過去了。當時國家隊非常忌諱這個病,所以她沒有被列入集訓名單,此時陸莉在國家隊的處境比較尷尬。
陸莉的媽媽自己也是肝炎,媽媽的媽媽也是肝炎,是三代遺傳,陸莉的媽媽是2002年12月去世的。可以說陸莉的成長過程非常曲折,自從她有這個病開始,每天訓練完了都是得有人幫她熬藥。或許強者需要經曆更多的磨難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陸莉小小年紀就承受著精神和生理上的雙重壓力。
由於不能承受肝病之痛,1994年,18歲的陸莉選擇了退役,結束自己短暫的體操生涯,然後進入北京體育大學學習,第二年如願進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深造。
當時北京大學負責招生的老師正好是個體操迷,就在入學方麵給了陸莉很多幫助。其實陸莉並不喜歡利用自己的名氣,剛進入大學,許多人認出她,和她打招呼,但她每次也隻是微微一笑,沒有一點張揚。她覺得,雖然在體操這項目上取得了成功,可以把成功當作自己的下一個起點,但成功不是全部,一切都得還要從零開始。由於從5歲開始練習體操,從那時開始每天都要辛苦的訓練,陸莉以前一直沒怎麼讀書,所以進入北大學習壓力非常大,畢竟身邊的同學都是全國考進來的尖子,不過,陸莉非常用功,努力攻克學業,於1999年順利的從北大畢業。
畢業後,陸莉選擇遠渡重洋赴美,開始一直在北加洲擔任體操教練,後來在一家明星的體育俱樂部當教練,工資都不是很高,但成績很好,陸莉帶的幾個學生已經在加州好幾個大型俱樂部比賽獲得了冠軍。經過多年的奮鬥如今陸莉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體操俱樂部。但低調的陸莉沒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俱樂部,而用的名字是“AAC”;據說這是美國朋友送的名字,中文意思是“全能冠軍俱樂部”。
這麼些年陸莉在美國的工作很忙碌,但是卻很充實,因為她一直沒有離開她所喜歡的體操。不過,在一個陌生的國度,一個小姑娘要生存會遇到什麼樣的苦難呢。
1992年底陸莉的媽媽去世不久,她爸爸也內退了。自從陸莉的媽媽去世後,陸莉爸爸就不太願意回家。陸莉爸爸看自己的女兒在美國就是一個人不容易,自己要開車也要備課、上課,自己回家還要做飯。又建立了一家俱樂部,自己還要做賬,實在很辛苦,所以陸莉爸爸很想過去幫她一把,給她搞搞後勤,減輕她的負擔。但是當時簽證比較困難。為此,遠在美國的陸莉甚為父親牽掛,多方求人幫助她父親辦理赴美簽證。後來,陸莉爸爸終於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父女倆總算可以在異國他鄉團聚了。
陸莉喜歡獨立的生活,喜歡更多的挑戰。她說:“如果我不出去,就會一直生活在別人的擁護中。因為身邊的朋友特別多,幫我的人多了,那樣我就沒有了自我。而在美國可以體現我自己的能力,或者說是我真正長大的機會。”不過,還是希望陸莉考慮能把自己的俱樂部辦到中國。
人們都知道陸莉那塊十分(10分)神奇的金牌,可又多少人知道這塊金牌的背後所隱著的痛楚與艱辛呢?
也許我們對於陸莉的記憶正漸漸模糊,但是我們永遠都會記得在1992年在巴塞羅納那個夏天,永遠記得那位美麗俏瘦的女孩;永遠記得她在高低杠上像小燕子飛舞的瞬間,永遠記得她征服全世界那一美秒時刻,永遠記得6位裁判同時亮出10分的神奇故事。
十分神奇的背後,陸莉的成長過程是非常曲折的,當她麵對病痛和生活的種種艱辛時;她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了堅持;最終她也收獲了至高無上榮譽。也許,冥冥中,這也是上天給了曆盡艱辛的陸莉一個大大的補償。精致的陸莉,帶給我們驚喜和感動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人生啟示。
不知道今年夏天陸莉姐姐會不會回祖國北京看奧運會;我想現在她的生活和事業一定都很不錯,但還是想親切簡單的問候一下:陸莉姐姐你好嗎?……
馬燕紅
1963年7月5日生於北京一個工人家庭。
1972年入什刹海業餘體校開始進行體操訓練。雖然她體質差、腿勁小,但體態婀娜,腿型漂亮,表現力強。
1975年被選入“八一”體操隊。教練根據其身體特點,采用揚長補短、精雕細刻的獨特方法,使她在高低杠項目上形成了以直臂、直體大擺落下技術為特點的風格。1976年在全國體操分區賽上,獲得高低杠第三名。
1978年被選入國家體操集訓隊。在打下紮實的基本功後,她大力發展適合其特點的難度,如“騰身倒立轉體360度”、“繃杠轉體180度前空翻”等,動作嫻熟、輕盈。
1978年在上海國際體操友好邀請賽上,以995分的成績獲高低杠冠軍;同年在第八屆亞洲運動會體操比賽中,再次戰勝不少強手,獲高低杠金牌。1979年12月在美國沃斯堡舉行的第二十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她不畏強手,勇於拚搏,以難、新、美的全套動作取得19825分的優異成績,與原民主德國名將格瑙克一起並排登上了高低杠冠軍的領獎台,成為中國在世界體操比賽中首次獲得冠軍的運動員,15歲的她從而成為中國體壇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
1980年在美國哈特福德國際體操邀請賽中,獲平衡木冠軍。1981年在第二十一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獲高低杠亞軍和全能第四名(這是當時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在全能比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自由體操第五名,並是獲得女子團體亞軍的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之一。1982年在第六屆世界杯體操賽中,再次獲得全能第四名,四個單項均取得名次。1984年在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體操比賽中,年已20歲的她以其“繃杠後空翻轉體360度下”(這一動作被稱為“馬燕紅下”)的獨創動作和高質量的成套表演,奪得高低杠金牌,實現了她成為奧運會冠軍這一最大願望,她還獲得平衡木第五名、全能和自由體操兩項第六名,並是女子團體銅牌獲得者中國隊的成員。
她技術全麵,特別是高低杠上的10個難度動作水平很高,高杠上一個分腿回環成手倒立,落下到低杠撒手“反繃”兩杠間穿插巧妙。她的騰身回環倒立轉體360度,在203厘米的高杠上,邊回環,邊轉體,幹淨利索,最後繃杠轉體180度接前空翻下,十分出色。奧運會後不久退出體壇。1980年獲運動健將稱號。1981年和1984年兩次獲得國際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84年退役,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年傑出運動員之一。
後在英國從事體操教練工作。
何可欣
何可欣1992年出生在北京,2008年,16歲的何可欣開始參加國際比賽。小小的個頭兒,卻擁有一套令人驚豔的高低杠動作,多哈世界杯賽場,何可欣憑借高難動作以及完美表現將金牌收入囊中,也收獲了自信和一片讚譽,被當地人譽為“高低杠公主”。
何可欣的教練劉桂成和女隊主教練陸善真都很開心:“何可欣的出現,讓中國女隊的傳統強項高低杠重新回到了世界強手行列。”教練劉桂成對她的評價是:“腦子聰明、悟性好,學動作非常快。‘李婭空翻’僅僅學了兩個月,就能獨立完成,訓練任務總能超額完成。此外,何可欣的適應能力很強,訓練中從不挑器械,上去就能做,比賽中成功率高。”
2008年科特布斯體操世界杯,她又以罕見的難度和總分以罕見的16850的高分摘得高低杠金牌,與此同時,何可欣的“高低杠公主”的新頭銜在其歐洲的“粉絲”中不脛而走。一個歐洲體育論壇上有不少對她的評論,有人稱讚其為“能表演讓人瘋狂的動作”的“高低杠公主”,有人稱其是中國體操隊的“秘密武器”,有人稱其“肯定”在北京奧運會上拿金牌,更有專業一點的把她與美國名將柳金和俄羅斯的塞梅諾娃的技術特點進行比較。
2008年5月10日,在全國體操錦標賽暨奧運選拔賽上,何可欣憑借“李婭空翻”,再度蟬聯了高低杠冠軍,並且製造了17325的超高分,這也是自2006年世界體聯實施新規則以來的最高得分。
2009年倫敦第41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何可欣以嫻熟的動作,高超的技能順利奪得高低杠冠軍。成功實現了個人在奧運會、世界杯、世錦賽三大賽高低杠項目上的金牌大滿貫,成為中國女子體操隊獲得“大滿貫”的第一人。
據國家隊教練介紹,當時教練組去北京體操隊選拔人才,覺得何可欣哪都是彎的,動作並不好看,但她倒過來時身體姿態還算可以,就這樣選中了何可欣。現在何可欣的高低杠動作不僅有“李婭空翻”這樣的高難度動作,加上精彩編排,不僅有難度,而且有觀賞性。如今何可欣將難度分提高到了77分。柳金表示:“何可欣無疑是這個項目上最具天賦的隊員,她將是我最需要注意的對手。”
北京時間2008年8月18日消息北京奧運會女子高低杠決賽今天在國家體育館進行,何可欣發揮出色以16725的成績獲得了金牌,女子個人全能金牌獲得者柳金以16725分獲得了銀牌,銅牌被中國選手楊伊琳收獲。何可欣的金牌是中國體操隊在北京奧運會拿下的第七塊金牌,也是中國代表團的第三十七枚金牌,由此何可欣成為1984年以來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中獲得“奧運會金牌”最多的運動員。(注:中國曆屆女子體操奧運冠軍及所獲金牌分別為:第13金1984年08月05日馬燕紅體操女子高低杠-19950分;第28金1992年08月01日陸莉體操女子高低杠-10000分;第71金2000年09月25日劉璿體操女子平衡木-9825分;第126金2008年08月13日中國體操女隊[程菲何可欣楊伊琳江鈺源李珊珊鄧琳琳]體操女子團體-188450分;第149金2008年08月18日何可欣體操女子高低杠-167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