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青春的綻放
自尊心重在培養,擁有自尊心,讓青春輕輕的綻放出動人的光彩。
自尊心就是自己內心對自己所珍愛的一麵;自尊心就是人體因自身的價值,在群體中的地位而肯定自己、接納自己的體驗;自尊心就是同個體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直接相關的。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你需要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自尊心,因為自尊心是你前進的動力,它與自信心、進取心、社會責任感以及集體榮譽感等緊密聯係,共同構成人的積極的心理品質。
1正確培養自己的自尊心
一個人是否有成就隻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
——蘇格拉底
法國青年拿破侖由於自慚奇醜,便在回憶錄中這樣寫到:“人人都說我除了幾何之外,一無所長。人人都不喜歡我,我幹枯得像-張紙。”但是,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後,他成為了世界曆史上一名引人矚目的人物。
自尊心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學習、生活與工作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影響青少年自尊的因素很多,譬如: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影響及其個人修養等等,在這些因素中,個人因素是最重要的。
人貴有自尊
自尊不僅是開拓進取者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質,還是做人的重要品格。它能夠成為人們不斷前進的動力,使人們成為強者。因此,人貴有自尊。
1自尊,使人不斷進取。維克多·格格尼亞不僅是法國的一個化學家,還是一個可敬的人。他的可敬之處並不在於他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光榮,而在於他從羞辱中的奮起。
這個出生在法國瑟兒城堡的化學家,原本竟然隻是一個近乎荒淫無恥的浪蕩公子。在一次上流社會的午宴中,他發現一個不曾露麵的美人,便想當然地邀請其做自己的舞伴。令他想象不到的是,卻遭到對方的拒絕。當格林尼亞得知她是一位來自巴黎的女伯爵時,便連忙上前道歉,女伯爵竟然更加傲慢、更加冷漠地說道:“請離我遠一些,我最討厭的就是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我的視線!”
刹那間,格林尼亞仿佛像受到了極大侮辱,但是他並沒有爆發憤怒,而是從羞辱中奮發圖強,自此一改浪子的生活。由小學到大學,由發明格氏試劑而取得豐厚成果,最終出任裏昂大學教授並獲得諾貝爾獎。
自尊是一種無形的動力,不僅使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還使人產生巨大的力量;不僅使人不斷進取,還伴隨人們成功成才。
2自尊,催人自強不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青年時期因病導致傷殘,曆經坎坷,幾乎陷入絕境。在中學畢業後,華羅庚由於交不起學費被迫輟學而回到家鄉,一邊幫父親幹活,一邊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他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後,卻留下終身殘疾——左腿因關節變形而瘸了。當時,他隻有19歲,在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裏,他不禁想起雙腿殘疾後著兵法的孫臏。“古人尚能身殘誌堅,更何況我才19歲呢?更沒有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與命運作鬥爭,白天,他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拖著病腿,一瘸一拐地到地裏幹活;晚上,他便在油燈下自學到深夜。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後,曾驚動清華大學數學係主任熊慶來教授。從那以後,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做助理員,在名家雲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認真地從事助理工作,一邊在數學係做旁聽生,並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先後發表十篇論文等。在他25歲的時候,已是一名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
對於自尊的人們而言,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們能夠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征服挫折與失敗,在挫折與失敗中而獲得成功。但對於喪失自尊的人們而言,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自暴自棄、自輕自賤。一個沒有自尊心的人,是不可能獲得任何成功的。
3自尊,使人品德高尚。法國物理學家居裏夫人費盡千辛萬苦,花費巨大勞動而提煉出了鐳。居裏夫人對鐳既熱愛又向往,然而,卻把它交給了巴黎大學鐳學院。一天,一位美國記者采訪居裏夫人,當得知他並沒有什麼財富時,感到甚為驚訝。居裏夫人解釋說:“鐳不應該使任何人發財,它是一種化學元素,應該屬於大家。”記者不解地問道:“如果你可以選擇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你會選擇什麼?”居裏夫人遲疑了一下,然後說道:“我很想擁有一克鐳來進行科學實驗,我不能購買它,對我而言,它實在太昂貴了!”記者無比感動,在回國後,倡議成立“居裏夫人鐳基金會”,隨即美國許多城市便成立了這種協會。在短時間內,居裏夫人便得到了渴望已久的鐳。
1921年,居裏夫人抵達紐約,美國總統在華盛頓向她正視轉交了一克鐳,在舉行贈送儀式的前夜,居裏夫人看到了“捐贈證書”,她當場聲明:“這個證書必須修改一下,美國貢獻的鐳應當屬於科學而不是我自己,如果按照證書上的這種說法,就意味著在我死後,這克鐳將成為私人的,也就是我女兒的財產,這是不可能的……”由於居裏夫人的堅持,當晚見證人便根據她的意見,對證書做出了一定的修改。
自尊是道德高尚的表現之一,隻有自尊的人們才懂得尊重他人,與此同時,也能贏得他人的尊重,相反,不尊重他人的人,也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培養自尊的品格
作為青少年,應從以下三個方麵,培養其自尊的品格:
1.尋找個人自尊的支點。每個青少年都有自尊的理由,這是由於每個青少年都有自己突出的優點或優勢,這些優點或優勢就是我們自尊的支點。那麼,如何尋找這個“支點”呢?
(1)正確認識與評價自己。絕大多數青少年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常常是通過比較而形成的。有些青少年時常用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結果使其過於自信,形成自負;有些青少年時常用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結果使其自信心不足,產生自卑。因此,青少年隻有選擇正確的參照標準,才能比出信心與勇氣,比出實際的進步。
(2)全麵看待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可取之處或是別人並不具備的優勢或特點。青少年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或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敢於承認它們。
(3)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青少年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了解昨天的自己,認識今天的自己,追求明天的自己,看到自己的成長,自己的進步,自己的不足。
2.創造成功的記錄。自尊與成功密切相連,成功的學習或生活經驗是青少年自尊的基礎,對於青少年而言,沒有成功就沒有自尊,一個在學習生活中充滿失敗記錄的青少年,是很難擁有自尊心的。
最後,擁有正確的方向。
青少年不僅要從個人角度培養自己的自尊心,還要把個人的自尊上升為集體、國家和民族的自尊,從而增強其民族自尊心。
輕輕地告訴你:
對於青少年而言,其自尊的心理品質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來源於每個青少年的自覺修養與精心培育。青少年應該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朝著自己選擇的目標,克服依賴心理,創造更多的成功記錄,從而更好地培養自己的自尊心。
2切莫讓“假自尊”占據你的心
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
——徐特立
每一個青少年都有自尊,自尊是一個青少年對自己身體、能力、品德、行為等感到滿意的一種狀態。由於自尊,青少年才會積極健體,追求健康之美;由於自尊,青少年才會積極學習,表現技能才華;由於自尊,青少年才會助人為善,使其品德升華……與此同時,在青少年未承受過人生風雨的幼小心靈中,自尊又是那樣敏感與脆弱。
拒絕“假自尊”
我們時常看到這樣的青少年:他們在享受著成功所帶來的歡樂,在公眾麵前充滿自信,然而,在他們心靈深處,卻很不滿足,充滿焦慮或感到壓抑……他們隻是在表麵顯得自尊,卻沒有內心深處的自尊。
小磊是中國藥科大學鎮江校區的一名在校大學生,他是學校的一名貧困生,學習成績不錯,老家在山東農村,平時自尊心極強,很少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交流。由於其春節沒有回家,母親便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從千裏之外的老家來看兒子,並拎來一大籃子自己親手包的粽子。;令人們意想不到的是,母親的到來使小磊感到十分不快,並無比震怒,他覺得衣衫破舊的母親會使自己“丟臉”,被同學們看到後笑話,於是堅決不讓母親進校。經過近二十分鍾的僵持,在兒子的一再催促下,母親無奈地含淚掉頭離去。在即將離開的時候,母親反複地向小磊詢問道:“快要端午節了,要不要把粽子留下來吃?”但兒子卻嘟囔了一句:“你快走吧,誰還吃這個東西?”
小磊擔心衣著破舊的母親被同學們看到後瞧不起自己,竟然將從山東遠來探望自己的母親攔在校門口,並讓母親將親手製作的一大籃粽子原封不動地帶回去,在無可奈何下,母親不得不含淚離開。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兒行千裏母擔憂”,也有這樣的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可憐天下父母心,其母善良淳樸的偉大母愛值得我們感動,然而,“自尊心”極強的小磊卻令人們感到憤怒。
自尊心強本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自然無可厚非,但當自尊心變成一種畸形的冷漠,一種對自己母親都冷若冰霜的時候,試問,這樣的自尊還能承載什麼呢?假自尊隻是沒有現實基礎的自信與自我肯定的幻想。它用一種沒有理性的自我保護的辦法來減輕焦慮,並偽造一種安全感來緩解我們對真正自尊的需要,避開缺乏自尊的真正原因。假自尊是建立在或恰當或不恰當的價值觀念基礎上,無論是否恰當均與真正的自尊沒有絲毫的本質聯係。
對於不計其數的青少年而言,不應從知名度、聲望、物質所得或性掠奪中尋求自尊,而應從從意識、責任和誠實中得到自尊;不應注重自己是某個社團、學校或政黨的成員,而應該珍惜自己的真實性;不應盲從於某一特定群體,而應做出合適的自我主張……青少年應拒絕“假自尊”占據自己的心靈。
認同不是自尊
對於青少年而言,別人的認可不能使其產生自尊,與之相同,知識、技能、物質財富等也不能使其產生自尊,或許這些會使他們暫時擁有比較好的感覺,或在特殊情況下更舒服一些,但舒服並不是自尊。
增強自尊的一個最好辦法就是與自尊有幫助的人們為友,而不是與自尊不利的人們為友。有益的關係比有害的關係更可取。但是,不要奢望從別人那裏得到自尊。這不僅是行之不通的,還容易使我們成為喜歡聽別人奉承的人,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均有弊無利。
自尊是內心深處的一種感覺,位於生命的中心,它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與感覺,而不是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與感覺。因此,青少年應該了解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反應,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認同與被認同。
輕輕地告訴你:
如果驕傲是指我們的行為或成就而產生的明確意識的快樂,那麼自尊則是我們的基本能力與價值的感受。因此,對於諸多的青少年而言,切莫不要讓“假自尊”占據了其幼小而又脆弱的心靈。
3用放大鏡看自尊心
該不該用放大鏡來看待自尊心,多年來這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佚名
自尊心是不同個體因自身價值,在群體中的地位而肯定自己、接納自己的體驗。它是與個體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密切相關的。自尊心強的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比較滿意,不僅對自己持肯定態度,也往往能夠接納他人,樂於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自尊心不強的人們則時常對自己持否定態度,對他人往往不夠信任或缺乏善意,較少與他人進行交往。
在家裏,父母時常告誡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學校,老師經常教育學生要做到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在生活中,我們也不時地聽到這樣的議論:某人自尊心太強等等。由此可見,自尊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中文係的一名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關鍵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而曾在那時,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卻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舍物質,無論是購買的還是給予的……”的宣言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同年8月初,朱自清由於病情加重,醫治無效而在12日逝世。那時他才年僅50歲,在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而又顫抖的聲音對家人諄諄叮囑道:“有一件事情你們必須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全家以後不準購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麵粉!”
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故事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尊嚴與氣節,在中國的曆史上,諸如此類的事情不計其數。所謂自尊,又被稱為自尊心。那麼,究竟什麼是自尊呢?我們可以用放大鏡來理解自尊的真正內涵:
自尊是一種評價與體驗
絕大多數青少年從兩三歲開始,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夠描述自己的身體特征、性別、年齡或各種喜歡的活動,譬如:“我是一個男孩。”“我已經三歲了。”在三四歲的時候,他們又會從評價自己中體驗到自豪或羞愧,於是自尊的萌芽便由此而生,譬如:“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我是一個好學生。”心理學家通常把心理過程分為認知、情感與意誌三個方麵,與之對應,自我意識也可分為自我概念、自尊與自我控製三個方麵。自我概念和自我控製與自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是自尊的基礎,但又與自尊有所區別:自我概念僅僅隻是對自己的客觀描述,譬如:“我是一個小學生。”而自尊則是在這種描述的基礎上帶有評價與情緒感情色彩,譬如:“我是一個優秀的小學生。”
自尊是一個人具有積極意義的品質
在平日的生活中,不計其數的青少年認為自尊不僅是自己感到有能力、有信心等具有積極意義的品質,還是一個人愛要麵子、驕傲自大、缺乏批評精神等具有消極意義的品質。我們時常聽到這樣責備的話語:“你這個人自尊心簡直太強了!”換而言之也就是說,自尊心太低或太高均不可取,自尊心應該適中。事實上,自尊隻是我們人格中具有積極意義的部分,是應該努力培養的。自尊心越高越好,與之相反,“死要麵子”“驕傲自大”等並不是自尊,而是一種自卑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