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永存愛心(1 / 3)

第一章永存愛心

愛心會讓我們懂得生命價值的真諦,也懂得了生命的價值所在!

愛心是人間永遠開不敗的花!

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愛心是一種奇妙的力量,它可以傳遞溫暖,還能夠創造奇跡。當浮華給予我們過多欺騙,現實中的虛假幾乎讓青春的我們忘卻了真實的存在,是愛心喚回了曾經迷離的心,是愛心帶給了青春的我們最純、最真的感覺,它流露的是美的誓言,滲透的是人間永恒執著的真愛。

讓愛心永存每個中學生心中,托起大家生命的方舟!

1學會去愛,學會感恩

在周圍的生活中,很多的事情並不是隨人們的所願的。有很多人感到自己活得太累,太不快活。究竟什麼原因使他們不快活?他們可能埋怨自己的生活太艱苦,可能埋怨子女不爭氣,可能埋怨人際關係難處,可能埋怨自己懷才不遇……最終原因是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其實,從本質上說,是缺乏感恩之心,是他們不懂得感恩。

有一則經典笑話:有一根木棍落在一個人頭上,頭破了,但他撿起木棍,看到另一麵有釘子,心裏暗自慶幸:我很幸運,有釘子的一麵沒有落在我的頭上。

的確,當災難降臨時,怨天尤人是於事無補的,隻有從不幸找尋到快樂,學會感恩生活,我們才能快樂一生,其實快樂真的就是一種心態,生活就像一麵鏡子,你對他微笑,他也對你微笑。你對他哭泣,他也對你哭泣。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個快樂的人,有一個好心態,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人生在世,長存感恩

生活中,隻有擁有一顆愛人的心,學會去愛人,才懂得珍惜,才會快樂。我們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生活中總有值得去愛的一切,不要責怪現實給予我們太少,去試探下我們的心,自己在現實中是否太冷漠了,忘記了去尋找生活中應有的快樂,忘記了感恩。人之所以不開心,也就在於此。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他也哭。”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聖火,聖火將賜予你燦爛陽光。你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

常懷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並銘記在心。隻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一對夫妻很幸運地訂到了火車票,上車後卻發現有一位女士坐在他們的位子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邊的位子上,卻沒有請那女士讓位。太太坐定後仔細一看,發現那位女士右腳有點不方便,才了解先生為何不請她起來,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台北。下了車之後,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說:“讓位是善行,可是起點到終點那麼久的時間,中途大可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先生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太太聽了相當感動,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了許多。“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多浩蕩大氣、慈悲善美的一句話。它能將善念傳導給別人,影響周遭的環境氛圍,讓世界變得善美、圓滿。

“善良”,多麼單純有力的一個詞彙,它淺顯易懂,它與人終生相伴,但願我們能常追問它、善用它,因為老祖宗早就叮囑過“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啊。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隻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隻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裏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人人都應該常存感恩的心,這會減少一些抱怨牢騷、煩惱仇恨,心胸就會寬廣和舒暢起來;常懷感恩之心,這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生活幸福的催化劑,是事業成功的原動力,是一個人走向高貴,還原純真的淨化器。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

感恩之心,人皆有之

常懷感恩之心,是人類情感中至真至純的芬芳美酒;常懷感恩之心,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順境還是逆境,無論你成功還是失敗;常懷感恩之心,在你閃爍著感激的淚光中,花兒般燦爛怒放的將是一個春光蕩漾的美妙世界!

當你口渴時,爸爸給你遞上一杯水,你是否感謝過他呢,當你煩惱時,向媽媽傾訴自己的苦惱,媽媽耐心地聽完並教導你,你又是否感激過她呢?常懷著感恩的心,能夠更加接收到的關懷與幫助,擺脫貧苦和痛苦,從而快樂的生活。一位作家曾說過:我們滿懷感恩之情,不僅僅是索取,而且,必須給予,用給予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是的,大自然是不斷循環和流暢的,你給予的越多,你獲得的越多,不是嗎?隻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獲,給予收獲的規律就這麼簡單:想要獲得快樂,你就必須給予快樂;想要獲得愛,你就必須給予愛;想要獲取財富,你就必須給予財富。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對父母要常懷感恩之心。是他們讓我們來到了這個充滿色彩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從早上起來的一碗熱騰騰的牛奶,到一年四季被子床單的換洗,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應該感謝上天給了自己那麼好的父母,感謝父母給了自己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完整的家。

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我們對老師要常懷感恩之心。是老師幫我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是老師讓我們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對於別人的幫助去說一聲“謝謝”,是老師讓我們明白了受到別人的恩惠,當湧泉相報,是老師從青絲到白頭在三尺講台上教書育人,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學生個個有出息。學生能常懷感恩之心就有用不盡的學習動力。

朋友給了我們友誼,我們對朋友要常懷感恩之心。朋友能與你患難與共,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朋友能千方百計幫你,給你“打氣”給你信心,助你跨過學習上各種各樣的障礙物。讓你刻骨銘心地覺得,朋友的情誼終生難忘。

不要總記著生活給你開的某個玩笑,不要總想著這個社會如何待你刻薄。如果你總覺得不滿足、虧得慌,心懷怨恨不滿,你就會愈加變得小肚雞腸、牢騷滿腹,你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還會失去健康,以致孤苦伶仃,憔悴不堪,那麼快樂和幸福隻有永遠與你行進在不同的平行線上。

隻有知道了感恩,內心才會更充實,頭腦才會更理智,眼界才會更開闊,人生才會贏得更多的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是勤奮而有良知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聰明而有作為的人。

隻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人生沒有什麼不幸會永恒得讓人永久地淹沒在痛苦的海洋裏。世間的紛爭,生活的煩惱,永遠也不會屏蔽我們心中發出的淡泊而寧靜的妙音。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就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讓寬容與你我同行,我們應該樂觀地對待生命,寬容的善待一切。對於你周圍的朋友、同學,說聲謝謝,會讓他們感到快樂;對你熟的人說聲謝謝,他們會有種付出得到肯定的滿足;對陌生人說聲謝謝,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命運”,不足以阻擋你的前程,隻要你能正視困難,化困難為力量,成功後驀然回首,你就會感謝困難,感謝困苦,感謝貧窮!因為它們才是你的恩人。常懷感恩之心,能讓自己的心情更加舒暢。常懷感恩之心,能讓我們擺脫貧窮與痛苦。常懷感恩之心,你就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2呼喚愛心,讓愛心永存

作為一個人,都要有愛心。懷著一份愛人的心愛自己,也愛別人,是至尊至誠的表現。愛心是偉大的胸懷的人們才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一個擁有愛心的人,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一不貪名,二不爭利,知足常樂。

人有愛之心,人皆愛之;人存損人之心,人皆損之。愛人者實際是愛己,損人者實際是損己。

呼喚你的愛心

愛心是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從古代到現在,一直都是被人們所敬仰的,充滿愛心的人,把別人的事情看得往往逼自己還要重,拋棄了自己的所有的想法,寧願把自己奉獻給別人。

愛心猶如人生中盛開的鮮花,鮮花到哪裏,其芬芳著世間萬物。並且這種芬芳還會流芳百世。

墨子的一生倡行“兼愛”,到處濟弱扶傾,幫助弱小,抵抗強權。他既不要名,也不要利,隻要是對人、對大眾有益,不論遠近、不論狂風驟雨,鞋子磨穿了,腳底磨破了,都在所不惜,抱著救人如救火的愛之心情,跑去為對方排難解紛。當問題解決之後,便揚長而去!這是多麼靈人感動的事呀!

一次,強大的楚國,請來一名工程師公輸般,打造雲梯,準備吞滅弱鄰宋國。這消息很快給正在魯國講學的墨子知到了,他為了阻止楚國攻打宋國,一連趕路走了十天十夜才到達楚國,他的鞋子磨穿了,便用布包住腳,堅持到楚國的時候,腳底都磨破了。他求見楚王,奉勸楚王打消滅宋的計畫,楚王不願意,於是他便告訴楚王說:“我已準備好了幫助宋國守城,如果你一定要攻,那是徒勞無功的。”楚王根本不相信他的言語,叫他和公輸般當麵推演攻防戰術。演習結果出來後,“攻”的方法已用盡,“防”的手段還沒有用完,搞得公輸般窮於應付,下不了台。楚王對墨子說:“我還有最後一個方法,準贏不輸,隻是不告訴你。”墨子說:“你無非是想殺了我,以斷宋國之助力,我告訴你:我的學生三百人,由滑禽等領導,早就在宋國準備好了,你即使殺了我,依然攻不下宋城!”最終,憑著墨子的“愛”心,終於使楚王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中國人的做人,就是追求那種從做人的最根本做起,中國的好生之德是人們必須是遵循天命之道,也必須是上天的好生之德,仰觀俯察,結合天心,而化育萬象,得其大慈、至施愛之本心,去除人欲偏私別異之謬見,浩然正行,顯出博厚高明的聖哲人士,所以說,中國的大人物,是和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同其光。

林肯是美國的一位巨人,從小就有“愛人”心腸,在他的一生最了不起的成就是“解放黑人”。那時黑人稱為“黑奴”,同樣的一個人,情感理智全同,隻是皮膚顏色不同,把他們當作奴隸,當作牛馬,而不把他們當人看待,這太不仁道了。所以,林肯從小看在眼裏,起念在心底:有朝一日,隻要他有力量,有能力,肯定要把黑人同胞“解放”。

到後來,林肯做了聯邦的眾議員,於是就開始“解放黑奴”的奮鬥。當時在“眾人諾諾,一人諤諤”的懸殊對比之下,可以見他所遭受的打擊和挫折,然而他的決心與意誌卻從沒有動搖過。像他這樣的人真是少見。

1861年3月4日,他宣誓任美國的大總統,4月12日南北戰爭就爆發了。1862年7月他促請國會通過一項法律:允許各處逃過來的黑人參加北軍,並使他們的家屬享有平等、自由的權利。

對於解放黑人,林肯原先是采取循序漸進的政策,他是真心的希望黑人能夠逐漸獲得自由,而由政府來彌補蓄奴者的損失,然而南方的政府對林肯的這項建議不願意接受。最後林肯隻好自己擬定了一篇解放黑人的文告以示決心。

林肯在文告上簽字的時候,說:“如果我的名字可以寫上曆史的話,就是由於這一行動和我的全部精神,都已貫注在這件事情之中。”

在林肯臨死前的當天晚上,他處理了最後一件公文,充滿著“愛的‘惻隱之心’”。最後一件公文是一件特赦令;他赦免了一個逃兵的死刑。他在簽署時說:“我想這孩子活在這個世上,總比埋在地下對我們要有益!”

雖然說林肯死了,但是他還是永遠活在每個的心中。人類隻有“愛”心的交相輝映,才能“和平”相處,如果一旦沒有了“愛”心,人們將失去自由和光明。有“愛”心的世界,一定是黑暗的、悲慘的!

讓我們的愛心永駐在心中

人活在當今世上,不可能沒有天災人禍。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人之心。當看到別人身陷危難之時,一定要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一個具有愛人之心的人,就會自覺承擔起對這個社會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而且還很樂意去幫助他人、濟人、利人,遇難而相幫,遇危而相助,否則就會產生內心的愧疚和良心上的自我譴責。這種巨大的道德力量,有利於提高社會文明水平。這個世界上如果你幫我,我幫你,大家彼此相幫助,那麼,人與人之間肯定是友好的,社會環境也一定是純淨的。每個善良的人猶如一棵樹,既能潔淨空氣,又能供人涼爽,還能給世界以美麗。如果每個人都像這些樹一樣,那我們這個世界就會變成愛的森林,我們大家就會共同擁有愛的綠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