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愛心行動(1 / 3)

第四章愛心行動

愛別人等於愛自己,幫別人就是助自己!讓愛延續,讓夢飛翔!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幸福之花處處開遍,啊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每當大家聽到這首歌曲的時候,心裏頓覺升起陣陣暖意。愛心是要傳遞的。我們不是僅僅因貧而助,而是因助而助人才助。愛心絕對不是無條件的,愛心要對社會負責。

愛心活動大聯盟,讓每個青少年都參與進去!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份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1愛心聯盟大行動

災難發生,有的人馬上奔赴現場,與受災的兄弟們同舟共濟,有的人立即展開各項活動,募集善款和物資以災區解燃眉之急,更多的人是捐款捐物,關心支持。有的國家捐款捐物,聊表寸心,有的國家派遣專業隊伍,發揮機動作用……災難麵前,隻有單純的人性關懷,而沒有政治分歧,文化差異。

慈善募捐的意義是表達人文關懷,人文關懷就是把受災的人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來勸慰支持。顯大款一樣拿出一把銀子,往他們麵前一放,然後大氣的說:這個是我捐給你們的!這個不叫人文關懷,錢財雖然重要,但是其實人家需要的不隻是這些,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把他們當親人,你拿出一遝包好的票子,雙手呈上,誠懇的說:兄弟這點心意還請收下,其他出得上力的地方盡管開口,千萬不要客氣……

麵對這樣的災難

汶川地震帶給了我們多少震撼,我們從電視報導上和報紙上都看到了,有多少曾經鮮活的生命最終都成為了亡靈,幸存者是上帝的仁慈。

地震發生的那一刻,吳曉紅正在去北川縣招商局上班的路上,一陣劇烈的晃動,她立刻知道發生地震了,街道上的高樓一座接著一座倒塌,卷起滾滾煙塵,她本能地趴在了地上,幾分鍾過去,北川縣城變成了一座“悲傷之城”。

“第一時間我想到了娃兒郎錚,但是掏出電話後發現所有通訊全部中斷,和所有人失去了聯係,我著急地直想哭。”媽媽吳曉紅說,小郎錚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後來她趕到小郎錚就讀的幼兒園發現那裏已經變成一片廢墟,小郎錚的爺爺奶奶也失去了聯係,“幼兒園廢墟前有老師對我說,娃兒可能沒有了!我當場就哭了起來!”

小郎錚的姑姑也跟記者說,她嫂子吳曉紅在走出北川來綿陽的路上打電話給她,說郎錚沒有了,緊接著聽筒裏就傳來了痛哭聲。

3歲零2個月的小郎錚被救出時滿臉血跡,左手手臂骨折,整個左手臂沒有知覺,臉上多處挫傷。經專家會診,小郎錚手術成功,但是左手小手指和無名指被部分截肢,右耳有傷口縫合,“醫生說因為手臂被壓的時間,恢複可能需要兩到三個月。”吳曉紅說。

不論名人也罷,企業也罷,能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從自己辛苦所得中拿出一部分,捐贈給災區朋友,不論多寡,都是一份良好的祝願,一份心意。那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更令人敬佩。

災難擋不住奮進的腳步,全國人民眾誌成城,團結一心,紛紛地獻出了自己的力量,有的為了救人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從都江堰到映秀,從北川到汶川……一條條公路在血汗中剛被打通,又被餘震、塌方、滑坡、大雨阻斷。

山西路橋公27歲的挖掘機手王華軍,已20次搶通綿竹市金花鎮的同一段公路。遠在山西的女朋友很不理解。王華軍說:“塌方曾經把我開的挖掘機前輪埋住,落石砸得駕駛室砰砰響,我怎麼忍心告訴她這些呢?”

特大地震,摧毀了22萬公裏道路,2900多座橋梁倒塌,27個隧道受損,災區交通線癱瘓。

通路!通路!溫家寶總理震後第一時間的叮囑猶在耳邊。為了千萬受災群眾的衣、食、住、行,兩個月來,確保生命線暢通的決戰一刻也沒有停止。

鄧健,機械操作手,當他在巴朗河橋搶通作業時,一塊臉盆大小的石頭從山上飛下來,砸破駕駛室的擋風玻璃,擦傷了他的耳朵。簡單包紮後,他向公司領導交了一份遺書,又登上了挖掘機。

就像希臘神話中的巨人西西弗,在一遍遍滾石上山的搏擊中,他向世界展示的是悲壯和堅韌。

對奮戰在災區公路一線的3萬多名搶險人員來說,這樣的危險隨時隨地都在發生!

專家“會診”,大型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輪番作業;切割、起重、定向爆破……科學的決策,科技的助推,在舍生忘死的搶險人員拚搏下,時斷時續的“生命線”一寸寸接續——

震後56天,四川省幹線公路,僅剩下映秀鎮至草坡鄉徹底關大橋、映秀鎮至耿達鄉、擂鼓鎮至禹裏鄉三處斷點。254個公路交通中斷的鄉鎮,僅剩下8個“硬骨頭”。

通電!通電!抗震救災指揮中心需要電,災民安置需要電,恢複生產需要電……

“路通到哪裏,電就送到哪裏。”這是2萬多名電力施工和搶險隊伍立下的“軍令狀”。

夜幕降臨,在彭州市軍樂鎮安置點,幾盞大燈照得通明,十幾位婦女隨著錄音機裏的音樂起舞。“有了電,我們的生活也有了色彩。”

震後兩個月,除受災特別嚴重的北川、汶川兩縣要結合重建安排電力供應外,其他受災嚴重縣市的電力供應基本恢複。除兩個鄉處於堰塞湖淹沒區外,所有鄉鎮都能用上電。

通水!通水!特大地震,嚴重影響575萬人的飲水。

供水保障組迅速行動,水利、衛生、質檢等部門組成18個工作組,分赴災區。

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等地迅速組建供水搶修隊,自帶設備,星夜趕來。

搶修,新建,分散供水,流動送水――震後兩個月,受災群眾的飲水困難全部解決。隨著安置點全麵鋪開,水利部門正由應急供水轉向過渡安置供水。

通信!通信!受災群眾需要通信,救災搶險需要通信,衛生防疫需要通信……

應急通信車一台台開赴災區……震後兩個月,21個受災縣的451個鄉鎮已全部恢複公眾通信,其中九成多鄉鎮已開通兩種以上公眾通信。

7月1日,重災區什邡市紅白鎮。村民任安勇說:“終於有了手機信號,讓我感覺到沒有被世界拋下。”

是啊,我們伸出一雙友愛之手,不僅挽救的是生命,還是一顆顆靈魂。

獻出愛心,進行慈善募捐

麵對這人類無法改變的天災,我們還是有能力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還有那麼多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還有那麼多失學的兒童在期盼……

為幫助我們的同胞戰勝災害,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慈善組織,無論是娛樂界還是體育界,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個人……全國各行各業無不展示了自己的愛心,紛紛進行著慈善募捐。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並不是一句說著好聽的話,災情發生後,眾多我們所熟悉的企業、名人、明星們都在第一時間站了出來,為救災工作獻出了自己的愛心,每個企業(人)都希望為救災獻出自己的愛心。

然而中國人中向來都存在一些無聊至極的人,喜歡在本來是很嚴肅的事情裏搞些“娛樂”性的事情來,有種唯恐天下不亂的姿勢,於是我們就不得不麵對這樣一些問題——某某捐的錢少了,誰誰應該捐更多的錢,誰誰太吝嗇……

在很多QQ群裏麵就充滿了一些無聊至極的消息:姚明在美國海嘯時捐了100萬美元,而四川這次地震卻隻捐了50萬人民幣……;國企捐助的錢有多少,而那些外企捐助的錢才多少,以後要支持國貨抵製外企……諸如此類的話題一直在不同的QQ群裏麵流傳著,而且不止隻是在QQ群裏麵流行著,在網上也是吵鬧聲謾罵聲一片。有將企業明星們捐款數額按多少排成列表的圖片,這說明著什麼呢?

為何有這麼多的人不願意去做點更實在一點的事情呢?更是要將時間生命耗在這些無聊至極甚至是無恥的事情上呢?在做這些“無聊愚蠢”的事情的時候,又幫到了誰呢?

募捐的意義是什麼?募捐是為了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資源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而捐者捐的是自己的心意!

如果僅僅隻是以錢來計算,當募捐成了一種變相“排名”比賽,那麼這樣募捐而來的資源有何意義?

無論捐出的是錢還是物,無論捐出的多與少,都是愛心的體現。要正確看待募捐的意義,讓慈善募捐成為真正的慈善。

2讓愛心悄悄散開

“誌願活動”在工具書中的解釋是在本職工作之外,不計報酬為社會和大眾服務的活動。包括社會谘詢、義務勞動、保健、為殘疾人服務、人才培訓等。某些有專長的人到國外從事援助性工作也屬於誌願活動。

“誌願活動”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是從韓國來看韓國經曆了漫長的農業社會,所以在其社會中留下了許多相互幫助的傳統和形式,這類互助在各個社會形態中都曾存在過,現在也都被稱為誌願活動,因為他們是無償的。韓國學者把20世紀韓國人民自覺抗擊外國入侵行為也稱為誌願活動。

關愛行動,誌願活動

不管書中對誌願活動有著怎樣的解釋,一個主旨是永恒不變的,那就是傳遞愛心。

在各種誌願活動中,作為誌願者,是為了什麼?想要得到什麼?一本證書,一封感謝信,還是一麵錦旗,一座獎杯?也許,這都不是。但真正意義上又能帶來什麼呢?一段記憶深刻的時光,一項磨練的技能,一顆關懷弱者、關注社會的博大心胸,一份麵對社會不再惶恐的自信,還是一種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思維?

為迎接第23個國際青年誌願者日,某校舉行大型無償獻血活動。活動以“無償獻血功德無量”為主題,由青年誌願者總站主辦,教科學院、外國語學院共同承辦。

活動一響應,立刻得到校內廣大學生的積極響應,近千名誌願者現場參與無償獻血活動。當天下午12點30分,大量誌願者參與到活動中來。恩澤碑下,無數誌願者在橫幅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誌願參加無償獻血活動。盡管寒風凜冽,氣溫較低,但絲毫沒有影響誌願者們的心情。大家臉上都帶著幸福的微笑,有序地排隊等待填寫無償獻血資料信息,而位於大學生活動中心的兩輛采血車上也早已坐滿了振臂捋袖參加無償獻血的大學生。現場人潮湧動,獻血者絡繹不絕。

長久以來的事實證明,偶爾的獻血救助,日後必將為無數的人提供生命上的及時救助。無償獻血活動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和人道友愛的精神,也充分展現了同學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關愛是我們生活的氧氣,健康是我們生活的資本,我們需要關愛,我們需要健康。同樣農村的人更需要關愛和健康。

安吉之行誌願者走訪了許多戶農家,深深地感受到很多人家都缺少社會給予的關愛和對健康知識的基本了解,比如孤寡老人們看到年輕的一代的活力和青春時,激動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誌願者為田間的農民送上夏季的防暑藥品時,他們一個勁地揮手表示感謝直到誌願者走得很遠很遠;12歲的腦癱兒童因為沒錢看病,一直拖到現在,跟著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著;一位節儉的母親,為了供兒子讀大學,舍不得人掉一根用了三年的牙刷,殊不知這樣的牙刷對牙齒有多麼地損傷……

誌願者帶去農家的關愛和健康是微不足道的,畢竟世界如此之大,誌願者隻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點。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隻要人人都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點愛,世界定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變成愛的天國。

讓愛心傳播,積極參與誌願活動

對社會而言,誌願活動具有以下積極意義

1傳遞愛心,傳播文明。誌願者在把關懷帶給社會的同時,也傳遞了愛心,傳播了文明,這種“愛心”和“文明”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最終會彙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

2有助於建立和諧社會。誌願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幫助的機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促進社會和諧。

3促進社會進步。社會的進步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誌願工作正是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服務社會的行列中來,對促進社會進步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對誌願者個人而言,誌願活動具有以下積極意義

1奉獻社會。誌願者通過參與誌願工作為社會出力,盡一份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2豐富生活體驗。誌願者利用閑餘時間,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和活動,既可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又可親身體驗社會的人和事,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這對誌願者自身的成長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