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愛心行動(2 / 3)

3提供學習的機會。誌願者在參與誌願工作的過程中,除了可以幫助人以外,還可以培養自己的組織及領導能力。學習新知識、增強自信心,學會與人相處等。

對服務對象而言,誌願活動具有以下積極意義

1接受個人化服務。誌願者在服務,提供大量的人力資源的同時,更能發揮服務的人性化、個人化及全麵化的功能,從而令服務對象受益。

2幫助服務對象融入社會,增強歸屬感。通過誌願者服務有效地幫助服務對象擴大社交圈子,增強他們對人、對社會的信心,同時,誌願者以親切的關懷和鼓勵,幫助服務對象減輕接受服務時的自卑感和疏遠感,從而使服務對象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誌願活動不同與獻愛心,不同與學雷峰,它有他自己的特點,隻有把握好它的特點才能做好誌願活動。

誌願,從字麵上來看就是誌在自願。

何謂誌?

所謂誌,乃誌向也。當你誌向於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肯定是已經對你將要做的事情有了一些打算和決心,也是想通過你將要做的事情來達到你自己的一些目的。

在誌願者中的誌,就是你要有做好誌願工作的準備,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準備都很重要。物質上,你必須要有為誌願服務的能力,而且最好能清楚的能知道自己願意在誌願服務上麵付出多少,這也就是西秦義工中常提到的“己有餘而助他人”;精神上,你要有做誌願服務的決心和耐心,二者卻一不可。誌願服務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半途而廢。

所以,當你參加誌願服務的時候,你做好這兩方麵的打算了嗎?誌願服務不是隻憑一顆愛心就能夠做好的。

所謂自願,就是說你自己一定要是發自你內心的願意去為誌願服務貢獻你可以貢獻出來的力量,而不是因為某些個人的利益去參加誌願活動。

誌願活動是一個要長期堅持,並且在堅持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的過程,你在加入以前,你做好了這樣的思想準備了嗎?

有個誌願者個人物質上和思想上的準備,我們就能做好誌願活動嗎?不能。誌願者做好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準備隻是做好誌願者活動的基礎。做好誌願活動更重要的在於組織。

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很有限的,為了更好的做好誌願服務,誌願者們就應該攜起手來,形成一個組織,將大家各自的力量彙聚起來變成一個更強大的力量,這就需要有誌願者組織。

既然有組織,就應該有組織的樣子。在一個組織中,必然有領導與被領導,指揮與被指揮,隻有在有人指揮之下,大家才會力往一個方向使,做好誌願活動。如果不知道,大家一盤散沙,反而會相互製約,這樣就達不到組織的目的了。

在誌願者組織中,每個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參加誌願活動的時候,就應該出現領導與指揮與被指揮。大家在參加誌願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如果自己是指揮者,那麼你就要從大局去看問題,去思考問題,不要因為自己的個人而影響了整個誌願活動;如果自己是被指揮者,那麼你就要去服從指揮者,配合指揮者做好安排給自己的事情。隻有這樣,在誌願活動中才會有更好的效率和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在誌願服務中,組織管理是很重要的。沒有無能的士兵,隻有無能的將軍。

3愛心的傳遞

一幫一活動一直是一個傳統活動,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

幫助他人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會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在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要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隻有人人的道德素質提高了,我們才能真正的在社會中和諧相處,一起走向社會主義更加美好的明天。

手拉手,一幫一

在現今社會中有很多人受到未來思想的影響,拜金主義等一些腐朽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我們的思想,物欲橫流帶給人們的隻能是人們之間的冷漠,無情,除了人們之間的利益關係之外再沒有那種和諧的氣氛。一幫一活動以行動在呼喚那種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的生活。

廣州暨南大學珠海學院和珠海市僑務局主辦了“珠海僑生一幫一獻愛心行動——暨南學子與紅旗中學歸僑子弟手拉手”。根據雙方簽署的長期幫扶備忘錄,四十八名紅旗中學貧困的歸僑同學將首先得到物資捐贈、書籍捐贈、學業輔導、心理輔導等方麵的幫扶。

由於曆史原因,珠海市有近萬名越南歸國華僑,他們主要生活在珠海市紅旗鎮華僑農場,這批歸國華僑的生活相對比較困難,他們的子女的學習、生活狀況也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暨大珠海學院的僑生們知道這些情況後,主動向學校提出要與這些歸僑子弟開展一幫一活動,並提出成立暨南大學珠海學院僑生與紅旗中學歸僑子弟幫扶小組。幫扶小組和幫扶對象建立了長期的聯係,並且舉行定期的互訪交流,幫助紅旗中學的歸僑子弟解決學習、生活和心理上的各種問題;而作為學院計劃在紅旗中學定期舉行高考交流谘詢會,學生心理輔導等活動,珠海學院青年誌願者協會也在紅旗中學設立服務點,長期開展誌願者服務活動。

活動以暨大珠海學院一名內招生誌願者和一名外招生誌願者共同幫扶紅旗中學一名貧困歸僑同學的形式長期進行。

愛的形式有很多中,一幫一活動把愛結成一對一的形式,直接的對其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幫助,這樣結成的幫扶對子意義也更加深遠。

為落實“服務職工群眾,推動各項工作健康發展”的目標要求,建立黨員先進性教育長效機製,結合實際,白水礦社區開展了黨員帶職工、職工促黨員的“一幫一”活動。

首先由社區黨總支提供生活困難黨員及職工名單;其次落實“一幫一”對子,每名黨員幹部幫扶一名困難黨員或職工群眾;再就是黨員要深入幫扶對象家中,全麵了解幫扶黨員、職工群眾家庭自然情況、經濟情況,了解幫扶對象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分析研究,找出問題症結,認真研究幫扶對策和幫扶計劃,明確幫扶的內容和目標,落實幫扶責任。四是從解決幫扶對象的實際問題、思想問題、強化工作措施入手提供幫扶保證,每季度至少到幫扶對象家庭幫扶一次,了解幫扶進展情況,解決幫扶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社區黨總支並且對黨員幫扶工作進行全程跟蹤,定期檢查指導,使幫扶對象切實感受到黨的關心。

通過重點幫扶生活困難黨員及職工家屬,落實了“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永葆先進性”要求,進一步體現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黨的先進性,促進白水礦社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在“一幫一”活動中,“幫”是核心,是兩個“一”的焦點。幫的前提是我們這些同學本質是好的,整體是可塑的,心態是健康的,追求是積極向上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位同學都是富有個性,擁有閃光點,蘊涵進一步發展提升潛力的有價值個體。幫的原因是我們這些同學在生活或學習等方麵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障礙,如有的同學家庭生活暫時困難點,有的同學學習方法欠缺點,有的同學心理調試能力弱一點,有的同學自我約束習慣差一點,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幹擾他們的成長發展。幫的目的就是在每位同學積極向上不甘落後的生活態度下,盡我們所能從旁扶助,讓同學們借力而行,走得更快,飛得更高,剪除旁枝,成人長材。

在“一幫一”活動中,“幫”亦是紐帶,是兩個“一”的橋梁。幫助的對象和給予幫助的人,兩者既是幫扶的關係,又是平等的關係。活動中雙方的一致努力進而收獲一段經曆甚至成為一生都可寶貴的財富。

讓愛心繼續傳遞下去

在“一幫一”活動中,“一”與“一”的互動是實效的保障。

金寨處於皖西邊緣的大別山區,隸屬六安市,是國家級貧困縣,縣內多處於庫區,洪區和高寒山區,縣內地少人多,多以種植水稻,茶葉,板栗為生,收入極少。

那裏幹旱缺水,種地收入很少,而且自治區內家庭子女多,家境十分貧困,失學是他們的噩夢。對於孩子們和他們的家庭來說,上學。

也許是他們走出大山,逃離貧困的唯一出路。(雖然寧夏的學費已經減免了,但是寧夏的孩子更渴望和外麵世界的人交流,交往,他們的生活也都十分艱苦,早晨一個冷饃,中午米飯土豆,晚上米飯土豆,一年下來一成不變。)

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樸素的願望,希望有那麼一群人,能夠關注他們,幫助他們實現……或許我們隻要少聚餐一次,少買一件衣服,一個學生就可以留在學校,繼續他們的夢想。我們可以是一個人,一個寢室,幾個好友,一個班級,一個社團,一起來資助一個學生。

做我們能做的,改變我們能改變的,也許孩子們的命運會因此而改變因此而不同。

在我國,有一些孩子在剛剛出生就因為家庭貧困,或因為種種原因而被父母遺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家庭的溫暖;還有一些生活在福利機構的孤兒,由於機構本身條件有限,隻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這些孩子非常需要有人能夠提供給 他們一些生活必需品,直到他們找到了一個永久的,充滿愛的家庭。改善這些孩子生活條件的最好方式就是提高他們所居住福利院或者寄養家庭的生活質量。

……

社會上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把愛心傳遞下去吧!一幫一活動讓我們更加真切的感受這種愛的特殊方式。

4生命綻放的炫美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而他們的道德水平更加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成敗,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後繼有人。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青少年需要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需要正確地給自己的人生定向,需要加強各方麵的修養以提高自己。所以說,培養青少年的道德意識就顯得尤其重要。

事實上,我們所培養的青少年將來會有多麼大的發燕尾服,能夠為人民、為社會、為祖國做出多麼大的貢獻,就要看這個人的公德意識有多強,思想道德修養到什麼境界。而青少年道德教育可以在誌願服務活動中的進行。

目前,我國已成功加入世界WTO組織,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汲取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管理方式的同時,就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腐朽思想的滲入。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如何教育我們青少年做一個品德優良的人,增強抵禦敵人糖衣炮彈攻擊的能力,是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愛心活動,培養道德意識

江澤民總書記曾經在給傑出青年誌願者信上做出十分重要的批示,他指出:青年誌願者行動,是當代社會主義中國一項十分高尚的事業,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為樂和扶貧濟困的道德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業。努力做好這項事業,有利於在全社會樹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希望你們在新的世紀裏繼續努力,發揚我國青年的光榮傳統,不懈奮鬥,不斷創造,奮勇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這些足以說明,青少年參加誌願活動,培養愛心、道德意識是十分重要的。現階段,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修養,就是要教育他們努力成為一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人,成為一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積極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多做好事的人,成為一個嚴於律已、防微杜漸,自覺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想侵蝕的人;成為是一個一心為公、甘於奉獻、時刻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的人。

現在,我們知道,誌願活動的重要性了,那麼,接下來就是要培養青少年的道德意識。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注重和體現高度的自覺性。

培養青少年的道德意識,固然需要必備的外部條件和影響。比如說,學校教育、教師引導和他人幫助等,但是,這一切外力作用的效果,最終還是要取決於個人有沒有高度的自覺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質,歸根到底要靠自覺行為,而這種自覺與道德教育又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眾所周知,“四自”是人生修養的準則,其核心是“自律”。惟有自律,才能使外在的社會規範轉化為主體的自覺意識和積極行動,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惟有自律,才能嚴於解剖自己,虛心向先進模範人物學習,惟有自律,才能慎獨自守,把握自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惟有自律,才能在任何時候,都不懈怠創業精神,都不渙散奮鬥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