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愛心行動(3 / 3)

當代青少年都應當培養和增強自我修養的自覺性修養,使自己的品行情操從一種境界不斷地上升到新的更高尚的境界,從而做出無愧於前輩、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業績,實現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

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層次可由青少年誌願服務活動的質量來衡量,組織青少年利用業餘時間參加誌願服務,不僅僅能解決一些社會問題,而且可以培養青少年道德修養。激勵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

多種多樣,愛心活動

青少年的愛心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不論是關於哪個方麵的愛心活動。對於青少年道德意識的提高都是有很大幫助的。當然了,對於青少年愛心活動者要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社會的總體要求,行動內容要以“熱心關懷,熱心人公益,熱心幫教”為主線,著重抓好幾項重點活動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類誌願活動就是以“創三優”為重點的常規性活動。“創三優”是學校的一項長期活動,也是青少年愛心“熱心公益”的具體體現。各團支部、班委會要認真組織本班青少年大力參與整治衛生環境的活動,並加強衛生監督工作,落實責任製,常年堅持,一抓到底,為創建學校優美環境,做出青少年的熱心奉獻。

在此基礎上,加大青少年愛心在集鎮社區服務的力度,紮實推進集鎮青少年愛心服務,特別是注意發揮青少年在環境保護、植綠護綠、維持秩序、義務講解和便民修理等方麵的作用,努力形成有較大覆蓋麵和社會影響力的公益性愛心服務項目。

第二類就是以“熱心關懷”為主題,開展向孤寡老人獻愛心活動。組織青少年到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整理衛生,送去精神食糧,使老人們充分感受到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發揮廣大青少年在改善社會風氣,弘揚傳統美德方麵的積極示範作用。

第三類就是以“送技、送教、送暖”為主題的中學生愛心服務活動。以“熱心扶持”為重點,暑假期間組織青年深入到農村開展社會調查,對缺文化、缺技術的農民進行掃盲治愚,幫助他們脫盲、脫貧、走出愚昧,共同致富奔小康,在活動中,要同“三下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深化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使青少年在服務活動中深化知識的理解,對思想的感悟。

總之,新時期青少年道德教育與愛心服務相輔相成,隻有更好地參加一些社會群體愛心服務落實好青少年道德教育,才能為社會作貢獻;隻有把握好愛心服務的方式,開展好愛心服務的活動,才能更好地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

5愛心大資助

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心係祖國、情牽人民的精神,就是迎難而上、頑強拚搏的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就是百折不撓的精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有理由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2008年我們每個人都期盼著北京奧運會的到來,當我們每個人都準備以熱情笑容迎向來自世界各地賓朋的時候,當我們的聖火在神州大地喜悅傳遞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震動波及東南亞的四川大地震,讓所有的中國人揪心……這一刻的到來,中國人民又一次上演了愛心的偉大。

資助活動,大愛無疆

5月12日14時28分,這個讓所有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時刻,在四川汶川發生裏氏8級強烈地震,也就這這一刻使成千上萬的人瞬間失去了親人和家園。也從這一刻之後,無數的愛心人士將目光便穿越千山萬水,聚焦汶川,也有無數的愛心人士隨時準備向災區伸出援手。2008年注定是榮耀的一年,但大難襲來也不能不說是災難的一年,但令人欣慰的是,全體中國人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一起承載疼痛麵對災難。

災情容不得你有片刻的考慮餘地,災情就是命令,而對如此之大的地震,所有的人都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除了前線的振災人民外,眾多企業、機關單位都開始了後方的保障工作,並組織員工捐款捐物,緊急調動各類救災物資支援災區,以實際行動為抗震救災奉獻力量。其中我們的通信業務如中國移動第一時間聯合中國紅十字會開通了短信捐贈的平台。“移動用戶可編輯1~30的數字發送到1069999301便可以向災區捐贈相應的數額以表達自己的愛心,同時還可以重複捐贈,移動方將通過此方法捐贈的善款再全部捐贈到災區。”再如,中國移動還開通了“愛心熱線”可使客戶免費撥打10086谘詢捐款信息及幫助尋親等多種業務,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愛心呢?短短幾天的時間中國移動短信平台就受理客戶捐贈已超千萬元,客戶捐贈達到百萬人次。

除此之外,還有通過彩鈴等多種方式,與其他途徑廣泛宣傳賑災信息,讓更多的人們實時了解到災區的實情;無線音樂俱樂部還開通了“為災區祈福”等多種活動,使所有的祖國人們凝聚在一起,為災區人民奉獻拳拳愛心。

當我們看到由各地人民全國各地的救災物資源源不斷流向四川災區時,就會感到民族企業的強大和人心的凝聚。當這些物資、捐款、人員從四麵八方彙聚而來,當每一個愛心人員走向捐款箱,當各個單位人員24小時守在工作崗位時,當災民收到一件又一件物資時,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資助的力量,愛心的偉大。

從實踐開始,培養愛心意識

目前,很多青少年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相當部分青少年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對於家裏的親人感情淡薄,意誌品質脆弱,缺乏毅力,抗挫折力差,依賴性強,但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如果青少年再不改變現狀,將難於適應社會。

因此,青少年朋友們應該多參加社會實踐,從根本上培養自己的愛心意識。那麼,青少年應該如何培養愛心意識呢?

1.父母要富有愛心,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也是父母的影子。隻有富有愛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富有愛心的孩子。孩子時時刻刻把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孝敬老人、關心孩子、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等,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自己也應該像父母那樣。

2.為孩子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現代社會由於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父母隻知一味地疼愛孩子,卻忽略了給孩子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事實上施愛與接受愛是相互的,如果一味地寵孩子,就會使他認為接受愛是理所應當,不知道給予,久之也會喪失施愛的能力。生活中,很多的家長以為與在給孩子多點關心和疼愛,等他長大自然也會關心別人的。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看法,你沒有給孩子學習關愛的機會,他們怎麼會孝敬父母,怎麼懂得關愛別人呢?所以,給孩子奉獻愛心的機會是很有必要的。

3.青少年的愛心要被保護好。很多時候由於父母的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愛心視而不見,甚至受到不合理的訓斥,很可能因此而扼殺掉他的愛心。所以,保護好愛心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6關注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一直是每個國家都應該關注的一個群體。這不隻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更是社會強勢群體的責任。但是在當今社會裏,愛心教育,向來就是一個薄弱環節,這也是導致現在許多青少年愛心觀念淡薄,甚至完全顛倒,以自我為圓心,要家長圍繞自己服務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關愛弱勢群體刻不容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裕,再加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使得許多青少年在父母的寵愛之下,都染上了許多不良的習慣,如懶散、嬌氣、懦弱的毛病,隻知被寵愛,被關注,而不懂得心疼和關注他人。逐漸地,他們就被冠以“冷漠”一詞。誠如一位作家所說:他們可能會為自己心愛的小狗買上一袋酸奶,卻對路邊乞討的老人視而不見。

其實,健康的青少年和那些弱勢群體比起來,實在是幸福太多了。因此,就請你們多多釋放一些自己的愛心,不要再讓“冷漠”覆蓋自己的雙眼,也讓這個社會多一些溫暖和光明吧。隻有高度關心弱勢群體,才會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才能促進社會不斷進步,不斷地走向更加公正。一個真正公正的社會是所有人都受益的社會。在這種意義上,關心弱勢群體也就是關心強者自身。

元旦佳節,天空飄灑著紛紛揚揚的雪花,氣溫十分寒冷。當家家戶戶都沉浸在新年的氣氛中時,一個中年男子推著一個三輪車正在叫賣,車上拉著許多菜。仔細一看,車子上還坐著一個小男孩,應該是這個中年男子的孩子吧。孩子用給菜保溫的被子圍著,男子不時地用手給兒子掖掖被角,兒子稚嫩紅潤的小臉與父親飽經滄桑的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父親用力地叫賣著,臉部的表情令人震撼。

一個七旬老人,在街上賣“烤紅薯”。突然,城管人員來了個突擊檢查,其他小販一見拔腿就跑,可老人腿腳不靈便,哪裏跑的過那些城管人員。不管三七二十一,城管人員抓住老人的三輪車就把上麵的紅薯一股腦掀在了地上,老人的三輪車鏈條也被他們剪斷,更加可惡的是,他們還用力地在紅薯上踩了幾腳,完全不顧老人在一旁的哀求。城管人員走後,老人靠著牆傷心地哭泣,此時好心的路人紛紛向老人施出援手,幫他把錢收到了懷裏。

這些就是生活貧困的弱勢群體,他們的一生也許別無所求,從來沒有住過高樓大廈,從來沒有打過“的士”,從來沒有進過電影院。看到這一幕,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感到一陣心酸,可是僅僅有心酸是不夠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拿出一些實際行動來安慰他們呢?關心弱勢群體意味著要平等地對待弱勢群體,要注意傾聽弱勢群體的聲音,而不能懷著救世主的心態,居高臨下地憐憫弱勢群體,更不能片麵宣傳、強化強勢群體的價值觀,並把這種價值觀強加給弱勢群體。如果這樣的話,是難以真正改變弱勢群體的弱勢地位的。

“弱勢群體”主要有三層含義

1.他們的生活處在一種十分不利的狀況中,說得更加直白一些,就是其物質生活的貧困狀態。可以這樣說:弱勢群體這個概念與貧困人口是高度重疊的。他們無法解決自己最基礎的生存問題,貧困總是與他們形影不離。

2.他們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自從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之後,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一個人的地位與成就越來越多地取決於他們自身的能力,以及是否努力和進取。當然,這樣的機製有助於造就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同時也對個人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如此一來,弱勢群體在市場競爭中便會處於劣勢的地位,這其中有社會的原因,如社會的製度安排,也有個人的原因,如身體的原因,受教育程度的原因等。

3.他們在在社會和政治層麵也處於弱勢的地位。如強勢的群體可以通過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如人脈和財產等,影響政治家甚至是政府的決策,而弱勢群體則遠遠無法企及這一點。盡管他們的人數眾多,但他們內心的聲音也無法表達出來,因此很難有效地表達和追求自己的利益。

將關注弱勢群體進行到底

弱勢群體,正在以一個驚人的速度增長,他們迫切需要得到社會關注和關心。於是他們隻能舍棄親情去換取另外一些權利,這是一種慘淡的愛。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越來越多,很多孩子都成了臨時性的“孤兒”,被人們統稱為“留守兒童”。這種臨時性所帶來的孤獨感,甚至比那些真正的孤兒還要難堪。他們缺少了曾經或多或少享有過的父愛母愛,而那些整日被泡在蜜罐中長大的孩子,相對來說不是太幸福了嗎?那麼,不妨把你們得到的愛分出來一些,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你施人以愛,日後必定得到愛的回報。

在現實生活中,“關注弱勢群體”這一口號喊的十分響亮,但真到落到實處的卻少之又少,能得到關注的隻是其中一小部分人,很小一部分。因為弱勢太多,僅僅依靠政府或是企業家的幫助,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現狀,因此這是一個社會性係統性全麵性的工程,應該靠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來努力,它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綿延不斷的,不是強求的,而是誌願的,不是光靠輿論的,而是靠一種社會的精神,一個愛大於金錢,相互幫助多過冷漠的價值觀,一種生活模式。

青少年應該從我做起,從細節做起,從小做起,去養成愛的習慣,這才是社會進步的動力,長效動力。真誠地希望,“關注弱勢群體”這種理念能夠滲入人與人關係的各個層麵。用愛化解人生的不幸,用愛潤澤受困的心田,用愛心成就未來,用愛心溫暖心靈,願愛的火炬世代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