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原先建平和嬡嬡都在這裏,大夥兒養了一窩雞,他倆走的那天早上,夏華宰了一隻煮了,給他們餞程,又捉了兩隻活的大母雞給他倆帶上,夏華想得周到,說是給嬡嬡的外公補養身子。這樣一來,現在還有十二隻,這十二隻,現在就由婷婷接替了嬡嬡喂養。婷婷每日裏沒別的什麼事做,除了煮她和夏華兩個人三餐飯菜以外,就是早上把雞棚打開,放雞出棚,讓它們去山前坡後自尋野食吃,夏華他們住的茅屋前麵,就是一片較為平坦的開闊地帶,這片開闊地帶再過去就是緊挨著坡底山腳的那條清澈清涼的礫石溪溝,溪溝下段陡然落下處也即夏華他們住的這個凹窩的南端落尾處,長著一株高有十數丈,展開的枝椏活像一把巨傘似的大而古老的槐樹,槐樹幹非常的粗壯。雞放出後,到處亂走。開闊地帶,礫石溪溝邊,坡前山腳,反正到處有草籽,有昆蟲,根本用不著喂食,它們吃飽了草籽和昆蟲,便聚集在老槐樹下憩息。自然,這老槐樹下,不僅是雞們的憩息處,也是夏華他們閑坐閑聊時的場所,若在夏天,樹底一_F便是一片綠蔭,悠涼悠涼的。雞們放出後,不僅不用喂食,還不用害怕山林中的野物來偷食,因為夏華一直養著三條好狗。這三條好狗都是夏華一手調教馴養起來的,十分的不錯,兩條常跟夏華上山林子巡守山林和狩獵,另一條就專管看家。白天,雞群放出棚後,這條看家狗會自覺地盡職地當雞們的“警衛“,跟隨在旁邊轉悠,傍晚後,待婷婷上了雞棚門,它又在屋前躺著守門,從未出過錯。

婷婷現在已基本上適應了這時的生活和環境,用她自己的話來說,說是想不到先前那些個詼諧地戲稱自己為“半拉子山民”的人,一個一個的幾乎全開溜了,而今想不到我卻趕了來陪伴華哥,過他們那些人沒過完的“半拉子山民”生活。但她閑來無事,如果蓉姑沒過來這裏,夏華又去巡山了,她一個人也會常常悶得慌,隻好在附近的山前坡後、礫石溪溝邊、還有老槐樹下走走遊遊,或看雞們追逐嘻戲等來散散心,有時候也到菜畦裏轉轉,扯扯菜畦裏的雜草,如此打發日子。反正時下已收了秋,不多的幾塊田裏也沒有什麼忙活兒幹,即使有,夏華也決不會讓她勞作的,因為現在時不時給茶地裏施肥澆水之類的活兒,夏華都一概不讓她沾邊兒。這中間,夏華也帶她去過樟木坑幾次,石三爺初次見了她,也忒喜歡她,說她比蓉姑溫柔得多,懂事得多,這話嘮叨得多了,竟在有一次叫蓉姑嘟起了嘴巴老高,她當著婷婷和夏華在場對爺爺說:“爺爺,我既然不如婷婷,那你把婷婷接過來跟你過,讓我去椏灣窩夏華哥一塊過好了。”直說得石三爺和夏華都笑痛了肚子,也弄得婷婷難為情透了。好在婷婷這段時日跟蓉姑相處久了,熟諳了她心直口快的脾氣,因此,笑話歸笑話,笑過之後,也就沒事了。

婷婷也好幾次提出要跟夏華一起去巡山,去山林中各處走走,可夏華說她身體還沒完全複原,爬山越嶺穿林子的太辛苦,便不讓她去。有了那次為了花麵狸的事。婷婷再也不敢拗夏華的意了。

這樣的清閑日子不覺一晃就過去了一個多月,九峰山區進人了深秋之季,大山的深秋,氣溫的時差非常大。早晨和傍晚以後。怪冷怪冷的,有時還可見薄冰。有如山外的寒冬,足可以穿棉襖,可是響午時分,可又跟山外的晌午,差不多了,最多穿一件夾襖或毛線衣什麼的就足夠了的。

這段時日,婷婷於無意中注意到,無論是早晨、下午,還是響午夏華身上都老是捂著一件深藍色的半舊短棉大衣,空洞洞的,隻在貼肉穿一件襯衣或褂兒什麼的。有天吃中午飯,由於太熱了,夏華無意中解開大衣鈕扣。便暴露出裏麵隻穿了件白府綢襯衣,便對他說:

“華哥,既然這般熱,你穿這棉大衣做麼個,要不就換下它,去穿上你媽媽那件玫瑰紅的毛線衣為好。”

說話者無心,可聽話者卻一時慌了神。夏華支吾地回答道:

“哦,毛線衣?那……那毛線衣麼……”

夏華竟答不出來了,婷婷放落飯碗。起身說:“華哥,我去你房裏幫你拿了來吧!”

“不不,”華哥一把拽住婷婷的手,慌忙說道:“你別去,我才不熱呢!你可知道了,大熱天,捂這厚棉大衣,其實裏頭還要涼快些呢!”

另有一個上午,秋高氣爽,日頭正暖和。夏華這天沒進山林裏去,便拿了婷婷帶來的小說,搬了小靠椅子坐到老槐樹下安逸地看起來。那三條好聽話的狗便都偎有他腳下和腳旁躺著。婷婷忽然想到,趁著這樣的好秋陽。該把自己的衣物和被褥都搬出來。讓它們都曬一曬。婷婷這麼晾曬了自個的,又含笑地喚樹下正微躺著津津有味看著小說的夏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