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順的鴿子
在拳擊賽場上,邁克·泰森曾經創造了無比輝煌。在拳擊場外,泰森的不良舉動讓眾人側目。可是,誰又知道,鬥士泰森對於象征著和平的鴿子情有獨衷,不啻為職業體育界的頭號“鴿王”。
2.鴿子成為心靈慰藉的精靈
在美國菲尼克斯城的一所房子裏,泰森總打開一個小小的木質門,不厭其煩地督促他的“長毛的朋友”冉冉飛向天空。幾分鍾後,幾百隻鴿子在空中飛向,層次分明,不斷繞圈。那些年輕的鴿子越飛越高,那些老鴿子,尤其是那些飛了一段時間的鴿子,正在拚命飛向他們曾經飛到的高度。
看到幾百支鴿子在空中飛翔,泰森說:“他們是我的第二最愛,僅僅次於我的孩子們。”
現在,39歲的泰森一無所有,但是像他養的鴿子一樣,心平氣和。多年的拳壇生涯留給了泰森無窮的羞辱,一無所有、沒有朋友、聲名狼藉、難得安全。現在唯一可以慰藉泰森靈魂的正是這些鴿子。眼望天空,泰森哀歎:“我從來沒有高興過。我相信,我會一個人孤獨死去。我希望默默的死去。我一直是個孤獨者、我的秘密和痛苦他人全然不知。我現在確實一無所有,但是我正在重新找回我自己。”
現在的泰森需要撫養六個孩子,愁苦和孤獨總是縈繞著這位給美國和世界拳迷帶來過無數興奮的拳王。泰森說:“我的整個生活就是白活了,我一直是個失敗者。我就是像在逃避生活,因為我對於生活和我本人感到不知所措。我認為,盡管許多人總是希望將我趕出美國。似乎在這個國家,隻有將我痛斥一頓才能夠表現出某些人的正人君子麵貌。”
3.鴿子促使泰森走向拳壇
泰森出生在紐約的黑人地區。他降生到人間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毒品、暴力和色情。兒童時代的泰森總是希望與鴿子相伴,能夠飛向天空,離開人世間的種種罪惡。
然而,生活的現實又讓泰森回歸到他厭惡的人世間的生活。在街道上大家鬥毆,泰森不得不在強迫自己進行拳擊訓練,但是年幼的泰森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倒是鴿子讓泰森走上了職業拳擊之路。
很小的時候,泰森就愛上了鴿子。當時心地善良的黑孩子泰森整天與和平鴿生活在一起,沒有表現出後來的種種劣行。一天,社區裏的一個大塊頭的孩子將泰森最喜歡的一直鴿子有意弄死了。小泰森第一次掄開拳頭打架。此後,泰森迷上了拳擊,因為他以為,隻有堅硬的拳頭才能保護他可愛的鴿子和他本人。
4.身陷囹圄不忘鴿子
90年代初,泰森的拳擊事業登上了第一個巔峰。他的鴿子家族也擴展到了最大限度。當時,泰森擁有了幾百品種優良的鴿子。當然,泰森也收留了人們丟棄的鴿子。
在美國的大城市,野鴿子到處可見。人們不會傷害鴿子,鴿子也不知道害怕人類。因此,清晨,如果你早起的話,有時會發現馬路上被夜裏汽車撞死的鴿子。有時,你還可以看到受傷的鴿子在馬路邊呻吟。
全盛時期的泰森也收留了相當一部分棄鴿。好景不長,因犯法被投進了班房。讓泰森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鴿子。但是,一位泰森的拳迷找到了泰森,然後表示,他願意幫助泰森看管這些鴿子,每個月僅僅收取150美元到200美元的費用。
在監獄中,泰森仍然念念不忘他的鴿子。在這位朋友的照看下,泰森身陷牢籠時,他的鴿子在家中的籠子裏安全地生活著。
5.要法律還是要鴿子
現在,孤獨的泰森對於他的家族成員更有感情。他知道每隻鴿子的名字、家譜,飛翔能力、健康情況。每天,泰森隻要沒事,都要親自打掃鴿籠。而且他每天都給這些鴿子喂食、喂水。尤其是,在泰森的呼叫下,鴿子飛向了泰森的大手上,泰森看著鴿子傻笑。不了解的人很難知道泰森是個殺氣十足的拳擊家。
現在,泰森的孩子也愛上了鴿子。兩次離婚之後,泰森得到了六個孩子,16歲的吉納、14歲的麥吉、9歲的雷納、7歲的阿米爾、3歲的麥圭爾和3個月的埃克索多斯。
現在,泰森最為高興的時候莫過於孩子繞膝,鴿子飛滿天。可是,泰森與孩子和鴿子的天倫之樂也難以長久了。現在,鳳凰城市政委員會做出決定,每戶豢養的鴿子數量不能超過40隻。對於家中有350隻鴿子的泰森來說,麵臨了重大選擇。對於鳳凰城的規定,泰森說:“我養活了這些鴿子,他們是我的寶貝,這都是剛剛出生的寶貝鴿子,我就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專門與這些鴿子過不去。”
舒格·雷·羅賓遜
舒格·雷·羅賓遜具有拳聖之稱,被拳王阿裏稱為“拳擊之王、拳擊大師、偶像。”
喬·路易斯說他是最完美的鬥士;阿裏說他是自己的偶像;泰森把他看作自己的精神導師;倫納德則索性直接以他的名字為自己命名而自稱舒格二世;當今的次中量級高手莫斯利在巔峰時刻風光無限之際也以舒格三世自稱。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拳聖也有艱辛的苦難曆程。
1920年5月3日,羅賓遜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底特律市。他出生時的名字叫沃克·史密斯。12歲那一年,羅賓遜隨母親遷居哈萊姆市,他們的生活一度貧苦不堪。大蕭條時期,小羅賓遜不得不每天跳著踢踏舞沿街乞討,借此賺幾個小錢貼補家用。為了生存,他從15歲就開始參加拳擊比賽,把拳擊當成了謀生的手段。由於他當時從未進行過真正係統的拳擊訓練,也沒有俱樂部會員的參賽卡,所以隻能向一位叫作“雷·羅賓遜”(後來成為了拳聖自己的名字)的朋友借來一張會員卡冒名參賽。那時候參加業餘拳賽的獎金極其微薄,最多幾十美元,少則十幾美元,甚至可能沒有獎金,隻頒發一些所謂的獎品。羅賓遜在這樣的條件下至少打了60場比賽。後來羅賓遜有了一點小名氣,拳迷們也已經完全認可了這個名字和他的麵孔,於是他隻好幹脆用這個名字注冊了自己的第一張參賽卡。不想這一用就是一生。直到他逝世,連墓碑上刻的都是“舒格·雷·羅賓遜”。
我們的拳聖是豁達與坦誠的!羅賓遜回憶那段艱難時世的感受時這樣說道“我生來就是鬥士,戰鬥是我生命的全部。就算不給錢我也會去打拳,因為當我一旦投入到拳擊運動中以後,任何生活的苦難都已經不足以使我屈服”。1947年6月24日,是一個令羅賓遜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在第8回合的一連串重擊,導致挑戰者吉米·道伊爾腦顱嚴重受損,比賽結束後不久便悲慘的離開了人世。在世故調查的過程中,羅賓遜被頻繁的問到是否故意使對手受傷。他毫不避諱,每一次都誠實地回答:“我所從事的職業,就是要使對手受傷,但是我絕沒想過要奪走他的生命。”
1940年,羅賓遜步入職業拳壇,他幾乎每個月都有比賽,有時一個月就要打兩三場。1943年2月5日,保持40場不敗戰績的羅賓遜與他一生中最大的宿敵傑克·拉·莫塔相遇了。拉莫塔時當時最好的拳手之一,後來被譽為亞聖,正是他讓拳聖首嚐敗績,兩個人當時還都不是拳王,但是他們之間的對壘,已經是當時拳壇的重要賽事。這場比賽打滿了15個回合,結果羅賓遜不幸以點數敗在“褐色公牛”的拳下。不服輸的拳聖沒有頹廢,僅僅相隔21天,羅賓遜就成功向拉莫塔複仇,以擊倒對手的方式取勝,捍衛了自己的榮譽。
盡管在202場職業賽中,拳聖有19負的記錄,但是從來沒有人能兩次戰敗他。1951年7月10日,羅賓遜在倫敦以15回合點數負於蘭迪·特賓,時隔2個月,他便在10個回合擊倒特賓報了一箭之仇;1957年1月2日,羅賓遜在紐約衛冕失敗,負於基恩·福爾默後,與同年5月1日,他在芝加哥僅用了5個回合,便擊倒福爾默奪回了屬於自己的金腰帶。還是1957年,在9月的一場比賽中,羅賓遜又一次敗北,這一次他以點數敗給了著名拳王巴西利奧。半年後,羅賓遜再戰巴西利奧,以15回合點數勝回敬對方,重登王位。作為一名拳手,要想做到真正的天下無敵是不可能的,偉大的拳手之所以偉大,真是因為他能戰勝別人認為他不能戰勝的對手!再戰必勝,已經成了拳聖的定律。
1951年2月14日,羅賓遜第三次與拉莫塔相遇。這一次他是以挑戰者的身份與拉莫塔爭奪世界中量級拳王頭銜。在前4個回合,雙方猛烈對攻互有勝負。第5回合,羅賓遜眼眶掛彩,嘴角也被拉莫塔的重拳撕開一道血口,一度十分狼狽。拉莫塔乘勝猛攻,羅賓遜幾次險些被擊出拳台。直到第10回合,羅賓遜才恢複了正常狀態,開始頻頻施以重拳反擊。拉莫塔一時被羅賓遜的反擊打昏了頭,頓時節奏大亂,結果雙眼被羅賓遜的重拳擊傷,迅速腫脹起來。從第11回合開始,羅賓遜轉為主動,打的拉莫塔毫無還手之力。當時的拳王可以升級、降級挑戰拳王,而可以不必升降體重,拉莫塔的體重遠遠超過了拳聖。
亨利·阿姆斯特朗是是羅賓遜最崇拜的拳擊前輩明星。晚年的亨利·阿姆斯特朗生活上窮困潦倒,有一天羅賓遜在街上遇到了亨利·阿姆斯特朗,亨利·阿姆斯特朗對羅賓遜說:“既然你這麼尊重我,為什麼不與我打一場呢?”於是,他們二人展開了對決,亨利·阿姆斯特朗大賺了一筆,羅賓遜則得到好的名聲。
與當今一些著名拳王守在家門衛冕更顯高貴!為了追求更加完美的拳擊境界,從1950年起到1964年間,羅賓遜曾先後5次遠征歐洲。他分別與歐洲各地的幾十位拳壇高手角逐,大多獲勝。第一次歐洲之行,在巴黎,他2回合擊倒斯托克、9回合擊倒維爾明、5回合擊倒斯特裏斯;在日內瓦,他10回合戰勝華爾紮克;在布魯塞爾,他4回合擊倒了範達姆。
1951年5月,第二次遠征歐洲。先後分別在巴黎、蘇黎世、安特衛普、柏林、都靈等大都市設擂鬥拳戰勝萬斯、馬賽爾、華爾紮克、蒂蘭諾特等歐洲名家。1951年7月,羅賓遜登陸英倫,與英國著名拳王蘭迪·特賓邀鬥,結果不幸以15回合點數告負,從而結束了第二次歐洲之旅。
1952年6月,羅賓遜遭受了職業生涯最大的打擊,被有輕機槍自稱的輕重量級拳手喬伊·馬克希姆在13回合擊倒在地。
1962年至1964年間,羅賓遜三度遠行歐洲,在與歐洲諸強的比賽中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終於實現了征服整個世界的宏願。
1965年,已經45歲的羅賓遜告別拳壇。他在職業拳壇上奮戰了25個春秋,一共打了202場職業賽,戰績為174勝19負6平,其中109次擊倒勝,另有3場比賽因故無結果。退役後的羅賓遜致力於慈善事業,他拿出500萬美元的積蓄,創立了一項社會福利基金,還出資修建了專為貧窮的黑人孩子服務的拳擊俱樂部。1989年4月12日,羅賓遜因病逝世於洛山磯時至少10萬人為他送行。
拳聖的有生之年,都在為貧窮黑人的生活改善而奔忙,同時也為拳擊運動的發展而殫精竭慮。正是由於拳聖的優異表現,使得輕量級首次能與重量級分庭抗禮!他為拳擊運動所作的一切,使他在拳擊史上占有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而被譽為拳聖。
今天為拳手們所熟知的頸部肌肉訓練、心理素質訓練、身體協調性訓練以及“節奏就是一切”等等許多拳擊實用理論,都是由羅賓遜首倡並在比賽中推廣開來的。由羅賓遜借用踢踏舞步而首創的“花式舞步”,後來被阿裏發揚光大,稱作“蝴蝶舞步”;羅賓遜最早提出“有節奏的運動不會疲勞”這句運動科學界的經典名言,這一理論的高度正確性和實用性,已經在各種運動項目的實踐當中被證明。後來羅賓遜針對拳擊運動進一步提出了“節奏就是一切”的觀點,在他看來,無論什麼樣的拳手,隻要他理解了節奏的內涵,就可以在訓練中事半功倍,在比賽中如魚得水。
最不可思議的是,在如此漫長的拳擊生涯中,他創造了從來沒有被誰兩次擊敗的奇跡。隻要是一個了解拳擊曆史的拳迷,都會對拳聖肅然起敬!
穆罕默德·阿裏
年輕的朋友們對阿裏太陌生了,可能隻有一個印象,那就是1996年他顫抖著點燃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火炬,那是老年的阿裏,重病的阿裏。千萬別忘了,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昨天更為艱難和輝煌。
阿裏的成名和輝煌,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人曾經這樣評價說:“阿裏在20世紀是整個星球上可以數得過來的名人之一!”以星球宇宙來比,可見其影響之大。對於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拳擊手,有四個數字:“3”、“56”、“29000”、“20億”最能說明。
“3”,是說阿裏在1964、1974、1978年三次獲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56”,是說阿裏在18年的運動生涯中,僅世界級別的最重大比賽,打了61場,取勝的數字為56場。“29000”,是說阿裏近20年的職業拳擊生涯,他的頭部曾經受到29萬次重擊!這樣的重擊,普通人攤上一拳,就會斃命,這也正是阿裏今天全身僵硬和哆嗦的原因。最後,“20億”,是說1980年10月的一場比賽,阿裏對陣霍姆斯,全世界的電視觀眾是20億人,影響之大,震驚全球!
1942年1月17日,阿裏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一個黑人居住區的家庭裏,父母給他起名叫卡休斯·克萊。這孩子當時是難產,醫生隻好用鉗子把他取出來,所以他的臉上留下了兩塊終生的印跡。父親是個窮畫家,靠幫人畫廣告為生。母親給白人當傭人,一天的報酬隻有很少一點錢。阿裏和弟弟上學的時候,沒有錢乘公共汽車,就跟在汽車後麵跑。這樣跑,他覺得在同學麵前有些屈辱,但無形之中練就了他強健的身體。
12歲那年快過聖誕節的時候,父親問阿裏:“克萊,你最想要份什麼禮物啊?”克萊想了想,沒敢說。知子莫如父。父親在聖誕節那天,送給他的是一輛自行車!父親說:“孩子,你不說我都知道,你是看到別人都有自行車,而自己跑著上學,覺得丟人……”
看到這輛車,阿裏樂壞啦!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聖誕節這一天,就是這輛自行車,改變了阿裏一生的命運!
聖誕節這天,阿裏和小夥伴騎著這輛嶄新的自行車在街上玩瘋啦!騎得正高興,天上嘩嘩下起了大雨,兩人就躲到了一個體育館的外邊避雨。體育館的牆上貼著一張海報,說館裏正舉辦一個展銷會。展銷會一定熱鬧,兩人把車停好鎖上,想進去玩玩,買點糖果什麼的。兩個孩子在展銷會裏穿來穿去,糖果也吃了,熱狗也吃了,這時已經是傍晚,該回家了。他們來到停車的地方才發現,自行車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