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即使集中主力,集中火器,和敵人相比也是絕對劣勢。中央的電報就是力量,必須一戰,打擊蔣介石的囂張氣焰。參謀長說:“聞喜、夏縣之戰,董釗失之大意。此次董釗是精心配置,以臨戰姿態審慎地推進,乘我同蒲對閻軍作戰剛剛結束還沒來得及休整之際進兵。晉南胡宗南主力已經陸續到達預定地點。第一線三個師的擺法:臨汾為天下第一師;史村為一六七師;翼城地區為三十軍的二十七師。王應尊的二十七軍,在一軍和三十軍側後跟進。”

說完,他在地圖上標明記號。陳賡不言不語,來回踱步。雨過天晴,屋子裏立刻悶熱起來,外麵秋陽如火。但他一點感覺都沒有,思考著,反複地思考著戰局,這亦是他征戰中多年養成的老習慣了。參謀長提醒說:“敵人此次來勢洶洶,人多勢眾,密集靠攏,緊縮各師的間隔距離。正麵平推,不易割裂,難以捕捉戰機……”

政治委員謝富治提醒陳賡司令員廣敵人是乘勝而來,我們是疲兵再戰。我們的原則是避實擊虛。可敵人擠得這麼緊,無法分割,既避不了實,也就無虛可擊。戰機越來越難以捕捉……”

政治委員謝富治,拿不出什麼決策,又不能不指導,隻好談談原則、預言之類的話語。陳賡覺得大家的意見都值得考慮,不過考慮多了,這個仗就打不成了。而他,是司令員,不僅要堅決執行中央指示,還要拿出主意。陳賡很清楚,胡宗南除去“人多勢眾”這一著再沒有更多的本事了。他陳賡不怕胡宗南大軍壓境。敵人擺在第一線的三個師裝備和戰鬥力的確是很強的。但是,正是這三個師中,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師引起了他的興趣。他當然知道什麼叫“避實就虛”,也知道先打弱後打強的原則,但是戰場上要視情況而定。絕不是遇到可打的強敵不打。隻要把主力緊緊地抓在手邊,隱蔽地接近敵人,就會不失時機,造成有利於我的戰機。想到這裏,陳賡當機立斷,向參謀長說廣命令劉金軒十二旅,位於靈石地區,箝製沿同蒲路南下的孫楚三個師;十旅、十一旅、十三旅隱蔽集結於臨汾公路以北地區;命令陳康,把十三旅的一個團放在響水河一線,遲滯敵人向浮山的進攻。其他兩個團調回公路以北。”

三個旅和旅政治委員們,很快被召到指揮部。陳賡指著地圖說廣董釗以三倍於我的兵力逼我決戰。”

從地圖上看得清清楚楚,西自臨汾城,東自翼城,敵人形成一道進攻的弧線。以臨汾為軸,翼城為翼,攻擊目標為浮山城和賀家莊。奪取臨汾、浮山公路,像拉網似地從南向北兜過來,迫使我進人洪洞、趙城的狹窄地帶。敵人兵力集中,浮山到臨汾六十裏寬的地段上擺了三個師。後邊還有六個師跟進。看了形勢誰都感到這個仗是難打的:即使捕捉到戰機,如不能迅速解決戰鬥,四周敵人會蜂擁而來,戰鬥不得不被迫中途停止,結果是所獲無幾,反而消耗了自己。但是又非打不可。敵人大步逼來,攻勢方興未艾。我大步後撤,後退終有已時,人們的眼睛望著司令員。等待著他的決策。人們估計:最大可能是打三十軍的二十七師。因為它地處邊沿,是這條戰線的倆翼,又靠近根據地,舍此無他。隻是一六七師和二十七師挨得太近,不易割裂。陳賡不想打這個雜牌軍,他想調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師出臨汾城。胡宗南把他發家老本弄到晉南來對付他,使陳賡非常惱火。他要揀這個硬頭打。他向陳康說:“三十九團要阻擊敵人。”

陳康說明情況:三十九團擺在響水河,處在敵人攻擊要衝,打起來兩麵受敵:南麵是敵人二十七師,西麵是六七師。兩個師把我一個團夾在屮間……”

陳賡解釋說:“你是一員戰將,你也應當相信你的兵。告訴你:這個團的任務,堅決頂住敵人,阻擊一整天,不讓敵人當天進浮山城。為的是讓董釗知道他碰:了我軍主力,使董釗集中兵力對我,把兩個師並在一起攻浮山城。拉開浮山城和臨汾城的距離。”

陳康沒有完全領會司令員的意圖。他問“下一步怎麼辦?”

陳賡說廣等敵人進了浮山城之後,你這個團配合分區部隊把浮山城包圍起來。”

接著,他又說:為的是使敵人拉開浮山城和臨汾城之間的距離。董釗以兩個師攻浮山城,勢必從臨汾出兵居間策戍。董釗尹邊隻有第一師。如果出兵,除第一師沒有別的隊伍。我就為的是調胡宗南天下第一師出臨汾城,在野外打它。”

全體在場的人都鎮住了。調胡宗南天下笫一師出臨汾城,揀蔣介石王牌部隊打。設想是沒關係的,因為那隻是設想,是紙上談兵。把設想變成現實談何容易!乂逛在敵人密集靠攏的布局之下。這不比聞喜、夏縣之戰。胡宗南晉南前線…令官董釗,亍一九四六年九月五日,帶大下第師進駐臨汾城。九月二十一日下令:二十七師自翼城出動,向浮山城攻擊前進;六七師自史村出動,沿二十七師左側向賀家莊攻擊前進。董釗偵知陳賡帶二個旅在臨汾東北一帶山區等待國軍的開進。隻足不知道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接觸。或者當他的部隊越過臨浮公路冉繼續推進的時候,或者逼得陳賡無路可走的時候。空中偵察沒有發現陳賡應戰的跡象。陳賡在躲避國軍的勢頭,或者不戰而進到大山裏邊。董釗接到二十七師在響水河、天壇裏一線遭到共軍頑強抗擊,前進受阻的急電時心裏動了一下。他擔心已久的陳賡終於露麵了。這比不摸底細要強得多,但是他知道:陳賡不打則已,要打就要打出個名堂來。看來陳賡不想丟棄浮山,或者可能從二十七師下手。他立刻作出決定,向參謀長下達命令:“一六七師加緊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