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生以為近來青年大多是隨筆亂寫,我卻想近來好多文章是太費力氣,故意說俏皮話,拚命堆砌。Sir A.Helps說做文章的最大毛病是可省的地方,不知道省。他說把一篇不好文章拿來,將所有的noun,verb,adjective,都刪去一大部分,一切adverb全不要,結果是一篇不十分壞的文章。若使我是胡先生,我一定勸年輕作家少費些力氣,自然點吧,因為越是費力氣,常反得不到ease同charm了。
若使因為年輕人力氣太足,非用不可,那麼用來去求ease同charm也行,同近來很時髦essayist(隨筆家),Lucas等學Lamb一樣。可是賣力氣的理想目的是使人家看不出賣力氣的痕跡。我們理想中的用氣力做出的文章是天衣無縫,看不出是雕琢的,所以一瞧就知道是篇用力氣做的文章,是壞的文章,沒有去學的必要,真真值得讀的文章卻反是那些好像不用氣力做的。對於胡先生的第二句忠告,(第二,在現時的作品裏,應該揀選那些用氣力做的文章做樣子,不可挑那些一時遊戲的作品,)我們因此也不得不取個懷疑態度了。
胡先生說“不可挑那些一時遊戲的作品”,使我憶起一段文場佳話。專會瞎扯的Leigh Hunt有一回由Macaulay介紹,投稿到The Edinburgh Review,碰個大釘子,原稿退還,主筆先生請他另寫點紳士樣子的文章(something gentleman-like),不要那麼隨便談天。胡適之先生到底也免不了有些高眉(high-browed)長臉孔(long-faced)了,還好胡子早刮去了,所以文章裏還留有些笑臉。
三、抄兩句爵士說的話
近來平安映演笠頓爵士(Lord Lytton)的《邦沛之末日》(Last Days of Pompei)我很想去看,但是怕夜深寒重,又感冒起來。一個人在北京是沒有病的資格的。因為不敢病,連這名片也犧牲不看了。可是爵士這名字總盤旋在腦中。今天忽然記起他說的兩句話,雖然說不清是在哪一本書會過,但這是他說的,我卻記得千真萬確,可以人格擔保。他說:“你要想得新意思吧?請去讀舊書,你要找舊的見解吧?請你看新出版的。”(Do you want to get at new ideas?Read old books;do you want to find old ideas?Read new ones.)我想這對於現在一般犯“時代狂”的人是一服清涼散。我特地引這兩句話的意思也不過如是,並非對國故黨欲有所建功的,恐怕神經過敏者隨便株連,所以鄭重地聲明一下。
十六年清明前兩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