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練就容人的本事(1 / 3)

寬容的價值與回報

做生意也是做人。做生意除了要善於抓住時機,懂得運用技巧,還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既能不甘居人後,壓倒一切,又襟懷廣大、虛懷若穀。麵對現代化、大市場,信息量增大,反應速度加快,競爭激烈,傳真機一分鍾的信息也足以讓人應接不暇。因此,必須胸襟開闊,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競爭狀態。

和傳統生意人的“斤斤計較”不同,現代生意人更注重反應的靈敏度、悟性和互惠互利的原則。所以,胸襟廣闊、能容人容物,是經商者必備的素質,隻有做好人才能做好生意。如果妒賢嫉能、剛愎自用、惟我獨尊,終究會毀掉自己。

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就是寬容。

人,要活得瀟灑、寬容,是一種風度。學會寬容,將使你活得更加瀟灑,人生更有意義。你盡管不必為一些瑣事斤斤計較,煩惱憂傷。

學會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氣質,使你擁有了別人不能擁有的。

寬容敵手,處處顯示著你的強勢、你的感召力、你的大度。那麼,你將永遠是勝利者。

寬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古人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此時,寬容是一種良藥,醫治人心靈深處不可名狀的跳動,滋生永恒的人性之美。

寬容自己,寬容朋友,甚至寬容敵手,這是一種至高至純的境界,它能使陽光明媚,萬裏無雲,它能讓你振奮。同樣,寬容也能讓你消沉,讓你安於現狀無動於衷。

於是,寬容有一個度的概念。你在多大程度上學會寬容,你就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人生。

學會寬容,你將擁有一份瀟灑人生,你將擁有一份勝利的喜悅。學會寬容,你將永遠充實。

寬容,是容納百川的大海,是承接小溪的河流。

寬容,是對不順人心、不盡如人意的人與事看開些,想開些。

人生在世,年輕時多一份寬容,老來定會多一些寬慰。

會寬容人的人,雖然從來不指望得到回報,更不會去索取回報,但往往會得到回報,甚至是更大、更多的回報。

楚莊王設宴款待群臣,命後宮受寵美人勸酒,大家興高采烈。突然一陣風吹來,蠟燭全部熄滅,席間一片漆黑,有一大臣酒後亂性,趁機拉扯美人衣袖,美人順手摘下他的冠纓,然後向莊王哭訴,要求查找出來並加以處罰,可楚莊王在點燃蠟燭之前大聲喊道:大家都摘除冠纓,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後來,那個被莊王寬容的大臣,在與鄭國交戰時表現得特別勇敢,讓鄭人聞之喪膽。

元太祖鐵木真曾與泰赤烏部有仇。一天,他率部眾外出打獵,正好遇著了該部的朱裏耶人,大家都要求殺他個痛快。鐵木真說:他們現在既不與我為敵,殺他們幹什麼?反而在得知他們常受泰赤烏部的虐待,既沒有帳篷,糧食也不充足之後,主動提出:既然如此,那就請你們和我們一塊住宿,明日打獵所獲大家平分。第二天,鐵木真果真兌現了諾言,朱裏耶人對此十分感激,都說泰赤烏無道,鐵木真大度,紛紛投靠,這事傳到泰赤烏部後,大將赤老溫也來投靠,就連曾經射殺鐵木真坐騎的勇士哲別也投到了鐵木真的帳下,鐵木真就這樣不戰而勝。

這兩則故事講的是寬容得到的回報,也是寬容創造的奇跡!

人與人之間,什麼時候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正確的寬容,那才是一個真正充滿愛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

化解矛盾,首先從自己做起

有人批評林肯總統對待政敵的態度,說:“你為什麼要試圖讓他們成為朋友呢?你應該想辦法去打擊他們,消滅他們才對。”

“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使他們成為我的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林肯總統溫和地說。

看來林肯非常懂得化解矛盾、搞好人際關係的秘訣。一個人即使為協調人際關係做出了很多努力,事實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別人的衝突。隻要人們之間發生交往,就會或多或少產生矛盾,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的。

發生矛盾的原因不外乎這麼幾點:

1.觀點不同。這是人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最主要的原因,多見於領導成員之間,也經常發生在學術界。古人雲:道不同不相為謀。由於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人們之間便相互產生矛盾和隔閡,進而導致雙方互存偏見,相互攻擊,以至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

2.趣味相異。這類衝突主要發生在親屬之間,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矛盾等。家庭是一個人生活的主要場所,如果後院經常起火,一個人是難以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都投入到事業上的。一個在事業上建立了輝煌成就的人,必定離不開家庭的支持。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做出巨大犧牲的女人,反之亦然。

3.個性抵觸。性格、氣質不同以至相反的人,相互之間也會產生衝突。例如,一個急性子的人,會看不慣一個慢性子人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一個慢性子的人,又會抱怨一個急性子的人幹什麼都風風火火。總之,這兩種人常常相互不能理解和諒解,結果便產生一些矛盾。4.產生誤會。人和人相處,即使主觀上不想發生摩擦,但仍然難以避免產生一些誤會,有些誤會甚至還是根深蒂固、難以消除的。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便相互產生了誤會,曹雪芹對此做了饒有風趣的描繪。其實,類似這樣的誤會在現實生活中不知有多少。

5.發生糾紛。生活中有些衝突是隱性的,比如誌趣不同的兩個人之間的衝突未必就公開化,但是也有不少矛盾是會激化的。例如同事之間、鄰裏之間,甚至兩個陌生人之間,都往往會因一點小矛盾而發生顯性的衝突,輕則產生口角,重則拳腳相加,以至於發展到不共戴天之仇。

產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諸如狹隘自私、敏感多疑、剛愎自用等人性的弱點造成的。人們思考和處理問題往往習慣於從自我出發,平時疏於同別人理解和溝通,因而出現矛盾後,總認為真理在自己手中,別人都是錯的。

發生這樣那樣的衝突應該說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必然會對各自的事業產生消極的影響。一個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必須想方設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千方百計地消除各種矛盾,使自己有一個寬鬆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那麼,一個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如何才能防止同別人產生衝突呢?

1.要胸懷寬廣,高瞻遠矚,凡事講大局、講風格、講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2.要注意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努力化解各種矛盾,防患於未然,減少或完全消除人們之間的隔閡。

3.以理解的眼光看別人,懂得大千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人也是各種各樣的。別人不可能完全同我們有一樣的誌趣,我們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樣要求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

4.寬容別人的過錯,明白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自己在內誰都有缺點,誰都有可能犯錯誤,要給別人改正錯誤的機會,就像希望別人也原諒自己的過失一樣。

5.對別人不要求全責備,要小事糊塗,大事明白,記住“水至清則無魚”。對別人要求過高就會曲高和寡,對別人太苛刻就會拒人於千裏之外,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沒有人同我們共事。

6.除非是涉及原則性的問題要搞清楚是非曲直之外,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不能抓住不放,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意裝糊塗。絕不應簡單問題複雜化,本來沒有多大的事,卻非要弄個水落石出,論出個我是你非,那隻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7.冤家宜解不宜結,即使有了矛盾,也應坦誠布公,想方設法尋求理解和溝通,就事論事,不要把矛盾擴大,要勇於做自我批評,以自己的真誠換取別人的理解。

總之,化解矛盾要首先從自己做起,記住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要走進別人的心靈,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

對人才不能求全責備

一位優秀的企業領導,假如把每個下屬所擅長的方麵有機地組織起來,就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整體效應。因此,有效地調動每個下屬的長處,是一位合格的企業領導的責任。換句話講,高明的領導者要會趨利避害,用人之長,避人之短。如此一來,則人人可用,企業興旺,無往而不利!

在一個人的身上,有長處也有短處,用人就要用其長而不責備其短處。對偏才來說,更應當舍棄他的不足之處而用他的長處。

一個工程師在開發新產品上也許會卓有成就,但他並不一定適合當一名推銷員;反之,一個成功的推銷員在產品促銷上可能很有一套,但他對於如何開發新產品卻一籌莫展。如果老板在決定雇用一個人之前,能詳細地了解此人的專長,並確認這一專長確實是公司所需的話,用錯人的悲劇就可以避免了。

古人說得好:“事之至難,莫如知人。”辨人才最為難,而辨別偏才的能用可否則更難。這是因為事有似是而非的地方,例如“剛直開朗似刻薄,柔媚寬軟似忠厚,廉價有節似偏隘,言訥識明似無能,辨博無實者似有材,遲鈍無學者似淵深,攻忤謗訕者似端直,一一較之,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人才優劣真偽,每混淆莫之能辨也。”所以說,世上最難的事沒有比識人更難了。每一個聰明的領導人都要精於識別偏才造成的假象,而辨別使用他們。

在這裏,實際上給企業領導提出了一個如何使用偏才的問題。我們認為,使用偏才時應注意:

1.不要以人的短處而舍棄人的長處;

2.不要以自己的長處期望衡量別人;

3.不可因小過而失大才;

4.使用偏才的智慧,應避免他把聰明才智用於欺詐;使用偏才的勇氣,要避免他濫用自己的膽識;

5.用偏才時不僅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長處,而且還要遮蓋一點他們的短處,不使他們難堪;

6.對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要計較其短處;對有高尚道德的人,不要刻意挑剔其小毛病。

選拔人才的最佳標準是德才兼備,但是事情往往是與自己的心願相違背的,那麼當我們退而求其次使用有缺陷的人才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有缺陷的可用之才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才能不足之人;另一種是德行不足之人。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使用方法。領導用人時應側重的是“拙誠”之人,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埋頭苦幹,多做實際工作,不做表麵文章的人。那種隻說不做的人,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對這樣的人要遠離為好。

對於才能方麵明顯不足的人,要對他們授予謹慎處事的秘訣,讓他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正視自己的不足,注意虛心學習,同時也可以避免因逞強好勝而引起的是是非非。隻有“論功則推於人,論過則引為己責”的人,才能吸引有為之人來到自己的身邊。

一般來說,人的本性是見利不能不求,見害不能不避,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商人做買賣,日夜兼程,不遠千裏,為的是追求利益;漁民下海,不怕海深萬丈,敢於逆流冒險搏鬥,幾天幾夜不返航,因為利在海中。因此對許多人,隻要有利可圖,雖然山高萬丈,人也要攀登;水深無底,人也要潛入。所以,善於管理的人,對人才要順勢引導。

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在用人時必須堅持揚長避短的原則。用人,貴在善於發展、發揮人才之長,對其缺點的幫助教育,固然必要,但與前者相比應居於次。而且幫助教育的目的,也是使其短處變為長處。如果隻看短處,則無一人可用;反之,若隻看人長處,則無不可用之人。因此,在人才選拔上切不可斤斤計較人才的短處,而忽視去挖掘並有效地使用其長處。

在人才使用上,不僅要用其所長,而且要“短中見長”。不知人短中之長,就不能做到善於用人。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優點擴展了,缺點也就受到限製,發揚長處是克服缺點的重要方法,而且長處和短處是相伴相生的,常見到有些長處比較突出、成就比較大的人,缺點也往往比較明顯,常常“不拘小節”,大智若愚。因此,在選用人才時,要善於發揚人才的長處,以便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至於那些膽大藝高,才華非凡,但由於某種原因受人歧視、打擊而有爭議的人物,領導更要力排眾議,態度鮮明,給予有力的支持。

用人學研究證明,高明的領導者在管理職員時,應利用愛人之心糾正他們,按照職員行為的準則來約束其行為。所以說,有了絕對不可違反的準則,必然會在良好的秩序下實現管理,領導者也就可以正常地行使權威。製定不隨意改變的管理製度、規範是高明的領導者進行管理的最根本途徑。

趨利避害,用人所長,這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正確地對待謊言

領導常常會聽到部下的謊言,對這些說謊的部屬,領導應誰的話也不輕信。太相信別人的話,往往造成領導片麵地處理問題,引起其他員工的不滿,所以作為領導應相信自己的判斷,以公正、公平地處理問題,使廣大部屬相信並肯定你的工作能力。

有人問淘金者,怎樣獲得金子?淘金者說:“金子就在那兒,你把沙子去掉後,剩下的自然就是金子。”這個回答頗有“禪”的意味,它指明了我們在生活中求真求善的最佳方式與途徑。

我們都知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為了虛妄地度過一生,我們需要切切實實地為世界留下些什麼,或者是思想,或者是感情,付出的同時,我們也渴望獲得和擁有一份真實,我們敏感的心靈不會為虛假的感情激動,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都不是為那些虛假的東西而存在的。無法想象我們有一天聽到與看到的全是假東西,那將是多麼令人沮喪的情境!

有一句西方諺語說:“當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跑出老遠了。”不管你願不願意麵對,事實上,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早已充斥著大量的謊言,我們無法回避它們,必須每天去麵對、去聽、去看、去感覺,甚至是不得不耐著性子地聽和看。我們在生活中聽到的謊言甚至比真理還多。怎麼辦呢?

一個成熟而富有健全理性的領導會以一種平常的心態來看待這些謊言,不管它是為了何種目的而說,他知道,任何謊言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麵對一些特殊的情境撒謊,也可以說是人之常情。因此,他會坦然地麵對一切,而且,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謊言所迷惑。大家很熟悉的那個老洛克菲勒的故事就是這樣。

一天,老洛克菲勒在家中和小孫子玩得十分高興,小孫子在屋裏跑來跑去。老洛克菲勒把孫子抱到窗台上,使勁地鼓勵,小孫子從窗台上縱身向下一跳,洛克菲勒接住了他,然後又一次將小孫子抱上窗台,再次鼓勵往下跳,並仍舊伸手做出接他的動作。小孫子有了上次的經驗,覺得這樣很好玩,毫不猶豫地跳下。但這一次,老洛克菲勒突然縮回雙手,小孫子砰的一聲摔在地板上,痛得失聲大哭。

這時,一位賓客正好從旁經過,目睹此情此景,十分驚訝,便走上前去詢問這位大亨何以如此對待自己的孫子。